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公子[红楼] 第83章

作者:孤光与清辉 标签: BL同人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可没有他的失察在里面。

  户部没有失察之责,但批复了这些奏折的人呢?

  坐在龙椅上的永嘉帝脸色黑若锅底,朱砂御笔被他捏的咯吱作响。足足有好一会儿,他才咬着牙齿,蹦出一句:“当真好大的胆子!!”

  朝臣全都跪了下来,高喊:“陛下息怒!”

  有人偷偷望着昭王殿下,希望他能说些什么。可惜昭王却连跪都不曾,只是弯腰做礼状。叫人不由叹一声不争气。如果是太子殿下在这里,一定已经说出许多好话,叫陛下不会这般恼怒。也叫事情不会那么难办才好。

  永嘉帝怒极反笑:“息怒?你们叫我拿什么息怒。”

  此时,有个不长眼的站出来,“陛下,这不过是林海的一家之言……”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用折子砸了满头满脸,永嘉帝一边砸一边吼:“一家之言,一家之言!那你说说什么才不算是一家之言!”

  永嘉帝早就看这群言官不顺眼了,他砸得痛快,砸到发冠都斜到一边。手忙脚乱地扶着散掉的头发,永嘉帝指着下头瞪眼怒骂:“给我把他的乌纱摘了!拖出去,拖出去!照实在给我打五十大板!”

  在一众惊悚的目光下,那个言官大喊着陛下饶命被外头的侍卫连拖带拉拽到外头。掀起衣袍拔掉裤子,红木棒子实打实地打在肉上。

  第一棒下去,那惨叫声就穿透了宣政殿的上空。叫声凄厉,站得近的人听得背后浑身都是冷汗。

  永嘉帝就在这惨叫声中阴冷地盯着下头的臣子。渐渐的,他的目光因为疲倦而失神。也不知几棒过去,他懒怠地挥挥手,哑声吩咐道:“停了吧。”

  张保寿忙出去叫止,回来时小声报了一句:“都烂了。”

  说是小声,其实全都听见了。

  永嘉帝烦躁地挥挥手,张保寿自然带人下去处理。

  只等皇帝脾气发够了,昭王殿下才上前请示:“父皇,此案当如何审?”

  这个案子实在是不好审的,因为这二十七年间两淮盐场上总换过三任巡盐御史。除了已经死在任上的闻礼,另外三人的身份都不好惹。

  一位乃是已经隐退当朝中余威犹在,三朝元老高斌的儿子高桓,如今乃是当朝大学士。一位连任两届巡盐,乃是皇帝的表姐夫,杜增。最后一位,便是如今的江宁经略使,应天府布政使司,年前险些升了金陵体察总裁的甄应嘉。

  都是或者曾是皇帝心腹。最信任的人瞒骗了自己,这就是永嘉帝如今最恼怒最失望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事出突然,锦衣卫也是连夜冲动。暂时将高桓,杜增收押在家中,不准走动。至于如何处置,还是要看永嘉帝怎么想了。

  梁煜那么一问,下头心惊胆战的可不知一位官员。罪涉连坐,前前后后的亲戚,左左右右的门生学徒,怕是都要跟着倒霉。然而,再一想此时已近年关。再有大事都是要封笔的。哪怕永嘉帝下令派人去查。

  等到了江南只怕年都过了,说不得就找出机会来。

  正抱着希望,永嘉帝忽然问梁煜:“泰汇昙那头进展如何?”

  梁煜道:“已经招供,其中多项与奏折中所言有重合,可做证供。”

  泰汇昙不是因为沉没佛像盐税被问罪的吗!众臣皆是不明所以,怎么又和贪墨案有关系了?莫非船上那些要献上的宝贝都是用盐税换的?

  一下子,从泰汇昙里拿过好处的臣子纷纷心惊肉跳,觉得一把火已经烧到了自己的脚下,要将那心烧穿了。

  永嘉帝扶着头坐回龙椅里,笑道:“那还能怎么查,便依着他的话去。锦衣卫给你了,说一个,搜一个,问一个。直接问到说出真话为止。朕倒要瞧瞧了,是京城这头漏得多,还是江南那边捡得多。”

  他话音刚落,就见一个人扑了出来,“陛下三思啊,三思啊!仅凭几人之言便动用锦衣卫血刑!此非仁德之举,还请陛下三思,以声名为重啊!”

  “几人之言?”永嘉帝咬着牙,拍着桌子道:“这几人之言还不够吗!你还想叫多少人跪到朕的面前告诉朕,你这皇帝当得庸碌昏聩,只管叫下头的人吸血敲骨吗!”

  他骂声未落,众臣立哭。可永嘉帝不想理他们了,直接道:“大理寺卿严正、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汪直、刑部侍郎胡宗毕!”

  三人立刻敛袖上前,“臣在!”

  “朕命你三人立刻前往扬州,同两淮巡盐御史林海一起彻查江南盐税舞弊一案。朕赐尔等金鱼令,见此令如朕亲至!凡查明污秽者一律收押!凡抵赖狡辩者,朕允尔等先斩后奏之权!”

