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棹 第22章

作者:CISI 标签: 无C P向

“普通两轮摩托的驾驶证是E证,但现在没什么人会考,都是考D证的,两轮、三轮都能开,练车的时候也用边三轮。我拿完驾驶证就没开过摩托了,但现在上手也没什么压力。你要是感兴趣,等你读大学之后,也可以考一个,我教你。”

何家浩确实对摩托车有一丝兴趣,可也只是一丝而已,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别处,举着驾驶证问他:“哥,你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何家树一怔,笑自己啰唆那么多废话,想了下答道:“大一考C证的时候拍的吧。”

何家浩仰头看看身边的哥,低头又看看证件照,露出一抹淡笑:“确实,照片上的哥更青涩一点。”

何家树忍俊不禁,敲了下他的头盔:“臭小子,谁青涩?我那时候也比你现在大。”

“我还会再长高的!”何家浩有些不服气地说。

“别长了,够高了。”

两人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鸡同鸭讲似的。

摩托车驶过乡村小道,两边是稻田连成的碧海,初夏的风带着温暖潮湿的水汽,送来花香,引来鸟语,少年的衣衫被吹得猎猎作响,阳光甚至都处于一种适宜的温度。

这是不可多得的惬意时刻。

何家浩突然开腔,接上了何家树刚刚的那段话:“哥,你说的是真的吗?”

“嗯?”何家树一瞬间没明白他在问什么。

“你说等我读大学,教我考摩托车驾照。”

何家树轻笑一声:“我骗你干什么?不信就算了。”

“我信,我当然信。”

他毕竟是哥哥,考虑的多一些,很快意识到什么。

以前,他只是尊重张慧玲的想法,可直到今日才算真正理解,他也会害怕何家浩骑摩托有危险。

原来关心在意的人是这样自私的本能。

“你要不还是先考C证吧?摩托车确实不够安全。”

何家浩目睹着他神色的变化,沉吟几秒,不难猜测背后的契机,很快欣然一笑:“好啊。哥,我没想又提小时候的事,但是答应你,今后不再逞能了。现在你回来了,我会听话,看病、读书、生活、运动。如果我想尝试新的东西,你也会陪我,对吗?”

何家树颇觉欣慰,也听出他这段话中暗藏的含义,揶揄道:“话里话外的,还怕我走呢?我就算走,也会告诉你一声,行了吧?”

“走?!你去哪里?”何家浩立即警惕起来。

何家树无奈地叹了口气:“逗你的,怎么还是这么不禁逗?”

他那张小脸差点垮下去,感知着微风不断地轻抚,身旁还有哥的陪伴,怎么说都是愉悦的。

于是他转着眼珠,轻声问道:“哥,我觉得我现在状态很好,是不是不用去医院了?反正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他到底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年,何家树并不认为这只是个人的心情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就连著名的高等学府也有过跳楼自杀的大学生。

高中生尚未成年,更容易想不开。

重逢那日在西樵河隔岸相望的画面历历在目,他也有不敢做的事——不敢开口问弟弟,他那天是否真的打算跳河。

何家树故意摆出副冷脸,不容抗拒地反驳:“不行。医院就要到了,等下如实跟医生说,不许撒谎,答应我。”

“哦。”何家浩同样故意地摆出副不情愿的样子,闷声答应。

他无声发笑,借头盔遮挡。

抵达西樵医院后,何家树询问指引台的护士,带着何家浩前往心理门诊科。

医院特有的消毒水气味十分清晰,糟糕的记忆不免涌上脑海。

何家浩觉得,从满头是血地被送进医院那一刻开始,悲剧就拉开序幕了。

那时候,他年纪小,对于医院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味道,味道也是最直观的。

这次,他的脸是真的垮了下来,全没了刚才在挎斗里的意气风发。

何家树无声揽住他的肩膀,语调不见什么起伏与情绪,却带着刚好能够让人定心的厚重:“我陪你进去,别怕,就当作跟他聊聊天。不想聊了,你就给我个眼神,我立刻带你走。”

何家浩“嗯”了一声,很快又抬起头来,颇有勇气地说:“哥,我想自己进去。”

“好。”何家树爽快答应,等在外面。

何家浩提前上网查过,亲身经历后,发现心理门诊和预想的一样,消除了很多不安。

医生的态度恰到好处,温和有礼,首先询问他的基本状况。

正如哥所说的那样,很像聊天,能够让他愿意卸下心防。

初诊过后,要做心理测评,问卷内容与他在校医室做过的差不多。

选择答案之前,他想起哥的叮嘱,没有像在校医室时那样精明伪装,而是据实选择。

盯着电脑上的测试结果,医生的表情并不乐观,有些严肃地继续询问他是否失眠、有何爱好。他坦诚告知,不隐瞒,也不夸张,心中竟生起久违的坦荡。

他已经多久没有这么肆意过了?没错,是肆意。

肆意地袒露本意,不需要咬着牙扮演一个心理健康的乖巧少年,原来真实的自我是灵巧轻盈的。

何家浩暗自想着:如果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没关系,至少现在他在哥的面前可以做到。

医生又问:“有没有思维迟缓、行为减退,或者自我伤害的行为?轻生的念头呢?”

