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公子[红楼] 第82章

作者:孤光与清辉 标签: BL同人

  “那个时候我才十三岁嘛,”闻颐书毫无愧疚地为自己那个时候的行为开脱,“什么都不懂,只晓得以牙还牙。”

  闻芷道:“是啊,之后爹就在你床底下搜出一堆话本子。你就和家法以牙还牙去了。”

  十三岁的闻颐书看了一堆传奇小说,向往江湖上的以暴制暴,以眼还眼。可惜一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妹妹被欺负,他身上那股侠义之血立刻沸腾了,反手欺负一个小姑娘一点儿愧疚都没有。

  闻礼从儿子床底搜出那些个玩意儿之后,胡子都气飞了。抓过儿子就是一顿揍,揍得闻颐书当大侠的心彻底消停了。

  至于后来生出游览山河风光的雄心壮志,也预加了一个条件——绝对要带上伺候自己的人。

  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兄妹两个都笑了。

  笑了一会儿,闻颐书瞧着妹妹鬓边的珍珠粒儿,说:“这一回,也要叫他以牙还牙了。”

  闻芷不由自主唤了一声:“哥哥……”

  “我没事,”闻颐书安慰地瞧了她一眼,闭上眼睛,“我只是等得有点不耐烦,很想知道结果。”

  那天从昭王府回来后,闻颐书彻夜没睡。将闻礼留下的书信、账本、单据重新翻出来,一字一句瞧过去。

  这些东西他已经读了无数遍了。从原本一个点儿都看不懂开始,到现在只需一眼就能把同类文字上的信息都瞧明白,成了一个算子精。他从这些残存的线索里,拼出一条把自己父亲逼死的路。他做了很多猜测,有的有实证,有的则无处可证。前段时日,他把这些都交给了梁煜。

  今天过后,残缺的部分会被补上。那些连闻礼活着的时候都不知去向的东西,会全部得以重现。闻颐书在等,等着这场雪被撤去掩饰,露出大地的丑陋与难堪来。

  “……三十九年秋分,钧窑梅子青宝元花瓶,镂空斗笠碗三套,沉香木乘船;四十二年元月末,得绿孔雀两只,献京;四十五年,盐引五十八万四两,得半,另献……”

  随着梁煜每说一个字,泰汇昙的身体就抖一下,抖到后面他整个人都缩成一团了。

  “这些东西,父皇给我的时候,我是半点都瞧不懂,”昭王殿下的语气诚恳,仿佛是真的一点都瞧不懂,“于是就问父皇。父皇却叫我来问你……什么官窑瓷器,沉木奇鸟,我没有研究,自是不懂。可是盐引二字却是明白的。”

  他停了一下,话中带着点好笑的意味瞧着泰汇昙道:“泰大人,那不是朝廷的东西么?得半,另献……你献给谁了?”

  泰汇昙已经快抖成半身偏瘫了,奈何梁煜虽然问着话,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拎着茶碗盖儿又松手,瓷器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催命的打更声。

  “其实本王一点儿都不好奇这些个东西去哪里了……”他将茶碗放下,慢悠悠地说,“本王好奇的是,这些东西是怎么到父皇手里的?以你漕运总督之能,没道理连这些东西都掩不住?何况三十九年,四十二年,四十五年……”

  昭王殿下不解地念了一声:“这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谁啊,把这些记得这么清楚,这个时候送到父皇御案前。泰大人啊,这人分明与你有仇啊!”

  泰汇昙很想说不可能,但还是稍微还保持着些许清明没有吼出来。如果吼出来可就是明明白白承认了自己贪污贿赂了。但梁煜一字一句的引导,纵然泰汇昙不愿意还是忍不住去想,到底是谁在暗地里阴自己一把。将这些旧年的老黄历直接送到了永嘉帝面前?谁又可以这样专属直奏,上达天听?

