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假少爷的古玩铺子 第33章

作者:假酒喝了头疼 标签: 豪门世家 爽文 穿越重生

再看他长得白白嫩嫩的,就忍不住想要帮一把手。

但既然人家不需要,他也不会过度关心,以免引起人家的反感。

一行人走走停停,过了正午,这才到了年前就建得差不多的考古基地。

之前为了考古工作,修建了几栋小平房以及大棚。

大棚基本上都已经全部被泥石冲塌了,但平房都还是好好的,当初修建的时候,考虑到长期考古需要,地基就打得特别好,现在完全能住人,再来两次地震也受得住。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这一段时间,瞿秋离都只能在这山上当野人了。

整顿好之后,吃了点干粮,他们这十来个考古工作人员都没耽搁,立马投入了工作中。

那些人民子弟兵也没闲着,塌掉的大棚,该修就修,不能修的就帮他们搬走,还有那些被冲刷出来的巨石,他们该挪走的挪走……

现场进行得热火朝天。

瞿秋离已经许久没有趴在泥土坑里,拿个小铲子,小毛刷,小心翼翼的挖土了。

不到两个小时,他就累得直不起腰。

“阿离,你这身体素质不太行啊。”尹老还有心情开玩笑,“你该跟我们这些老家伙学习学习。”

瞿秋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之前参与过几次考古工作,这次的环境还真是最艰难的一次了。

刚到初春,山里的温度还很冷,为了不影响活动,又穿了防护服,所以里面穿得都不多,冷得不行。

他就感觉那寒气嗖嗖的往骨头里钻。

实际上,这是考古学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这样的职业病,但几十年下来,已经习惯了。

瞿秋离很是佩服。

第一天的工作,抢救出来不少的陶器碎片,还有几十个青铜刀币,以及各种银器。

尹老看着那些陶器碎片,心疼得不行,“要是我们早点挖掘,说不一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这些陶器都能保存下来。”

千金难买早知道。

“别这么想,老师。”瞿秋离安慰他,“前期准备工作没做好,挖掘途中也难保不出意外。”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两块碎片,“您看,从这断面来看,应该是早就碎了的。”

只是因为地震,碎得更厉害了而已。

有专业的文物修复专家,复原陶器应该不难。

随着几天挖掘,这片被泥石冲刷出来的墓地总算是有了雏形。

看样子,还是个耳室。

瞿秋离之前去看过盗墓者挖出来的那个耳室,跟这里是一南一北啊,隔了老远。

这该是多大一座古墓啊?

在三千年左右的古代,能有这么大墓地的,不可能仅仅只是有钱人这么简单。

必定是个及其有权有地位的人。

要是墓主人身份明确,估计又要震惊考古界了。

随着地震的事情平息,后续的工作人员陆续进场,瞿秋离这个编外人员倒是闲下来了,时不时去搭个手,帮个忙就行。

这天,万里无云,瞿秋离难得感慨,这里的景色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难怪那古墓的主人要把墓地定在了自己。

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

不到半个小时,蔺向禹的信息发了过来。

蔺向禹:“你在玉钩山考古?”

--------------------

作者有话要说:

两个垃圾下线的事情,不要慌。

银手镯配绿马甲,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明天上夹子呀,所以会很晚更新。

为了补偿大家,明日更新一万。

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第27章 童养媳

瞿秋离出发之前, 跟爸妈打了声招呼,怕爸妈担心他去了震区,所以也只说了自己跟老师一起去考古了, 在山里,信号不好。

但蔺向禹怎么会知道他现在的位置呢?

瞿秋离想着, 自己跟蔺向禹直接完全不存在什么真假少爷之争了, 可以正常当个朋友相处了。

所以直接问一问不就得了。

瞿秋离:“你怎么知道?”

蔺向禹很快就打了个电话过来,“这边才地震过, 你怎么不跟我们说,一个人就跑震区来了,多危险啊。”

一开口就是责骂,但瞿秋离的唇角却挂上了笑意。

“走得匆忙,我怕你们会担心。”瞿秋离还是解释了一下, “其实这里没什么危险,有我老师带队,而且还有人民子弟兵在保护我们的安全, 不用担心的。”

蔺向禹稍微放心了一些,“你还要在山上待很久吗?平时吃饭这些方便吗?”

