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243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贪墨来的钱有命拿,有没有命花。

市舶司如今的吏员收入还可以,虽然在神都不值一提,但在地方上算得上中等偏上的收入,且在市舶司工作也算体面。

赵淩一说招聘吏员,吏部的人就不说话了。

官和吏,吏部管的主要是官员,吏员这部分真的很少管。

除非某位吏员做出巨大贡献,破格提拔为官员之类的。

景侍郎瞪他:“要那么多人,你真的有地方安排?”

赵淩理所当然:“当然有啊。现在大运河沿岸的码头都还没铺满,只能算是勉强够用。今年逐步建设大江沿岸码头。西川运河已经开通,距离能走货船应该也要不了多久,接下来还有更大一个黑龙泽……整个大虞将来的主要河道都得沿途设立市舶司码头。”

他像是没听到吏部的官员们嘶嘶抽冷气抽得跟蛇吐信子一样,继续说道,“明年我要去海州开一个新的市舶司衙门,到时候南方的粮食就能够通过海运送往北方。”

有机会的话,他想去宁吴国看看,据说还真有人过去种地了。

顺利的话,能从宁吴国进口粮食。

“海运?那漕运怎么办?”

“漕运还是漕运啊。海上只是能走更大的船而已。”采用蒸汽动力,能够带动更大的船只,装运更多的货物。

“更大的船?有多大?”

“现在能有1.3万石左右。”其实最新款已经可以装到1.7万石,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一千吨。

相较于后世的货船,千吨级别是小船,并不能够满足大量的货运需求,只能走走内河航道。

现在这样的“小船”却得走近海航道。

当然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没那么高,千吨级的船够用了。

“赵瑞瑞你骗人!”众人不信。

赵茂听得要翻白眼:“这有什么好骗的?涟河口海港就停着好几艘,去了就能看到。”

可惜他在码头待了没几天,就被老爹派人抓回来考试,心情就很不愉快。

他还想多走走多看看,多积累积累。

现在好了,他只能勉强考个探花,证明自己跟老爹一样菜。

他必然比他爹强!

再给他三年,必然能考上状元!

臭爹!

一场对垒以赵家兄弟完胜告终。

鉴于现在官府人手不足,明年九月增开一次恩科。

市舶司可以自主招聘吏员。

市舶司现在管理的人员和范围巨大,对应官员的官职进行上调。

赵淩这个市舶司使升至从四品,其他官员职位相应上调。

赵淩愣了一下:“我能升官了?”

吏部一众官员听得笑出声:“你都干了六年五品了,肯定得升官。”

看上去赵淩只是升了一级,其实市舶司使原来只是从五品,现在变成了从四品。

而同样的品阶,也分上下。

现在的市舶司使是从四品上。

不过赵淩这么升官,没人能说不合理。

主要是再不升官,是真的压不住了。

赵淩做出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功绩都不升官,那别的官员怎么好意思升官?

说出去没道理啊。

赵淩自己倒是对升不升官没啥诉求。

其他人看他惊讶过后一点高兴的情绪都没有,感到奇怪:“怎么了?从四品的位置还太低吗?”倒也不是不能商量。

毕竟现在的市舶司已经变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衙门,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对于整个大虞的影响力也非常巨大,无论是南来北往的客货运输,还是源源不断从海外运来的奇珍异宝等等。

商贸的繁荣带来的是大量的人口找到了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

码头的特殊性也让一部分人为了谋生离开原本的宗族社会,更多的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

这对上层统治阶级来说,更加易于管理。

对于实际在市舶司码头工作并且生活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地方。

无论男女,只要勤劳,就能找到足以谋生的工作;只要勤学,就能学到一技之长。

生活有盼头,就会降低一些社会风险。

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忍耐力很强,但凡有一点希望能够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选择铤而走险。

天生坏种肯定也有,只是总体社会面貌是平静祥和的。

加上未来市舶司还要在继续扩张,从四品的官职确实是可以再继续上调。

赵淩有些奇怪地看着问完话之后,真的在认真考虑的景侍郎:“能提高到什么程度?三品?”这不就跟他爹一样了吗?

“三品也不是不……”景侍郎向来是赞成论功行赏,熬资历的都是无用之辈。

既然赵淩有才华,当然得给予对应的官职予以肯定。

“不行。”这次是顾潥开口,“先从四品吧。明年大考,你把市舶司再扩大一下规模,到时候给你再往上提,别人也说不出话来。”

赵淩知道这算是结论,规规矩矩地谢恩。

顾潥看他:“怎么?瞧着还不满意?”

赵淩语气轻松:“这不是想着三品的话,就能跟我爹一样了嘛~”内心激动搓手。

果然他比老爹强!

