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有人不知道情况,以为慢慢也是给新科进士们随便骑的马,见赵淩他们都没去选,就上来询问能不能骑。
慢慢差点一口把新科进士的发髻给咬了。
赵淩赶紧道歉。
一番兵荒马乱,新科进士们终于整肃好队伍,开始游街。
赵辰在后面一排,叮嘱骑在赵淩身边的沈兰和祝阳:“你们帮我看着点赵淩,别让他乱走。”
让一个路痴带路,心里头慌啊。
赵淩打了个哈欠,回头看向赵辰,很不满:“瞧不起谁呢?我就沿着大街笔直走!”
赵辰不相信他,吐槽:“你就不该骑点点,应该骑大毛。”
旁边的罗翰池好奇,小声询问:“大毛是?”
“大毛是我家的驴子,特别会认路。”赵辰解释,又小声补充,“我四弟特别不认路。你看着吧,他一会儿就会走歪。”
罗翰池不太相信,但:“神都的路都横平竖直的,能走歪到哪里去?”
赵辰用一种“你还太年轻”的眼神看着罗翰池,虚空拍了拍他的肩膀。
很快,罗翰池就见识了神都还有那么多犄角旮旯弯弯绕绕的地方。
所以,他们明明不是在大街上走着的吗?
怎么到的这里?
他现在在哪里?
赵辰也不知道,不过今天这阵仗,总不能找不回家。
一些住在小巷弄里的人家也没想到会迎来新科进士们游街的队伍,推开窗户或者走出门来,不管男女老少,都往他们身上扔东西。
手头有什么就扔什么,热情得很。
赵淩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护住自己,还要护住点点,接住了手帕荷包发簪,被一个核桃砸中了脑门:“哎哟!”
沈兰忍着笑:“砸疼了?”
赵淩放下捂住脑门的手,露出一点红痕,开始不高兴了:“刚才就是躲这些暗器才拐进的小巷子,怎么这里也有暗器?”
赵辰看过几次游街,作为围观的人还觉得很开心,但实际自己挨扔的时候,感觉不是太好。
祝阳在边上笑:“你们还是跟着我走。”
于是他调转方向,把一干新科进士引到了花街柳巷。
姑娘们扔下的全是没什么杀伤力的帕子香囊荷包,全都香喷喷的。
祝阳又带着他们往热闹的街市逛了一圈,算算时间差不多了,再把人带回宫里:“怎么样?还是得跟着哥哥走吧?”
赵淩不以为意,把手上的香囊帕子什么的全都塞给祝阳:“不怎么样。”
带着那么多脂粉味回家,他都不敢想会被豆豆怎么制裁。
咦?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赵淩小脸通黄,翻身下马,活动了一下四肢,准备去参加琼林宴。
宫人领着新科进士们进入琼林苑,文武百官全都在列。
祝阳刚才还跟赵淩勾肩搭背呢,这会儿就想把自己胖胖的身躯往赵淩身后藏。
老油条赵淩随便他,一点都不拘束,像是参加家宴似的,先拜谢了陛下,然后挨个跟大臣们招呼。
祝阳顺势躲到自己祖父背后装鹌鹑。
其余进士们也分别往自己看好的大臣身边靠拢示好。
赵骅对赵淩招招手:“过来我看看,你脑门怎么了?”
“爹。”赵淩不明所以摸了摸,“被核桃砸了。瞧得出?”
“明天得青一块。”赵骅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祝尚书走过来,拍了拍赵淩的肩膀:“水灵上一科被你溜了,这一科可算是考完了,明天来户部报道,给你爹分分忧。”
工部尚书跟他前后脚,直接把赵淩拉到自己身边:“水灵肯定是来我们工部。之前你考试不打扰你,你现在跟我说说水库的事情。”
顾潥本来还坐在高台上,笑呵呵地沉浸在自己学生考中了状元的喜悦中,见两个尚书围在赵淩身边,顿觉不妙,吩咐李公公:“李伴伴,给朕把水灵叫来。”
李公公倒是把赵淩叫了过去,只是身后还跟着好几个拖油瓶。
顾潥不太理解地看着兵部和刑部的两个尚书:“你们也来抢人?”
兵部尚书很耿直:“是的,陛下。水灵编写的兵书很好。”
刑部尚书保持微笑:“水灵对律法很熟悉,在此一途上大有可为。”
顾潥更加不理解:“水灵是状元,要待在朕的御书房里。”
工部尚书不给皇帝面子:“陛下此言差矣。水灵已经在御书房待了好几年了,如今又有功名在身,原先的功绩应该算上,哪能真从七品开始做起?”不等顾潥回答,他把已经走过来的吏部侍郎叫过来,“景侍郎,你说说是这个道理吗?”