还要在山上待多久, 这个瞿秋离就说不准了, 虽然现在参与考古工作的人员是足够了,但也需要有人做助理的。

而瞿秋离现在就是扮演了这么个角色。

至于吃饭住宿, 这个真的就不能强求了。

山里条件艰苦,好几个人分一间屋子, 睡大通铺;他还好一些,是跟尹老两个人分了一间小房间。

这条件算苦了, 但人民子弟兵才是真的辛苦。

住宿不够,他们都是搭的帐篷。

至于吃饭问题, 大锅饭呗。

每天考古工作这么辛苦,山上又危险,没人愿意来接做饭这个工作,只有炊事班每隔两天下山运送食材物资,顺便平时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

瞿秋离过年那会儿好不容易养起来的几斤肉,都在最近瘦没了。

瞿秋离没有正面回答蔺向禹的问题,随便糊弄了几句,然后把话题转了回去,“你还没说,你怎么知道我的位置呢?”

蔺向禹笑了笑,“我长大的地方就在你拍照的南面,你照片里拍到了一个信号塔,我看着熟悉。”

瞿秋离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他知道蔺向禹是在西北长大的,却没想到居然会是这里。

附近的生活环境,这段时间听老师们聊天,或多或少都了解了一些。

确实是非常艰苦,听说去镇上上学都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

也不知道蔺向禹小时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考古现场这边忙起来了,瞿秋离又被召唤过去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两个小时后,一个兵哥过来找他,说是有人来看他了。

考古现场,自然是全方位保护的,普通人不能随意进入。

瞿秋离还在好奇,这深山老林里的,谁会来这里找他?怕不是找错人了?

直到他看到蔺向禹拎着大包小包站在隔离线外的时候,他惊呆了。

他和蔺向禹才挂了电话两个多小时,就算是蔺向禹从安市飞过来也不可能这么快吧?

“哥,你怎么会在这里?”瞿秋离连忙大步上前。

蔺向禹笑了笑,“我不是跟你说了,我小时候是在这里长大的。昨天才回来,要办点事情,刚好看到你发朋友圈,我过来看看你。”

瞿秋离点点头,再看蔺向禹的穿着,不像是在安市的时候那么规整,现在反而有些轻松凌乱。

“这是给你带的吃的。”蔺向禹将东西递给他,“在山里估计吃不好,我从老乡那里给你收了些农副产品,都还不错,你试试?”

蔺向禹说话的时候带着一些小心翼翼,他眼里的瞿秋离是矜贵的,平时吃饭也精细,细嚼慢咽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惯这些农副产品。

打电话的时候,他问瞿秋离在这边吃住怎么样,瞿秋离没有正面回答,他就已经有了猜测,所以这才出门收了这些东西,赶紧送了过来。

他突然想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找不到原因,只能归结为他的瞿秋离是一家人。

瞿秋离感动到心率不齐,真的。

说不上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不怕吃苦,来这里之前他就预想到了考古现场的艰难,也为此做好了准备。

可是,现在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翻山越岭的,就为了给他送过一点土特产。

土特产有点重,但重的或许不仅仅是土特产。

“要不要跟我进去看看?”瞿秋离拎着东西,想着带蔺向禹参观一下,一般普通人都会对考古有点兴趣。

或许是华夏人民刻在DNA里的?

果不其然,蔺向禹听了之后,眼睛立马就亮了。

不过,这种地方都是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的,他又问:“会不会给你添麻烦?”

“不会,做个登记就行。”瞿秋离看向一旁站岗的兵哥,“大哥麻烦一下,这是我哥,过来给我送点东西。”

兵哥黝黑的脸上都是笑意,这段时间,不是没有年轻人加入考古工作,但就是这个长得最好看的年轻人,最是辛苦。

就跟他们似的,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可关键人家从没喊过一声累。

兵哥拿出登记册,“你们兄弟的感情可真好,去吧,记得到点出来就行。”

蔺向禹的童年,这座大山就是他的玩伴,没少在山里撒泼撒野,打野兔,采蘑菇,可他还是第一次次在山里看到这样的场景。

看起来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但细看之下又觉得有规律可寻。

瞿秋离见他感兴趣,跟他介绍道:“这些坑都是根据古墓的年代,再根据文献资料,以及曾经挖掘的古墓,初步判断出古墓形式,一一划分,避免挖坏了,或者塌方……”

他讲得很详细,蔺向禹听得也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