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135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明年同样要参加春闱的沈兰、赵辰跟着做题,都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到五月份,梓萱抱着一个胖娃娃上门,赵淩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哎呀,都这么大了!”

生完孩子的梓萱比以前富态了很多,跟儿子一样都是白里透红,显然被照顾得很好:“是,过百日了,能抱出来走走了。”

赵淩看着软嘟嘟的小宝宝,完全不敢抱,算了算时间,感觉已经很久没看见二姐了,直接跑去隔壁小区……隔壁坊看了一眼赵婉清。

在看到赵婉清的大肚子的时候,他显然受到了惊吓:“肚子要变得这么大的吗?”

赵婉清正扶着丫鬟散步:“里头毕竟要装个娃娃呢。”

赵淩脸都白了,既想象不出怎么揣一个娃,又想象不出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怎么把娃安全生下来。

以前他也不是没见过孕妇,但他上辈子的工作环境女性本来就很少,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没有见过亲近的人即将临盆时候的肚子。

赵淩开始焦虑。

赵王氏见他天天往沈家跑,每次回来还是一脸白,劝他:“行了行了,你别去看了。你二姐都不害怕,你怕什么?沈家已经找好了稳婆和女大夫,肯定没事的。”

她自己生了三个孩子,除了头胎比较艰难之外,剩下两胎都很顺利。

本来她不觉得赵婉清能有什么,知道沈家安排妥当,自家又离得这么近,一点儿都不担心,只顾着给外孙或者是外孙女准备小衣服小被子,结果被赵淩这一天天的,弄得他也紧张起来。

赵骅也没好到哪里去。

终于等到六月份的时候,赵婉清生下了一个女孩儿。

新手爸爸刚抱到手上,就挨了女儿结结实实的一拳头。

傻爸爸一点都不在意,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我家姑娘真有劲!”

于是傻爸爸给自家姑娘起了个小名,叫大壮。

沈家人也都很喜欢这么一个健康的小宝宝,欢天喜地的。

赵淩跟着赵王氏去探望了几回,回来跟赵王氏小声嘀咕:“我还担心沈家不喜欢姑娘呢。”

天气热起来之后,他们就不太爱待在大书房里,太晒。

赵王氏平时就待在偏厅里处理家里的日常事务,听赵淩这么说,她就让人把家里其他孩子们都叫来。

一群兄弟姐妹不太理解嫡母要说什么,眨巴着眼睛看着。

赵王氏把刚才赵淩的问题说了一遍,对他们说道:“婉清生不生孩子,生姑娘还是小子,生几个,暂时和她在沈家的地位没什么关系。婉蓉,你以后也是一样。你们的父亲是户部侍郎,这就是你们的底气。成亲是结两姓之好,只要赵家对沈家还有帮助,婉清在夫家就不会被亏待。

当然,生下来孩子得好好教养。家业也得好好打理。

你们出息,就是娘的倚仗。

你们将来的子女出息,也是你们的倚仗。

你们爹的官再怎么大,不如你们自己的官大。你们的兄弟姐妹有钱,不如你们自己有钱。在你们的子女有出息之前,你们自己得先出息起来,明白了吗?”

几个子女,连同米氏一起点头:“明白了,母亲。”

赵王氏把目光投向赵婉蓉:“婉蓉,尤其是你。你嫁得远,很多事情家里顾不到,得你自己拿主意。拿不定主意的,跟你夫君多商量。”

“嗯。”赵婉蓉有些迟疑,“可是我就嫁在隔壁街啊。”

赵家的位置在东西两市偏中间,赵婉蓉的未来夫家则比较偏东市那块。

赵辰皱眉:“那还不够远?骑驴子都得走上一盏茶!”

第89章

参加完沈大壮小朋友的满月宴, 田学仁和田学义急匆匆回象州参加乡试,顺带把赵茂一起带了回去。

赵茂这会儿回去,正好在老家适应适应, 顺便在老家过年, 明年开始考试。

书兰也跟着一起。

赵王氏没多说什么, 安排了两房可靠的家人跟着, 也没什么叮嘱。

田学仁他们一走, 赵缙肉眼可见地焦虑起来,一会儿焦虑:“哎呀, 我乡试的名次那么靠后,要是会试的名次太靠前, 会不会有人怀疑我作弊?”

一会儿又焦虑,“我要是考的名次太差, 把我外放到什么穷乡僻壤怎么办?”

总之,他就没焦虑过自己考不上。

赵骅觉得赵缙有这份自信是好事, 曾经在乡试时候遭受到的打击显然已经彻底恢复, 说不定还真能考上……个同进士什么的。

赵辰的心态最平。

他一路过来,虽然没考过头名,但每次都是名列前茅,成绩稳定。

如果上一科考的话, 肯定也能考中, 只是他自己觉得还能再努努力,争取一个更好的名次。

赵淩不太理解赵缙这样的自信,他自己都没这个自信, 实在是身边一群学神,家里赵辰、沈兰他们不能说学问差距多少,但可能是从小接受的教育环境不一样, 他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思考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

赵淩去问老爹。

赵骅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同一句话同一件事,每个人立场不同,关心的方面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就说科举这件事情,你学礼表哥考了个秀才就能心满意足。他在泸阳县里,将来当个地主老爷,一个秀才的功名,足够他……”

“横行乡里。”赵淩顺嘴接话。

赵骅立马一巴掌拍到他胳膊上:“是足够他不被人欺压,什么横行乡里?一个秀才哪里够横着走?”顿了顿,他继续话题,“你们兄弟几个的任务就要重一点。赵家从我开始,干的又是这么个活计,若是你们兄弟几个将来在朝堂上站不住,那等我致仕,我们这一支怕是只能‘耕读传家’了。”

赵骅行事再怎么小心,毕竟捞了那么多钱,知情人还是很多的。

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将来要是赵骅的子孙不能在赵骅致仕前,在朝堂上立住,性命堪忧不一定,但那么多家财,能够保留下来多少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赵辰为什么一定要等一科再考的原因。

科考的名次虽然并不决定仕途的终点,但有一个更好的起点,肯定事半功倍。

赵淩还从来没考虑过这点,眨巴着眼睛看着老父亲。

赵骅看儿子清澈的眼睛里散发出来的光芒:“你……不会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吧?”

