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319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有正事,赵淩拿了信去书房,用钢笔写了回信,一边跟凑过来的侄子侄女解释为什么这么选人。

侄子侄女看着他写信,抬头问自己母亲:“娘,表弟表妹们过来,是住我们家吗?”

“不住。他们要常住,肯定得准备自己的住处。”

当初米家被抄家,祖父和父兄虽然提前有些安排,让她带着米家的大量家财,以“嫁妆”的形式带进赵家。

但那都是暗中的,不可能做得太明显。

而且仓促之下,也没法毫无损失。

起码抄家的时候,留在神都和京畿的财产,都是放着任由抄没的。

米家原先在神都的田宅都没有了,这次要回来,肯定得重新置办,且必须低调。

赵辰说道:“写信问一下大哥,看他怎么安排吧。”说不定米家在神都早就有安排呢?

赵淩看米氏写信,说道:“让伯父伯母也一起回来吧。孩子们回来,总得有大人照应着。”

米氏手一抖,钢笔在信纸上一下扫出一道划痕,眼眶瞬间就红了:“我爹娘能回来了?”

“先回来试试。”赵淩觉得问题不大,“父母来看看女儿,看看外孙外孙女总不会错。要是不行,大不了再去凉州。”

凉州那边现在各方面条件不算差,但毕竟冬季漫长寒冷,到底不如神都繁华。

米诏当年也就是个从五品,现在岁数也在这儿了,回神都养老也算是待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

赵淩不确定顾朻让米家子到神都,其中到底有多少作为质子的成分,但米希不仅把子女送来,还把爹娘一起送来,够不够表达出对顾朻的信任以及自己的忠心?

米家影响力最大的米老尚书早已去世,如今的朝中米家的影响力本就不多了,米诏夫妇回来也不会再入官场,应该无足轻重。

赵辰就说:“宜早不宜迟,直接让爹娘回来过年。”

米氏激动得手不住颤抖,试了两下没能落笔书写,还是赵辰把笔接过来飞快写了一页信纸。

信寄出去后,米家月底就到了神都。

米诏夫妻俩只在神都暂时停留了两天,非常低调地接风洗尘后,就搬去了小湖村。

小湖村如今已经成为神都著名的农家乐圣地。

除了最早赵淩种的两个山头的桃树外,后头村里人又自己种了几个山头。

每年桃花盛开的春季和桃子成熟的就夏秋之际,神都来的客人们非常多。

近些年荷花也逐渐有了规模,夏季的荷花也是一番盛景。

常娘子亲自过去指导开发了一系列“农家菜”,美食搭配美景,更有魏家私塾这样小有名气的学堂,小湖村一年四季都有不少游客。

村民平日里还是以务农为主,但因为这些游客带来的收入,如今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子都进行了翻新,也不一定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经过了魏家人的设计,迎合了城里人对田园牧歌的想象。

赵淩亲自把人送去小湖村。

看到这样的小湖村,他都有些不敢认:“我这是多久没来了?”

魏学海笑道:“也没很久,去年过年的时候,你不还来过嘛。”

他笑容温和,看着赵淩的时候满眼都是喜欢。

作为赵骅的师兄,他被赵淩叫一声师伯,平心而论并没有给过赵淩多少帮助,反倒是他家一直在仰赖赵淩的照拂。

偏偏如今已经位极人臣的赵淩,只要人在神都,每年的年礼都是亲自过来送,半点架子都没有。

“都好久没看过别的时候的小湖村了。”赵淩感慨,又跟魏学海打招呼,“我爹今天临时有事,被叫进宫里去了,本来是准备一起来的。”

魏学海和赵骅的交情压根就不用赵淩多解释:“他忙他的。”

米诏也笑道:“我都多大个人了,偏你们还不放心,非得送我们过来。”

他们这次过来,直接连着家当一起搬过来了,装了好几辆牛车。

要不是小湖村的路修整过,牛车还真未必好通行。

米氏说道:“我说让人把行李都先安顿好了,你们再过来,也不差这一两天。”

赵辰也连声说是。

米家的院子是赵辰买下来的,有五间正房,格局和赵淩在象州府城的宅子很像,就是院子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他买下来当然不是特意为了给老丈人居住,而是因为他经常跟着赵骅过来游玩。

小时候他跟着赵骅,现在他也有自己的朋友。

小湖村吃得好风景好,距离神都又近。

虽说环境等等各方面肯定没有福满庄好,但小湖村更加简单,他还是很喜欢小湖村的。

买下这院子也才是去年的事情,正好村里有人要卖了房子和田地搬去新城,他就顺势买了下来。当时还说价格不比城里便宜,如今看来倒还真的买着了。

几个人在村中行走,赵辰给岳父岳母介绍:“里办在村口,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找里办,那边还有小卖部,一些针头线脑柴米油盐的各种日常用的东西都可以买到。村口还有租车租牲口的,外来的车辆和牲口也可以放在那儿。

租船得去湖边的小码头,那边有个小市场,可以买一些自家种的东西,不过得早上去,晚一点就只能去小卖部买了。

想吃鸡鸭鱼羊可以提前一天在小卖部那儿登记,他们会让福满庄的人送过来……”

米诏和米大夫人早就不是以前高门大户家的老爷夫人。

米大夫人曾经在福满庄上住了好几年,米诏在军营里更是不必说。

他们要是继续住在城内,多少还会牵扯到过往的一些利益往来。

他们不想因此对子孙产生不好的影响,小湖村就很好。

帮助米家安顿下来,当然用不着赵淩亲自动手。

赵淩就带着窦荣在村里转了一圈,很快就在小湖边不仅租了船,还租了钓竿买了鱼饵,去湖上钓鱼了。

摆摊卖这些东西的是魏学海的一个孙子,明目张胆地多收赵淩的钱,一回头见自己父亲在他背后站着,顿时脖子一缩,开始狡辩:“别人买鱼饵是喂鱼,赵四叔买鱼饵那是真钓鱼啊。我多卖他一点钱怎么了?就当是四叔给我买糖吃。”

魏明达直接给气笑了:“你以为你这点小心思你赵四叔能看不出来?你爹我是差了你买糖的钱了?”

