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211章

作者:五色龙章 标签: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到周王出行的时候,光宋时准备的衣裳就已足足收拾了一车,又带了高锰酸钾、搭在车顶上防雨用的沥青油布,还做了俩煤球炉子,摇了筐煤球,备着他们路上烧水用。

他也是头一次帮人收拾行李,生怕少备一件,他们路上就有折手的地方。再加上如今又到了收夏税、运转钱粮的时候,白天忙公务,晚上想着怎么收拾行李,忙得连侄子们的作业都要顾不上留了。

亏得桓凌早晚与他同行同住,该备的教材、该留的作业都能替他弄了,顺便还能留意着他大哥的功课,出几道经义题回去让大哥做。

至于宋家收到家书时,看见两人的笔墨混在一起会有什么想法……

他们大概也早该习惯了。

桓凌微微一笑,写下一道述武王伐纣功成后,偃武修文举措的尚书题:“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前几年是因马氏把持兵部,苛扣边军物资,才使关防削弱,达虏有机会袭掠边城。如今边城换了将领,又有周王坐镇,时官儿如能种出丰产的粮食,又何愁两年后大郑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太平日子,春闱时不出这样的考题?

他慢慢写着题目,余光看见宋时将线衣线裤一件件叠起来,亲手给他收起箱笼,便劝了句:“这样的小事何必亲手做,明日叫书童来收拾就是了。”

宋时手上不停,含笑看了他一眼:“外衣叫别人收拾就算了,这些贴身穿的还是我亲手给你放起来的好。”

他把手里一条线裤塞到箱子里,转身走到桓凌身边,压着他的肩膀,低下头在他耳边说:“你这人是我的,身上穿的我有什么不能摸的?”

大夏天的,他们晚上在家也就只穿一件薄薄的丝质直身,从上头低头望下去,领口到腰带间简直一览无余。宋时下意识轻轻吞咽了一下,手顺着他的肩膀往下滑了滑,却没等滑下去就控制住了自己,偏过头说:“你也早些休息,少留点作业给孩子们,他们还高兴呢。”

他也是从小学上过来的,岂能不知道“功多弟子结冤仇”的心思?不过人当了家长之后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只怕放纵孩子一时舒服,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宁可多留点作业给他们做。

他不肯偷看桓凌的胸肌、腹肌,正直地将脸转向一旁,手却被人拉着滑进了丝滑的衣料里,贴在跳跃的心口上。他自己的心跳仿佛也被联动,上半身重量都压在桓凌肩头,闭上眼感受着他的主动……

就是有点太主动了,不够矜持。

宋时心中暗暗点评着他的表现,他却也将双唇贴在宋时耳际,咬着他的耳垂低声道:“时官儿今日怎么这样主动?为夫这会儿心神不宁,只怕出不成题目了。”

不出就不出吧,都快出远门了,也得多休息……不对,“为夫”是怎么回事?这孩子够会顺竿儿爬的!

宋时猛地睁大眼,隔着朦胧的烛光与一层不知何时涌起的水雾看着桓凌,却只见他一派无辜的回望,仿佛刚才什么都没说过似的,只问他:“宋兄忙累了这一天,可要安置了?”

好吧……看他改口的快,这回暂时不跟他计较。

宋时站起身来,任桓凌拉着自己去往内室,心里冷哼一声:再跟他装傻来这套,小心他要叫“老公”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介绍一下背景,“老公”这时候还是称呼太监的

第174章

周王离开汉中那日,汉中府上下官吏连同南郑县都满心依恋, 直送出十余里地仍是不忍分别。不过宋知府那是送情郎, 多看一眼是一眼, 以后怕不得好几个月见不着面呢;别人则是多站一步算一步,怕的是桓大人走后他们大老爷把一腔相思之情化作开会的动力。

如今虽然有早晚会, 还能盼着他们小夫妻赶紧出城巡游;桓佥宪和周王这一走,宋大人岂不得把全副精神都投到他们这些人身上了?

