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22章

作者:洛娜215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 爽文 BL同人

  真的大可不必啊啊啊!

第140章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比较一下世间流传速度最广之物的话,那么夺得魁首的定然是流言,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唯有八卦。

  他俩要是不靠前,别的东西都不敢往前凑。

  大明都城应天府内,一国之主朱元璋。在得到孙子的回信之前,先收到了情报部门送上了报告。

  别误会,这可不是洪武帝丧心病狂到连大孙子都要监视,事实上明初的情报系统远不像后世人想象的那么可怕,锦衣卫不过是一卫所编制,满编制也就五千人,除去承担仪仗任务和京城管理以及做护卫工作的,能够专精情报收集人员逮捕的也不过才一二千人。

  这些人散到全国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所以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洪武帝收集已有怀疑对象之人的不法证据,而非大海捞针全面侦查。

  而且在洪武二十年的时候,洪武帝便察觉到锦衣卫权势过大,绝对的权势会助长私欲,如今的锦衣卫已经渐渐违背了朱元璋的本意,有了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所以在第二年,他便将将执掌刑狱的权利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交由三司处理。

  所以如今的锦衣卫早已不复昔日荣光,而是天子十二卫中普普通通的一环。

  而在历史上,这样“低调”的锦衣卫配置经洪武、建文两朝都不曾改变,而后世人心中上房下海,几乎无所不能也无所不敢的锦衣卫,其实是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才重新被打开特权之路的。

  或许是从侄子手里夺位的经历让他生怕历史重演,或许是恐惧于民间悠悠之口,也许是他需要给冒着杀头风险跟随自己的靖难将领们后代保障,朱棣再次赋予了锦衣卫特殊的待遇和地位,将其定为天子第一卫,此后直至明朝灭亡,锦衣卫的特殊地位都不曾改变。

  不过虽然洪武帝让锦衣卫回到了其最初的位置,却并不代表他放松了信息管理这一块。

  作为一个青史留名的战术、战略大师,洪武帝在信息技术上的重视在历代帝王之中都颇为罕见,生于民间的洪武帝最是清楚官员有多能欺上瞒下,他从坐上皇位那天开始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治下的官僚又出了“狗官”去欺压百姓,而百姓被朝官欺压求告无门困苦不堪,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大明和蒙古人的大元有什么区别?由他坐上这个皇位又有什么意义?

  为了杜绝这种糟心情况出现,洪武帝使出了各种法子,首先是大明有巡访制度,定期不定期的会派遣官员到达地方,其次官员有考核项目,做得好做的不好拿政绩说话,而最关键的是,洪武帝明确甚至鼓励性得开窗了民告官制度。

  只要有真凭实据,无论你是谁,只要是良民就可抵达京师敲响皇宫门口的登闻鼓,洪武帝会亲自接待并且亲自审理案件。

  为了防止民众遭到阻拦或是为难,洪武帝在《大诰》中作出规定:凡是地方府、州、县的官吏,如果残害百姓,贪污腐败,当地的老百姓可手持《大诰》直接将人拿下带到京城告状。

  由于此时百姓离开本县需要路引,洪武帝还规定只要手持《大诰》者便可替代路引,沿途官员阻拦者全家处死,官员非但不得阻拦,还要给与其基本的行动保障。

  像是后世鞭子朝那所谓的“民告官如子告父”,二话不说先打一顿,告个御状得过五关斩六将刀山火海钉子床山滚一圈在大明是绝对不存在的。

  就算是明朝□□朽官僚极盛的王朝末期也不曾阻断民众的告状之路,唯一设置处罚项目也就是越级告状而已。

  不过可能是洪武朝的官员在一次次过筛子中总体比较优秀,在这条规定设立至今的六年间,实际上有效的告状并且在调查后官员得到惩治的也就只有个位数,其余多数是诬告或者是因为不了解政策生出误解,对此,洪武帝也表示比较无奈。

  为了避免误解影响官员名声以及正常的工作状态,洪武帝只能三令五申诬告者重罪,同时派遣乡学县学学生定期下乡向村民解说朝廷政策,而这些人同时也是朝廷的眼睛。

  作为大明王朝洪武帝指定的继承人,皇太孙的一举一动也在朱元璋的重点观察范围之内,这倒不是当爷爷的对孙子不信任,只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大孙子没娘,爹又粗心大意(朱标:??),自然只能爷爷关心了。

  出于对孙子的拳拳爱护之心,洪武帝给孙子安排一堆的暗中保护人员,这群人都是洪武帝的肱骨力量,当年都是跟着洪武帝上山下海的,他们主要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关键时候保护皇孙殿下。

  但是这堆人在跟着太孙殿下出行期间简直闲到发毛。

  不是他们不认真干活,而是……太孙殿下实在是太!能!干!了!