他现在分店……呸,是市舶司办事处已经很成熟了,从选择地址、建造码头、培训人员,到招商引资、规范市场,都有专业团队在做。

赵婉瑜现在借着夫家的名头,承接了码头的建造工作,赚得盆满钵满,就是心思愈发活络,准备出海,天天琢磨着堵赵淩,让帮忙造一艘蒸汽大船。

这次赵淩回神都,赵婉瑜也来了。

赵淩在宫里面扯皮完回家,赵婉瑜正被赵婉蝶带着偷草莓,背后还跟着慢慢。

“小蝶你就不能教点好的?”现在来家里玩的大人孩子,头一件事情就偷草莓。

现在草莓已经推广了出去,并且成为小琉璃宫的标配。赵婉蝶自己家也种上了,非得要来这儿偷。

明明可以大大方方地吃,偏偏一个比一个偷感更重。

难道偷着吃能更好吃吗?

赵婉瑜哈哈大笑:“晚了,我已经学会了。来,我带账本过来了,在这儿看还是去书房看?”

赵淩一听就头大:“说了生意你自己做,怎么还要赖上我?”

“傻不傻?送你钱你都不要。”赵婉瑜出嫁多年,如今比起姑娘时候的技术宅,说话做事已经非常干练。

她这种干练跟当家主母不一样,而是完全的当家人的姿态。

赵淩只能带着她去书房对账,想着赵婉瑜分给他的利,问:“我也不在乎这点钱,你留着自己花不好?”

书房里早就有赵婉瑜带来的一位大管事,姓黄,四十来岁,和赵婉瑜的夫家同姓,但不是同族,是赵婉瑜自己另外找的。

闻言,黄大管事笑道:“也就你们姐弟俩,会为了钱推来推去。别家亲兄弟为了钱都能闹起来。”这话是实话,也是恭维他们姐弟敢情好。

有外人,赵淩也不再多说。

不过赵淩看到赵婉瑜送过来的钱,等黄大管事离开书房后,就跟赵婉瑜笑道:“你这么往外送钱,婆家没意见?”

赵婉瑜对他眨了眨眼:“有意见他们也不敢提。得亏你给我弄了个县主的身份,不然我在婆家过日子,受委屈谈不上,但真的没法像现在这样轻松自在。

你看我现在有钱有身份有地位,带着许多黄家的族人赚钱,我在黄家说话,比老族长还管用。

不过你堂姐夫还不错,管家打理家务带孩子都做得很好。怎么说呢?他比较识时务。之前我公婆还想让他纳妾,他自己严词拒绝了,并且再三保证绝无二心,保证完自己就去跪祠堂了。我公婆脑子不清醒,你堂姐夫还是清楚的,他们黄家现在靠的谁才有那么好的日子过。”

好日子和好日子也是不同的。

赵家在赵家村里,自然是日子过得最好的人家。

哪怕在泸阳县,赵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田氏对几个继女的婚事都非常用心,给嫡女的婚事自然更加细致,千挑万选的黄家条件不算顶好,但在当时定亲的时候已经算得上很不错。

黄家族中出过几个官员,最高做到过四品。

如今黄家所在的镇子,几乎就是黄家一手兴建起来的。

当然,现在的黄家在朝的就一个七品的县令,属于祖上曾经阔过。

赵婉瑜是五品的县君。

赵婉瑜的夫君黄仪如今是举人功名,在当地也算是小有才名,性格比较内敛,内里看事情非常清楚。

当初赵婉瑜被封县君的时候,黄仪其实就偷偷找过她,询问是否需要退亲。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一名县君嫁给黄仪,那就是下嫁了。

赵婉瑜当初不觉得县君有什么了不起,虽然对没有怎么相处过的黄仪也谈不上喜欢讨厌的,但对他能够主动提这个事情,觉得这个人行事还可以。

她也不觉得自己因为封了个县君,就真的能够嫁入高门大户。

她喜欢做的那些事情,高门大户怕是不会允许当家主母这么干。

见黄仪这么真诚,她也把自己的喜好说了说,黄仪表示尊重。

两人成亲后,果然因为赵婉瑜的身份地位高,在黄家并没有受到什么约束。

她折腾的还是自己的钱,婆家也指责不出什么来。

伴随着赵家人在朝堂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到赵淩封侯,黄家背地里说酸话的人都没有了。

后来她跟着赵淩烧水泥窑,拉建筑队造码头,几乎整个黄家都靠着她吃饭,整个黄家的日子都比以往好得多。

黄仪家里,肯定是改变最大的。

原先黄仪家里也有大宅奴仆,但那是住着一大家子的。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