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他以前也是二甲靠前的排名,没差好嘛,尊重点好嘛!
“哦。您别生气。”赵淩敷衍地拍拍工部侍郎的后背,像是在安抚暴躁的慢慢,对祝阳说道,“先在实验室里把酒精搓出来再考虑别的。等等再试试酒精和烈酒对祛除外邪的效果哪个更好。后续再考虑量产的工艺和消耗。”
祝阳表示赞同:“主要还是粮食消耗的问题。”
“梁州那边玉米一年三熟,还产甘蔗。不过那边山地多平地少,大规模种植还得看海州。不过我海州没去过,不知道那里究竟怎么样。”
“要是梁州、海州的话,酒精生产出来,还得考虑长途运输的问题。太子殿下在梁州修了一条水泥路,能把水泥路直接从梁州海州修到西面和北面的边境吗?现在水泥产量够不够?能增设作坊吗?”
“海州还是更适合种植水稻。缺粮的话,海州边上其实不错。”说话的是顾朻,他说着,还拿过笔,扯了一张空白的纸,画上一段大虞南部的简略舆图。
赵淩看他蘸完墨水,就把砚台放到另外一边,怕他碰翻了,顺着顾朻的舆图看过去,和祝阳一起沉默了。
海州西面是儋州,但顾朻画的图是海州的南面,是一个叫宁吴的国家,不是他们大虞的地盘。
一名武将凑过来:“打下来吗?”
赵淩抬头一看,叫了一声:“程伯伯。”
来人是程德本,金吾卫中郎将,太子妃余姝的大舅。
顾朻拱手行礼。
程德本赶紧还礼。
顾朻先前清理过梁州边境,但是对海州所知也不多,想了想吩咐身边的燕公公:“燕伴伴,去请吏部的韦郎中和礼部的黄侍郎过来。”
两位出身海州的官员被叫了过来。
赵淩觉得能不打仗还是不用打仗得好:“在那边开个互市,交易就好。”
韦郎中表示赞同,提了个建议:“除了互市之外,我们还可以派人过去指点。宁吴虽然水热条件好,粮食一年三熟,但是当地人对耕种不太擅长,缺乏铁器农具。我们不仅可以派人过去指点,也可以购买租赁他们的土地……”
至于租着租着,变成谁家的了,就不一定了。
黄侍郎也很赞同:“宁吴少教化,直接打下来,后续恐要花费大精力。如韦郎中所说,宁吴人对我大虞倾慕已久……”
赵淩劝他们:“你们是不是想太多了?”
顾朻把他往外面一扒拉:“去,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一边玩去。”
太子殿下手劲贼大,赵淩一下就被推到了一边,越听越头皮发麻,完全不敢直视这些一脸正直的官员,小声问祝阳:“我们不是在说酒精吗?”
祝阳也是莫名其妙:“对啊。我还跟你说速生林。哦,我还种了一些果树,试了一些技术,只不过年份还浅……”
两人悄咪咪钻出包围圈,被顾潥一招手又到了跟前。
顾潥问他们:“你们那一圈这么热闹,是在说什么呢?”
赵淩说:“在吹牛皮呢。”口嗨而已。
他就不信了,这一群人还真能搞个可行性报告出来。
朝廷哪里来那么多人才和精力搞那些事情?
别说是宁吴了,海州都没人愿意去。
“哈哈哈。”顾潥就喜欢赵淩跟他一点都不生分的样子。
祥瑞当然是跟他越亲近越好。
赵淩怕皇帝想起来要他作诗,赶紧主动表示:“学生给陛下作一副画吧?”
顾潥还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顿时指着他跟身边的臣子们笑道:“瞧瞧,为了不作诗,也是拼了。画吧画吧。”
主持这次科举的是礼部尚书,笑道:“水灵要是作诗能稍微好一些,本届会元也是非他莫属。可惜啊……”贴诗题太拖后腿了。
赵骅觉得自己得说些什么挽尊:“下官和夫人已经尽力了。”拼尽全力,只能让赵淩作诗工整,连灵光一闪的灵性都看不到,只能看到那硬邦邦的水泥块和通透到没一点杂质的琉璃脑子。
赵淩就看着一群人当着他的面蛐蛐他,把他们全都画下来!
都是坏人!
祝阳这一下没能跑掉,被摁在边上作诗。
沈兰倒是悠闲,抱着太子的花花坐在边上:“长毛的也太好看了,不知道能不能跟大胖小胖生一窝?”
赵淩戳破他的幻想:“它们都是公的,生不出崽。大胖小胖不是有媳妇吗?”
沈兰提起这个就不太高兴:“别提了,生的一只都不给我。”那几家压根不认是大胖小胖的崽。
“大胖小胖也是我的。”无耻小贼!
沈兰坚决不承认:“你问大胖小胖,看它们答应不?”
“你等着,我回去告诉我姐。让我姐打你。”
“你姐才不会打我。”
“那我让大壮打你。”
两人的斗嘴没维持多久,赵骅这个老丈人把女婿带走,去给他介绍礼部的官员。
赵淩很会抓人物动态,寥寥数笔,琼林宴上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刚开始祝阳还在边上给他递笔,没一会儿就换成窦荣。
窦荣直接提笔和他一起画。
祝阳反倒是让到了一边:“你们这画得瞧不出是两个人。”难道这就是夫妻一体?