景侍郎刚才就在周围晃荡,也想着把赵淩挖到他们吏部,只是别人家都是尚书,他这个侍郎感觉没多少分量,现在被工部尚书一说,立刻附和:“是。赵水灵现在领的就是五品的俸禄。如今既然考上了状元,品级也该名正言顺。”
景侍郎也是少年成名,一向瞧不上那些熬资历的。
他跟赵骅不对付,也是因为觉得明明可以恃才傲物,赵骅却总有些奴颜谄媚的样子,不成体统,绝对不是因为赵骅比自己帅。
他对赵淩倒是不会有什么看法,毕竟差了一辈。
再说赵淩把棉花搅机弄了出来,极大降低了棉花的加工难度,让更多的百姓能够穿暖;推广了玉米的种植,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吃饱。
只这两样,但凡脑子正常的官员都不会对赵淩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更别说赵淩还弄出了琉璃,极大的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更有水泥那种逆天的东西,不仅能够加固城防,后续还能降低大量维护的人力物力。
他感觉赵淩这样的全方位人才,就该在他们吏部。
他们吏部才是最厉害的。
五品,他还是看在赵淩年纪小,往少了算的。
顾朻在边上说道:“水灵是我伴读,应该来我太子府。”
没人理他。
顾朻去看亦步亦趋跟在户部尚书背后的祝阳。
没关系,他还有一个伴读。
祝阳看天看地不去看他。
他已经想好了,要在翰林院编书编到天荒地老。
顾朻:“……”
他看看跟他父皇据理力争的一众大臣,心态就平衡了。
这些大臣连他父皇的面子都不给,更别说他这个太子了,正常。
赵淩感觉眼下这个场面,自己应付不来,见边上工部侍郎在,想到他准备搞蒸馏酒精的实验器材,过去跟人说话。
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酒精的作用。
赵淩见工部侍郎不信酒精能祛除外邪,就拉着他去找太医令:“我才不是为了喝酒。你不信,找赵太医问问。”
“你小小年纪就酿酒,还说不是为了喝酒?你家柿子酒还有没有,给我匀两瓶。”
“应该还有,我回去问问我娘。真不是为了喝酒,那我还磨豆腐呢。”
“你不是为了吃豆腐?”
“哦,这么说也是。”豆制品好吃,还是普通百姓能够用相对比较低廉的价格补充蛋白质的手段。
植物蛋白也是蛋白。
以前豆制品价格一点都不便宜,现在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一点了。
而且豆制品花样繁多,做成腐乳方便长时间保存,还能补充盐分。
豆腐衣这种产品搁他上辈子属于减肥之敌的热量炸弹,搁现在是补充热量的好帮手。
他很粗糙地计算过热量摄入。
他自己大概是一天两千左右大卡,家里的下人一天大概只有一千大卡,再底层的譬如他之前学农的孟家,不是农忙时期,一天大概就七百大卡左右,接近轻断食。
就这,孟家这样的普通农户,盐分摄入不足,更别说是其它微量元素了。
食物品种多样化更是无从谈起。
有些真正穷苦的人家,还在用陶锅做饭,家里连口铁锅都用不上。
赵淩说着说着,又说起晒盐的事情。
工部侍郎扒拉他一下:“先把酒精说完了。”
“盐……”
“先说酒!”
“噫!您这么凶,我告诉我爹。”
“告诉你爹也没用。”工部侍郎让宫人拿了笔墨纸砚过来,“喏,快画,你要什么东西,自己画出来。不然你明天跟我去作坊自己做。”
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写诗是一项重头戏。
别人看到赵淩在这儿挥笔泼墨,还以为已经开始写诗了,就凑过来看,结果是一堆看不明白的图画。
祝阳感觉跟着他爷爷“围攻”皇帝有点危险,凑到赵淩身边,倒是看出几分来:“加热蒸馏之后就能提高酒液的浓度?你要多少原料酒?原料酒是用粮食酒还是果酒,还是都行?加热用柴火还是别的?要是用在战场上的话,数量不小,烧柴火恐怕不行。可不可以用煤炭?你以前研究过的速生林,我在老家这两年种了一些树种做记录,忘了给你看。哦,我还做了一些别的记录,你明天来我家……”
赵淩乱七八糟的研究很多,并不是每一样都会写成小论文,挖坑不填的更多。
比起枯燥的四书五经,赵淩的那些小实验更有趣,而且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祝阳、米希他们都很感兴趣。
工部尚书忍不住敲敲桌子:“酒精!”别又拐话题。
这群小子是怎么回事?
状元榜眼就了不起?谁还不是个状元了?
哦,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