“没啊。”赵淩想都不想,“我们家又没什么钱。小时候我记得家里一日两餐,吃的还掺杂粮,也没多少肉,没多少调料,顿顿都得吃难吃的咸菜,冬天吃不上绿叶子,洗澡也好几天洗一次,房间也黑黢黢的不暖和。衣服料子也一般般。别人家身边丫鬟小厮仆妇起码七八个,我们家就大哥院子里有那么多下人。住的地方还很偏又小。现在我们家下房还住得憋屈到不行。”

赵骅下意识开始深呼吸,先挑着最简单的回答:“两个姨娘出了门,等下个月你三哥的屋子修完了,就开始重新修下房。到时候下人们会先搬到你这儿的下房来。你娘这两天应该会跟你说这个事。”

“咦?哦。”新宅这边的下房确实还有一些空间,暂时挤一挤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来福住的小院那边,暂时还是不要安排人过去。

万一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就不好了。

再说梓萱还在带孩子,人多眼杂的,有个磕碰就不好了。

赵骅又接着解释赵淩的错觉:“一日两餐是正常的,现在多少人家里都一日两餐。也就是一些武将家里,练武消耗大,才会一日三餐,顿顿有肉。掺的杂粮也都是脱壳磨细了的,又不粗糙。你是没吃过真正的粗粮饼子。”

“我吃过。”

赵骅一惊:“什么时候?”

“小时候常妈妈他们会用小厨房烙饼,闻着很香,我吃过一点点。常妈妈说,这还不算是很粗的粗粮饼子。”那口粗粮饼子真的能让他记一辈子。

两辈子头一回体验什么叫拉嗓子。

赵骅松了一口气:“还以为是你住孟家的时候吃的呢。”

“没。孟家嫂子们做麦豆饭。后来我们开始做豆腐,有豆渣,可以做豆渣饼,没那么硬。”赵淩突然想起来,“孟家现在怎么样了?”

赵王氏要编书,远的地方去不了,只能在周边转转。

赵骅当然是陪着一起,想到当年赵淩寄宿学农的孟家,正好路过孟家附近,就打听了过去瞧瞧。

“孟家在集上开了个豆腐店。他们的豆腐花样挺多,镇上都有名气。孟大孟二每天都会往镇上拉两板豆腐,还有各式豆腐干。”

“孟大哥买驴子了?”他还记得孟大哥的梦想就是有一头小毛驴。

赵骅笑笑:“早买了。”

“真好。”赵淩摇头晃脑。

赵骅成功把话题带偏,把小破孩子赶出自己的书房,想着赵淩对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是打哪儿来的。

天天洗澡,冬天里吃绿叶菜,还要一日三餐顿顿有肉?

还真别说,现在赵淩真就是这样的。

不仅仅如此,赵淩现在吃的穿的用的,无一样不精细。

连带着,家里面其他人也跟着享福。

可以说,赵淩在这些方面投入的精力,远远比读书要多。

他时常想,赵淩要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读书上面,那状元也不是不敢想。

他在书房里坐了一会儿,感觉脑袋里放空了,又像是想了很多。

赵王氏进来,就看到他什么事情都不干,手上书也没一本,不由得奇怪:“想什么呢?我跟你说赵缙的事情。”

赵骅顿时回神,看到赵王氏还惊讶了一下:“你什么时候进来的?我怎么都没看到?”

赵王氏懒得理他:“有空在这儿想东想西的,还不如来帮忙准备赵缙的婚事。”

“哦,好。”赵骅还是有点回不过神来。

赵王氏看他这幅样子,倒是不着急了,在书房坐下,问:“赵淩那臭小子又跟你说什么了?”

“倒是没说什么。”赵骅说话的速度比平时要慢,显然脑子里还在想别的事情,半晌才走到赵王氏身边,小声问,“你这次有没有给赵淩写考试参考资料?”

赵王氏顿时一愣:“没。哎呀,我都忙忘了。赵淩怎么都不提醒我一下?我得给他写……”

“别。”赵骅摆手,把急得要站起来的赵王氏摁回到椅子上,“我瞧着那小子不太对。”

“怎么不对了?”赵王氏听他这么说,有些不高兴,“你别老是疑神疑鬼的。淩儿除了在吃喝上面用点心思,剩下的就是和那些带毛的在一起。心眼还没家里的驴子多。”

家里的驴子是……不是:“我跟你说说赵淩呢,你别给我把话题带歪了。”

“那你倒是说啊!”忙着呢。赵王氏很不满。

赵骅把事情在自己脑子里过了一遍,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刚想张口,又让守在书房外面的小厮去门口守着,自己把门关上,再回过头来用气声说道:“以前一直听他说要靠脸当探花。不过小子嘴里没一句真的,我是不信他真想当探花。你说,赵淩是不是想考状元?”

赵王氏看他这么郑重,还以为他要说什么事情呢,结果就这?

她眨了一下眼睛:“你才看出来?”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