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之下,路从辜决定不能自己一个人坐以待毙。他反复斟酌,应泊如果是有预谋的离开,离开前不可能不提前交接任务,那就必须跟一个人产生沟通。

他拨通了电话,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接听,就在电话即将自动挂断时,对方终于按下了接听键:

“喂?路队?”

“是我。”路从辜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循序渐进地试探,“蔚然,应检察官这些天去上班了吗?”

听到他的声音,徐蔚然似乎并不惊讶。她稍有沉吟,再开口时语气同样平平淡淡:

“师父么?我确实很多天没看到他人影了,我还以为他跟您在一起,怎么了?”

“他不见了,什么方式都联系不上。”路从辜长叹一声,“你再想想,真的没跟他联系过吗?”

“哦,对了。”徐蔚然仿佛想起了什么,直接把话题岔开,“师父那天安排我帮忙查一个资料,说他不在的时候可以汇报给您。可我这些天有点忙,就给忘了——是关于一个叫做翟敏的记者曾经撰写的长篇报道。”

“翟敏?你说。”路从辜只好暂时按捺不安,听她说下去。

“我从师父那里听来的细节是,翟敏的丈夫把这篇报道出示给了你们,但他反复研读后发现其中上下文之间的连接不太通顺,像是被人故意删减过。他曾经做过文宣,在大学也写过报道,对文字很敏感,猜测删减的段落一定有蹊跷,但是因为太忙抽不出身,所以委托我查查这篇报道有没有原文。”

路从辜倒是没有留意这一点,或者说他压根也没有兴趣把一篇报道从头到尾串读好几遍,更何况报道里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信息。听徐蔚然的口气,大概是找到原文了,他便继续问:

“原文写了什么?”

“我在各个网站找了很久,也托张继川帮忙找了,最后在论文网站找到了这篇报道和当时刊登的报刊,却因为被撤销无法下载,张继川发动家里的人脉联系上了报刊出版社,才找到原文,我给您发过去。”

很快,对话框里跳出了徐蔚然发来的PDF文档,路从辜点开来看,果真与当时秦衡向他们展示的那一篇大有不同。路从辜快速浏览,徐蔚然也在电话里仔细地指示道:

“您看,第三十七段的小标题‘龙德集团发家史’到第四十五段,您手上的资料应该没有这些内容,提供报道的人刻意截掉了这些,也许是为了在您面前掩盖什么。”

路从辜很快找到她所说的段落,文字在左侧排成竖排,右侧则大大地放置了一张船只的照片——正是金海鸥号!

“早在上世纪,龙德集团刚创办之初从事的是运输行业,以海运为主,借助望海港得天独厚的条件,赚了第一桶金。但……其他港口迅速崛起,龙德集团的境遇大不如前,仅仅依靠运输普通货物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企业了。”

徐蔚然简要地将报道内容总结下来,缓缓道:“后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能源行业,90年代发展出了许多民营企业,统一把主意打到了我国稀土能源上,但不是提炼应用,而是对外走私,龙德集团走私的对象正是以日本为主的邻国,从中牟取暴利。”

“而龙德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离不开国企华泰集团的支持,赵玉良最早就是华泰集团的总经理。他动用了大量资金扶持弟弟赵玉生的龙德集团,就是为了分一杯羹,可没想到赵玉生压根不想让他插手,稳固势力后把赵玉良扔到一边,引起了赵玉良的不满。”

“……这是卖国啊。”路从辜听得头晕目眩。他预想过面临的并非窃钩的小贼,可未曾想到对方胆大包天到窃国的地步。

“走私本身不算重罪,要紧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包庇、牟利的官员,赵玉良为了保住他们,也不可能把这段过往暴露出来。”

“这些事,应泊知道吗?”

“他……知道。”徐蔚然吞吞吐吐的。路从辜听出了异样,语气冷了几分:

“你知道他在哪儿,对不对?”

“抱歉,路队,我不能说。”徐蔚然为难道,“我答应过他。”

“……蔚然,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断裂,路从辜几乎是颤抖着声音乞求,“哪怕……哪怕你告诉我,他现在安不安全,我不会打扰他的……好不好?”

徐蔚然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听着路从辜强忍住的粗喘,终究还是心软了:

“他被陶检推荐去了省检,任调研员,也许……”

她想说“也许很快就会被陶海澄清算”,但思索了一番,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一切安好。”

翌日,路从辜又是早早来到单位。虽然还是不理解为什么明明是升迁的喜事,应泊却一定要躲着自己,但至少得知应泊现在没有危险,他总算把心放回了肚子里,睡了还算安稳的一觉,也总算能沉下心来做自己的工作。

可每每离开办公室,路过那些民警身边时,他总莫名觉得那些人看他的眼神格外奇怪。他抓住机会对视回去,对方又会立刻挪开目光,若无其事地继续工作。

只有一个两个,他倒不会感到莫名其妙,可几乎每一个人都一样,他就不免不安了。终于,肖恩离开他办公室前,又用同样的眼神回头看他一眼,路从辜不耐地抬头:

“你们到底怎么了?”

