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将(迟非) 第128章

作者:迟非 标签: 古代架空

“那年贵妃生辰,若非她提前替我换了衣裙,恐怕那年被赏巴掌的就是我了,起初很多次,她救过我很多次。

“元霜失踪后,我曾向皇后娘娘求助,但这宫里每天不见踪迹的宫人太多了,没有谁会为了一个宫女大动干戈。

“皇后娘娘能做的,不过是在我的身边再放一个贴身宫女罢了。

“我知道,她一定是出事了,我惶恐了很久,因为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去年秋,我意外撞见秋翠给元霜烧纸,我才彻底确定,元霜真的死了。

“我接近秋翠,是为了试探她是否知道元霜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

“可惜,她也不知道,她只是说她梦见过元霜,元霜托梦给她烧纸。

“两个月前,皇后赐下的东珠掉到了地上,秋翠替我寻回一颗,我问她可有想要的赏赐。

“原以为她会想要财物,却未曾想,她只是指了指我腰间的香囊。

“香囊里是我配的兰花香,给她前,我还嘱咐过她,万事小心。”

陈婕妤说话的声音十分轻柔,提到元霜时红了眼圈,神色里有显而易见的怀念。

她是真的把元霜放在心上,她待元霜,不仅仅是一个贴身宫女。

在这样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宫里,元霜之于她,就显得十分重要。

叶昀给她换了杯热茶,即便知道她仍然不会碰。

“元霜出事前,可有什么异常?”

陈婕妤循声看过去,目光在叶昀脸上只停留了一瞬,而后她陷入了回忆。

所有人都不再出声,只是看着她,期待她能从那平平无奇的日常琐事里,回忆起那么一丝丝的线索。

“元霜的生活很规律,每个月的十二号,她都会向我告半天的假,说去宫门口同家人见面,那段时间也不例外。

“那一日她自宫门口回来,神色有些奇怪,我问她可是家中有事,她只是摇头,半晌问我,前两日给静妃接生的稳婆可是眉心有颗红痣。

“我问她打听稳婆做什么,她说家中长嫂要生,想多花些钱请个靠得住的稳婆。

“那日我不仅贺她即将当姑姑,还送了她一枚我从家中带来的玉佩做贺礼。”

“可后来,却不见她再提此事,再后来,她便出事了。”

宋行简同叶昀对视一眼,都想到了那个稳婆。

眉心有痣。

实在太好辩认了。

黄贵嫔近日即将生产,太医院正备着几名稳婆,而其中一个,正好眉心有痣。

——

太医院这一日也是人仰马翻。

除了奉帝那厢有醒来的征兆外,黄贵嫔那厢也似乎有了发动的迹象。

曹桂枝刚用过早饭回来,就听见有宫女在外边叫着“要生了、要生了”。

太医在一片混乱里收拾好箱笼,随手拉过一个稳婆:“快快快,跟我走,贵嫔娘娘要生了。”

曹桂枝人还没坐稳就被拉着跑出了门。

给黄贵嫔接生的稳婆,原本是她同乡,曹桂枝接生手艺好,向来都是给妃子接生。

若非她同乡吃坏了肚子去了茅房,这一胎原本就不该她来接。

曹桂枝心气高,看着黄贵嫔生子,心里却想着,这都说皇宫里都是子凭母贵,没有个好娘,就不可能成贵子。

好在黄贵嫔一贯养得好,生起来倒是一点也不吃力。

孩子出来了,一瞧,却是个公主。

曹桂枝撇撇嘴,把公主交到宫人手中,自己净了手站出了门。

垂花门外一个小脑袋探进来,一双大眼睛滴溜溜转着,十分机灵。

曹桂枝正要叫人过来,就听见奶娘的声音远远传来:“哎哟我的十七皇子啊,我的祖宗,您怎么跑这儿来了,可不吉利,走走走。”

那十七皇子小小一个,被奶娘抱进怀里,匆匆忙忙给带走了。

黄贵嫔的贴身宫女过来,给曹桂枝塞银子。

曹桂枝有些看不上,往怀里一塞,自顾自地嘟囔:“人跟人就是不一样,足月又怎么样,还不是只生了个公主。

“瞧瞧人贵妃,早产呢,生出来的孩子比足月的还健康。”

当初贵妃生子,可是赏了她整整两百两黄金呢。

再看看黄贵嫔,寒酸的几锭银子,能够什么。

8

从黄贵嫔宫里回到太医院,早已月上中天。

饶是再怎么生得顺利,也生了这大半日去。

她前脚刚踏进太医院,后脚就听见有人闯进来大呼小叫:“陛下醒了陛下醒了!”

