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树的花
可他要是趁着夜色偷偷亲吻柳元洵,他就会彻底沦为一只卑微的、上不得台面的、只能将生杀大权交给他人的可怜的野狗。
窗外的月亮悄然掩入云层,夜色愈发深沉。屋里的气氛也像被浓墨包裹,黑得叫人辨不清爱恨。
顾莲沼的头发从肩头滑落,因靠得太近,几缕发丝散在了床侧,恰好落在柳元洵的手上。
柳元洵手指微动,下意识将这扰人的发丝攥进了手里。
顾莲沼被扯得偏了下头,低头一瞧,就见柳元洵像是攥着糖的孩子般攥住了他的发丝。
这一幕莫名叫他心情好了起来,他撑起身体,将手中的瓷瓶重新收回外衣的袖筒中,暂时不打算在今夜用药了。
他轻易地说服了自己:明日还有正事,得让柳元洵养好精神才行。
这一夜,风停雪起,次日清晨,整个院子已被一层薄雪覆盖。
柳元洵舀起一勺清粥,待粥凉的时间,他有条不紊地将今日的事务一一安排下去。
“如今府中杂事繁多,人手紧缺,有些事情也远比我想像中复杂,单靠瑞王府怕是难以解决。淩晴,你将冯氏夫妇送去京府衙门,再将我被刺一案如实上报。请他们务必善待冯氏夫妇的同时,一定要全力查出冯婶口中提到的‘女子’的线索。”
淩晴神色一凛,郑重答应。
“阿峤,今日我需前往刑部调阅冯源远一案的卷宗。你吃过饭后,去锦衣卫取来刘黔源的画像,让凝碧辨认。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第一时间来刑部告知我。”
顾莲沼吃饭的动作一顿,听到柳元洵这句话,他脑海中涌出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入王府这么久,这好像是他和柳元洵第一次分开。
可这念头只在他脑海中存在了短短一瞬便消散了,他点了点头,语气沉稳:“王爷放心。”
柳元洵最后看向淩亭,吩咐道:“你与我一同前往刑部。”
淩亭点头应下,只是面色隐隐透着忧虑:“主子昨日奔波了整整一日,身体可还撑得住?”
柳元洵神色平静:“我正要与你说此事。王太医不是留下两张药方吗?近日府中事务繁杂,我担心自己精力不济,耽误了正事。你暂且换第二张方子来煎药吧。”
“不可啊主子!”淩亭急了,“那药方里多是虎狼之药,虽能暂时提振精力,可对身体的损伤极大。不过是一桩与您无关的案子,咱们查归查,何至于搭上自己的身体呢?”
柳元洵感念淩亭的关怀,可他与淩亭目标不同,未来的路也不同,再者,许多事他无法对淩亭言明,只能将淩亭所有的劝阻都堵回去。
他淡声道:“我已有决断。”
淩亭满心焦急,却知道自己改变不了柳元洵的决定。他怕自己擅作主张惹柳元洵不快,只能压下心中忧虑,默默顺从。
饭罢,屋中的四人分作三个方向,各自前去了。
……
柳元洵持有特批皇令的事,早已传遍京都上层。所有人都在暗自揣测他的一举一动,不明白向来深居简出的瑞王,为何突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们更忧心,这动静最终指向的人和事,会不会波及到自己。
所以,当柳元洵孤身踏入刑部卷宗库,点名索要冯源远的卷宗时,朝中各大势力安插在刑部的眼线,便悄无声息地融入人群,四散报信去了。
柳元洵心里清楚,这事根本瞒不住,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隐瞒。
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不想将时间浪费在徒劳无功的事情上,更不愿用滋补的方子吊着这日渐衰败的身体。
他生来便疾病缠身,一辈子都在为活下去而努力。他坚持锻炼,处处养生,一日三顿都要喝那苦得令人作呕的药汤,只为了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是个没有明天和未来的病人。
直到三年前,他知道自己注定要死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那一刻的自己究竟是恐惧多些,还是解脱多些。
他只是觉得,既然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那便要尽力让剩下的时光变得有价值些。至少,要做几件好事。
