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168章

作者:丛璧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无C P向

他们回不到凉州,也得不到凉州的后备支援了!

哪怕还无人将话说出口,但董卓麾下,凉州武将的忠诚,说是摇摇欲坠也不为过!

在这个时候,董卓哪里还会嫌弃董旻办事不力,时而愚蠢,最起码,在这等危急的局面下,他仍会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

那是真正的自己人。

但就算仍有董旻、牛辅、李儒这些必不会背叛他的人,董卓此刻依然难以避免地怒骂出口:“他们也不想想,若是早在我迁都长安的时候,他们就能有此勇气,提刀砍了我的脑袋,或许还有机会向刘秉卖个好,因此功劳封侯拜相,现在——现在他们都从贼一年了,还想回头吗?”

李儒:“……”

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提醒,董卓此刻显然是被气得狠了,竟是有些口不择言上了,直接把自己说成是贼。

但贼又如何呢?

在此刻的四面皆敌里,就算董卓昔日是凉州豪士,关西悍将,也是一时权倾朝野、废立天子的重臣,现在又还剩多少的豪情壮志呢?

李儒试图劝阻,但也没能阻止董卓做一件事。

他在长安以西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小城,取名郿坞,在春耕最为繁忙的一段时日过后,就强行征调了关中的民夫,开采矿山,打造砖石,将这一座小城几乎打造成了铜墙铁壁,又让人搬运了大批的粮食囤积其中。

除却上朝之外的其他时间,但凡无法在长安找到董卓,他就一定会在郿坞之中。

城池高筑,精兵林立,好像身在此地,就不必再为外界的种种消息所困扰,不会再听到关中盛行的种种骂声,也不必担心,会有人在行将压向关中的危机中,做出刺杀他以换太平的举动。

哪怕只是一时半刻的逃避也是好的。

好像直到此刻,直到那一句“无法回头”出口,董卓才终于意识到,他说的,并不仅仅是李傕郭汜这些将领,也是他自己!

谁都可能有回头的机会,唯独他没有,再逃避下去,除了自取灭亡,没有其他结果!

“太尉……”

“洛阳那边传来的消息是怎么说的?”董卓阴沉着收回了视线,问出了那个被他极力回避许久的问题。

自迟到一步才收到冀州、荆州消息后,关中这边可算是费了一番心血,试图重新建立起一条查探敌情的消息渠道。

可惜,这天长路远之间,总会有些消息很难尽早获得,送至面前。倒是与长安仅由一条崤函道相连的洛阳,还能勉强收到些消息。

李儒道:“汝南袁绍因谋反被杀的消息,太尉先前已知道了。”

董卓“嗯”了一声,对此不置可否。他总觉得,袁绍要谋反却劫走那个假扮过皇帝的荥阳王,举动着实微妙,也让他隐隐约约觉得什么地方大有古怪,像是他错过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消息。

但在袁绍已然被杀,袁隗袁基等人还是他董卓亲自带人杀死的时候,再去深究这其中的东西,好像已没有了多大的意义。

董卓摆了摆手:“……你继续说。”

“最新的消息,郑玄到洛阳了,还带来了他的众多弟子。”李儒看了一眼董卓的脸色, “洛阳太学,已然重建。”

有短暂的一瞬,在董卓的眼睛里好像又冒出了狰狞的怒火,因为哪怕他用了卢植和荀爽等人,在关中兴办太学,也没能让这所谓朝廷正统的消息真正传遍大江南北,让诸多士人闻风而来,现在还收到了洛阳的又一个“好消息”!

可他此刻正欲重新振作,又已在极短的时间内,迫使自己镇定了下来,不断地在心中告诉自己,在这双方的正面交锋一触即发的时候,什么太学什么名士,都是没那么重要的东西。

郑玄在洛阳主持太学重建,引来士人的一呼百应又如何?

这些人中,能抄起武器上战场去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继续。”董卓咬着牙,面容紧绷着吐出两个字。

“数月前,青州黄巾一度作乱,以至于北海被围,早前,太尉想要借助黄巾之势除掉孔融这满口礼教之人,几乎成功。”

“几乎?”