何家浩下意识看了一眼门口,确定门关得严严实实,哥不可能像父亲那样突然破门而入。

他松了一口气,声音放低了一些,生怕外面的人听到似的。

“都有一些。”他忍不住给自己找补,“不算很严重……吧,我觉得。”

“大概有多长时间了?”

“有一年多了,不过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

医生瞬间了然。

作为何家浩的家属,医生对何家树说的话远比对何家浩说的多。

兄弟二人默不作声地走出医院。

何家浩对诊断结果不满,何家树却在庆幸——幸亏发现得及时,来医院也足够及时。

医生称,何家浩具有持续性抑郁症状,伴有焦虑和躁郁情绪。严格来说,没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仍须重视。

患者看起来跟正常人一样,但内心被各种负面情绪困扰,又只能自己解决。

无法排遣的时候,他们就会自残,甚至轻生。

何家树拎着印有医院Logo的袋子,里面装着何家浩需要服用的药,停在车前。

“害怕了?”

何家浩从走出诊室就一直垂着头,闻言猛然抬起头,呆呆作答:“没有。”

何家树浅笑道:“放心,这件事我不会告诉你爸妈,但是你要答应我积极配合治疗,我们定期过来复诊。

不管你是不开心、有烦恼,还是症状发作了,不知道该怎么发泄,都打电话给我。你不是有我电话吗?”

何家浩露出一丝小得意,点头答应:“嗯!”

何家树抬手拍他的脑袋,不经意向上一扯胳膊,引起像抽筋似的刺痛,他“咝”了一声。

何家浩立即接过袋子,关切地问:“哥,你的腰还没好啊?”

“谁跟你说我的腰有问题?是抽筋。你没抽过?”还不是怪他长那么高的个子。

“阿龙哥啊。”何家浩忍笑答道。

何家树恨不得立刻杀回武馆处置陈龙安,深呼吸一口气,大度容忍:“走吧。”

“去哪儿?”

“你不饿?去吃面。”

第24章

目的地是一家专门做面的路边摊,与旁边的餐车相比,这家的规模可以媲美一家小面馆,撑起的棚子里还摆着风扇,它奋力地转动着。

老板是一对夫妻,丈夫在案板前包云吞,顺便照看煮锅。妻子忙着招呼客人:“两位靓仔,吃点什么?”

“一碗虾籽面、一碗云吞。”何家树菜单都没看,直接点了两碗,还是看向何家浩:“你呢?”

“那我也要一碗虾籽面、一碗云吞!”

何家树轻笑一声,点头示意老板娘。老板娘闻言也笑了出来:“兄弟俩挺能吃的嘛!”

等到老板娘走远,何家树才看向何家浩,赞同老板娘的话:“确实能吃。”

“我现在真是长身体的时候。”何家浩说得头头是道。

“嗯,能吃好,别浪费就行。”

“保证不浪费!”

两人烫过餐具,正等着出餐,何家树突然拿着干净的碗起身,回来时,碗里已经装满了葱花,同时香气扑鼻——老板娘端着巨大的托盘,放着面和云吞。

“来咯,调料自取,别客气啊。”

何家浩看着落在自己面前的那一碗葱花,欣然一笑:“你还记得我吃云吞喜欢加葱花。”

何家树做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好像拿葱花只是顺手的事,接话道:“加葱花,却不怎么吃葱花,只是贪图个味道。没有人比你更难伺候了。”

这么奇怪的要求,他怎么可能忘记?

何家浩的脸上闪过一丝羞赧,倒了半碗葱花到云吞里,搅拌起来:“不管怎样,我还是笑纳啦。剩下半碗你要不要?”

“都给你,别客气。”

说着,何家树拎起剩下的半碗就要帮他倒,何家浩赶紧阻止:“够了、够了。”

“不够、不够。”

“哥——”

虽然历经了半个月的训练,但他的力气还是不如哥。

何家树更像在试探,眼看着葱花要撒到碗里了,他手腕一抬,把葱花放到一边:“小孩儿,还得练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