所以,尽管凝碧没能说出任何有用的线索,他还是将冯源远的卷宗彻底翻看了一遍。
和萧金业的案子一样,冯源远的案卷记录得极为详尽。更因为翻到了账册,且在他家后院地下挖出了巨额金银,罪证确凿,这罪名算是彻底坐实了。
单从卷宗上看,这就是一桩板上钉钉的案子。
可也不是没有突破口……
柳元洵后靠向软垫,眼神虽落在卷宗上,可他脑子里想得却是凝碧昨日说得话。
她说,她家中过得极为清贫,哥哥的官职更是因为无人打点而被顶替,母亲甚至要靠做绣品来补贴家用。
柳元洵倒不怀疑这话的真实性,毕竟顶级绣娘的一副绣品,少说也要几十两银子。她若两三个月出一副绣品,一年下来所赚的银钱,怕是比冯源远一年的俸银还要多。
可冯源远怎么说也是个四品大员,就算日子过得拮据,也不至于拮据到这种地步。
如果只是单纯的缺钱,倒还能猜测是沾染上了吃喝嫖赌之类的恶习。
可要是他儿子官职被顶一事属实,那这便成了冯源远贪污案里最大的疑点。
冯源远自己就是当官的,他不可能不明白钱和权哪个更重要。有了权,钱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涌来;没了权,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保不住。
没有哪个当官的,会因为舍不得花钱,就断了自己后代的官运。
所以,如果他真的有钱,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大笔银钱砸在儿子的官路上,为他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可还是那个道理,谁花了银子,谁就是真正贪污的人。
而凝碧怀疑的江南巡抚孟谦安……
这可不是个简单角色,他便是当朝阁老孟延年的儿子。
柳元洵再次想起,一个月前,他曾在御书房的摺子里看到了“孟延年”三个,并以此推断皇兄或许要对孟阁老下手。
他下意识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莫非,孟阁老牵扯进的事情,也与此次贪污案有关?
可这念头刚起,柳元洵便又否定了。
孟阁老是与父皇一同看着他长大的老人,更是和父皇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他一生两袖清风,为人清正廉洁,家中只有一位老妻,一举一动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
若说他贪污,柳元洵甚至不知道他贪污后能将钱用在哪里?
孟阁老一生仅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是宫中素有贤名的贵妃,儿子刚踏入仕途,便离京去了江南。
只是江南地远,柳元洵对那边的情况了解甚少……
莫非,是孟谦安离开了父亲的管束,私下里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
但这一切终究只是猜测,在没有切实的证据之前,他不能仅凭臆想就给人定罪。
不过,他倒是可以去孟阁老府上拜访一下,探探口风……
“淩亭,”柳元洵合上卷宗,神色平静,“研墨吧,我要写封拜帖。还得劳烦你跑一趟孟阁老府上,将拜帖递进去。”
时间倒是卡得刚刚好,送往孟阁老府上的拜帖墨迹刚干,顾莲沼就拿着柳元洵的腰牌走进了刑部架库阁。
只听门声轻响,身着麒麟常服的顾莲沼便稳步走来了。
说来也怪,他和顾莲沼相识的时间不算长,也称不上是知己好友。可就在此刻,一个抬眼对视间,柳元洵却莫名从顾莲沼的眼神中猜到了他此行的结果。
柳元洵脱口而出:“三哥就是刘黔源?”
话音刚落,顾莲沼恰好停在案前。
他并不惊讶柳元洵为什么能提前知道答案,只点了点头,道:“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了一件事。”
柳元洵心中一紧,有种不好的预感。
紧接着,便听顾莲沼说道:“刘黔源之死,并非意外,而是谋杀。”
此言一出,柳元洵缓缓倚靠向身后的软垫,心中竟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第57章
顾莲沼一来,柳元洵就叫淩亭送拜帖去了。
待人一走,他这才问道:“你查到什么了?”