“呃……头儿,你不知道吗?”肖恩没头没尾地来了一句。

“我知道什么?”路从辜皱起眉头。

“呃,关于应检察官的事,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肖恩折返回来,拿出手机,点开一个短视频软件。屏幕上是一个女人举着身份证的录像,内容赫然是:

“本人褚永欣实名举报,我同父异母的弟弟,望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应泊公报私仇,指使他人诬陷我的丈夫交通肇事。且应泊身为我父亲褚正清的婚外情私生子,在父亲服刑期间入职该单位,入职程序疑似存在违规行为,请求相关单位彻查。”

第98章 第 98 章

陈嘉朗硬撑着开完了四个小时的会议, 身体实在逼近极限。他强行把咳嗽憋在喉头,三言两语打发走其他律师,才从椅子上站起来,眼前却是一黑, 他差点跌坐在地上。

律师助理迟迟没有赶过来, 他扶着墙, 呼吸一下比一下艰难:“……人呢?”

助理小祁缩在会议室外的角落里刷手机, 屏幕蓝光映着他瞪大眼睛的煞白的脸。陈嘉朗不耐烦地敲着桌面,已经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并购条款核对完了?”

他不是个喜欢沉溺于手机即时反馈的人, 总觉得那些混乱又毫无营养的信息会惯坏一个人本来就脆弱的大脑。小祁被他一连呼唤了几声都毫无反应,陈嘉朗索性拿起桌面上的对赌协议朝小祁扔过去:

“要看滚回家看!”

“噢噢噢!对不起陈律, 我……”小祁连滚带爬地靠过来, 从屁股口袋里摸出药瓶, “我真不是故意的, 您您您别着急上火, 打我骂我都行……”

这些年轻人虽然都忌惮陈嘉朗喜怒无常的脾气,但终究抵挡不住高薪的诱惑, 尽心尽力地鞍前马后。陈嘉朗当然没心情再冲他发脾气,没好气地拧开水杯服药。小祁却有意把手机往身后藏, 仿佛不想让他看见似的。

“看的什么?拿给我。”

“陈、陈律, 您、您要是没看过, 就别看了……”小祁结结巴巴地, 直接把手机熄屏,“我怕您身体遭不住……”

“给我。”陈嘉朗顿觉莫名其妙,蹙着眉伸出手。小祁犹豫了半晌,终究还是心一横,解锁手机递给他:

“是应检察官的新闻……”

“应泊?”陈嘉朗听了更一头雾水了, 应泊一个朝九晚五的普通人能上什么新闻?他撑着桌沿俯身细看,视频封面定格在一个女人举着身份证的录像画面,上下各用夸张的字体写着“罪犯私生子走后门逃过政审,滥用权力公报私仇”,视频评论量上万,点赞数甚至有几十万。

“咳、咳咳……”陈嘉朗喘得更厉害了,没咽下去的水呛了出来,咳嗽憋得他脸颊通红。他本想放大手机音量,可会议室外人来人往,他又担心引来其他人,只好继续静音看。

“……我叫褚永欣,父亲褚正清曾是本地一家公司的高管,十三年前因犯职务侵占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被判处十六年有期徒刑,目前仍在望海市北港监狱服刑。应泊是我父亲婚内出轨的私生子,其母应丽娜为我父亲的犯罪提供了洗钱行为,我积极向办案机关检举揭发,应丽娜被判处两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应泊本人因怨恨我的举报行为,在进入检察机关后利用职务之便,指使下属栽赃陷害我丈夫交通肇事,我尝试上诉却无果。我想请问望海市检察机关,在两个直系亲属都存在刑事案底的情况下,应泊是如何在公务员招考中通过政审的?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这个叫做褚永欣的女人接下来还说了些什么,陈嘉朗已经听不清了。他一手抚着胸膛,裸露在外的皮肤都因为剧烈的喘/息和咳嗽迅速变红:

“……什么时候的事?”

“我是刚才在热搜上看到的,觉得封面上的证件照眼熟,就点进来了……”小祁声音越来越低。

“除了这一条,还有其他信息吗?”

“我看,好像已经发了公告,应检察官……被停职调查了。”视频还在一遍接一遍地循环播放,小祁默默按了暂停键。陈嘉朗耸着后背,弓腰剧咳,眼底满是怒色:

“呵,反应这么快,早有预谋吧……”

他不想去看评论区,不用想都能猜到是对事件主人公极尽恶毒之能事的咒骂。气血上涌,他呕出一块带血块的黏液,小祁慌忙扶住他,“陈律,陈律!撑得住吗?我去叫救护车!”

“回来,我撑得住……”陈嘉朗一把拉住小祁的胳膊,划开手机通讯录,给应泊打电话,可每次都是自动挂断。一连七个电话都没接通,陈嘉朗气急攻心,抓起激光笔扔向墙面:

“这个混蛋……”

小祁畏畏缩缩地,想上前扶他,又怕惹怒他:“陈律,那现在怎、怎么办?”

陈嘉朗渐渐平复下来,两眼漾起寒意:“这个褚永欣和褚正清什么底细,清楚吗?”