  其实他不用想的,就那么几个而已。

  泰汇昙抱着两只手臂,脸色发青,不知是怕还是冷的。梁煜却没有再问了,起身敲了敲房门,吩咐道:“拿一件大氅来,再备一桌热菜。”

  门外人领命去了,梁煜又坐了回来,“虽说父皇叫我来审你,本王却觉得没什么好审的。这分明就是早准备好的栽赃陷害。管它东西真假,只管你入了京。这些东西也跟着到了父皇的御案上。说不准后头还有话,就说你船上那些东西来路不正。”

  他一句一句地说,说得有头有尾,仿佛已经见了日后的下场,“说不得,船上那些东西里就有一些了不得的玩意儿。泰大人,今年宁荣二府抄家,抄出许多违禁之物,你可知晓?你猜你船上有没有?不过可惜了,那人想做什么也做不成了。谁叫大人把四船东西都沉了。泰大人啊……你是因祸得福了啊!”

  突然冒出这一句,泰汇昙彻底懵了,茫然地看过来。恰在此时,那热饭热菜端进来了。从无名馆里端出来的,香透半个长安的好饭好菜。泰汇昙几天没吃好,闻到这个味道已经彻底迷幻了。昭王殿下的话也慢悠悠地飘过来——

  “那人一定是以为大人你察觉了什么,才把船给沉了的。然而,箭在弦上,他怎么会甘心就此落败。所以这些东西他还是交给了父皇。父皇看到这个信一半疑一半,于是叫我来问你。所以我说大人你因祸得福。因为你现在好歹还有一个选择……”

  梁煜示意人将饭菜端到泰汇昙面前,“大人是想以不慎丢失税银的罪名下狱,还是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罪名下狱,就看大人是如何选择的了。”

  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厚实的大氅盖在身上终于让泰汇昙感受了温暖。昭王殿下那一句你还有的选择飘在耳边,催促着他赶快捉住最后活命的机会。终于泰汇昙狠狠抖了一下,端起饭碗,拿起筷子埋头狂吃起来。

  梁煜依旧是面无表情的,摸了摸桌上的茶碗,已经彻底凉了。

  作者有话要说:  汪!

第118章 章一百一十八

  永嘉帝拿着筷子戳着盘子里一碟子酸笋, 戳了半日也没有往嘴里送。将筷子狠狠往桌子上一拍, 旁边候着的小太监们忙上去帮他把东西撤掉。

  他满脸不耐烦,随手扯了帕子擦嘴, 斜着眼瞧梁煜,“他不肯招?”

  梁煜站在一边, 神情冷静,“刚开始满是顾虑, 后来倒也有松口之意。”

  “怎么着,”永嘉帝冷哼了一声,“他还想说自己是被胁迫的?”

  梁煜没有立刻接话,只用沉默了态度认可了这个说法。永嘉帝因为太久没吃到欢心的食物,心情很是糟糕,见到儿子这个模样。

  忍不住道:“你都历练这般久了, 怎么还如此天真?”

  之前梁煜辅政,他同永嘉帝意见不合。永嘉帝就各种不爽快, 觉得儿子是翅膀硬了。如今看儿子这么“天真”地认同自己, 又觉得儿子还没长大。有些小得意的同时,忍不住开始教训。

  “他堂堂漕运总督,掌着三十六道水路,还是太子亲家, 谁敢胁迫他?”

  昭王殿下依旧是那副什么表情都没有的木头脸。闻言抬头看了父皇一眼,说道:“儿臣以为,叫泰汇昙做出这等破釜沉舟,连累全家之事, 必然有蹊跷。”

  他说了一句废话,什么证据都没有,一直强调着泰汇昙可能有“冤情”。

  永嘉帝不耐地挥挥手,示意儿子不必说了。因为这月一直都在大相国寺清修,永嘉帝眼见瘦了半圈儿,说不上几句话,人就没什么精神。更何况还有一堆国事家事等着他,近了年关就愈发多。

  听到泰汇昙不肯说,就不想烦这事儿,只吩咐梁煜说:“你盯着他,等他吐出实话来!”

  见梁煜不答,永嘉帝忍不住挑眉,“怎的?还觉此事有蹊跷?”

  “回父皇的话,儿臣只是觉得若只有儿臣一人出面提审。有些话倒有逼供造假之嫌。父皇还是再找个人与儿臣一起去吧。”

  永嘉帝十分奇怪,今天三儿子怎么变得婆婆妈妈的,只道:“你素日光明磊落恨不得刻进骨子里。怎么今日如此不自信起来?若你都逼供造假,满朝文武,朕还能信谁?”

