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 第153章

作者:云长歌 标签: 豪门世家 穿越重生

旁边武后也笑着说道:“难得的是七郎能够体会出这个意思,看来真是长大了。”

李显在心里默默给了自己一嘴巴,尼玛,他已经小心翼翼的不去引用词句了,结果没想到啊,诗句也会中招啊!现在他再傻也知道这两句诗这个时候大概还没有出现的,妈蛋,又被坑了!

都怪太子!

李显怨念的看了太子一眼然后低头说道:“书院的孩子都是吃过苦的,想来比儿子更懂这两句话的含义。”

李治听了之后点了点头,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兴致,还顺手将这两句诗给写了下来送给李显,让他去激励书院的学生们。

被挂墙头的李显:……

李显捧着自家阿爹的手书先是找人将字给裱了起来,然后想了想又找工匠去刻成两块竖匾准备挂在书院门口去。虽然剽窃是不好的,但是这两句诗是真的包含了大道理,这个世界上但凡成功的人都是经过了无数挫折和努力的,哪怕表面上看起来一帆风顺,却没有人知道人家在私下里曾经多么用功,世人大多只看得到人家的成功,却总是忽略人家的汗水。

这两句诗作为警示金句,传播开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因为流传出来的源头是梅花书院,而那两句诗句是李治所书,所以大家大多都当成是圣人说出来的,一时之间更是奉为圭臬,对此李显一点要澄清的意思都没有。

恩,他家阿爹皮糙肉厚,有这么一个光环也无所谓,他就不需要了,没看到他当时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李弘的目光就跟钉在他身上一样,虽然表情上来看可以将李弘的表情归位欣慰那一档,但是李显觉得这位的心里肯定不会觉得欣慰的。

只是哪怕他再低调,在李弘眼里这个弟弟也跟他不亲了,不仅不亲,说不定还要猜忌他。是了,他是放任吐蕃人和刘昭仪接触的,也是他给了那个人暗示,不想留下李显,只是他怎么都没想到李显居然这么命大。

经过这次事件,李弘心里也有些失落的,当年郑玘做他的太子詹事的时候,他虽然知道郑玘有才华,但是却没有重视郑玘,毕竟他总是若有若无的感觉郑玘傲气太盛,他当时想的是郑玘年纪不大,初入官场难免这样,等将来他碰壁了,自己再施以援手总比现在好收服多了。

只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郑玘居然这么顺风顺水,从来就没遇到过什么问题,而且还跟他的弟弟走的那么近。

李弘心里也是有点不平衡的,论地位论文采他哪样不比李显强上许多?郑玘这是瞎了眼了非要跟着李显混?

李弘放任了吐蕃人针对他弟弟的阴谋,他本来想要利用这件事情将两个弟弟都压下去的,只是没想到……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李弘每天都在琢磨李显会不会跟李德联手对付他?而这个书院……是不是李显也要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了?

哪怕现在那些人还小,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这些人如果真的能够凭着自己的本事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哪怕他坐上了那个位子只怕也不稳吧?

一想到这里李弘就觉得自己难以入睡,而在这个时候李治忽然把他叫过去跟他谈了一会,等回到东宫之后,李弘脸色惨白的坐在书房之内,心里的恐惧和愤怒让他恨不得大吼大叫,但是他不敢。

李治告诉他,他现在是实际上的长兄,要有身为储君的气度,对手足要友爱,手足有能力将来也是他的得力助手,不要把人往外推。

这些大道理李弘听的太多了,但是他心里却不是这样认为的,自古以来鲜血和尸骨一直都伴随着皇位的争夺,哪怕是他的父亲能够当上太子之位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如果李显和李德都是庶出的话,李弘的压力或许还不会那么大,可都是嫡出兄弟,最主要的是……武后已经厌弃他了,而他的母亲对他的父亲影响至深,万一……

他该怎么办?李弘坐在书房里哪怕一再告诉自己要稳住阵脚他还是太子,阿爹提醒他就是想要保住他,但是他还是心慌。

李弘的太子之位从头到尾他并没有出过什么力,全都是武后出手搞定的,没有经历过太大挫折的他,想要在四面楚歌的时候稳如泰山,实在是太难了一点。

李显并不知道李弘已经方寸大乱了,他现在正在给自己找事儿干,李弘在这件事情中扮演的角色他心里有数,但是李弘还有李治撑腰,只要李治站在他那一边就谁都动不了他,为了不让自己乱了脚步,所以李显需要转移注意力。

无论是皇室还是朝堂,快意恩仇的人总是活不长的,他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小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李弘早就是要死的,他不能为了一个将死之人把自己赔进去。

更何况,他现在还要担心郑玘,他现在真是恨不得赶紧把电话发明出来,每天眼巴巴等军报的日子太难熬了——家书是别想了,郑玘现在是主将,一举一动都被盯着呢怎么能肆无忌惮的给自己写信?