其实窦荣画的都是一些静态的,赵淩在那儿画人物。
祝阳最后凑了一手,把赵淩和窦荣也给画了进去,在把自己刚才作的诗写上去。
最后赵淩画上花花,多了一只猫,整幅画都显得不那么严肃,活泼可爱起来。
这会儿已经画了很长时间。
画稍微晾了晾,就呈到顾潥跟前。
顾潥看完之后,让群臣传阅,点评赵淩:“你就画狸奴最用心。”
赵淩的画技也不算最好,但画出来的画有一种活泛劲,透着灵性,和他作的死板板的诗完全不像一个人。
赵淩很认真地敷衍了顾潥几句,就跟窦荣一起吃饭去了。
真是的,说是宴会,尽聊天,不给人饭吃。
虽然饭菜都是冷的,但好歹能看看跳舞,听听乐曲。
窦荣坐在他身边,看他靠过来,故作嫌弃地把人推开:“老实交代,你游街去了哪儿?”
赵淩一听,顿时精神了,两眼放光地拉着窦荣:“我错了,你罚我吧!”意识到自己好像太亢奋,赶紧放软了声音,“怎么罚都行。”
窦荣忍不住多想,经过一个冬天养白了的脸通红一片。
第106章
按惯例, 石狮子……不是,科举前三名的去处都是没有争议的。
他们的成绩就决定了,他们会留在翰林院, 做庶吉士, 研究学问, 给陛下讲课等一系列职责, 并且很可能在将来成为真正的天子近臣, 类似走赵骅当年的路子,直接管理皇帝小金库这样的职位。
可是, 赵淩的情况比较特殊。
他立的功劳太大,以前没给官职, 不过是觉得他的年纪太小,加上没有经过考试得来的官, 将来没啥前途。
再加上赵淩在御书房混日子的时间,比很多人当官的时间都长, 实在没必要再在皇帝面前刷脸, 还不如直接干实事去。
可是皇帝不放人。
大臣们都觉得皇帝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赵淩这个当事人反倒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给窦荣送行之后,又和祝阳一起捣鼓出了酒精,就把写小论文的责任交给了祝阳, 自己去找皇帝要了假, 回老家。
在大虞,新科进士们一般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神都做完官员培训后, 再回老家然后就任;一种是先回老家探望之后,再回来神都进行官员培训。
前者一般是老家比较远且将来不太可能留在神都当官的进士。
譬如海州的官员,来一趟神都得三个月, 要是回去探亲,再回来培训,培训完了再给安排外放到一个什么地方,直接一两年就过去了。
赵家倒是无所谓先后次序,只是赵淩考了个状元,加上兄弟几个这次考试成果非常好,回去得让老家人好好开心开心。
葛家商队专门给他们安排了一艘客船,住宿条件比以前住在商船上要好得多。
赵辰、赵缙和田学智,趁着这个机会,也带着自己的妻子回老家看看。
赵淩带着抹布。
傍晚船只泊好,赵辰见赵淩坐在船头钓鱼,感觉还挺孤单的。
作为大哥,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关心一下弟弟,于是走过去安慰:“四弟……”
赵淩和抹布同时偏头看过来,两双圆眼睛中闪烁着同样的疑惑。
不过赵淩很快就转为嘚瑟:“是不是要当官了,有点忐忑不安啊?需不需要哥哥我来开解开解?”
赵辰抬手就给了他后背一下:“滚一边去!跟谁哥哥呢?”他盘腿在赵淩身边坐下,看周围没人,小声问道,“你真的要跟窦荣成亲,不是权宜之计?”
“真的。”原先是有点顺水推舟,现在是真心喜欢,“唉,可惜豆豆要去凉州,不然这次带他回老家。”
赵辰一想也是:“回去问问爷爷,窦荣应该也得上族谱。”
这次他们回去肯定是要开祠堂的,趁着老长辈都在,有些他们小辈不确定的事情可以问。
赵淩不太有宗族观念,上辈子是肯定没有,这辈子虽然有家族,但他们家一直是单独生活在异地。
听赵辰这么说,赵淩不觉得有什么好问的:“那肯定要上族谱的,等成亲后的。”
说话间,赵淩看浮漂一动,赶紧拉杆,扯起来两条小白条。
赵辰很意外:“怎么钓这么小的鱼?”
赵淩把白条取下来放进边上的水桶:“给抹布钓的。我还钓了几条昂刺鱼,一会儿我们吃。”
“放点咸菜蒸着吃。”赵辰很喜欢吃昂刺鱼,去看水桶,又去看赵淩,“你的不放咸菜。真是的,你咸鱼都吃了,怎么就不爱吃咸菜?”
“给你吃,话还这么多。”赵淩觉得赵辰就是个熊孩子。
米氏提着钓鱼竿走过来,看水桶里许许多多的鱼,羡慕:“四弟钓鱼跟在集市买鱼似的,我怎么就钓不到?”
赵淩知道自己钓鱼纯属开挂,饵料里用了空间里的各种牧草,但不妨碍他吹自己有技术。
赵淩对自己的钓鱼技术,比对自己的学问还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