  不待儿子说话,他又道:“是信哪些为了叫自己名垂青史张口胡说的言官?还是信哪些一问三不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文官?还是如今连长弓都拉不开的武官?还是老大那个糊涂虫,见识短浅的老六?老五一心只知道玩,老七大概活不过四十岁!”

  大约是近段时日叫皇帝不爽快的东西太多了,老人家忍不住借此发泄起来,指着梁煜道:“至于你那二哥!指不定和泰汇昙狼狈为奸!朕之一腔心血啊!失望至极!失望至极!”

  永嘉帝拍着桌子,狠狠骂了几句,又颓丧地说:“我是没得选,没得选了!”

  若是别人听到他这话,说不得起什么心思。可梁煜眼皮子都不跳一下,只说:“父皇还请保重身体。”

  永嘉帝也意识到自己说的太过了,但也不想收回,只摆摆手示意梁煜退下。

  “你只管盯着他,看他说了哪些实话,够不够真。之后如何,再做其他计较吧。”

  梁煜得了话,当然也就告辞了。他知道永嘉帝方才说了那些话,过不了多久就会后悔。少不得话里话外地警告他莫要多想等等。他腻烦这些,自然不会在这里久留。

  只是那句够不够真,转头就叫人传给了刑部大牢里的泰汇昙听。

  泰汇昙那头得了这话反应如何尚不知。太子这里实在急得很。他派人示意在朝堂上多将责任牵引至林海头上,还不等多说几句。永嘉帝就窝在城外不回来了,还不准他出去。

  几次话一传,太子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又变了一半。

  这分明就是盯着他!

  太子一颗心都揪起来了。

  他见识过永嘉帝若不信任一个人之后,是如何不留一丝情面的。如今京城世家满城,永嘉帝也爱给臣子们门面。但良弓藏,走狗烹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一道鲜鱼赐死了身患背疽的有功之臣,此等传闻虽见于口耳,可梁烨知道那是真的。

  那人因屡次触怒永嘉帝,犯病之时被拘禁于家中。半月后,永嘉帝听闻此人病已痊愈,赐下鲜鱼一道。当夜,这名臣子病发身亡。

  消息传来,永嘉帝大哭:“朕失一谏臣矣!”

  眼熟的手段被用到自己身上,梁烨方感觉到那种可怕。见到二日给自己布菜的宫女不是常见的那个面孔,梁烨吓得直接丢了筷子,大叫:“孤不吃!不吃!”

  唬得两遭的下人都懵了,先是跪了一地,再看太子真的似是疯了一般才上去拦着。足足折腾了一个中午,才把这位爷安抚住。

  这两日,太子虽然恢复了冷静,可看人还是疑神疑鬼的。若非认识之人,绝不叫他近身。至于碗筷饭菜,衣裳床褥更不是别人乱动一下,总疑心别人要害他。

  终于等他疯够了,几次门人求见,太子也算想起了自己还有个亲家被关在刑部大牢里。别人带来的消息是罚泰汇昙补上此次河道上的损失,约三十万。但本人如何追究倒不曾讲。

  只是这般大的事故,这漕运总督的位置是坐不得了。

  心腹认为泰汇昙的官位保不保都没有什么意义,只要把人留下来,不叫他胡乱说话攀咬东宫即可。毕竟这等触怒龙颜的事情,能保下其性命已经是仁至义尽。泰汇昙若还有脑子,就该多谢东宫此时还会出手救他,而不是袖手旁观。

  这些话其实戳中了梁烨的心思。

  要保泰汇昙太难了,船沉了,江面岸边的人都瞧见了。京中没有一道明旨直接叫他与石佛喂鱼,已经是朝中顾念老臣了——除非泰汇昙有本事证明有人在船上动手脚。

  年关将至,永嘉帝被这一遭莫名给逼去吃斋念佛,皇帝心情哪里会好?若在封笔之前,此事没个结果。梁烨便猜测,皇帝是想把泰汇昙直接冻死在刑部大牢里。

  “殿下,如今东宫越动作,陛下那头便愈发收紧。只怕到时候连臣都进不来拜见殿下了。还请殿下这二日,莫要再与陛下置气。”