“洛阳那边紧急调兵,令幽州公孙瓒南下青州,直扑北海,解决了这一批黄巾,孔融得以保住了性命。”

董卓冷笑了一声:“那还真是应该恭喜他了。孔孟之后,必得福报。”

“不,他还真没什么好值得恭喜的。”李儒连忙打断了董卓的话。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他难以避免地想起,在数日前刚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他自己是怎样的一番感慨唏嘘,但还是极力以平稳的语气回道:“他因治郡国不力,被革职查办了。囚车抵达洛阳,都未能得到刘秉的接见,就被送去了荆州,说是……要让他去教导荆南的蛮夷。”

李儒神情凝重地说道:“这才是对我们来说最坏的消息!汝南袁氏说杀就杀,孔子之后说流就流,所有官员必须务实求真,脚踏实地,于百姓有功,真正依据功劳来嘉奖升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既然关中是洛阳朝廷的敌人,那些原本在察举制下无法出头的人,都会前仆后继地涌向此地,为那个人铺开一条坦途!”

“……”

李儒把话说得简洁,可董卓又不是蠢蛋,怎会听不出这弦外之音。

孔融被流放一事,本该招惹来一些非议的,可现在仅有好处而无恶果,也就是说,那位洛阳的小皇帝已经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争端。不仅如此,青州黄巾的惊变,也因处理及时,不曾拖延朝廷进军关中的脚步。

也就是说……

“他,要,出兵了。”董卓一字一顿,吐出了这个结论。

在剪除了他董卓的羽翼,清除了种种束缚后,要出兵关中了!

真是好一个绝处逢生的皇帝,好一个刘秉!

在这危机临门的时候,董卓反而没有了提剑杀人的冲动,而是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情绪所裹挟,不知该不该说,当他逃避了数月的结果,终于来到眼前的时候,他感觉到的居然是解脱,而不是恐惧。

他甚至在这个时候,忽然笑了出来,笑得让殿外的士卒都不觉有些毛骨悚然:“哈哈哈哈有些时候真想感慨时运这东西。”

时运,让人怀揣希望,又无比绝望的时运。

董卓越笑越大声:“文优啊,你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是不是都该算是他刘秉的功臣?我们帮他除掉了外戚,除掉了宦官,带走了那些在朝堂上盘踞的名士,反而让他可以一切从头,让那些昔日反抗大汉的人,都成了他的忠实拥趸!而我董卓,明明可以一步登天,却成了众人口中的一只鳖!”

“可您还不想认输……”

“是!我还不想认输!”董卓厉声,毅然决然地回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我若想直接拱手让出关中,请求刘秉给我一个全尸的话,现在就应该继续躲在郿坞之中饮酒作乐,而不是在这里听你分析局势。我从西凉一方寻常的豪强走到今日,这一口气总还是有的。”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董卓身上在这数月间增长的肥膘,似乎都已暂时被遮掩在了那凛然士气之下,也让数次因洛阳消息而恍惚的李儒忽而想起,自己早年间到底是因为什么,才选择了追随董卓,为他出谋划策。

甚至直到今日,董卓虽有过昏聩逃避,也从没怀疑过他的忠诚。

士为知己者死啊。

在这突然间重新点起的壮志下,他这谋士纵使一并投身熔炉,又如何呢?

李儒缓缓地闭上了眼睛,让被种种惊变刺激得鼓噪过响的心脏,平复下了心跳的节奏,开口回道:“那么,太尉还有最后的一个机会。”

“洛阳有出兵征兆不假,但不是刘秉说要出兵,就能出兵的。这十数年间天灾频频,气候严寒,还有先帝的胡作非为,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天下诸州存粮稀缺。那边先后出兵凉州荆州,足以耗空仅剩的余粮,青州黄巾归入治下,还会让朝廷不得不分出口粮来赈济,以防发生动乱。他要出兵,粮从何来?”

之前还可以压榨那些个富户,现在,洛阳的百姓、朝廷的军队全在消耗这一批粮草,新一年的耕作成果,又还未到收获的时候,他的粮草从什么地方来?

“他再如何是天命之子,也没本事让粮食从天而降。若要发兵,只能是秋后。而我们,还能先发制人!”

李傕睁眼,其中的利芒一闪而过:“凉州已失,洛阳以为我们内部将生龃龉。函谷关拱手让出,向后退兵至弘农,洛阳以为我们因无法承受粮道漫长,做出了这样示弱的选择。但徐荣将军带人屯田于弘农,其实没有他们所想的那么不堪!关中比洛阳气候和暖,能抢先一步秋收,也能……”

“抢先一步,向洛阳进军!”董卓接上了话。

好!

