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 第75章

作者:决绝 标签: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穆琼是真的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刊登,并且很适合刊登在教育周刊上。

  他年幼时看过很多童话,当时没什么感觉,但等他长大,重新去看,却发现这些童话其实有别的意思。

  尤其是安徒生写的童话。

  就说这篇《拇指姑娘》,看似讲述了一个拇指小人的历险,可实际上……拇指姑娘在这个故事里,逃了两段她不喜欢的婚姻,然后终于找到了幸福。

  尤其是鼹鼠的那一段。

  田鼠给拇指姑娘弄了个包办婚姻,让她嫁给有钱的鼹鼠,但拇指姑娘不愿意过没有自由和阳光的生活。

  她在自己处境很糟糕的情况下,还帮助燕子,最终也通过燕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

  穆琼觉得,这种故事,让民国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看看挺好的。

  傅怀安听说可以刊登,就兴奋起来了,但兴奋了一会儿,他又露出纠结来:“我是不是应该……起个笔名?让别人知道我翻译这种小女孩才看的故事,多不好意思!”

  他是挺喜欢这个新奇的故事,但他二哥说的话却也没忘了……

  他二哥说,这些都是给小女孩看的!

  “你觉得这是给小女孩看的故事?你知道这本书的原作者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年代,他经历过什么,又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吗?”穆琼问。

  傅怀安全都不知道,他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而已。

  穆琼简单介绍了一下安徒生,又把自己对这篇小说的理解说了,最后道:“现在国内,很多女性都任由父母家人安排她们的人生,这个故事兴许能让她们觉醒。就算它不能改变那些成年人的思想,但它也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傅怀安顿时激动了,也觉得自己厉害极了。

  他翻译的这个故事,原来用处这么大!

  “所以,这个故事你要好好翻译,翻译完了,你还可以翻译一下里面其他的故事,比如这篇《皇帝的新衣》,又比如这篇《丑小鸭》。”穆琼翻开那本安徒生童话,指了其中好几个故事。

  傅怀安连连点头,激动地回去修改他翻译的故事去了。

  等傅怀安走了,盛朝辉立刻就道:“穆琼,你真打算在我们的教育月刊上刊登他翻译的作品?”

  穆琼点了点头。

  “他能翻译好?”盛朝辉满脸的不敢置信。

  “他的故事写得挺好的,还很有童心。”穆琼道。因为这时大家普遍还用文言文的缘故,翻译英文作品的时候,是不会逐字逐句去翻译的,有时候更像是作者重新写了一遍。

  因着这个,甚至还有完全不懂英文的人,在听了朋友讲述的国外的故事之后,将之“翻译”出来,最后卖得非常好的事情发生。

  而傅怀安写的故事虽然稚嫩,但确实不错。

  “等他改好了,我倒是要看看!”盛朝辉道。

  “那当然,毕竟你也是教育月刊的主编。”穆琼道,教育月刊现在就他和盛朝辉两个编辑,而他们都是主编。

  这天上午,穆琼一直待在学校里备课,但吃过饭,他却离开了,去了大众报编辑部。

  《求医》即将完结,《流浪记》的稿子,也该给他们了。

  穆琼将《流浪记》开头的一万多字给了李荣华,然后,就得到了一个涨稿费的好消息。

  李荣华把他的稿费,从千字三元涨到了千字四元。

  穆琼并不意外。

  大众报如今的销量,几乎全靠他的小说撑着。

  他的小说是隔日刊登的,而没有刊登他的小说的那些报纸,卖掉的量就只有刊登了他的小说的报纸的一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荣华肯定会想办法留住他这尊财神爷。

  穆琼并没有客气,他现在挺缺钱的……他打算攒钱在租界买个房子。

  穆琼把《流浪记》的稿子给李荣华之后没过几天,《求医》就完结了。

  《求医》连载了两个月,看哭了无数人,而现在,它终于完结了。

  就跟当初《留学》完结的时候一样,报童卖报的时候一直嚷嚷着:“楼玉宇大作《求医》完结,快来买快来看啊!”

  “治病难,求医难,写出了咱老百姓的心声的好故事!大家快来看啊!”