  一路上皇太孙先是准确判断出了一场暴雨让全队停航,其后发现有人严重晕船后,又带着众人戴着斗笠拿着鱼竿体验了一下海钓。

  咳嗯,在今天之前,大家都不知道钓鱼原来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官船帆大吃水深,虽说是沿着海岸线行驶,实际上已经到了深水区,这里的鱼都比较傻,鱼钩鱼饵下去那真是一条一条又一条,在比拼的快乐中,军汉们从晕船到健步如飞提着鱼互相BATTLE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而太孙殿下全程在一旁笑眯眯观看,中间还及时制止了一个生在内陆的兵士将一种一碰会变大的毒鱼加入鱼获、据说此鱼便是传说中的河豚,但这种海河豚比起江河豚要更毒,万一吃了连喝金汤解毒的机会都不会有,太孙此举简直是拯救了全船人的性命。

  这还不算,如果说以上可以说是兵哥们对于海上这块区域比较陌生的话,到了福建后小太孙简直是猛龙入江。

  他先是带着大家上了一波山,然后循着各种痕迹一路追踪,忽而弯弓搭箭,一箭就给大家加了顿餐。

  在几个兵哥给那只倒霉的鬣羚剥皮放血的时候,在一旁旁观的太孙殿下又突然上树,片刻后拎着一只不知道什么时候嗅着血腥气潜伏而来大猫下树,众兵哥们一脸复杂得看着这位殿下将那只大猫满嘴的獠牙和低沉的咆哮视若无物,撸脑袋揉下巴,还掰开人家的后腿看了下性别。

  那只身上斑纹很漂亮的猫到最后眼神都死了。最过分的是,做完了这一切后他们还听到殿下对一同南下的西平侯之子说:“这猫应该吃的不好,皮毛粗糙的厉害,一点也不滑溜,手感完全不如家里的好摸。”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最后那只大猫在离开时,尽管嘴里叼了好些内脏,但兵哥就是觉得它的脚步和背影都透着股苍凉。

  除此之外太孙殿下给大家的打击还有千千万,无论是辨别毒虫、毒蛇还是分辨野菜草药都特别娴熟,设陷阱避陷阱甚至比他们还熟练,就像是在深山老林里生活了很多年一般。

  众多明里暗里的护卫毫无存在感,虽然白拿工资出门旅游还是很开心的,但是怎么说呢……自尊心过不去啊。

  他们可不像那只前天受完打击踉跄跑走,第二天为了嗟来之食又来爬树顶的大猫般毫无节操。

  所以可以想见,这些在本职工作上屡屡受挫的护卫队们在发现身份可疑来历诡异全身都透着阴谋味的工具人时有多激动了。

  他们几乎赶在第一时间就将此事写信汇报到了洪武帝这儿,洪武帝看了几页,先是觉得不就是孙子有了个喜欢的姑娘,多大事。

  老朱家因为大家长朱元璋的关系,对于恋爱结婚这件事情还是持比较开明的态度。身份和地位固然好,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喜欢。

  朱元璋自己的后宫里面,就有来自高丽琉球等地的妃子,出身农家的也不在少数,甚至于木白的二皇叔秦王朱樉的正妃还是前元丞相,也是大明昔日最大敌人王保保的妹妹,这人设放到现代那就是南朝鲜总统的儿子娶了北朝鲜总书记的女儿般不可思议。

  其实对于孙媳妇的人选,朱标本已经将名录列成递交上来,但在朱元璋的心里,自己的孙子自然是千好万好,加上下一辈的小姑娘着实有些不够亮眼,便一直有些迟疑。现在大孙子居然自己找了一个,老朱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但看到后来就不对了,主要是兵哥们写得过于玄幻,加上他又听到了民间的流言,什么皇太孙被海妖迷住了之类的,这一听老朱哪还坐得住,但作为一个在孙子面前格外慈祥的爷爷,洪武帝即便想关心一下孙子的感情情况也担心过于干涉激起孙子的逆反心理,一时竟有些迟疑。

