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杜尚书赶紧叫人:“来个人送赵瑞瑞,别跑丢了!”
年底正是吏部忙碌的时候,有刚调任来吏部的官员,有地方上来吏部办事的官员。
“那位就是赵瑞?”赵淩在官员的圈子里名气很大。
状元不状元的,其实官员们并不在乎。
朝中官员,状元出身的不能说很多,但也不少。
可陛下能那么宠幸,且几乎整个朝堂上下都觉得宠得有道理的官员,大概就赵淩一个。
没别的,赵淩太会赚钱了。
赵淩不仅会赚钱,而且还能解决就业。
还是那句话,谁家没几个举人以上学历的待业青年呢?
赵淩要求高没错,可他给得也多啊。
真不是每个当官的都家境富裕吃喝不愁的。
而且市舶司的钱堂堂正正,是能够光明正大随便花的。
杜尚书想着年底本就忙得要命,赵淩还给他添一桩事情,心情就很不美丽:“不是他还能有谁?小时候还稳重些,越大越不稳重。”
景侍郎过来笑道:“明天就能在御书房看到他。赵瑞瑞还得陛下才能镇住。”
杜尚书摇摇头:“我看他一出神都,心都野了,现在谁能管得住他?赵侍郎吗?”
“赵侍郎就算了。”景侍郎向来看不上赵骅,“都说他教子严苛,我看都是装的,不然怎么教出来个屋脊兽?”
屋脊兽赵淩看了看宫墙。
算了,宫墙不能爬。
怎么他就是两年没回来,先生家重新装修了?
怎么感觉这些宫墙弯弯绕绕的长得都一个样?
这不是皇宫吗?
怎么他都站这么久了,都没个人过来?
要不他吼一嗓子?
赵淩小声喊:“喵?”
宫墙上的长毛大白猫:“喵?”
第152章
赵淩出现在御书房里的时候, 全身都是猫毛。
白色的长毛在红色的官服上格外显眼。
顾潥装模作样把手上的奏折批阅完之后,才抬头看他:“哟,朕的石狮子长毛了?”
噫!
赵淩还以为只有他爹说他石狮子, 没想到陛下也知道。
也对, 疑心病陛下什么都知道。
赵淩就回道:“对啊, 学生成精了。”
顾潥听到熟悉的回答语气, 忍不住笑着对他招招手:“过来, 给朕瞧瞧。一出去就是两年,朕要是不下旨, 你是还不想回来?”
“哪有?学生今年赚到钱了,肯定回来的。”骄傲!
顾潥一听就笑, 跟田公公说道:“瞧瞧,跟朕邀功来了。”说着, 仔细打量走到自己身边的赵淩。
嗯,人长高了一点, 脸上的小肥肉没了, 身量瞧着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说话还像个小孩子。
“怎么黑了?”以前小孩儿养在宫里,白得跟剥了壳的鸡蛋似的。
赵淩没觉得自己黑,下意识抬手跟顾潥的手背放在一起对比:“还真是。江面上的日头太晒了。”
码头上会栽种绿化树木, 但现在的苗木生意不是那么普遍, 没法说想购置多少胸径的树木,就购置到多少。
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遮阴效果不是很好。
田公公笑道:“水灵在外奔波, 辛苦了。”
作为新任的掌印太监,田公公对赵淩这两年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可太清楚了。
对比其他官员, 赵淩的办事效率简直不像是在同一个世界。
明明大部分官员都很勤勉,但办成事情的效率就是比不上赵淩,远远比不上。
像赵淩提议的,依托监狱,因地制宜设置各类作坊,联合地方衙门建立相关的产业,招募培训闲散人员的事情,到现在能够真正执行下去的地方没多少;铺开的速度远不如赵淩的市舶司。
赵淩对着田公公拱手:“还是田公公心疼我。”
“哼!”顾潥指挥人,“给这小子搬张椅子过来。”
“谢陛下赐座。”
顾潥看他谢恩总觉得怪怪的:“仔细跟朕说说市舶司的具体情况。出去也不知道多写几封奏折。”
“学生画图了啊。图画得不清楚吗?”他还列了数据,做了表格,每月更新,保证一目了然。
图确实画得清楚,但这不是妨碍他一个先生出去炫耀自己的学生嘛。
赵淩想到最新的一个月工作还没汇报,就跟顾潥讲如今市舶司的各种新进展和未来规划。
在御书房内负责记录的是新科榜眼,记得人都麻了。
不是,说这些事情都不用看舆图的吗?
