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73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秦砚实在迫于无奈,他只能选择了收购千度股份、增加自己在千度话语权。他目前手中的股份已经有10%左右了。

  虽然秦砚从来不亲自露面,但是他的代理人在千度公司中已经有了足够的发言权,这让千度还没有大肆推广盗版网站。

  但是秦砚知道这件事情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千度不这么做,那就会出现下一个万度、亿度,资本家从来就没有道德底线。

  “盗版”问题单靠个人力量的始终有办法解决,秦砚也还在为这件事情头痛,他必须要设计一个大胆的计划,逼迫国家出手才行。

  虽然秦砚的这些行动都已经做得很隐秘,秦砚现在毕竟是影视行业中的新贵,很多公司暗中关注着秦砚的一举一动。

  秦砚无论是创立“怪味豆”,还是注资千度公司的事情,都没有瞒过这些冻资本。

  但是秦砚的行为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警惕。

  首先这两个企业和传统影视产业的关系并不密切。尤其是对于千度的注资,很多人根本就看不出来千度和电影之间有什么联系。

  只是认为秦砚手上有闲钱,在进行投资罢了。

  相反最近影视行业的另外一件事,反而让这些公司更加的警惕。

  那就是腾辉集团突然成立了一个视频网站——水滴。

  视频网站这个东西其实在2004年的时候并不新奇,很多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视频分站。

  但是这些视频网站并没有购买任何版权,大多都是一些新闻片段,或者个人自制的小短片。

  而且受制于网络条件,这些视频的时间短、画面糊,甚至播放三秒缓冲五秒,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真正让他们感觉到紧张的是,腾辉集团居然活生生砸了3亿华币!

  首先2004年的3亿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这年投资3亿就和二十年后的30亿基本上是一个概念。

  而且腾辉作为一个实业集团,它完全就不没用玩弄金融那一套注册资金、实缴资本的把戏,它是实实在在的拿出了3亿华币在创办网站。

  这些影视公司怎么会确信这3亿不是个噱头?

  因为腾辉集团是直接拿着钱,找上国内各大影视公司希望购买他们电影、电视剧的网络放映权。

  “网络放映权”这个概念,在2004年的华国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基本上没有影视行业从业者认为以后网络会成为电影、电视剧的播放主流平台。

  看看现在的显示机,屏幕依然是800*600像素,又大又模糊。而且网络传输速度满,储存器连一部完整的电影都没有办法储存。

  电脑和dvd播放器比起来差距实在太大了。

  他们都觉得腾辉集团是患上了失心疯,才会在市场上拿着钱到处烧。

  可他们又知道腾辉集团的传奇经历,他们可不认为腾辉集团现任的掌门人谢楠真的是一个傻子。

  一方面又质疑,一方面又警惕,这就是影视公司们的态度。

  但最后他们还是没能坚持住自己的阵地,因为腾辉集团“给得实在太多了呀”!

  2003年票房市场萎靡所造成的影响可不小,很多电影公司都出现了资金周转的困难。

  尤其是像华影购买了好几部国外的商业大片,结果票房完全没有回本。

  而大家都看好今年的市场票房,大公司们纷纷同时立项好几部电影,他们手中的资金实在捉襟见肘。

  这个时候,腾辉集团突然拿着一大笔现金在你面前不停晃悠,然后告诉你:

  把你以前的那些老电影的网络放映权卖给我,然后我就给你现金资助!很多很多的现金!

  这种诱惑谁能够拒绝得了!

  一开始影视公司们还努力拒绝诱惑。他们不是不想买,他们只是担心价格卖亏了,双方都在因为价格而扯皮。

  这个时候谢楠又搞起了舆论战。

  在腾辉集团开始收购网络播放权的时候,有的公司就不知怎么就传出了和腾辉公司讨价还价的消息。

  因为一开始腾辉集团求购的都是最近几年新上映的电影,似乎对老片子毫无兴趣。

  突然有流言传闻某公司把自己之前好几部90年代拍的电影一起打包卖给了腾辉集团。

  这些电影公司们看到同行已经松口,的确也看不到老电影未来的收益希望,于是纷纷选择捆绑出售。

  这个时候腾辉集团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让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拒绝的理由:

  我相信你们很多老电影都会拍续集,你们老电影拍续集的时候,“水滴视频”就会免费帮你们推荐老电影,可以给你们省下一大笔宣传费。

  这个理由听到这些公司耳朵中就变得特别具有诱惑力。

  他们可以收获的是大量的现金、未来还有免费的宣传渠道,而他们所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现在根本没有人了解的网络播放权。

  于是国内大多数影视公司都把自己的作品版权给卖了出去。

  腾辉集团大概花了5000万的现金,在大陆购买了接近500部的经典电影的网络播放权。

  仅仅买下大陆电影还不够,“水滴视频”又跑到港城和台城去大事采购,500万,250部电影。

  甚至连语言、大洲都没有阻拦住腾辉集团的步伐,他们又风风火火的跑到北美去寻求交易。

  不过北美的电影公司对于自家版权的重视度完全不一样,他们相当清楚IP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只肯卖大陆地区的网络放映权,而且价格并不低。

  这有花去水滴1亿多的现金。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让腾辉集团和秦砚乐开花了。

  成立“水滴视频”,然后购买电影、电视剧的网络播放权。这件事就是秦砚和谢楠商量后的合作内容之一。

  秦砚指出未来肯定会是网络时代,甚至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未来影视行业的主要战场就是网络。