  不过朱元璋不愧是自秦皇之后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强的皇帝,他立刻就想了个办法——洪武帝将自己与马皇后的故事书写成册,以此来告诉孙子娶妻娶贤的重要性,当然最后洪武帝还极其含蓄的加上了一笔,表示这个世界上像你奶奶一样的好女人终究是少数,可遇而不可求。

  想要像他一样娶到这样的好老婆不容易,以他奶为标准找的话恐怕得找一辈子,所以寻个有七八成的就差不多了。

  但还没等这封名为劝告实为炫耀的书信寄出去,朱元璋先一步收到了大孙子的来信。

  木白在信中只字不提自己之前的种种跑题举动,也没说捡到了一个姑娘的事,这次主要就两个重点。

  其一是向爷爷安利他五叔些的医术,木白一直都认为医疗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医药跟上了,人类的寿命才能增加,而人的寿数也决定了国家的人口和生产力。

  而这套医术中记载了大量简单的简化药方,若是能够推广开就也意味着不少民众可以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更靠谱的医疗资源,再不济,将其推入民间作为标准答案也很有好处。

  事实上在大明的经济水平稍有宽裕后,朱元璋就在民间设立了名为“惠民药局”的福利性机构,穷苦人可以到这里进行免费的治疗,医药费全部由地方政府承担。

  这个廉价药房是供给真正贫苦的老百姓,所以其可治疗的疾病定位为基础病症,药材、医师技术均是有限,加之在这样的机构内工作升迁不易,所以可以想象其治疗水准以及内部环境。

  现在是有洪武帝这个真正为民着想的皇帝在上头压着,等到未来但凡有哪个皇帝在这方面不上心一点,这种官营慈善机构立刻就会变成相关人员捞钱的地方。

  毕竟药材这种东西,开多一点、少一点,多一味少一味全看医者手势,售卖的药材又是炮制后的材料,筛选整理一下又能重新分类,倒买倒卖简直不要太容易。

  贪图一点也就算了,怕就怕黑心的药师为了贪药给病人少开、漏开,或者干脆药不对症。

  这种东西防是防不了的,唯有让民众自发监察,所以木白给爷爷的建议是,不能将医术束之高阁,必须将其撒入民间。

  他们可以让太医院的院士们在医书中寻找出最有代表性,亦或者性价比最高的几种方子印刷张贴在各大药房内,以此是在民间进行一定的推广,这样一些基础疾病老百姓也可以自己配药,不必次次都寻郎中诊脉——后者可比开药贵多了。

  而同时,惠民药局也可以根据方子提前准备好一些大众化又廉价的药包,以预防代替治疗,当然,木白本人并不懂医,他建议爷爷直接找五叔探讨——咳咳,五叔这样的人明显不适合搞地方治理,把他放到云南去是在浪费人才,爷爷快把人抓回来打工发展大明医药事业啊!

  另一点是木白“意外”得到了一张海图,并且探听到在海图显示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岛屿更南的地方有一片广袤的大陆,那片陆地上北部干旱炎热,多为沙漠地带,南部却是湿润凉爽,有肥沃的土地大片的森林还有草原。

  最重要的是!

  那儿的土地土壤肥沃之余矿产异常丰富,而且大部分矿产都是露天和浅层矿!随便挖挖就是优质的铁矿和煤矿!地广人稀土地平原多还多矿产,这,这是什么样的神仙地方哟!

  隔壁人多地少多山少矿的大明都馋哭啦!

  作者有话要说:是的,被老朱家盯上的地方是澳大利亚。

  这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它距离海南岛四千公里,距离印尼也就4/500公里,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公里,而中国的上海抵达日本最近的岛屿是800公里,从朝鲜走也得200公里,理论来说这个地方绝不至于到1700多年才被发现。但是神奇就神奇在它的洋流上。

  澳大利亚周围的洋流全是从南向北,所以正常行驶的船到了那儿就会不知不觉绕开,被推到别的地方,哪怕有船因为暴风骤雨过去,见到的也是干旱贫瘠的北部地区,好不容易登陆了看到的却是沙漠就问你怕不怕!当然是毫不犹豫想办法离开啦。

  按照中国的航海文明要说没人发现澳大利亚我觉得不太可能,估计是觉得这地方没必要留下来,修好船就走了吧。

  所以澳大利亚一直到蒸汽机发动机时代才被发现,因为那时候人类可以抵抗洋流了。

  咳咳。

  澳大利亚名为羊背上的国家,又名为矿车上的国家,所以……

  看到木小白闪闪发光的眼睛了吗?

