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138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第114章

宅子的事定下,搬家的事便要着手准备。

姜宁和卫长昀在外面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新宅子和出摊两头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二十四个时辰来用。

好在宅子确实不大,两人一天打扫一点,每天清理一点,二月初十,宅子便腾了出来,可以往里搬东西了。

易安楼的分利解决了他们手里暂时拮据的问题,加上小吃摊的收入,勉强又有了一些存款。

姜宁坐在驴车上往村里走时,靠在卫长昀肩上,“幸好买宅子是全款,要是贷款,我肯定不买。”

而且这里的全款,可比他家那儿的便宜多了。

算起来不过几万块,房价可都是要几十万、几百万的。

卫长昀驾着车,好奇问:“贷款是什么?”

姜宁失笑,举例道:“就是一个类似于朝廷办的机构,你可以买房只付三成钱,剩下的问这个机构借,你按月来还,但每个月有利钱。”

他挑了一些好理解的词,解释给卫长昀听。

卫长昀听明白了,思索道:“若是利钱便宜,那不少人或许会想要买宅子。”

“可现在宅子能自己修,为什么要分期买?”姜宁道:“不过要是想住在城镇里,的确得买。”

卫长昀点头,“听闻京城的房价更贵,不少大臣都买不起。”

姜宁一下想到了汴京的房价,噗嗤笑出声,“那你要入朝为官,我还能经商吗?”

卫长昀想了想,“可以。”

姜宁放下心来,“那就好。”

“我会努力挣钱的,早日不用租房。”

京城,那得是什么样子?

姜宁其实不是很能想象,但一定很繁华。

驴车上没什么东西,都是一些帮王三叔家、赵秋家带的东西,毕竟他们这一阵天天去镇上。

借了驴车,拉东西也方便。

回到村子,驴车直接进了王三叔家。

“三叔、三婶,东西买回来了,你们点一点,秋哥儿家的,我给送过去。”

“别送了,让他家老大过来拿就行。”

宋乔从厨房里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菜,“喊一声就行,你们送不耽误事啊。”

姜宁走过去,道:“知道三婶心疼我们,那就让赵大哥来拿,我们不送了。”

宋乔生得清秀、儒雅,看着姜宁,满眼都是温和,“别在我跟前卖乖,你们东西也拿一拿。”

说完想起什么,放轻了声音,“喜服要不要帮忙?你阿娘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姜宁眼睛一下瞪大,这事他们还没往外说,打算等差不多把东西搬进宅子了,再跟大家说。

倒不是有意瞒着,只是算好了,那日大家都有空,毕竟花朝,不用下地忙。

宋乔看他一脸惊讶,“我去地里时,恰好看到你阿娘在弄,所以便问了句。”

原是这样,他还以为是走漏了风声。

姜宁松了口气,想了想道:“过两日我们就把请柬送上,到时婶婶一定要来。”

宋乔点头,“定是要去的。”

等姜宁和宋乔说完话,那边赵大哥已经过来把东西拿走了,卫长昀也理好了家里的东西,等在一旁。

他俩跟宋乔道谢后,便一起拿着东西回家。

过一段时间就要搬去镇上,年后他们往家里置办的东西都不多,都是些吃的。

回到家里,姜宁和卫长昀把东西卸下,就又钻进了堂屋取暖。

朱红看他俩模样,笑了一下,“壶里泡了茶,你们先喝了暖暖身子,我把锅架起来就能吃饭了。”

“阿娘最好了。”姜宁看卫长昀起身去倒茶,便夸了一句。

朱红被他哄得开心,掀开帘子往外走,去把洗好的菜、肉片拿过来。

还有豆腐、豆芽和土豆片。

姜宁伸手去贴着炉盘,见小小和小宝正在烤瓜子,心想等会儿也烤一把。

饭后做事的时候吃,平时少得嗑,过年就随意了。

“当心,还有点烫。”卫长昀把杯子放到他面前,“刚才和三婶说了什么?”

姜宁捧着茶杯,往杯口吹气,“三婶问喜服要不要帮忙。”

卫长昀坐下的动作一顿,然后问:“需要吗?”

