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 第159章

作者:决绝 标签: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你父母都是做什么的?”朱婉婉又问。

  “我父亲是做粮食生意的。”傅蕴安道。

  “你现在开医院,有没有落下亏空?”

  “没有。”

  ……

  金怀来早就不在孤儿院这边吃了,那几个守着孤儿院的士兵在另一桌上吃,戚秀芬洪婶等人也不和他们一起吃,因此他们这一桌上,坐的是穆琼一家,傅蕴安两兄弟,还有过来蹭饭的盛朝辉和他的两个护卫。

  如今听到朱婉婉接二连三的问题,盛朝辉道:“朱姨,你这么多问题,好像在盘问女婿一样。”

  朱婉婉一愣,停下不问了,傅蕴安却是心里一惊。

  也就傅怀安道:“什么盘问女婿啊!我哥跟穆老师的妹妹岁数相差那么大!”

  盛朝辉那话不过是开玩笑的,说完才意识到穆昌玉也跟他们坐在一起吃饭,当下道:“我失言了。”

  盛朝辉提起“女婿”的时候,穆昌玉是有点气恼羞涩的,只想转身就走,但她很快又想到了自己的哥哥曾经跟她说过的一些话,到底没走。

  而没走之后……她发现这样被说两句,其实也没什么。

  穆昌玉这态度,不免让盛朝辉有些吃惊——穆琼的妹妹,当真与众不同!

  接下来直到吃完饭,一直没人说话。

  吃过饭,朱婉婉也不招呼傅蕴安,就去给那些孩子上课了,其他人也都走了。

  也就穆琼陪着傅蕴安,在办公室里点起油灯来,打算一起说说话看看书。

  “穆琼,伯母她这是怎么了?”傅蕴安心里有个猜测,但实在不敢肯定。

  “没事,我娘就是一时间不太能接受我们两个的事情。”穆琼直接道。

  猜测成真,傅蕴安的手略抖了抖。

  他和穆琼的这段感情,是用了些心计的,如今用的身份也是假的,穆琼这样满腔赤忱地对待他,让他有些愧疚。

  他是真心喜欢穆琼的,也早已决定,只要穆琼没做他不能接受的时候,就一直和穆琼走下去,但现在,他突然觉得自己做的有点不够。

  朱婉婉虽然对傅蕴安不那么客气了,但也没为难傅蕴安,晚上回家的事情,还刻意拉着穆昌玉和傅怀安走到了前面,让穆琼和傅蕴安可以在后面说说话。

  傅蕴安见状,心情挺复杂的。

  朱婉婉真的是个很好的母亲。

  当天晚上回家之后,傅蕴安又去见了霍英。

  霍英的头上假模假样的裹着纱布,整个人红光满面气色非常好,看到傅蕴安,他道:“蕴安,今天有洋人来找我,有意让我帮忙生产两万套冬天的军装!”

  “这个订单一定要拿下来,此外,工厂也要扩建招工。”傅蕴安道,两万件军装应该只是一个开头,做好了这个单子,后面应该还有更多的单子。

  “那是自然,我已经让人去招工了。”霍英道:“当初招工找了些少年,又教他们读书,这实在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这些人里,有好些都是能培养成管事的。”

  “那就好。”傅蕴安和他商量起具体安排来。

  等所有的事情都商量好,傅蕴安突然道:“二哥,我和穆琼的事情,我会告诉大哥,你和大哥帮我在父亲那里说说。”只要他父亲接受了,他母亲那里,也就没问题了。

  作者有话要说:

  穆琼:傅蕴安一定很爱我。

  傅蕴安:穆琼一定很爱我。

第145章 北京

  霍英正在畅想把生意做大之后的美好未来, 就突然听到自己的弟弟这么说,顿时一惊:“蕴安, 你想好了?你打算和穆琼在一起一辈子?”

  他对穆琼挺满意的, 觉得自己的弟弟选穆琼这么个有文化长得好也没啥乱七八糟的感情经历的人挺好,但自己的弟弟这么说……这是打算定下来了?

  霍英突然有点不是滋味。

  “我想好了。”傅蕴安道:“只要他不背叛我,不离开我, 我会一直和他在一起。”

  霍英注意到,自己的弟弟这么说的时候,眼里仿若闪烁着光芒,整个人还柔和很多。

  他弟弟多年前意识到自己的性向之后,就越来越沉稳了。他已经很多年没从他的眼里看到这样的光芒。

  “我马上就给老头子写信。”霍英道。

  “这信我来写, 二哥你抄一遍就行。”傅蕴安道,他的父亲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若是让他知道穆琼的存在, 他恐怕会去找穆琼的麻烦。

  所以,只能先说自己喜欢男人这件事。至于这要怎么说……

  “你要写什么?”霍英问,他本身不耐烦写这些,弟弟愿意写再好不过。

  傅蕴安拿出一张纸, 大笔一挥:“老头子,我打算待在上海不回去了!对了还有件事要知会你一声,蕴安喜欢男人。”

  傅蕴安是用毛笔写的字,写完之后, 他收好笔道:“就这样吧。”

  “行,就这样!”霍英道, 这信一看就是他写的,口气跟他一模一样!