只是一想到要电话别的不说首先就要把发电机弄出来……李显觉得自己还是放弃这一条路吧。

既然这条路不行,那么换一条!修路!

交通不发达也是耽误通信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只不过修路也是要好多钱的,李显琢磨了一下觉得用后世华夏的方案也是挺好的,国省乡镇,各自修路,经费从税收里扣,甚至可以让有钱的乡绅出钱修路,修完之后允许他们收过路费,当然这个过路费也要规定一下不能乱收才行。

李显改了一下,大唐的行政单位跟华夏不一样,所以就改成道州县,这三种。修路也要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而言,毕竟李显也不能强迫全国都弄成水泥路吧?但是国道必须弄成水泥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官道,封建社会官员的特权在外出上都能体现出来,平民百姓不能走官道的,所以这个官道要怎么处置?是要把它跟国道分开吗?

在李显看来其实是无所谓的,就算走普通的路宰相也依旧是宰相不是吗?不过这个念头喜欢各种形式,要不然怎么各个阶层的衣服颜色都不一样呢?李显还不敢挑战这个阶层,所以果断决定分开好啦,反正到时候要怎么设计这个路线都是都料匠什么的事情,跟他又没关系,他就是提出一个方案而已。

就在李显在那边又开始没事儿瞎折腾的时候,郑玘这边大捷的消息已经露布至京了。

弓月被他给打怕了,昔日的盟友吐蕃早就撤回了给他的支持,并且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仿佛这件事儿跟吐蕃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弓月国王再怎么傻这个时候也看出来了,他们根本就是被吐蕃当枪用了,所以他们果断认怂,投降总比被灭国强,大唐一向对投降的国家还是挺和气的。

投降之后,弓月国王就上书说会和疏勒国王一起入朝请降——弓月再将疏勒打下来之后就控制着疏勒人也攻打了大唐,而带着疏勒国王入朝请降也是在表达他们的一个态度,毕竟大唐出手是因为疏勒向大唐求救的嘛。

李显知道的时候脸上终于是浮现出了笑容,最近这段日子他吃不好睡不好连笑的次数都不多,浑身低气压的让白虎都老实了许多,别说正因为这样,书院的那帮学子们还真的就以为李显是个严肃正直的人来着。

打胜仗李显自然是高兴,但是最让他高兴的大概还是郑玘要回来了。这一仗从秋天打到了冬天,眼瞅着快过年了,李显本来还在担心郑玘过年都回不来在外面天寒地冻的会吃苦呢。

于是自从知道消息那天开始,李显就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郑玘回来,只不过从郑玘的上书来看估计要十二月才可能到长安了,毕竟他是和弓月以及疏勒的使者一起过来的。

郑玘回来那天是骑马入城的,一大早李显就想去城门接他,结果等他的马车到那里的时候,发现那边已经人山人海聚集着好多围观群众了。

李显:=口=这是怎么一个意思?

还能是什么意思呢?少年将军,好吧,也不算少年了,不过年纪也不大,才二十岁,凭着自己的本事以军功封侯,这次又带兵打败了弓月,这样一个人很容易成为少女怀春的对象,也很容易成为男孩子的偶像啊。

更何况京城都流传着郑将军美姿仪的传说,只不过平时想要见到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长安城那么大呢,现在好不容易能够见到了,还不过来围观个过瘾?

郑玘骑马入城的时候已经接近午时了,等了一上午的围观群众在看到郑玘的时候欢呼声都震天了。

郑玘不是皇族,所以百姓并不需要看见他就下跪行礼。李显的马车在比较远的地方,他看着郑玘骑在黑色骏马之上,一身银色铠甲配上大红的披风,整个人帅的不要不要的,看的心都要化了,恨不得现在就扑上去。

只是隔得太远了,围观的人也太多了,郑玘并没有发现他,李显有些垂头丧气的回了王府,只等晚上的庆功宴了。

在去庆功宴之前李显是好好打扮了一番的,他最近因为担心也没注意,对镜子一看发现自己比郑玘走的时候还瘦了一点,不得不多穿一点想要撑起来,反正是冬天,里面穿着礼服,外面再披上白色貂裘,看上去也圆滚滚的了,只是那张小脸出卖了他。

李显很少打扮,不过他的各种配饰不用说也算是顶尖的,细心的搭配好了之后整个人美貌度都上升了好几个点。

他到了麟德殿的时候,郑玘还没来,咳咳……华夏自古以来就喜欢走个形式,郑玘等等要带着弓月和疏勒的国王进来行礼。

只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弓月国王不仅仅自己来了,还把他那个掌上明珠也给带来了,对,就是那个扬言要让郑玘做她驸马的那位公主。

李显知道之后差点把手里的酒杯给捏碎!md,居然还追到这里来了!

平心而论,弓月公主长得还不错,虽然黑了一点但是看上去特别精神,整个人都英姿飒爽的,很有一种野性之美,年纪越大看上去也就十五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