顾莲沼拉了把椅子,坐到他正对面,道:“倒不是我查到了什么,而是刘黔源的死本就有疑点,只是疑点太小,又没有确凿证据,再加上他死于不死都影响不了什么,所以才没人重视这事罢了。”
在柳元洵插手查这桩案子以前,刘黔源在众人眼里只是个颇有手段的镇抚使,他即不是什么案子的关键证人,又没牵扯进什么利益中,追凶途中死于凶犯之手,旁人闻言也不过说声可惜便罢了。
按理说,死在混战中的尸体,是极易容易掩盖谋杀痕迹的。刀光剑影之下,几处劈砍、几道伤口便能轻易夺走一条性命,任谁也难以察觉异样。
可若是细究,这案子里却有个十分可疑的点。
刘黔源是在率锦衣卫追击凶犯时,被逼上绝路的凶犯们反杀的,但那些凶犯既不了解锦衣卫,也不够熟悉刘黔源,所以留下了一处极明显的疑点。
锦衣卫纪律严明,训练严苛,追凶、突围、绞杀……面对不同目标,皆有相应的战术阵型。
刘黔源身为锦衣卫中的顶尖高手,身旁又有众多兄弟相随。依照锦衣卫规矩,像他这样带队追凶的高手,大多在队尾压阵。
一来,要防止追击途中遭遇背后伏击;二来,冲锋在前的人如同探路先锋,需直面凶犯的陷阱与回射的箭矢,伤亡风险极高;三来,功夫高强的人殿后,也能防止被逼入绝境的凶犯狗急跳墙、强行突围。
所以,刘黔源若战死,意味着队里多数锦衣卫已阵亡。可既然是带队追凶,经验丰富的他,绝不可能带领战力不足的队伍贸然追击。
所以,刘黔源的死,极有可能是遭遇了一场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伏击。而所谓的追凶,或许只是诱他离开京城、深入无人之地的障眼法。
这个疑点并不隐秘,之所以过了一年多才叫顾莲沼发现,并非他聪慧过人,而是除了刻意查找破绽的人,谁也不会将这看似普通的追凶案,与阴谋联系在一起。
毕竟凶犯已被抓获处决,牺牲锦衣卫的亲属也领到了抚恤金,此事前后不牵扯其他事端。
即便有人发现疑点,也不会阴谋论到认为有人会为了除掉刘黔源而布这么大一个局。
知情的萧金业守口如瓶,不知情的凝碧提供不了线索。好不容易循着线索找到刘黔源,却只剩一具尸体。
“还有最后一处……”顾莲沼静幽幽地望着柳元洵,直至他抬头与自己对视,才缓缓开口:“刘黔源祖籍也在江南,他是十七那年通过了锦衣卫的考核选拔,这才入了职,于三十一岁升了镇抚使,任职五年后殉职。”
竟又是江南人……
柳元洵问:“他可有妻子儿女?”
顾莲沼道:“并无。”
这倒奇怪了,寻常人家三十岁不成婚便算晚了,刘黔源官居从四品,条件并不差,为何三十六岁还未娶妻?
再者,他十七入了锦衣卫,距离离开江南已有二十年,为何又会与十年前的案子扯上关系?
柳元洵靠着软垫,抬手冯源远的卷宗翻开,道:“你也瞧瞧吧,说不定能看出些什么来。”
“冯源远的卷宗,锦衣卫也有备份,我已经看过了,”话虽如此,顾莲沼还是接过卷宗,随意翻了翻,接着说,“唯一的突破口,便是冯源远儿子被顶职一事。”
柳元洵脸上浮现一抹笑意,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此事发生在江南,若想查明真相,怕是要去江南一趟。”
顾莲沼忽地抬头看向他,眉心不自觉皱起,“王爷要去江南?”
柳元洵道:“只是说说,还没定。”
江南地远,他这身子未必经得起折腾,可他若不去,这事交由别人又不一定能查得出什么。
况且,去江南的路上虽辛苦,但当地气候宜人,正适合养病。要不是母妃还在宫中,他或许早就动身了。
上一篇:黑布隆冬
下一篇:炮灰,但大哥是未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