那么多数据张口就来,精确到几文几厘都不用翻一翻资料的?
这位年纪轻轻的五品官员,是不是夹带小抄了?
赵淩跟老板汇报完市舶司的码头业务,又说起造船业务,一聊又是一个时辰。
赵淩说得喝了两壶茶,越说越不高兴:“不跟您说了,学生要去看姑外祖母!”
“去去去!进宫来不是看朕,还记不记得朕是你先生?”
“学生不敢忘。”切,他是太后娘娘的学生,跟顾潥是平辈好嘛。
“晚膳叫上窦翊,一起在宫里……你小子还不乐意?”
“学生刚回来呢……是是是,您别生气。”
赵淩赶紧溜了,本来还想去翰林院看看赵茂。
这小子今年考了个探花,总算是没输给老爹。
现在时间来不及,只能先去门下省给师公管博澹稀罕一下,就赶紧去长乐宫。
幸亏去长乐宫的路没变,他认识(有宫人带)。
宫里的长辈们见了一轮,又跟家里的亲戚们朋友们见了好几轮。
赵淩还抽空给市舶司招了五十个人,然后就被吏部四品以上的官员直接杀到御书房里进行围攻。
“新科总共就录入了三百人,算上之前的,赵瑞瑞你一个人就捞走了七十个!”
“像样吗?”
“你让别的衙门都不干活了是吗?”
赵淩在心里面暗骂,这群人平时在吏部都没这么整齐!
“人家是自愿报名,考核通过的,本来就没安排具体的职缺,去市舶司怎么了?”说话的是今天当值的庶吉士赵茂。
不及弱冠的探花郎五官没兄长那么漂亮精致,却更加成熟坚毅,看向一群围攻他哥的大臣,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
赵淩给赵茂比了个大拇指。
赵茂不屑:平时在家不是挺能的吗?几个老家伙,怕什么?
赵淩看明白了,怼之。
“就是。别说是七十个人,七百个下官也能安排。诸位吏部的上官,没能选拔出足够朝廷运行的官员,是失职,还来指责下官?”赵淩继续输出,“诸位要是没有能力,不如下官代劳?”
一众吏部官员气得胸口起伏。
但赵家兄弟俩说的都没错。
赵淩新录入的五十个人,确实是从没有确定官职的人员中挑选的,甚至还有几名举人。
考试报名也是采用公开自愿原则。
一个有意招人,一个有意求职,考核通过就录用,能有什么问题?
简单来说,朝中所有的官员的招聘调任等等,都是吏部管的。
现在赵淩无人可用,那就是吏部没用。
这点说破天去,也是赵淩占理。
但,赵淩是很多人从小看着长大的,小时候还抱过呢,让他们一直没法把赵淩摆正在一个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总是不自觉地用上长辈的态度。
没想到赵淩竟然会突然发难。
难道真的是把人逼急了?
顾潥看赵淩怼人,不知道怎么就很高兴,语气温和地问他:“瑞瑞说说你自己怎么代劳?”
赵淩几乎都不用想:“直接在当地通过公开考试选拔的方式,对一些要求比较低的职缺招收吏员。”公务员没那么多人,就招聘事业编嘛,再不然还可以业务外包呢。
地方衙门对所用的吏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
其实主要是看当地衙门养不养得起那么多人。
官员的俸禄大部分来自于朝廷,小部分来自于就任衙门的补贴。
如果所在的衙门是个清水衙门,补贴就很少,甚至干脆没有。
要是像赵淩所在的市舶司这样生财有道的衙门,那补贴就很可观。
当然,更可观的是那些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