  ……

  报童才喊了没几声,立刻就被人给围住了。

  他手上的大众报被抢购一空,倒是口袋里,多了许多铜元。

  作者有话要说:

  最早将安徒生童话带给我国读者的是文学家刘半农,他在1914年翻译了一篇《皇帝的新衣》,译名为《洋迷小影》

  合集的话,这会儿还没人翻译过~

第69章 讨论

  陈老板本就很喜欢《求医》, 自从知道楼玉宇是穆琼,对这部小说就更喜欢了。

  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看《求医》, 甚至为了方便看小说开始学认字——每当看小说的时候看到不认识的字, 他就会问张掌柜,等张掌柜将字的读音和意思告诉他,他便会反复写上几遍, 再把字记到他准备好的一本本子上,然后注音并写上字意。

  当然了,他的注音不是写拼音,而是在旁边写个他认识的同音字,这时的字典, 也都是这样注音的。

  比如“煜”,会在旁边写个“音同玉”。

  今天, 陈老板去西餐馆的路上, 照旧叫住了一个报童:“给我一份大众报,一份申报。”

  “先生,不好意思,我手上的大众报已经卖完了!”报童给了陈老板一份申报:“申报两个铜元, 新闻报要吗?”

  “大众报怎么没有了?”陈老板付了申报的钱。

  “今天《求医》刊登结局,大众报一下子就卖光了,不过等下还有!”报童道:“我正要去拿。”

  “那你等下给我送一份过来。”陈老板报了自己的地址。

  报童一直在这一块卖报,对这边的店铺熟得很, 陈老板也是认识的,当下应了一声。

  陈老板拿着申报来到西餐馆, 有些望眼欲穿。

  《求医》完结了,他现在特别特别想看结局!

  幸好,他很快就等来了大众报,等来了《求医》的结局。

  《求医》这部小说,写法跟《留学》不一样,或者说跟这个时期所有的小说的写法,都不太一样。

  这部小说大量运用倒叙插叙,可以说别出心裁。

  而它的结局,又是回忆。

  疯了的女人已经被关在柴房里很久,只能吃到冷饭冷菜。

  这天,她听到外面传来乐器声,好像是有人在娶妻。

  她突然想到了自己成亲的时候。

  她是她丈夫的第二任妻子。

  她丈夫的上一任妻子生不出孩子来,疯了,所以她的丈夫娶了她。

  她嫁进来的时候,她丈夫的第一任妻子,正被关在柴房里。

  外面的人都说她丈夫一家仁慈,妻子疯了也不赶走,而她也是这么想的。

  她坐在新房里,对未来充满期待,然后,她丈夫来了。

  她跟她丈夫的第一个妻子一样,迟迟没有怀孕。

  她的婆婆和丈夫带她四处求医,她开始吃各种各样的药。

  她起初觉得自己的婆婆和丈夫非常好,竟然不嫌弃她不能生,但几年下来,吃药吃得身体越来越差,吃得家里越来越穷,她却隐隐感觉到不对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她的婆婆说附近有个求子很灵的“神仙”,带她去求子,还将非常害怕的她留在那里一晚上,任由“神仙”做法。

  她失了身,但有了孩子。

  她的丈夫和婆婆非常高兴,给她吃好的喝好的,他们看着她肚子的眼神那么热切,好像她怀着的不是孩子,而是一颗金蛋。

  可现在,孩子死了。

  他们又想送她去做法,让她生孩子。

  她不愿意,他们就又要娶妻了。

  而她会死在这个柴房里,就像她丈夫的第一任妻子一样。

  这世间的事情,来来回回,总是重复的,就像壁虎的尾巴,断了长,长了断。

  女人用棍子敲开柴房的窗户跑出去。

  外面漆黑黑的,缺了点红。

  她一把火,把柴房给点燃了,火越烧越大……

  她终于觉得自己不冷了,暖和起来了,她拥抱大火,好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穆琼这个结尾是个悲剧,这部小说,从头到尾就是个彻底的悲剧。

  所有的怨恨和丑陋,最后全被一把火烧掉了。

  女人最后已经疯了,她的丈夫其实并没有再娶妻,也已经娶不起妻了。

  陈老板看完,心情复杂。

  这个结局,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但仔细想想,却又琢磨出很多味道来。

  而且他知道,这写的是现实,多少人,一辈子没别的想法,就惦记着要个儿子?

  陈老板想不出什么评价来,只是将结尾又看了一遍。震旦大学,郑维新和他的同学们,却讨论地热火朝天!

  “这个结尾,当真充满了讽刺意味!”

  “我之前极为厌恶这女子的丈夫,但现在回过头去看,却觉得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在这部书里,又有谁不是悲剧?”

  “这书里的人都有病,不是身体病了,就是心病了。”

  “迷信当真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