  三人立刻称是,又言不负陛下重托。

  永嘉帝狠狠喘了一口气,又道:“昭王梁煜。”

  梁煜上前一步:“儿臣在。”

  一片狼藉之中,梁煜腰背挺直地站在惶惶不安的大臣中间,仿若是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都无需亲眼见证,都已经要被他身上的锋芒刺瞎。

  永嘉帝瞧着这样的儿子,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与无能。那一千多万两银子像是一座巨山压在他的肩膀上,瞬间压弯了他的尊严与脊梁。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几十年的皇帝,除了六下江南传扬的热闹与奢靡之外,似乎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而六场热闹之后,他还给自己的江山留下无数隐患。

  这隐患谁来救?谁能来救?

  永嘉帝知道自己老了,救不了了——

  “今后事宜,皆有昭王梁煜事理。尔等奏折要务,与他直报,”永嘉帝粗喘了一声,一口气断断续续似乎快接不上来了,“朕……朕累了,需要静养。”

  说完这些话,永嘉帝扶着张保寿的手臂站起来,用一种极度不耐烦不忍见的姿态朝后一挥手。

  “退朝。”

  石佛沉没,似乎真的将这位帝王最后一点气运给沉没了。哪怕是在佛寺之中祈祷,也不曾叫坏事发生的时间推迟一点。

  永嘉五十九年这年的冬天,留下一个叫天下震惊的盐税贪污案和一群等待着被押入大牢或问斩或流放的贪官污吏。

  而那些或惴惴不安或事不关己的人们在经过这一场朝会之后清楚地意识到,永嘉帝已然是无意叫那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最疼爱的儿子来接手自己繁花似锦的江山。经历过一废太子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太子再次被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当今中宫嫡子,第三皇子昭王殿下梁煜的身上。在永嘉帝哪怕是自己回来之后,还宣布由其代朝开始。这一位就已经是明明确确的,下一任太子人选——未来的储君,日后的东宫殿下。

  作者有话要说:  盐税贪污案件借鉴了历史上乾隆三十三年被爆出的两淮贪污案件。此时的巡盐御史尤拔世因为到任时,盐商对他不以为然,孝敬送得不及时而心生恼怒,把从乾隆十年开始的盐引贪污一奏折戳到了乾隆面前。干小四大怒!

  这个案件牵连了很多人,连纪晓岚都因为此事被流放啦~

第120章 章一百二十

  闻颐书将手里的熊皮氅子丢到了椅子上,接过天池递过来的热帕子擦了一把脸。转身把外头的衣裳脱了, 换上一件家常的对襟旧袄。坐到镜子前, 叫西湖来给自己拆头发。

  束发的冠被先取了下来,西湖拿着打磨过犀角梳先给他用力梳了几下, 将头发先松开。几根断发随手握在掌心, 放入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再握着一把,从头至尾慢慢通起头发来。梳齿划过头皮, 紧绷的感觉炸开,一阵爽麻之感扩散开来。几个来回后, 头发都梳透了, 再用一根绳子在背后握成一束。

  整理好了, 闻颐书挥挥手,天池和西湖奉好桌上的点心热茶,带着物什退下了。

  “我原本以为, 你会被派去扬州呢,”他捉了一块霜糖豆捏塞进嘴里, 拍了拍手上的渣子如此说道。

  梁煜说:“我原也以为他会叫我去查。”

  “这不是更好吗,”闻颐书笑了一下, 将一盏茶递过去, “若是你去,那在你爹眼里,你始终是一把刀。如今叫你留在京里,可见京中把你当正统来了。”

  梁煜整个人向后仰躺,倒在椅子的软垫上, 吁出一口气。对闻颐书说:“过来。”

  闻颐书笑了一下,走到梁煜身后给他按着额角,“如何?”

  梁煜嗯了一声,歪在一边,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几月,梁煜都忙得很。二人莫说见面了,连处的地儿都靠不到一里之内。今天闻颐书在忙城外的庄子,他打算年后开业了。正与工匠说到一半的话,家里头人来报说是三爷到了。闻颐书立刻抛下了手里的事情赶回了家里。

  本该是风光无限的昭王殿下,面露深深疲惫,坐在闻颐书的房间里,一副什么话都不愿意说的样子。他在别人面前必是一副自持矜傲模样,也只有在这里能将内里的软弱的露出一二分。

  闻颐书替他揉着,见梁煜歪在枕头里睡得黑沉,便低下头拿自己的鼻尖去蹭了蹭梁煜的。手里捣乱,捏着梁煜的耳垂,去亲亲他。

  梁煜睁开眼睛,叹息道:“你最近愈发贴心了。”

  “有求于人嘛,”闻颐书笑着,自夸之:“再说了,我一直都这么甜。”

  将人又调戏了一番,闻颐书说:“你去床上睡了,坐在这里哪里舒坦了。”

