不一样的导演 第160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而且现代华国常见的菜系,其实都是十八世纪之后,开创与传承至今。然而《食》所体现的历史朝代,起码得往前推300年。

  但《食》中的厨师完全就是现代八大菜系的代表,糖醋鱼、烧肘子、佛跳墙、狮子头等等,这些都是经典的现代华国菜。

  这一次挑刺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剑》,因为华国观众们挑着挑着,突然就放弃了。

  自己也很想吃《食》所展现出来的各种食物怎么办?

  饿了!不想挑刺了!我现在只想吃美食!

  虽然知道《食》中有很多错误,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人类的意志在美食面前不堪一击!

  而且《食》和《剑》所体现的风格完全不同,它在海外国家中掀起了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浪潮。

第96章 《酒》

  在8月份的时候,秦砚发布了平城奥运会系列宣传片的第二支,名字叫《食》。

  名为《食》的宣传片发布后,引发的风潮比《剑》更加直接,直接体现实世界之中。

  原因很简单,或许有很多外国的年轻人会因为《剑》而觉得华国的文化、历史会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现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去华国旅游,更没有办法了解华国文字。

  华国文字本来就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哪怕是听歌他们也听不懂歌词。

  当然他们也试图通过电影这样的画面媒介来了解华国,但是华国电影符合西方观众审美实在是太少了。

  一群年轻、喜欢激情的年轻人,对华国历史没有任何基础认识,他们是不可能对华国主流电影产生任何兴趣。

  而且《剑》所带给他们的刺激,更多是对于中国武术、武功的向往。

  他们也想学习华国武术,但本来在影视作品中的武术、功夫被过分夸张,现实根本达不到同样的效果,别说飞檐走壁,就是实战能力也得大打折扣。

  另外一方面,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也根本找不到正规的武馆。

  连华国国内到处都是欺名盗世、骗人敛财的武馆,更不用说在其他国家了。

  不了解文字、没有其他的作品、走进武馆然后大失所望,他们对于华文化的热情很快就会退去。

  但是秦砚所拍的第二支宣传片《食》,可不一样!

  它让各国国家的人,有了亲自接触华文化的可能性。

  谁能离得开一日三餐?哪怕你不懂每一道菜背后的文化,但是吃饭总会吧?

  不会用筷子,你还能用勺子啊!

  在灯塔国、不落国等英语国家,都有着中餐店的存在。

  更不要说棒子国、太阳国的食物,本来就受到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料理一直在这些国家相当盛行。

  中餐馆实实在在开遍了全球各地,且不说各个国家都有唐人街及其类似的存在,哪怕在现代都市中也有数量不少的现代中餐馆。

  不过这些中餐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因为现在华文化在国际不受重视、评价不高,中华料理被认为是廉价料理。

  这些中餐馆大部分都是当年沿海地区移民所开班,菜品也粤菜为主,并不能完完全全地代表中餐。

  另外,海外根本就没有吃中餐的文化,对于真正的中式菜肴认可度相当低。

  为了改变现状,中餐馆不得不进行各种改良,现在海外中餐馆能够吃到的正宗、传统华国菜并不多。

  哪怕已经做出了这样的让步,中餐依然不温不火,在灯塔国中餐甚至比墨西哥餐厅都要少得多。

  没有了解,没有兴趣,便不会主动去尝试中餐。这就是整个世界对于中餐的态度。

  但是秦砚这一次发布了《食》,让很多人都好奇拥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会有怎样的美食。

  他们很快就在自己的城市发现了中餐馆,然后呼朋唤友,一起开始美食探险。

  对于互联网并不怎么了解的中餐店老板们也很奇怪,为什么这段时间,自己的餐厅内涌入了这么多年轻的外国人。

  他们很明显从来都没有吃过中餐,不知道该怎么点餐,只能驴唇不对马嘴,相互交流。

  好不容易把菜给他们端上桌,还得看着他们拿着筷子一通挣扎,最后放弃选择刀叉勺。

  当然海外中餐厅不可能囊括华国渊源流长、种类丰富的美食。

  但是它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长年累月在西方的生存,它们经应极尽改良和迎合当地的口味,比如在国内鲜少出现在菜单上的左宗棠鸡,在海外却成了中国菜的代表。

  所以当这些西方人因为《食》而走进中餐馆之后,他们发现——

  咦?中餐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其实全国各地的文化都会为了迎合当地而做出一定的改变。

  中餐在进入西方市场之后会变得少油少辣,以酸甜咸为主。

  无论是灯塔国还是不落国,这些国家都是极度嗜甜的国家。川、湘、云菜系,难以生存。

  文化都是相对的,这并不是华文化的卑躬屈膝。

  西餐在进入了华国,也同样要迎合市场。最著名的肯德基、麦当劳,在每个国家的味道都不一样,甚至在华国内都有区不同。

  文化市场,同样是市场,只有能赚钱、能活下来,才能输出文化。

  虽然中餐厅比这些西方人想象中要“好吃”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人会觉得疑惑。

  为什么秦砚宣传视频《食》上,看到的和他们吃到的食物种类比起来会差了很多,精致度、色香味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虽然说可以理解这些中餐馆和视频肯定有出入,但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这些西方客人会略带失望地问着中餐店的老板们:

  “老板我,你们这里就只有这些菜式吗?我们怎么在视频上看到的中餐都更厉害啊,那些视频不会是骗我的吧。”

  绝大部分在海外生活的华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都有着极其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会用着在西方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十分熟悉的当地语言和这些外国人交流:

  “怎么可能!我们国家的美食多了去了。我只是会八大菜系中某个分支的一点点皮毛!”