“陈律,随意调取公民信息是犯法的吧……”小祁欲言又止,止又欲言,“我听说好几个律师因为调别人信息……”

“谁让你用非法手段查了,蠢货!”陈嘉朗直接打断他,“她都把自己家的丑事公之于众了,还怕别人查吗?”

“那应检察官……”

“找,把所有他可能去的地方都找一遍,我给市局路队打个电话。”陈嘉朗披上外套,踉踉跄跄地往外走,“掘地三尺也得把他给我找出来!”

舆论发酵得比想象得还要快,路从辜这边还没想出对应策略,下午应泊被停职的公告已经发布出来了。他不清楚这个叫做褚永欣的女人说得有几分真几分假,以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且不说应泊是否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左右两级法院的判决,期间但凡有一个承办人摇头,但凡辩护律师抓到漏洞,所谓的“栽赃陷害”都做不成。

何况,大费周章就为了诬陷“交通肇事罪”这样一个轻罪,应泊有必要冒那么大的险吗?

不过,十三年前应泊父母入狱,这一点倒是弥补了路从辜记忆的空白。无依无靠的情况下远走他乡,一系列经济犯罪也与应泊曾经说过的“还债”相契合——经济犯罪大多需要退赃退赔,对于家属算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罪犯父母,私生子……这就是应泊始终不愿坦白的原因吗?

原来在应泊眼里,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会因为他的出身背弃他的人。

这些天他从未放弃过联系应泊,甚至托身在省厅的父亲代为去省检打听,但都以失败告终。应泊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半点痕迹都没留下,仿佛从来没存在过。

铺天盖地的恶意席卷而来,有人自称是被应泊用“权势”霸凌过的高中同学,可路从辜根本不记得班里有这么号人;有人将家庭背叛与破碎的愤怒加诸应泊身上,痛斥野种就该被掐死在襁褓里;有人则将不满指向了公权力,质询为什么会放这种害虫进入司法队伍。

这些人用言语勾勒出了各自眼里“应泊”可能具有的模样,连路从辜都不认识他们口中的应泊了。来自社会、阶层的诸多矛盾都在这一刻爆发,而风暴中心的活靶子却始终只是沉默以对。

难道真的要一个人全都扛下来吗?扛得住吗?路从辜只是面对周围人审视中带着同情的眼光都觉得快要崩溃了,应泊会不会……会不会想不开呢?

“求求你了,给我点消息,告诉我你还活着……”

电话忙音像是一只手,一点点地将理智的大石推向深渊。

然而,就在路从辜差一点就要沉不住气的时候,舆论似乎开始有所转变了。

首先是马维山的家属自愿发声,找出冬天时马维山无罪释放的新闻,录像中马维山对着记者,满口都是“感谢应检察官”。马维山的女儿写下了长长的一段文字,回忆应泊帮助鼓励他们向省高院申请再审的过程。

起初面对的当然是潮水般的质疑,许多人辱骂这家人是应泊安排的演员。随后他们接连不断地放出了再审前的聊天记录,以及应泊自掏腰包替马维山母亲付医药费的账单,每一件都真实详细。紧接着,应泊的同学,还有曾经经手案件的辩护律师和嫌疑人都站了出来,力证应泊并不是舆论妖魔化的那副样子。

在这一过程中,望海检察除了那篇公告,再没有其他动向,不仅没有说明那起交通肇事案的具体情况,也没有公布应泊入职程序的调查结果。

对于政审,路从辜的推断是,如果确实是私生子,在出生证明和户口办理时必定不可能登记亲生父母,登记在其他夫妻名下,从而在多年后规避了审查,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就在舆论转向要求褚永欣放出更多证据时,情况又一次急转直下。一个自称赵狗的人来到纪检监委,举报应泊在办理龙德集团相关案件时收受贿赂。

“……赵狗?”路从辜抓着来报信的民警肩膀,“你确定他叫这个名字吗?”

得到确认答复后,路从辜两手撑着办公桌,两眼发黑,几乎要倒下去。他推开了民警搀扶的手,口中喃喃地重复:

“怎么会……”

“此人在监委那里,把我们侦办过的所有龙德集团相关案件都说了一遍,这件事同样也被好事的传了出去,对应检察官的骂声更……”

民警小心翼翼地看着路从辜,不敢再说下去。路从辜摆摆手,示意对方离开:“去吧,我没事。”

入夜,路从辜倚靠在沙发上,面上的泪痕已经干涸。父亲路项禹请假从省厅赶回望海市,陪在他身边,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父子相顾无言。

他腿上摊着应泊拼好的那张合照,照片里两个少年依偎在一起,笑靥灿烂。泪珠落下来打在照片上,洇湿的边角变得褶皱起来。

“爸,你不是没见过他,你看人一向很准,连你都说他是好孩子。”路从辜不甘地坐起来,“我不相信,他不是这样的人……”

“爸也这么觉得,可是……”路项禹碾灭烟头,叹了一声,“要我说,这事要是还有第二个可能,就是小泊这孩子自己干的,他想借力打力,把事情闹大。”

路从辜微怔,红着眼睛看向父亲:“什么意思?”

“他在用自己当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