  梁煜闭着眼睛,“一会儿还要出去……”

  “怕什么,总不能连个做事的人都找不出,”闻颐书不以为然。

  梁煜低头想了想,心道确实如此。年关一向无大事,若不是扬州那头闹一场,可以清闲到年后。盐税一案,泰汇昙这个突破口已经打开了。上一回刑部大牢提审,这位漕运总督相信了梁煜说的话——相信了有人在船上放了诬陷他的东西。

  几日连骗带吓,泰汇昙甚至开始庆幸那船东西沉得好。

  拿闻颐书的话来说,有时候谎话无需编得天衣无缝,让人能相信便好了。如果只是一桩沉船案,泰汇昙大约是倾家荡产,或许能保住一条命。但盐税案一出,泰汇昙若是不抛出一切给自己留条命,那这位大人怕真是一位忠勇之士,愿意舍生取义。

  梁煜既然监朝,自然是掌大头。若还是事事亲为,怕是要累死。审问泰汇昙的职责,秘密转交给了刑部与都察院。

  挨不住闻颐书几句劝,梁煜就提前露出了昏君姿态。踉跄了两步,摔倒在闻颐书的床上,打算睡一觉。闻颐书看他连外衣裳都没脱,哭笑不得,上去推了人一把。

  “你倒是脱了衣裳啊……”

  梁煜哼了一声:“烦得很。”

  转了个身,只想睡觉。

  被他露出这样的孩子气给逗笑了,闻颐书只好自己动手给他脱衣裳。好歹平日做得惯,也不费事。又把被子摊开将人盖严实。瞧着梁煜陷在被子里,睡成一个蛹,闻颐书是越看越觉得可爱。

  撑着脑袋看了一会儿,闻颐书也觉得困,鞋子一蹬钻进被子里,抱着梁煜也一块儿睡了。

  梁煜中途醒了一次,听到外头丫鬟们压低的说话声。原想起来,可怀里抱着个暖炉,哪还有一点上进的心思,只管缩回去又睡着了。

  睡到大约申正末,终于是睡得身骨松伐,浑身暖意地起来了。天池捧着暖壶过来,看到梁煜揉着脑袋站在门口,笑道:“外头凉风,殿下可不要站在这儿吹。”

  “只管醒一醒,”梁煜哑着嗓子,又道,“给我倒杯水,不要茶。”

  天池举了举手里的暖壶,“有呢。”

  说着倒了一杯来递过去。又瞧里头,说道:“可得叫大爷起来,再睡下去晚上走困。”

  梁煜把被闻颐书脱下来丢在一边的外袍拎起来,只见皱巴巴的一团。天池忙过去接过来,“我去熨一熨。”

  转头拿了白酒来,在皱起来的地方细细喷上一层。金贵的衣料子比一个人还贵,不小心一些谁都伺候不起。

  “颐书近日都在做什么?”梁煜问天池。

  天池一边做事,一边随口答道:“只一天到晚忙在外头。原说是过个一两年就回去,什么田产房舍也都不曾看。只瞧着现在,怕是要在京中久留,就叫下头的小子们去外头打探着。瞧着什么东西好,都留意一些。”

  闻颐书四个丫头,梁煜是知道的。

  莫愁是个没落武行头子的女儿,会些拳脚功夫,直来直去,毫无心眼儿。西湖是管家孙兴的孙女儿,按说应该是大丫头,可惜性子沉默寡言,还有些呆气。这两个人都属于埋头做事的,没有那么多小心思。

  而天池和洞庭两个,完完全全就是不一样的人。

  洞庭有些心高气傲,颇有志气与决断。偏因出生所限见识有些短了。有段时日不知闻颐书脾性,难免跳了一些。瞧见自家主子与皇子在一起,一下就没分清主子是谁。后来因为不小心在闻芷面前说错话,惹出一段祸事,才叫那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

  至于天池,则是四个人里最心思玲珑,自有一番思量的。待人接物,说话做事,总捏着一个度在里头。便是有这么一番心眼儿,才叫她成了闻颐书身边第一人——那等聪慧,就算是放到宫里也是不简单。

  就好比现在,天池显然知道梁煜问的是什么。她也明确地知道,横亘在二人中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又是为何。

  洞庭只知道主子和三殿下总是在吵,却不知他们在吵什么。奴子的身份叫她下意识觉得是主子的错,苦口婆心地劝着。而天池则能明白地一眼瞧透其中关健。

  她一边做事,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不仅仅是取悦了梁煜,更是在替主子委婉地剖明心意。她告诉梁煜:闻颐书愿意留在京城陪着梁煜,不会轻易离开。

  一番话,就叫梁煜通体舒泰,被取悦了。

  放下杯子,梁煜由天池服侍着穿上熨好的衣裳,吩咐道:“把他叫起来吧。”

  天池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轻手轻脚走到床边,速速把闻颐书给叫了起来。

  闻颐书撑着手臂,揉着眼睛,“一直听到你们说话声,偏睁不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