第141章

  其实,关于南方的那块土地,除了其丰富的矿藏外还有一个令人羡慕和向往的点。

  由于环境温暖,日照时间充足,那边的植物生长速度相当快,而且据说当地生物活动速度相当缓慢,性格也较为温顺,几乎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因此生活物资来源便捷,环境安全,对比华夏大部分的地方都可谓是天堂。

  不过那处也有个缺点,那个地方虽然四面环海,但迎风面有高山,内陆面积广袤,海风和云雨带来的水汽很难进入内地,因此中间区域有很大一块干旱区。

  在降水不充裕的地方即便有河流灌溉也不利于种植,所以此处只适合种植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不高的耐旱作物,譬如麦、黍、粟之类的,当然,喜光耐旱的棉花也非常适合。

  洪武帝摸了摸鼻子,看着孙子八字还没一撇就已经盘算好怎么利用的清单很有些无语,更让他无语的是孙子接下来的话。

  皇长孙曰:许是因为生活环境颇为安逸的缘故,也可能是当地物资匮乏,所以原住民毫无精神追求,吃饱了就跳跳舞生生娃,就连和别的部落打架也是随便捡个地上的矿石划拉几下,可以说非常的没有精神追求。

  皇太孙觉得,这样的人生太堕落也太没有追求了,作为精神文明和文化极其丰富的大明他们有义务往那边播撒一下文明的火种,输出一下他么的文化和孔孟之学。

  至于学费吗,当然是对方的矿产了。

  当然,作为礼仪之邦,大明肯定是不会做出那种看中了就抢的事情,以物换物还是用香料瓷器都可以,反正他们有钱。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那个地方的风信比较奇怪,虽然和大明就隔着一串岛屿,但那儿的风吹拂的方向和海水流动的方向都是从南到北,这也导致位于北面,又早早开启海洋步伐的华夏一直无法发现那个地方。

  但幸好老天庇佑大明,让他们遇到了在前宋时一路迷航到那,并且历经几代努力终于回归故土的前宋移民,这帮助他们获得了前往那个地区的方向。

  虽然风、水都有困难,但海上行驶只要能够确定前进的方向,这些都不成问题,大不了就是绕点路,或者靠人力划拉过去。

  已经尝过从日本采购银矿甜头的洪武帝在看到这个好消息之后几乎都没犹豫,立刻召都司和工部商讨,片刻后,一脸茫然的市舶司以及会同馆掌印也被叫进宫,片刻后,众人匆匆而出,表情皆都透出了兴奋,出宫后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去打听关于南方那处陆地的讯息。

  起初,诸多商人纷纷表示对那儿没有印象,但是南边的确有块去不了的地方没错,船到了那儿就会打转,因此他们之前都认为那是恶魔之地。

  但在提到沙漠,行动缓慢的动物,以及一种有着粗尾巴爱好拳击的动物后才有人恍然表示自己没去过那块土地,但是在和大食的商船上擦身而过时,他们曾经看到有类似的动物被装在以黄金做成的笼子里。

  而当时的大食船的确是从东方而来。

  官员立刻将这一信息递交给了洪武帝,并且欣喜表示虽然没有找到过登岛之人,但有类似动物起码证明了那儿确实存在此前不知晓的岛屿,据说那动物攻击性虽强但体格健硕,说不定可以驯养成为一种全新的肉食来源。

  但他说了一大串,洪武帝的表情却始终箱单严肃,官员的声音不由越来越轻,最后化为静默,整个殿内可谓噤若寒蝉。

  洪武帝沉吟许久后抬抬手,示意官员们继续去打听消息加造可逆风行驶的人力船,等人抖抖索索走出去后,他叹了口气,陷入了烦恼中。

  虽然确定了孙子所说的那新土地的讯息很让人高兴啦,但洪武帝不由自主得会想到这些消息明显是从那个从海上捞上来的姑娘这儿得到的,现在这些消息被证实,那么那姑娘应当没和孙子说谎。

  所以问题来了……

  孙子的信里怎么就没提到那姑娘的事呢?

  难道,难道他孙子利用人家姑娘……?不不不,洪武帝觉得他要相信自己的教育质量也要相信孙子的人品,这种利用女人获取信息然后不负责的渣男行径肯定不会是他们老朱家的种。

  但……

  孙子为啥不说

  莫非是觉得他们会棒打鸳鸯?

  不可能啊,这种事情他肯定不会干,心爱的大孙子难道对他这个爷爷这点信心也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