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越往事 第19章

作者:巫羽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穿越重生

  越潜见过这样的建筑,这是为王宫提供服务的下人居所。

  侍卫将越潜交给下房里的一名小吏,告知是灵公子的奴仆,务必要将人看好。

  小吏惴惴不安,叫上两人,押着越潜来到矮屋中的一个小单间。

  “咔嚓”一声,门被上锁,没多久,门外便寂静无声了。

  越潜打量囚他的小房间,房中有张木床,有席被、简陋而整洁。

  房间窄小,室内采光不大好,唯一的光线来源,是一面朝向庭院的小窗户。

  白日,居住在这里的人进王宫供差遣,黄昏才会回来,此时,周边十分寂静。

  越潜仰面躺在木床上,透过窗户,能看见院中的一棵老树,还有一小片天。

  还真像个小牢房。

  越潜幼年生活在云越国的都城里,清楚自己此时处境,都城都有高大而厚实的城墙,城门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

  逃无可逃。

  越潜在下房里住了两天,这两天,没有人要求他去做什么,也没人搭理他。每日两餐有人送饭,食物是豆饭和蔬瓜。

  越潜该吃吃,该睡睡。

  第二天,一名涓人来到下房,他是宫中的内侍,下房小吏对他毕恭毕敬。涓人传达国君命令,将越潜从小单间里带出来,并给他戴上脚镣。

  拖着脚镣,越潜被押上路,走了很长一段路,抵达城中一处作坊。

  作坊外头堆满竹材、木头,门口停靠一辆马车,车上装着一大捆竹简,还有数十枚用绳串住的木牍。

  这儿,是制作竹简与木牍的作坊。

  涓人将越潜交付管理作坊的官吏,表情严肃,嘱咐:“是越人,好好看管。”

  越潜颇有些意外,这三天里,他本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死亡。

  他是云越王之子,在融国苑囿里存活七年,是因为被遗忘了。而今来到融国政治中心,仍保有性命,说是侥幸,不如说他对敌人毫无威胁,甚至不屑杀他。

  宽恕源自绝对的自信,而非出自仁慈。

  进入作坊,当日就被安排干活,越潜与两名老奴负责用石片将竹木材剖开,进行粗加工,另有数名奴人,不停地将半成品的竹木板条,按用途削成不同规格,再刨磨,钻孔,穿绳。

  午后,作坊里仍是闷热,奴人低头劳作,监工在作坊里头走动巡视。

  监工巡视一番,站在凉风徐徐的后门乘凉。

  昭灵过来时,见到的便是这样的情景,作坊脏乱燥热,奴人默不作声干活,监工腰别鞭子,歪斜着肥胖的身躯,靠在后门歇息。

  从作坊干活的奴人之中,昭灵找到要找的人,那人坐在角落里,身影予人静穆之感,他手握石片,正在剖开一根竹材。

  回到寅都后,昭灵才知道他的名字,他叫越潜。

  越潜的身份和名字,与及被俘后的去处,被融国史官记载在一份名册里,有据可查。

  越潜的手臂和额头缠绑的布条已经解开,昭灵能看到他手臂上有道长长的疤痕,因为披头散发,看不见他额头上的创口。

  也不知道伤口是像手臂那样结疤,还是仍旧淌着血水。

  昭灵本来不声不响,远远注视,直到监工发现他,见是国君之子,慌忙过来行礼。

  听到声响,越潜朝门口投去一眼,他瞥见昭灵,目光淡漠,同时,昭灵也正看着他。

  四目相触,昭灵下意识地挪开视线。

  从作坊里出来,昭灵登上马车,叫御夫驾车前去藏室。

  御夫策马,马车缓缓离开简牍作坊。

  昭灵坐在华丽的马车上,回望身后逐渐变小的简牍作坊,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不一会儿,马车停在藏室院门外,昭灵下车,进入藏室。

  景仲延在藏室整理藏书,抬头一见昭灵进来,习以为常。昭灵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帛书,在靠窗的一张木案前坐下,低头看书。

  “灵公子从苑囿带回的越人奴隶,后来给送去哪儿?”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景仲延却听说了。

  昭灵讷讷道:“简牍作坊。”

  送往作坊当奴工,是融国国君的意思。

  “竟是给送到这儿来。”景仲延从书架上取出一摞积灰的竹简,用手拍去灰尘,他若有所思。

  简牍作坊就在藏室附近,两地距离很近。

  以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云越王子,不想如今就在附近。

  解开捆绑竹简的绳子,取出一册检查保存状况,又将竹简卷好,景仲延说:“臣记得此人名唤越潜,是越灵王的第九子,被俘时,还是个小娃娃咧。”

  景仲延不仅是守藏史,也是史官,他平日的工作之一,就是整理以前史官记载的史料。

  身为图书管理员,他真是博古通今,无所不知。

  昭灵背向景仲延,看着窗外,阳光把他的头发照得透亮。

  景仲延登上木梯,将整理好的竹简放回原位,问道:“小公子怎么会这般凑巧,挑他做奴仆,将他带出苑囿?”