“您是不差给我买糖的钱。可你有了买糖的钱都给我买笔墨了……”他想吃糖,不想做题,做题太苦了。

赵淩在湖上转了一圈,果然很快就钓起来两条三尺长的大鱼,差点把鱼竿给折了,鱼线给拉断了。

到了岸上之后,他提着鱼还奇怪:“怎么现在家门口的鱼就这么大?”

以前他得去人少的地方才能见到大一点的鱼,也很少有这么大的。

现在来小湖村的人那么多,鱼竟然没钓完?

魏明达解释了一番,赵淩听得多看了一眼魏家的孙子:“十七,你调的鱼饲料有点东西啊。”

魏十七骄傲:“岂止是有一点东西,那必然是有很多东西!赵四叔,不是我跟您吹,我这配的鱼饲料……不是,是鱼饵,鱼吃了可长肉了……”

魏十七以为不就是跟长辈吹吹牛嘛,没想到下午赵淩回城的时候,直接把他给打包了。

十五六岁的少年郎被放到国子监门口,满眼呆滞:“您认真的?”要把他塞到这个满是书山题海的地方?

“认真的。”

窦荣把少年郎抱住赵淩的胳膊扒拉下来,提溜着丢进国子监宿舍里,吩咐舍监:“安排好,明天带去给司农寺卿。”

孔武有力的舍监提溜住魏十七,跟提溜住一只小奶猫似的:“侯爷放心,卑职这就带……”

魏十七低头报名字:“魏嘉悦。”

“卑职这就带魏嘉悦去宿舍。刚好米家的小郎君们刚住进来,安排去他们那边?”

赵淩觉得这个安排可以:“好。”说完,他就摘下自己的荷包递给魏十七,“自己看着吃饭,别的东西明天早上让人给你送来。”

“哦,谢谢赵四叔。”

赵淩觉得他像个可怜巴巴的小狗似的,补了一句:“好好读书,表现好,赵四叔给你奖励。”

魏十七瞬间眼睛一亮,脑袋都抬高了:“好!”

安排完魏十七,赵淩和窦荣坐上马车离开。

窦荣把赵淩的手放到自己手上捂着:“那小子掉钱眼里去了,你还给他奖励?”

“奖励他做题。”赵淩一脸坏笑,“我又没说奖励他什么。”

窦荣听得跟着笑出声:“你也不怕他直接翻墙跑了。”

“他一个小屁孩能跑哪里?”赵淩扬了扬眉毛,“我也不是一点钱不给他。魏十七鱼饵拌得明白,我的鱼饵也不差啊。小子给点钱就能被钓成翘嘴。”

窦荣故意叹了一口气:“有你这样的长辈,是魏十七的福气。”

马车行到尚书府门口停下,赵淩和窦荣进去说了一声:“大哥大嫂在小湖村住一天,大嫂应该会多住几天。”

赵王氏说道:“应该的。也是不容易,都多少年没见了。”

赵骅一脸赞同:“也算是否极泰来了。你萌两个刚好过来晚膳。”

米诏夫妇对女儿非常疼爱,不然也不会冒着风险提前把女儿嫁出去。

当初给女儿订下赵家这门婚事,也是看在赵家人靠谱,不然当年米家在朝中如日中天,完全可以给女儿寻一门更好的亲事,怎么可能下嫁?

后来米家树倒猢狲散,出嫁的米家女有的被休,有的“病逝”,有的被贬为妾室,只有米氏过得体面,更在后续事态平稳之后,给那些苛待米家出嫁女的人家狠狠一番教训。

这些事情赵淩和窦荣不清楚,赵骅和赵王氏是明白的。

私心里,他们当然想着给自家长子谋一个好亲家,但要是米家一直风光到现在,以现在赵淩在朝中的地位,他倒还真的要心慌。

赵骅如今心态平和,总不能什么好处都让他家给占了。

十月结束后,整个朝廷陷入到异常忙碌的阶段。

习惯了钢笔之后,用钢笔写字可比毛笔快多了。

成栾见赵淩写字飞快,还是把钢笔放下,改成更加习惯的毛笔:“外头那些书法大家算是白忙活了,还是赵瑞你的字漂亮。”

钢笔逐渐开始流行,一些书法家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琢磨起了硬笔字体,争抢着要把一种字体最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可以流芳百世。

只不过成栾觉得那些人算是白忙活了。

赵淩百忙之中抬头看了一眼成栾,觉得自己这个宰相就是个实习宰相,帮成栾打工来了,听他说话优哉游哉的,很不高兴:“成中书要是得闲,不如抓紧多干点活。”

大虞朝廷中的宰相是一个比较灵活的岗位,不是非有不可,也不一定设置多少个,主要看皇帝的个人意愿。

如果说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那么宰相就是皇帝聘请的职业经理人。

皇帝能力强的,完全可以自己兼顾宰相的工作;皇帝愿意分权的,可以放权给宰相。

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处理很多事情。

有时候这种放权是不得已而为之。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