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 第109章

作者:决绝 标签: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嗯,我哥让我考大学。”穆昌玉道:“我自己也想考!”

  赵熙芸羡慕地看着穆昌玉:“你哥对你真好。”

  穆昌玉点了点头。

  开始读书之后,她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她的哥哥对她很好。

  别人的父亲,甚至都没有她哥哥来得好!

  至于她自己的父亲……算了,她根本就没有父亲!

  哥哥对她这样好,她一定不能让哥哥失望……穆昌玉这么想着,低下头,又学习起来。

  她最初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自学居多,现在还挺适应的。

  赵熙芸却是拿出了教育月刊。

  她直接就往后翻,先看了傅怀安翻译的童话,然后就哭了:“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太可怜了,比昌玉你给我看的流浪记里的豆豆还要可怜……呜……”

  她哭了一会儿,但很快就振作起来,然后就开始看前面的内容,而这一看……却越来越激动了:“这次的教育月刊,比之前的更好看!它这里介绍了大象!上面还有大象的图片!还有这道题……用一笔画出的四条直线连上九个点……这要怎么连?”

  这一期的教育月刊增加了几篇科普性的文章,又增加了一些趣味数学题什么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不仅学校里的学生看得很喜欢,就连一些成年人,也同样很喜欢。

  傅蕴安就挺喜欢的。

  出于对穆琼的支持,他今天一次买了数百本教育月刊,但一本都没有是给傅怀安,留下自己看的之后,他就将剩下的全都寄给了自己的大哥。

  这样的书,该让他老家的孩子们看看。

  傅蕴安虽然喜欢这书,但大致翻了翻就放下了。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去欧洲那边找研究员的事情进行的并不顺利,倒是在国内找到了几个研究员,也提炼出了一些青霉素。

  但批量生产却还做不到。

  此外,他还要忙医院的开设,忙生意上的事情,都没什么时间去找穆琼。

  傅蕴安正忙着,外面有人进来了:“三少,又有天幸的信!”

  如今往外地寄信,邮寄速度非常慢,比如从上海给北京寄信,基本上要十来天才到,甚至更久。

  但在上海本地寄信,速度还是很快的。

  “拿来给我看看。”傅蕴安道。

  很快,一个非常厚的牛皮纸信封就被放在了傅蕴安面前。

  傅蕴安剪开信封,从中取出厚厚的一叠纸来。

  怎么这么多的纸?天幸错将寄给希望月报的稿件寄到他这里来了?

  傅蕴安这么想着,目光落在自己面前的稿纸上。

  天幸的字一如既往的好看,只是今天的字,不像之前一样写地完美,稿纸上还有涂改的痕迹。

  这份稿纸,他应该是写了直接寄过来的,不曾修改誊抄。

  傅蕴安这么想着,往下看去,然后越看,表情越凝重。

  天幸在这份稿纸里,写了如今欧洲正在发生的战争的起因,以及会造成的影响还有后果。

  他一开始看开头的时候,只觉得敬佩,敬佩天幸能把国际形式看得那么透彻,但看到后来……

  他悚然而惊。

  天幸利用已知的情况,推测出了这场战争的走向,而他觉得天幸写的,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天幸到底是谁?他知道青霉素的制作方法也就算了,竟然还对国际形势有这么清晰的认识!

  上面写的有些事情,便是他这个一直跟国外联系紧密的人,都不知道的!

  还有那些分析,没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以及军事才能,肯定写不出来!

  从字里行间,能看出天幸学识渊博,而他的年纪,估计也不小了,不然肯定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傅蕴安对这位不愿透露出真实姓名的先生,充满了敬仰之情。

  “孙大林,你把二少叫回来。”傅蕴安道。

  他说完,就拿出笔,然后开始抄写天幸寄来的信。

  这信,他要抄两遍,一遍寄给他的大哥,一遍自己反复看。

  就算后面的预测也许是错的,这篇文章也足够发人深省。

  傅蕴安正在抄信的时候,穆琼却是又写好了厚厚的一封给霍二少的信,然后寄了出去。

  这次的信里,他写了的对即将到来的军阀割据时代的猜测。

  这个时代非常混乱,而军阀之间的战争,不仅让很多百姓死亡,还在消耗着国力。

  军阀们从百姓身上搜刮来许多钱财,然后为了让自己更强大,就用这钱来训练士兵,从国外购买武器武装士兵,等士兵武装起来,他们又开始想着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多弄些百姓地盘来,好搜刮更多的钱。