  秦砚从播放、宣传、用户等各个方面对谢楠进行了介绍,完全描绘出了七、八年,华国乃至全球的网络视频生态。

  谢楠也不可能只听秦砚的片面之言,他立刻派调查团队去灯塔国调查研究。

  因为很简单,互联网的通讯技术主要还是集中在灯塔国。

  硅谷这类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城市已经开始用上了宽带技术,

  整个网络传输服务也从以前的几KB/s提升到几百KB/s,实现了网络视频播放的无延迟播放。

  根据调查团队的分析结果,宽带技术其实并不存在什么门槛,成本也相当低廉。可以预见一、两年后,宽带技术就会席卷全球。

  到那个时候,就是水滴视频腾飞的起点。

  秦砚之所以让谢楠以及背后的腾辉集团去创办“水滴”,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秦砚目前手中的资金完全不足。

  光是购买电影版权的资金就足以难道秦砚,还有更多看不见的费用,比如服务器建设、员工招聘、市场推广等等,这些费用全部加起来,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洋彼岸的油管,从成立到垄断,投入的资金超过10亿美刀。哪怕秦砚抢占先机,也只有腾辉这样的庞然大物才有资格主导“水滴视频”。

  另外一方面秦砚也知道,如果自己动手,影视行业肯定不会像现在反应这么平淡。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向服务业或者是文娱行业进军,谋求转型的机会。

  在他们看来,腾辉集团只是众多实体企业之中的一个。其他试图转型的实体企业砸钱同样凶狠,最终的结果却是九死一生。

  很多业内人士都预估腾辉集团的这一次转型会失败。

  毕竟在他们看来,想要在影视行业之中立足,就必须要有一、两个能够创造源源不断未来收益的业内人士,要么是导演、要么是明星。

  他们不怕单打独斗的腾辉,但是会害怕和秦砚合作的腾辉。

  谢楠作为一个商业上的老江湖,他知道秦砚的重要性与付出,他也有意识的要拉近和秦砚关系。

  只不过谢楠也看得出来,秦砚的脾气不吃商场那一套,他只能选择打感情牌。

  水滴视频网站后,谢楠立刻见30%的股份已经以期权的方式,约定在三年之后,以现在的价格卖给秦砚;还有30%股份则同样会在三年后,通过赠予的方式转移给他的弟弟谢北杨。

  这样一来“水滴视频”就算是秦砚、谢北杨以及腾辉集团三方持股的公司。

  谢楠通过谢北杨,把秦砚死死绑在同一首船上。

  哪怕躺在家中投资,秦砚也能赚到比单纯拍电影更多的钱,但是秦砚的绝大部分精力依然是放在电影上。

  怪味豆、千度、水滴视频都是秦砚产业的布局,而他所做的这一切行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让秦砚以后更好的拍电影罢了。

  秦砚现在所有的布局,别说局外人,就连知道这一切的谢北杨都觉得秦砚如同一个高深莫测的国手,每一招都如同羚羊挂角、无处可寻。

  只有真正当它们逐渐显现出各自的作用,人们才会知道这些产业布局之间的联系有多么的精妙。

  然而这个未来改变了华国电影市场格局的男人,刚刚掏出钥匙,回到家中。

  最近秦砚沉迷于剪辑,不可自拔。别人觉得苦难、复杂的剪辑工作,在秦砚看来充满了乐趣。

  明明是一样素材,不同的剪辑方式却能够呈现完全不同的故事。在秦砚看来,剪辑就像是在堆积木,如何构建出最完美的建筑,这个过程是在太让秦砚着迷了。

  而且按照他以前的个性恐怕就直接在剪辑室过夜了,但现在秦砚毕竟是有同居室友的人,在谢北杨的坚持下,秦砚晚上必须回家休息,不然哪天猝死了都没人知道。

  现在已经就点过了,街道上早就漆黑一片。

  这还是因为谢北杨早就和他约定好,一定会回来吃晚饭,他才提前结束了工作。

  “你回来了。家政阿姨已经先回家了。你等等,我先去给你热饭。”

  秦砚很难解释,当推开门谢北杨起身笑着和他说话,同时看着桌上还有饭菜的那一瞬间,他内心的冲击有多么强烈。

  他佯装无事,来到客厅之中。

  谢北杨刚刚按下的DVD暂停键,电视屏幕正在播放1996年的著名电影《一级恐惧》。

  这段时间秦砚后期工作,谢北杨也没有闲着,他继续恶补电影。

  而且谢北杨可不是单纯的欣赏电影带来的娱乐,而是在不断的学习。

  一边看电影,一边记录着各种心得和体会,现在茶几上就摆放着谢北杨的钢笔和笔记本。

  “秦砚,你帮我看看今天的笔记。”谢北杨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秦砚熟练翻开谢北杨的笔记本,完全不用逐页翻开,他很清楚这一本笔记已经记录到多少页了。

  只不过感受着笔记本熟悉的触感,秦砚有点恍惚。

  之前谢北杨准备开始做笔记,他专门去挑选笔记本和钢笔。按谢北杨的话说,这回事他一辈子的宝藏,当然得找了一个好点的笔记本保存。

  在五花八门的笔记本中,谢北杨选择了和秦砚一模一样的款式。

  当初谢北杨刚刚接触电影的时候,秦砚曾经借过自己的私人笔记,给谢北杨学习参考。

  很难形容秦砚密密麻麻、满满当当的几十个笔记本给谢北杨带来的震撼。从此在谢北杨心中,秦砚逐渐成为了严谨、认真的代名词。

  当然他很快把自己内心这点小小的涟漪压了下去,认真内容。

  做笔记尤其是学习笔记,可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

  真正的电影工作者所做的电影笔记,和大众影评家们随心而发的观影感想,完全是两码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