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73章

作者:放鸽子 标签: 爽文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大不了就是当回陪考的,吸取经验,下次再战。

也未让陆辞久等,监门官很快就完成了按姓名引入所有应举人的工序。

启用旧官舍做贡院的好处,这会儿又显示出来了。不但桌椅房室都是现成的,空间还足够大,可供间隔就坐,稀次列席。

再待吏人将试题迅速发放下去,燃起计时的香,又摆好备用的水漏后,考试官便沉声告知,考试开始了。

头一日考的三场,分别为诗、赋、论。

一翻开省题诗、律赋和论策的命题,陆辞就意外地挑了挑眉。

出的分别是《求遗书于天下诗》,《尧舜性仁赋》和《易简得天下之理论题》。

这不是开门红,而是开门红中的三连中!

要知道,不论是当朝贡举的省题诗也好,律赋也罢,命题范围都极广,堪称天马行空,毫无禁防。

陆辞为摸清其出题规律和范畴时,就翻遍了手头能找到的前些年的旧试题,结果发现,既有中规中矩出自文选的,也有出自当时时事的,全取决于考试官的倾向。

自由度太大,就意味着难以提前着手准备,这点不知让多少应举士子呜呼哀哉,却又不敢抱怨。

除极少数人自身诗赋才华着实拔群,或是运气绝佳能拿到练过及顺手的题目的那些外,大多数应举人,都是倒在这随心所欲、毫无规律可言的出题上的。

陆辞则不同。

他从来不会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运气,也不相信自己实力能比才华横溢如朱说、柳七等人来得强横,那他的依托,就是丰富至能临场不惧的应试经验,海量做题来训练做题思维和速度,模拟考场以适应环境的战术,以及琢磨人心的一点小技巧了。

诸路州府监军的考试官人选一被朝廷定下,在人被通知的下一刻,就会护送入锁院之中,直到发榜,连家人都不得见,也就极大程度上杜绝了受人请托、舞弊的可能。

从考试官人选确定锁院,到应解人引试日之间,还有那么一个半月的时间,被陆辞给充分利用上了。

他通过搜集该人相关的文集和注疏,一来是复习,二来是判定其风格和喜好。

哪怕资料不全,发行的时间间隔也不短,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陆辞注意到对方曾为《汉书》中的《成帝纪》试着写过注,尤其钟爱《孟子》,对《易经》赞不绝口,在时务方面的信息却寥寥无几后,就针对这几篇,与朱说一起在最后阶段进行了加强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下还真派上用场了。

哪怕唯有律赋才精确地命中了题目具体语句,下笔来自然也最为得心应手,但大体而言,优势还是绝对的。

陆辞微微一笑,倒不急着下笔,而是慢悠悠地闭着眼睛,打起了腹稿来。

试纸就只有应举时报上的定额,也不会提供任何草稿纸,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一张都不要浪费,但凡是落在纸上的,就一个字都不要错写。

倒不是陆辞对自身要求太高,在卷面整洁上吹毛求疵,而是因为在贡举式中,对策论诗赋的‘不考式’里,犯‘涂’‘注’‘乙’都有明文要求。

错用字,误用字,或脱字,都会被判定为犯点抹,根据所犯错的数量,轻则降等,重则被无情黜落。

陆辞当然不愿向那些头回应试的真正菜鸟一样,急急忙忙地下笔。

在他看来,哪怕灵光一现再可贵,也比不上稳打稳扎。

等陆辞终于将腹稿打得完美无缺了,才不急不慢地提起笔,润笔,蘸墨,在卷首认认真真地写下家状上的内容,且不忘在答卷开头,按例在两行中,单独写上“奉试”二字。

之后将格诗的题目抄了一遍,才挑了其中一字为韵,工工整整地作了一篇五言六韵。

陆辞虽写得颇得夫子们称赞的一手好字,可真正在贡举时,他所用的,却不是最具神韵、潇洒漂亮的那种,而是最工整刻板,整洁易读的那种。

也就是他拿来抄写自己公卷的那种字。

此时还不存在誊抄制度,批卷考官看到的,就是考生写下的文字了。

而需要考官批阅的卷子,何其之多?单是一位考生,就有近百张试纸,就这还不包括公卷在内。

一天看下来,定已疲惫之至,再遒美健秀的字,一旦需要其费心辨认着审核,恐怕也只剩恼火了。

“炎德侔三代,文章叹烬余。千金期重赏,诸郡购遗书……愿观新四部,清禁直明庐。”

作完后,陆辞又复读了五遍,每读一句,就在心中将试卷犯不考的条例过了一遍。

确定没出现漏写、不压、重叠、落、少剩官韵等致命错误后,陆辞满意地落下“涂、注、乙无”后,就将它放在案桌左侧容墨晾干。

而在这个时候,全部其他考生都还停留在省题诗上,包括‘灵光闪现’、早于陆辞下笔的那些,还在满头大汗地修改自己犯的涂抹和官韵相关的错误——废弃的试纸,都已在身边堆了好几张。

陆辞一边盯着《尧舜性仁赋》的命题,还以食指蘸了点事前做好、被允许带入的薄荷膏,抹在了耳后。

等清清爽爽的小刺激带走了些微的疲惫感,就开始打赋的腹稿了……

似陆辞这般镇静从容、胸有成竹者,此时的初试场上,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

差距不止是在才学上的,而多在心态上。

学识太差的,此刻不识题,自然无从下笔;粗心大意的,漏写官题,最后便是白费功夫……

哪怕是跟陆辞一起重点学了这次命题出处的朱说,也还未从初考焦虑症中摆脱。

他看到这命题时,先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对押题准得离奇的陆兄,简直要钦佩得五体投地了。

这要是别人遇上这等巧合,怕都得在心里嘀咕几句,怀疑陆辞是否行下了预买题目之举。但放在对陆辞惯来是无比信任的朱说身上,就压根没往那上头想了。

一想到陆兄就跟自己一样,坐在这个考场的某处,如平日在陆家一同学习时一般……

朱说不知不觉地,就冷静了不少。

然而待他重拾部分心情,又因太急于下手,一不留神手抖犯下涂抹的错,白费一张试纸。

但要不舍了这张试纸,就是明确的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