  连年征战下来,百姓穷了,还损失很多人口,这个本就千疮百孔的国家,情况自然越来越糟。

  穆琼知道自己无力阻止,就算他把自己写的文章发出去,那些军阀也不会在意,但他可以写给霍二少——霍二少的父亲,好歹算是个不错的军阀。

  霍二少本身,也非常有能力。

第98章 两个名人

  穆琼虽然将信寄了出去, 但他很清楚,这不一定能改变未来。

  甚至于, 霍二少可能根本就不会相信他的说辞。

  他只能尽人事, 听天命了。

  这天上午,穆琼还有课。

  教育月刊的编辑部还没建好,新招的两个员工却要找地方安置, 盛朝辉就在平安中学附近租了一间平房当做编辑部。

  今天是教育月刊第二期问世的日子,他一大早就去了编辑部,要忙到中午才有空来学校,他的课就调到了下午,穆琼的课, 就在上午上了。

  近来穆琼很忙,都不怎么顾得上他的学生, 好在这些学生的学习进度非常喜人, 尤其是傅怀安所在的那个班级,大家学得更是好。

  而这跟傅怀安这个英文课代表有很大的关系——他每天都兴致昂扬地带着全班同学学英文,谁英文学的不好,还会盯着人家学, 这么一来,大家的成绩想差都难。

  上课的时候,穆琼专门夸奖了傅怀安一番,又让傅怀安下课到办公室里来。

  一下课, 傅怀安就从自己的座位上窜了出去,追着穆琼走出了办公室:“穆老师, 你找我有什么事?”

  穆琼进了办公室,才拿出一个银元给他:“给你稿费。”

  “有一个银元?”傅怀安很是惊喜,要知道,他上次的稿费只有五毛。

  “是的,教育月刊卖的很好,稿费全都翻倍了。”穆琼道,就是……他上回给傅怀安的稿费很少,因此即便翻倍了,傅怀安拿到的稿费依旧很少。

  穆琼给的银元是崭新的,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傅怀安觉得这绝对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银元了,当下小心翼翼地将之收起。

  穆琼这时候又对他道:“你给我看的那些童话,我全都看过,你写的非常好。”今天这一期的教育月刊上,登出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而除此之外,傅怀安还已经翻译了《丑小鸭》、《海的女儿》还有《皇帝的新衣》。

  傅怀安听到穆琼的夸奖,得意极了。

  只是,穆琼紧跟着便又道:“注意,我说的是写的好,而不是翻译的好,你的作品里,加入了很多你自己的想法,甚至加入了一些情节,这样做确实把故事写的很好,但跟原来的作品是有区别的,你在教育月刊上刊登的文章可以这么写,但出书的话,最好还是改一改。”

  “为什么?我写的不好吗?”傅怀安有些不高兴。

  “你写的很好,但这是别人的作品。”穆琼笑了笑:“我觉得你很有写小说的天分……你要不要试试自己写这样的故事?”

  傅怀安被惊住了:“我也能写?”

  “当然能。”穆琼道:“你不是很喜欢《拇指姑娘》这个故事吗?你可以试试写一个人突然变小了,然后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

  穆琼找傅怀安,一方面是为了跟傅怀安说一下《安徒生童话》的出版问题。

  按照穆琼的想法,在教育月刊上,傅怀安翻译的不准确没什么,要出版的话,最好还是按照原文来出版。这毕竟是别人的小说,他不该随意更改。

  另一方面,却是想向傅怀安约稿。

  现在给教育月刊供稿的,主要是平安中学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其实都不怎么擅长写童话故事。

  穆琼把这些都跟傅怀安说了,又道:“你翻译的小说,可能百年后的学生们还在看,你写的故事也一样……好好写。”

  傅怀安激动地应了。

  等傅怀安走了,穆琼又写了一份征稿启事,打算刊登在下一期的教育月刊上。

  要把这份刊物做好,不可能只靠他们几个人,还是要尽可能地多挖掘出一些作者来,到时候好的稿子多的话,除去教育月刊,他们再办点别的刊物也是可以的。

  穆琼这么忙了一上午,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午饭是在食堂里吃的,做饭的依旧是朱婉婉,今天上午她要听的课多,因而饭菜也就做的简单。

  猪肉剁成肉末放在盘子里,打上鸡蛋蒸熟就很好吃了,另外再煮个白斩鸡,用鸡汤做个蛋花汤,炒两个青菜,菜色就已经很丰盛。

  而这里头很多活儿,并不需要朱婉婉去做,蒸肉煮白斩鸡什么的,冯小丫就能做。

  众人一起坐下来吃饭,而学校里的学生,也打了饭盛了汤,拿着自己带来的菜吃起来,其中就包括傅怀安。

  平安中学中午是允许学生出去吃饭的,以前傅怀安常常出去吃,不过最近倒是习惯带菜在学校里吃了。

  班里很多人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学英文,他们不懂的只能来问他,因而他不好不在学校。

  傅怀安每天带来的菜都很丰盛,比如今天,他就带了满满一个铁饭盒的红烧鸡肉,又带了满满一个铁饭盒的白切羊肉。

  打了饭回到教室里,他就拿出一些给自己的同学,跟他们换青菜吃。

  这是他以前不会做的,还是接连看了《求医》,看了《流浪记》,才开始关注身边人的情况,然后就注意到他身边的很多同学,是常年不带荤菜的。

  “怀哥,之前穆老师找你是做什么?”有人问。

  “是有一件好事!”傅怀安有些得意。

  “是怀哥你翻译的文章,又要在教育月刊上刊登了吗?”这个学生好奇地问道。

  “不是这个,但差不多。”傅怀安道,不是他翻译的文章要在教育月刊上刊登,而是他自己写的文章要在教育月刊上刊登!

  好吧,他其实还没动笔写……

  “怀哥……穆老师是不是楼玉宇?”这个学生又问。

  “你怎么知道?”傅怀安惊讶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