太医院的人呼啦一下都好似疯了一般,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又匆匆忙忙赶往陛下寝宫。

审刑院的人找来时,正好遇上落单的曹桂枝。

这稳婆身上还带着未清洗干净的血迹,身上一阵腥味。

抬头间,眉间一颗红色的痣差点晃了旁人的眼。

“曹桂枝?”

黄门问道。

曹桂枝下意识地点头。

“带走。”

近卫军上前,将人直接架了起来。

曹桂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双腿悬在空中蹬了几下:“大人,大人!民女所犯何事啊?民女冤枉啊。”

她脑子里将这一日细细想完。

心中陡然一慌,莫非,莫非是黄贵嫔生的公主出事了?

她双腿一软,顿时有些后悔用那般轻慢的态度对待黄贵嫔宫中的人。

等她到了审刑院,乍见堂中挺着一具女尸,面色发青,神色狰狞。

曹桂枝被吓得鬼叫一声,两眼一翻,直直晕了过去。

宋行简走到曹桂枝身边,对陈婕妤招招手:“婕妤来看,可是这个稳婆?”

陈婕妤用帕子半捂着嘴走近,细细看过曹桂枝的脸,然后才郑重点头:“是,当年给静妃娘娘接生的,正是这个稳婆,眉心一颗红痣,十分好认。”

奉帝苏醒,崔显此刻正在寝殿伺候,留在审刑院的,是跟在崔显身边的黄门。

他站在宋行简身边,也低头去看。

半晌,只听他道:“曹稳婆是宫里的老稳婆了,贵妃娘娘诞下十七皇子时也是她接的生。

“不仅有贵妃,宫中凡妃位以上,至少一半都是她接生的,倒是张熟脸。”

宋行简转身走开,吩咐道:“把她给本王泼醒。”

第156章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河州府。

越往南走,天气就越是温暖。

自玉都而出的一行人便是这样,一边往南边走一边脱下了厚重的衣衫。

崇山峻岭郁郁葱葱,一派春意盎然。

河边一群小鸭悠悠然在河面上浮水,风光无限,桃花纷飞。

层峦叠嶂里响着暮鼓晨钟,钟声传出很远,在山峦间回荡,落在行人耳尖。

从玉都出发前往河州府崇明县查霸占盐田一案的,除了刑部众人,还有两个随行的监察御史。

这一路,监察御史倒是好说,长年在外巡查,渴了能自己找水喝,饿了能自己烤鱼吃。

倒是为难了刑部派出来的官吏。

都是在玉都养着的贵人,马屁坐久了嫌颠簸,步行久了嫌脚疼。

也不知他们是故意拖延时间,还是真的不适应。

总之,等他们磕磕绊绊从玉都到河州府时,春日已经渐深。

沿海的河州府飘着暖洋洋的海腥味,本该是生机勃勃的城,可这明晃晃的日头底下,城外来来去去的百姓脸上,仿佛还冻着悲苦。

监察御史罗平和卢应文见此,神色都是如出一辙的冷凝。

他们身上只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袱,包袱里放着张觉生的状词。

来之前,御史中丞冯裕还曾交给他们一册卷宗,那卷宗上贴着“秘”字封条。

那册卷宗他们还未曾看过,冯裕只是嘱咐他们,稳住局面时再看。

至于什么叫稳住局面,这时候的罗平和郭成瑞还并不知晓。

与他们反应不同的,是刑部的人。

领头一人乃是刑部郎中娄渭,年过不惑,蓄着一把须,说起话来总喜欢抚着须,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在玉都时,此人喜洁,总把自己身上上上下下拾掇得干干净净。

衣裳日日要熏香,怀中帕子一日得换上三回。

上一篇:嫁给懒汉之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