  人们一般称呼昭灵为灵公子,唯有景仲延有时会称呼他小公子,有一份他人没有的亲昵在里头。

  昭灵的身影看着有些失落,他没有说话,过了许久,才以几不可闻的声音道:“我未曾意料……”

  景大夫坐在书案前,研墨书写,听到身后的喃语,他执笔的手稍作停顿。

  窗户朝向庭院,窗外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木兰树,风拂过树叶,萧萧作响。

  **

  在简牍作坊里干活的奴工,夜里也是住在作坊,作坊后头有一座破败的土屋,就是奴工睡觉的地方。

  一日劳作,天黑回屋,越潜在卧满人的房间里,寻得一个空位躺下,他望着窗外一轮圆月,没有睡意。

  无论是在作坊,还是在苑囿,奴人的生活,本质上没有差异。

  夜深人静,屋中的人睡去,鼾声此起彼伏,越潜不禁想起苑囿里的夜晚,他卧在土床上,常父卧在屋中角落的草席上。

  充耳的蝉鸣、蛙鸣,还有鸟叫,林风声。

  不知不觉间,越潜在作坊里待了三日。

  第三日的早上,从藏室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下来一位衣冠博带的官员,正是藏室的守藏史景仲延。

  管理作坊的小吏立即迎过来,躬身行礼,殷勤道:“守藏史不必亲自过来,藏室要是缺少竹简,遣人唤小臣送去即是。”

  景仲延道:“今儿无事,顺道过来看看。”

  他走进作坊,四处张望,把每一位奴人看遍,还真是过来看看,不是敷衍之词。

  见得一个少年奴工,约莫十七八岁,长得瘦高,身处桎梏中,也难掩眉眼间的英气,景仲延心想:便是他了。

  景仲延把目光收回,落在跟前一堆已经制作好的竹简,对驾车的老奴道:“把那两捆竹简搬上车。”

  老奴两条腿瘦得像竹竿,驼背,走路看着都不大利索,何况是搬运这么笨重的东西。老奴慢吞吞搬起一大捆竹简,颤颤巍巍朝门口挪动,速度堪比蜗牛。

  “真是老迈不堪用,得叫个腿脚利索的人才行。”景仲延手一指,指向越潜。

  于是越潜被小吏唤来,负责将竹简搬运到守藏史的马车上。

  竹简沉重,越潜脚上有脚镣,行走不便,景仲延发现,即便如此,他的动作从容不迫,身影仍是挺拔。

  想他本是云越王之子,幼年被俘,为奴七年,饱受磨难,属实坚韧。

  看着眼前的少年奴工,景仲延心中赏识。

  竹简装上车后,景仲延对作坊小吏道:“把他借我一用,回头还得将东西卸下。”

  守藏史的要求,小吏哪敢说不。

  小吏还以为景仲延只是把人借去用用,回头就又给送回来呢。

  老奴赶车,马车慢悠悠前行,坐在车中的景大夫心满意足,抚摸车上的竹简,马车一侧,跟随着越潜。

  在作坊仅三日,越潜身上的细布衣服已经面目全非,脏污不见原色,袖口也磨烂了,他的长发蓬乱,手指有数处小创口,指缝指甲缝间都留有血污。

  用锋利的石片剖竹木,只需一日不停做下来,任谁的手指,都得伤痕累累。

第20章

  外头的天已经亮了,旧库房的小窗朝西,没洒进来多少晨光。

  越潜习惯屋中昏暗的环境,他爬起床,径直朝库门走去,熟练地避开脚边散乱的竹简残片,破旧木牍。

  藏室的旧库房即便不再使用,但仍存放有废旧简牍,一间库房,有半间都是这些东西。

  无聊时,越潜会阅读这些简牍,简文内容有一部分为日书,人们用日书选择时日吉凶宜忌,譬如什么时候嫁女,什么时候沐浴之类,越潜并不信这些。

  其余的要么是天文药书,要么就是史书。

  木牍多是地方旧公文,有些年代已有百余年之久,偶尔夹杂书信,有戍边士兵写的家书,也不知为何混进藏室的旧库房里。

  越潜识字,他幼年读过三年书,七岁拜师,十岁被俘。被俘后,和常父住在一起,常父曾是云越国官员,识字,也曾教过他读写。

  库房的门一打开,外面光亮耀眼,越潜因为刺眼而眯起眼睛,不适应只是须臾,迈出两步,便沐浴在晨光之中。

  越潜走到井边打水,晨曦披肩。

  旧库房位于藏室后院,这里僻静,人少,不像前院,时常有人员往来。

  融国的藏室很大,与记忆中云越国的藏室不相上下,这里的藏书极为丰富,毕竟是国家存放典籍的地方。

  藏室内不许生火,预防火灾,越潜将井水灌进陶壶,提着陶壶出后院门。院门外有一片小桃林,桃林旁是一条溪流。

  越潜在溪边有个做饭的地方。

  藏室的奴人都在这条溪边做饭,他们的居所也位于溪边,就在小桃林里。

  越潜不与他们住在一起,平日也极少有交流,甚至同为奴人,他们在藏室做的事情也不同。

  其他奴人能进入藏室最核心的房间整理,打扫,那里是存放户籍地图的地方,越潜不被允许进入藏室内部,只负责搬运简牍,将简牍装车、卸车。

  干的是体力活,事多的时候能忙上一整天,也有清闲无事的时候。

  陶甑里的蒸麦饭散发出饭香,越潜将柴火从灶中扒出,舀水熄灭火焰。他拿起一只陶碗,从陶甑里盛麦饭吃。

  平日吃得最多的是豆饭麦饭,佐饭的有鱼干、蔬瓜,虾酱,豆酱等物,这些食物,自然不是奴人食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