  已经很晚了,傅蕴安写完就离开了,等傅蕴安走了,霍英拿着傅蕴安写的信纸,却没有照着抄写,而是加了点东西:“老头子,我打算待在上海不回去了!对了还有件事要知会你一声,我和蕴安都喜欢男人,我们不会跟女人结婚,你别催了!”

  他比傅蕴安大一岁,如今已经二十有四,从三年前回国开始,他父母一直在逼他结婚。

  但他一点都不想结婚。

  他一直记得自己的母亲是怎么放弃他的,还有在国外,他母亲除了哭,基本没做成什么事情……他对结婚,实在没什么兴趣。

  相比之下,还是赚钱更有意思。

  当然了,他这么写,主要还是为了替弟弟分担压力。

  收到这么一封信,老头子肯定会先骂他。

  霍英将信折好,放进信封,然后让人把信带回去。

  当然了,这些人带回去的,可不单单是这封信,还有他的工厂生产的一些东西,以及上百本的教育月刊。

  弟媳妇的事业,肯定是要支持一下的。

  霍英这天睡得很晚,第二天一大早却又早早起来,然后找人在头上细细地绑好绷带,坐汽车去了隔壁那条街的一家大酒店。

  这家酒店是刚建成不久的上海最好的酒店,通了电和自来水不说,还有抽水马桶等一干设施,房间里还铺满了地毯。

  霍英来到某个房间,在那里见到了想要购买两万件军装的英国商人。

  霍英的英文,跟他的国语水平差不多。他有些生僻单词认都不认识,但说却说的很好。

  陪着霍英一道来的,还有希望月报的总编周念乡,周念乡的英文国文都很好不说,还精通法文,也是个人才了。

  不过霍英没用上他,自己和那英国商人聊了起来。

  霍英愿意的话,是能让自己很有风度的,再加上他一口流利的英文非常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这桩生意谈的非常顺利。

  就是……他可能赚不了多少钱。

  这些英国人要求用羊毛呢来做军装,这样既轻便又保暖,但他的工厂现在还不能生产毛呢……前期购置机器,就要花一大笔钱。

  好在他有门路,机器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以后有了机器,生产出更多的毛呢来,一定可以大赚特赚。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霍英直接签了契约,然后就去了自己的工厂。

  他之前去日本买机器的时候,还从日本那边,找了一些有本事制作机器的工人回来。

  此时的日本,底层百姓的生活,其实并不比他们国家的人好多少,在给了足够的利益之后,愿意来中国的人还是有的。

  他们并不住在霍英的工厂,而是被霍英安置在了别处,如今,已经陆陆续续为霍英做了一些简单的机器了。

  霍英让他们设法制作出能生产毛呢的机器来,然后又让人去招工,去购买毛呢料。

  霍英这边做的热火朝天的,上海的那些日本人,现在一个个却还气得不行。

  自从甲午战争胜利,他们就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了。

  去年逼迫中国签了二十一条,又占了山东之后,中国在他们眼里,更是成了一盆随时能吃的菜。

  在这样的情况下吃了个大亏,他们又怎么可能愿意善罢甘休?

  土肥原四郎联系了国内,发誓一定要给支那人一些教训。

  而这个时候,旅顺大屠杀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北京。

  北京和上海离得很远,火车单趟就要好多天,寄信最快也要十天才能寄到。

  当然了,现在有了更快更方面的电报,但发电报非常贵,普通人除非有性命攸关的大事,不然是不会用电报的。

  上海这边霍英和日本人起冲突的事情,北京的某些人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后来旅顺大屠杀的事情,他们也都早早知道。

  但因为他们没有宣扬的缘故,北京绝大多数人,其实还不知道这件事。

  便是北京这边的报纸,也因为政府方面打过招呼的缘故,并没有刊登这件事。

  在杭州南京等地的报纸上登满相关文章的时候,北京这边还非常平静。

  北京大学。

  此时的北京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学校,更是自由的象征,后来的很多革命人士,都是被这所大学培养出来的。

  而这会儿,一些北大的学生,正在读书读报。

  正读着,有人道:“距离我们上次买到希望月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新的希望月报,是不是就要来了?”

  “应该是的。我很喜欢《传染》这个故事,迫不及待地想看后面的。”

  “这部小说的作者,字里行间对日本充满偏见,我觉得这种书,我们不该去看。”

  “日本侵占我国许多地方,对这个国家有偏见,这再正常不过。”

  ……

  众人议论起来,突然有人道:“我得知了一个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什么消息?”有人问。

  “我听说,日本人在旅顺,制造了一场大屠杀。”那人道。

  周围人闻言,纷纷追问起来。

  差不多的对话,在很多地方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