  中餐店会和他们聊一聊什么是八大菜系,聊一聊自己所做的菜系是什么,然后给他们推荐说不同的经典菜肴。

  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他们大多数中餐厅都属于快餐、家常菜,根本上不了台面。

  真正顶级的中餐厨师不仅需要预约,很多食材都有特定的享用期。

  “在我们国家,每年只有4月到5月的时候,你才能在西南方的滇省吃到最鲜美的菌子,那才是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

  “还有三月份开渔的时候,那第一网鲈鱼,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天上人间!”

  “说起羊肉,当然得十二月漫天飞雪再吃,肉质肥美、肉香四溢!”

  餐厅老板、厨师们极尽所能,把这些对于中餐一无所知的菜鸟们,哄得一愣一愣的。

  平时他们也就当个笑话听听,但现在秦砚导演的《食》可以证明这一切都存在啊!

  在《食》最后片尾,有着明晃晃文的各国语言——

  “本视频实物拍摄,一切菜肴均由真人烹饪制作。”

  这么一想,自己口中的华国菜好像更好吃了!

  而且最近社交圈都在聊《食》与华国菜,自己吃了什么华国菜当然需要分享,同时炫耀一下自己对于华国文化的了解。

  于是在口口相传中,许多中餐厅一个周内的销售额涨幅超过30%,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中餐。

  《食》发布后,最高兴的并不是奥组委的官员,也不是华国的网民,而是这些实实在在获得了受益的,普普通通的海外中餐馆的老板们啊。

  他们虽然不像视频之中的那些厨师高手一样拥有神鬼莫测的刀功,但是工作了这么多年,给外国人秀一秀自己的烹饪美食技巧,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且人类都有一个很都有一个通病,第一次看到他们不了解而又酷炫的东西,都会发出大呼小叫的表情。

  “amazing!这就是中餐吗!”

  这让海外中餐厨师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谁不希望自己所制作的食物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无论是金钱、还是自尊都得到巨大的满足后,厨师木们也给那些还没有看过《食》的客人自发推荐,在海外市场竟然形成“尝试与宣传”的循环。

  不少人都直接私下联系秦砚说:“秦砚,你可以呀。凭一部宣传片拯救了海湾的中餐产业。”

  秦砚没有任何的骄傲,很含蓄说:

  “这和我没多大关系,都是这几年华国形象得到了提高,更多的人知道和认可华文化了。”

  秦砚可不认为自己真的能够凭借十几分钟的宣传片,就能让中餐在国际上走上神坛。

  好几年前李安拍摄《饮食男女》之后,同样也在国外掀起了一阵中餐浪潮。

  多少人跑到中餐馆去尝鲜啊!

  但是没有持续的文化输出,再加上海外中餐馆的良莠不齐,一直被西方人认为是“廉价料理”并非没有原因。

  很多人在尝试过中餐之后,味道平平、尚能入口。还没到半年,中餐热就彻底降温。

  食物文化这种事情真的不是秦砚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为什么法餐的国际形象如此的好,那也是所有的法餐经营者,包括整个国家从产业层面不断予以支持。

  凭借着秦砚最近在国际上的关注度,这一次的宣传片《食》,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中餐。

  但是想要让去真正的了解和喜欢上中餐,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输出维持形象和培养习惯。

  那就是秦砚也做不到的事儿了。

  无论如何秦砚这一次宣传片的目的是达到了,从“食物”这种不具有任何侵略的文化符号入手,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华国文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特别的兴奋,自然是这次宣传片的几个演员。

  这几个演员在出演了《食》这个小小的宣传片后,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好几个电视剧或者是电影的合同,而且价格都有比之前高上不少。

  而且他们还没有忙着答应,因为他们也《食》的关注度还没有酝酿到最高点,他们的身价还有再提高的可能性!甚至让国际导演注意到他们也不是不可能的!

  果然和秦砚导演合作,是他们最正确的选择。

  在庆幸自己选择的同时,他们所有人心中都隐隐约约感觉到秦砚的可怕。

  这么一个宣传片都能够让他们二、三线的身价出现明显的上涨,哪怕这同样是借着奥运会的东风,但依旧让人感觉到可怕。

  难怪秦砚在业内被人们戏称为造星机器,等奥运会系列宣传片拍完,恐怕这个说法会再一次得到验证。

  业内所有人都在关注着秦砚的动态,想看看他还能把宣传片玩出什么花样来。

  甚至网上已经有人开始进行猜测,秦砚会在华国无数的文化符号中挑选什么。

  代表着华国文化巅峰的笔墨纸砚?代表华国商业巅峰的瓷器丝绸?还是世界轴心时代的诸子百家?

  这些才是人们心中对于最能够代表华国文化的符号,这也是最能让国人激情澎湃的元素!

  但是秦砚的选择再一次让他们出乎所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