既已孤注一掷,他也没什么好说打入洛阳不容易这样的话,只能顺着李儒的设想,继续往下想去。

洛阳方向的调兵、筹措军粮,一旦稍有不妥,就有可能带来防御上的漏洞。当他们将目标放在进攻关中而不是守卫洛阳上时,更有可能发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漏,一如那青州黄巾,忽然就发生了暴动。

“你说得对,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既还有这最后的机会,起码在外人看来,他董卓就还不能露怯。

他伸手接过了侍从递来的巾帕,一把抹去了脸上的酒气,大步昂扬地向着长安城的中心迈进。

以至于在这早朝到来时,刘协隔着面前的十二旈,惊恐地看到,董卓忽然一改此前的颓丧,虽说……虽说称不上是意气风发,但也不复沉默。

他甚至在将要退朝的时候,用着让人后背发麻的语气,问候了一句刘协的身体,希望这位当朝的皇帝好好保重,等待着他送回来的好消息。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

“……卢公!”刘协一下朝,就握住了卢植的胳膊,极力维系着一份身为皇帝的体面,却仍是勃然色变,“他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洛阳那边,出了什么事了?”

“陛下,您先别慌。”卢植语气郑重,试图安抚住这慌乱的少年,心中也在这一刹那滚过了无数个想法。

种种思虑,让他的眉头浮现了一个川字。

唯有卢植的声音,依然是令人信服的平稳:“以我们先前观望所见,做出的判断应该没有错!董卓与其部众已然江河日下,又怎可能在并未有大动作的时候一夕翻盘!只怕更有可能是大战将至,关中四面遇敌,他必须拿出让人信服的表现,以定军心。”

“……是,是吗?”刘协吞咽了一下,轻声问道,“洛阳的王师,终于要来了吗?”

他也终于能等到救星了吗?

这个问题,他已在心中问出过了许多遍。

因为连他这个身居皇帝之位,有卢公这些大汉忠臣保护的人,都已在这度日如年中,感到说不出的心力交瘁,更何况是那些关中的百姓。

半月前,他一度被董卓挟持着前去犒军,只见从长安到弘农这沿途之间,虽有田地新垦,但途经的百姓多是面容枯槁,神色麻木,仿佛不过是吊着一口气的皮囊。

他们甚至没有伸长脖子来看所谓的皇帝车驾,而是用一双双鲜少转动的漆黑眼睛,为刘协送行。

而这,正是董卓为了维系兵马强壮,造成的局面!

刘协只恨,自己没有过人的武艺,能在董卓向他这个皇帝问好的时候,提刀将他给宰了,恨自己不能平复国难,还社稷清明,反而要做这狗贼手中的一尊号令百姓的筹码。

幸好,若是卢公估计不错的话……

“陛下,我们不能为此高兴得太早!”

卢植能感觉到,这本不该成为皇帝的少年人对他有多少依赖,但仍然要在此刻提醒道,“若是战火从函谷关弥漫到关中,无论是您,还是朝廷众臣,以及长安城中的百姓,都很危险!”

“董卓若胜,天下间将再无明日,董卓若败,我们就要做好他会玉石俱焚、鱼死网破的准备!”

刘协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希冀的神色,也在一瞬间从这张脸上消退了下去。

玉石俱焚,鱼死网破。

是了!不能排除这样的危机,以董卓先前焚毁洛阳的举动推断,这本性暴虐而独断的匹夫,若不能被即刻拿下,真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可是,洛阳何辜,长安又何辜啊……

刘协不知道洛阳在大火之后,到底是如何重建起来的,但他能想象得出来,当经书典籍付之一炬,财帛金银装载上车后,洛阳是怎样的惨淡。

他年纪虽小,但也知道,大汉的文化根基已在洛阳被人砍了一刀,就不能在长安再被毁掉一次。

刘协连忙问道:“卢公,那您说,我们能做什么?”

卢植凝视着刘协的眼睛,深锁的眉头间,闪过了一缕破釜沉舟的抉择,“先帝既为大汉留下了洛阳那位……明君,我们也不能只做砧板上的鱼肉。必须尽快弄清楚当下的情况,然后,为有些东西,找到一个能在战火中幸存的庇护之所!倘若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臣就算舍弃了这条性命,也必定保卫陛下周全。”

“卢公!”刘协心头一热,知道卢植的那后半句话,绝不是一句随意给出的承诺,而是他的真心,是这位汉室忠臣哪怕落到今日处境也依然不改的真心。

但在此刻,不是与卢植抱头痛哭的时候,就像他被人挟持越过北邙山,被董卓迎回的时候,他也没哭。

刘协一边忍着眼眶中的泪意,一边思索起了卢植的前半句话。

他说,庇护之所……?

对,是该有个地方,能让一些人,一些东西藏起来,而不是又一次,遭到董卓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击。

洛阳的阿兄已将董卓一步步逼到了这个地步,他们难道就真的什么都不做,只等待别人的救援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