姜宁笑了一声,觉得卫长昀这一阵变得有些可爱,“阿娘说不用,因为我们的喜服简单。”

上面基本用不上什么绣样,只是在领口和袖口、衣襟做一点纹饰,其他的都是滚边就好。

见卫长昀点了点头,姜宁眼珠一转,“不过我答应了,说过两日把请柬送上门。”

卫长昀喝茶的动作又是一顿,终于反应过来姜宁是在逗自己,无奈又没招。

“那我写?”

姜宁点头,“自是你写,我写的话,字迹太潦草了。”

卫长昀一听,觉得有道理。

过了这么久,姜宁的字虽然比一开始规整了不少,但喜帖的话,怕还是有些潦草。

“喜帖算算要写几份。”姜宁认真数起来,“秋哥儿家、三婶那儿,还有杨二爷和苗哥儿,对了,你说要请秦掌柜吗?”

跟易安楼的合作,尽管是和顾苗谈的,但后来不少事都是秦掌柜在管。

比如酸汤的用处,还有自己开发的新菜。

秦掌柜都问过他们,确定能做才着手去落实,免得生出嫌隙。

卫长昀一一记下姜宁说的,补充道:“写一份,还有戚大叔,是不是也该有一份?”

姜宁点头,却又想起一个人来,“你那位同窗要不要请?”

就严肆,之前在私塾时和卫长昀关系不错。

姜宁忽地想起什么,问:“你们私塾的学生,能成亲吗?到时候,别不让你回去了。”

卫长昀:“……”

“私塾不管这些。”

门口朱红正好拿着东西进来,听了一半,一边放东西一边问:“那酒席是不是要重新算一下,那天你们都没时间,得请人来做。”

席面不复杂,可好歹是喜宴,该有的不能少。

姜宁伸手接过炒菜锅,架在炉子上,“得算,厨子的话,我问问苗哥儿,陈大厨能不能帮忙。”

工钱照开不误,就帮一天。

好歹是易安楼的伙计和大厨,用起来也放心。

“那得先把人算算,人家也好买菜。”朱红在村子里帮过忙,谁家办酒都会在村里叫人,她虽不是主厨,但也知道一些。

姜宁和卫长昀便在一旁算起来,得办多少桌酒席才够。

他们家五个人,赵秋家五个,王三叔家四个,顾苗家里三个,杨二爷家四个,秦掌柜多半也是一家五口人来,还有戚远和严肆家算起来有四个。

厨子和伙计也得算上,三个人差不多。

按照八个人一桌,能坐得宽敞一些,大概就得四桌才行。

“四桌的话,有一桌多一个人也还好,反正有半大的小孩。”朱红听他们算完,想着正好。

锅里的猪油熬了出来,把姜、酸放进去,然后再放几颗干花椒,等炒出味道了,往里加水。

冬天里适合吃的清水火锅汤底就有了,再把豆芽放进去熬汤,更香。

“到时候是不是有喜糖吃?”

“那要不要我们撒花什么的?”

“我们要去新房的床上滚一圈吗?”

小小和小宝长得乖,之前村里谁家办喜事的时候,就把他俩借过去用,当喜童。

图一个好兆头,又吉利又热闹。

无非就是觉得龙凤胎好,一下儿女双全。

姜宁捏了捏小宝的脸颊,发现他过了个年长胖了些,更像福娃了,“有糖吃,但不用撒花,也不用去床上滚。”

小宝被捏着脸,含糊不清地问:“那就玩吗?”

小小嫌他笨,“宁哥哥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要做,跟平时一样就好。”

她把自己剥的瓜子递给姜宁,大眼睛眨巴眨巴,“所以你们会有小宝宝吗?”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一句话把屋里三个大人都说沉默了,小孩还不自知,和小宝争论起来要小侄女好,还是小侄子好。

姜宁看着手里的宾客名单,又看一眼锅里飘着的豆芽。

朱红在笑,卫长昀在发怔,只有他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洗脑,外加无奈。

实际上,他到现在都还时常忘记自己是个能生孩子的哥儿。

要命了。

他完全忘了这回事。

“行了,先吃饭。”朱红摇摇头,打破了沉默。

她看着姜宁和卫长昀,不由担忧起来。

这俩孩子,不会连怎么要孩子都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