  此时,有人能这么劝一句了,梁烨反倒是听得进去,“卿所言极是。”

  “既然朝中已有消息,便等陛下明旨。到时候,便请殿下上书一封为泰总督求情。此书必引出陛下怀旧之情。太子这两日还请务必莫要再有出格之举……”

  心腹来来回回与太子说了好多话,一会儿叫他不要再生事,一会儿又教他提防周边的小人。梁烨被他说的心烦,但也不得不耐下性子来听着。

  于是东宫这边也消停了下来。

  梁煜一直让人把泰汇昙照顾好。吃穿用度可比他刚被关进去好上许多许多。可惜就算这样,泰汇昙还是没能养回一身肥油,只管日渐消瘦下去。

  那一日梁煜的话日夜回想在他的脑子里面,好比一柄马上就要落在脖子上的钢刀。叫他时时刻刻都见证着死亡的降临。

  这两人都在被痛苦地折磨着。转眼到了十二月十八日。眼见着永嘉帝马上就要从大相国寺回来,主持年典。一封从江南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急报,即将炸响此一年最后一场闹剧。

  或许是因为好事多磨,这份急报没有第一时间送入皇宫,而是送到了昭王府上。夜上三更时分,昭王殿下从府中出发直奔刑部大牢,见了泰汇昙第二面。

  二日一早,前后跨越近三十年的扬州盐税贪污案震惊朝野。有关的,无关的人全都搅进了这一场早就预备好的局里,像是等待新年一样等待着所有人的结局。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一半看八卦去了,噗——

  给所有订阅留言撒花投霸王票的小天使们比个心,举高高——

第119章 章一百一十九

  此密报入京,永嘉帝连夜回宫。当夜便召见了户部官员, 并内阁辅臣, 军机大学士入殿面圣。当晚尚书省内的老旧档案库里响声震天,灰尘浮翩。只管响到天亮才掩去一二分动静。

  二日朝会里, 朝廷众臣们看到了四十多天未见的满脸杀气的当今圣上。因为不知发生了什么, 所有人都只拿着笏板不敢轻举妄动。

  在骇人的沉默里,永嘉帝忽然道:“煜儿, 过来。”

  梁煜看了父皇一眼,提着衣摆上了玉阶。永嘉帝点着御案上的折子, 手指有些颤抖, “你, 你,你来念。”

  “是,父皇。”

  众臣子看到昭王殿下打开那份蓝底, 代表着密折急奏的折子,上前一步, 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将上头的内容读了出来。

  每读出一个字, 都叫底下的官员头晕目眩。

  在上奏的密折里提到:前后二十七年间, 共漏缴盐引一千一百二十万两。前任扬州巡盐御史闻礼病逝之前,补纳盐税叁百万两,也就是说还有八百二十万两不知所踪。

  折子读完,整个宣政殿落针可闻。永嘉帝喘了一声,嘶哑而干涸的声音, 在向他的臣子们诉说这一次他收到的打击。

  他指着户部尚书,“你,你来说。”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步出人群,尽量用平缓的语气说:“昨夜,臣与四位内阁辅臣,二位军机大学士翻查了近三十年来的建档备案。头十三年间,几乎年年都有预提盐引的申报。一年大约二十万引。按朝廷盐令,每一提盐引需缴纳三两预提盐引息银。头一年,扬州上缴息银十五万两。之后便年年空悬,不见银利。后十七年间,共有五次盐引预支的申报,但……”

  但只见皇帝批复,不见文册。这一句话,户部尚书没有说。只接着往下:“前任两淮巡演御史闻礼上任三年间,不曾申报盐引。但盐税多有拖沓,后填补而上。”

  他说完之后就后退一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按道理来说,这么大的一个漏洞,他户部上下就有一个失察之罪。但是邱尚书一点都不慌张。因为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他还不是户部尚书。便是现在户部上下也都是之后慢慢调入户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