赵同知等人望着周王的车队越去越远,心中一片哀伤。

然而出乎他们的意料, 宋大人一腔郁闷无聊的痛苦并没发泄到开会上, 而是寻到了个更好的发泄之处——他们汉中经济园区附属职业技术专修学院(简称汉中学院)建好了, 宋知府身兼校长一职,全情投入到了教研工作中去, 并没打算拉长府里的例会时间。

他抽出时间到府县儒学逛了一圈, 寻那些读书好、家境差些的学生, 以一月两石米、十斤肉、十斤菜的价格雇他们到汉中书院下属技术学院勤工俭学, 做蒙学、文章、算术老师。

这价钱比廪生一个月能领的廪米还多,甚至许多儒学教官一个月都买不起这么多肉, 恨不得宋知府先惠及了他们这些教官再管学生。

宋知府也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意见, 就在府县两处儒学里请了教官, 作为汉中学院研修班的兼职教授。正好研修班的学生中也有些是他们府县儒学的学生, 闲暇时光不去学校上学, 正好就在他们学院里跟着教官再念念书。

一众奔着宋三元牌子来报名的生员、举子听了教官们传出的消息后,心里都有些五味杂陈:在学校是这些教官,出了学校还是这些教官, 这跟还在学校有什么区别?不就是换了个更远的地方上学?

虽说“科举必由学校”,可也不至于叫他们白天黑夜都在学校吧?

可这知府大人亲自安排定的先生,也不是他们私底下开个文会抵制两声就能抵制得了的。宋大人请够了教授,便亲手印制出几十份汉中学院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命人送到各家捐资建园的士绅家中,直接通知家长。

七月上旬休沐当天,汉中学院研修班便要正式开课。平日里学生每日未时过后到城外读两个时辰书,休沐日由他亲自讲学。

但他的讲学内容不是普通的理学、经学,而是他在经济园中试验的实学。

他要培养的是经世济民的人才,所以会有些体查工匠、农民的生计实践活动,甚至要带学生亲手务工务农。各位家长如有意向,请按时为学生填写报名表交到府衙礼房,若心疼孩子的,也可以放弃这次机会。

怎么可能放弃!

他们花大钱捐资建经济园,还不就是为了给孩子买个跟三元及第的宋大人读书的机会?

慢说学手艺、做农活,哪怕要把他们家子弟塞进周王的队伍里跟着巡视九边他们都乐意!

给府里捐了两块黑稻试验田的张家族长拿着录取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喜得呼吸都有些不稳,连声叫管家:“把家里会念书的子弟都叫来,都叫来!宋大人终于要收学生了,咱们家定要占先,把出息的子弟都送过去!读书的这点束脩不算什么,出不起的便从咱们族田里出,务必叫咱们张家多出些才子,压过城西那几户人家!”

这录取通知书通知的都是捐了款的人家,对子弟要求也不高,凡通了经的都能入学,不求一定要考出秀才、举子功名。

他家里拢拢也有十来个会读书的子弟,但年纪太大、不够聪明的都挑剔出去,最后剩下的也只五六个,都是十几二十几,聪明俊秀、有希望中试的年轻人。

他主动担下了这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将人都叫到祖宅教训:“不管宋大人教什么,教什么你们就用心给我学什么,哪怕只叫你们下田耕种也得耕!皇上娘娘们还要行耕藉礼、先蚕礼,你们不过是个陕西富户家的子弟,不许在外头贪玩躲懒,丢了咱们家的脸面。谁敢不用心学,丢了张家的脸,以后也不必再进这家门了!”

那可是三元及第,圣上钦取的翰林公,这些顽劣子弟能跟人家说句话都是他家祖坟冒烟,敢有不用心念书,气着状元老师的,他就亲自抡板子往死里打!

别看他一把年纪,老胳膊老腿,说出这话来照样把子弟们吓得不敢抬头,老老实实地应下,一人拎着个老族长让人备下的书箧回家,预备七月初十,宋大人休沐日正式入学。

书院就建在城外数里远的地方,有条水泥浇筑的平坦大道直通到那里。

许多学生提前到学校参观过,只见校园外用一人多高的砖墙柱和竹栅围着,大门口一对石狮,左右堵着两个彪形大汉,将门看得牢牢的。

他们隔着门看见一座极平的操场,后面是两座平顶二层小楼,漆着粉白的墙,装着极大的玻璃窗,窗扇开着,反照出一道道晃眼的阳光,窗里又装了纱屉。

楼下是一群穿着短衫长裤的少年、童子在院子里活动:有的踢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摇着长绳跳,甚是活泼。唯独没见有捧着书读的,倒叫这些前辈书生有些感叹。

这些学生也忒松快了,先生们怎么不拘着他们念书呢?难不成宋大人也不管这些?

这些孩子的先生就是从府、县学里挑出来的,隔着门窥探的几人中也有打听过内情的,带着几分神秘的微笑告诉他们:“这就是宋大人安排的!宋大人说是少年人读书太久,易伤筋骨,读半个时辰就放子弟们出来活动一会儿,再读书时也有精神。”

等他们入了学,也应当能像这些孩子们一般,读一阵歇一阵……比白日里跟着学校教官读书轻省多了。

上一篇:怂怂

下一篇:天才导演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