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230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今天消息,秦砚拟捐赠10亿元用于公益事业。”

  “池塘基金将带来的各种改变。”

  哪怕之前陷于舆论的泥沼,《生于淤泥》全球票房过1.5亿美元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儿。

  票房分账比例秦砚已经在发布会上说得很详细了,甚至不用记者的新闻稿,水滴视频上就有全程录像,投影屏幕上的文字看的一清二楚。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发布会视频是水滴官方置顶,但所有人亲眼看着4小时内播放料破三百万,24小时破千万,彻底失去了表达的能力。

  水滴视频的数据一向公证,推荐位也是靠质量获得。这代表着真的有一千万人次,专门上网看一个“无聊”的发布会视频。

  单就这个数据,就足以证明这件事在全华国引起了多大的震动。

  同时他们也知道秦砚公布这些详细的数据,到底有多么的“胆大妄为”。

  诚然这个话题的确可以给《生于淤泥》、秦砚、谢北杨他们带来一波热度,但同样这也会让池塘基金彻底暴露于全国人民的监视之中。

  这是何其庞大的压力!

  别说资金的挪用、贪腐,你就是基金管理费用、相关开销多一点都有可能被网友狂喷!池塘基金从一开始就容不得任何一点的偏差。

  他们都觉得秦砚有点竭泽而渔,为了一时的关注度,给自己带来太多的麻烦。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都是秦砚有意为之。

  不要忘了《生于淤泥》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更多人、让政F府、让社会所有力量关注底层问题。

  只有《生于淤泥》、 池塘基金闹得天翻地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公益。

  另一方面,秦砚这又何尝不是在给自己买保险呢?

  虽然他和谢北杨是基金的创建人,他们二人肯定也会尽全力去管理基金。但毕竟人的精力始终有限,他们还有自己的事业需要继续拼,不可能像谢北杨母亲潘眉秀那样全职于公益事业。

  这么大一笔钱,在运营管理过程肯定会有人懂歪心思,随随便便就能侵占几十、上百万。

  关于华砚公司里的勾当秦砚已经努力装作没看见了,他明白“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

  但池塘基金不一样,秦砚和谢北杨不允许有任何人懂它的歪脑筋。

  于其等事发东窗后,再慢慢清算、整理,不如从一开始就给池塘基金定下一个基调——这是一个公开,受到全国人民监督的基金!

  毕竟只有透明,才是杀死某些蠹虫最好的方式。

  除此之外,秦砚还有一个担心。池塘基金想要下基层,那就肯定得和基层部门打交道。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而且你秦砚还不是什么强龙,就一个导演罢了。在某些人眼中不过就是个戏楼老板,你有个皮的地位。

  到时候池塘基金想要在地方搞项目,十有八九会被层层卡扣,这又是另外一个不可言说的问题。

  反正就秦砚所了解的情况,这种事情比比皆。【无法言说,又无法逃避。】

  秦砚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给自己扯大旗,上面写满了“光明正大”、“悬壶济世”、“圣人再世”,就差给自己画上一个光环了。

  其实秦砚很烦这种名号,可现实就是有了这些虚名后,池塘基金以后到各地搞慈善活动,都会方便很多很多。

  就算有人会骂他“徒有虚名”、“欺名盗世”,秦砚也无所谓。他相信时间终究会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

  最后得出的一个他们相当惊讶的数据,《生于淤泥》如果票房真的超过2亿美元,那么池塘基金将会得到超过10亿华币的捐款!

  这恐怕是华国最大的一笔私人捐款!

  哪怕其中有20%,各位演员的票房分账比,但是谁都知道这1亿美元全部都是秦砚让渡出来的利润。

  如果说之前网络上对于秦砚的批判有多么的强烈,那么现在网上就有多么高的敬仰。

  之前某些人也想过秦砚可能会进行捐款、成立基金会的方式来解决舆论危机。

  他们也想好了各种应对手段,抹黑捐款原因、嘲讽捐款金额、造谣基金管理……

  结果现在秦砚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一丝一毫的缝隙,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攻讦为难之处。

  在他们感觉到愤怒的同时,又有一点畏惧感。这么歹毒的污蔑计划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秦砚的人气再上一层楼。

  点金梦影业就是这一次暗中使劲儿最多的公司,谁让他之前好几部商业电影都和秦砚撞在一起,被碾压得灰都不剩了。

  同时还有好几个和秦砚有过节的人都投入点金梦公司的怀抱之中,有希望包养秦砚或者谢北杨的土财主、有希望被秦砚包养的演员、也有希望投资的资本家……

  点金梦公司在业内还因此得到了一个别名,那就是“复仇者联盟”。

  这家公司一直很对秦砚,能够坚持到现在,一方面是秦砚真的没有精力专门对付她,另一方面则是这家公司也很有实力,尤其是不缺钱。

  助理问自己公司的老总说道:“难道我们就不能够动用我们的最后方案吗?”

  助理口中的“最后方案”,就是直接把苗头转向其他的演员、导演,把整个圈子都给拖下水。

  这也是秦砚之前最为担心的事情。

  然而点金梦公司的总董事长说道:“现在这也招也没有用了,这个该死的秦砚居然敢这么狂妄。”

  “还有那个该死的记者,居然在会议之上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tm很明显就是秦砚自己安排的记者。一个导演居然做这么不要脸的安排。”

  也不知他怎么好意思说秦砚不要脸,明明自己做的事情恶心无数倍。

  原来在发布会即将结束,大家准备离场的时候,突然有记者举起手示意自己想提问。

  按理说现在已经过了提问时间,以秦砚的个性多半不会理睬对方。偏偏秦砚这一次就直接开口让对方站起来。

  就因为秦砚的一句话,刚开始躁动的发布会现场立刻又安静下来。

  谁看不出来秦砚,这是故意安排的记者。

  秦砚早就算好了发布会上的种种情况,如果没有人配合他,问出他需要的问题,那就由这个提前安排好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最后一步。

  一方面秦砚是在帮自己解决麻烦,另外一方面也是秦砚对于那些幕后黑手的威慑与反击。

  记者提出的问题很简单:“秦砚导演,你这次如此高调的做慈善,捐赠整部电影的收入。你是不是在号召整个演艺文化界,应该像您一样多捐款、多做慈善呢?”

  秦砚一本正经地摇了摇手,脸上满是惊恐说道:

  “不不不,我当然没有这个意思。”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拍电影能赚到钱,而且现在看来每一次都赚得不少,当然应该要站出来做点事儿。”

  “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电影市场还在快速发展中,很多电影都还赚不到钱。大家辛辛苦苦工作大半年,总得养家糊口吧。大家不要学习我,我不是个好榜样。”

  秦砚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特别的诚恳和无辜。

  但无论是台下的记者,还是电脑面前的观众,感觉自己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胸中突然有一口闷气,让自己呼吸不畅。

  神tm的不是个好榜样,神tm的不要学你!

  试问华语电影圈中有哪个导演不愿意成为秦砚,就算是那些荣誉满身的前辈们,面对秦砚实打实的票房成绩也是一声长叹。

  其实只要了解最近风波的人,都听得出来秦砚这是在调侃自己在被舆论攻击一事。

  但问题是秦砚说这些话的时候过于正经,导致这句话的侮辱性实在是太强了。

  现在秦砚已经是国内累计票房最高的导演了,哪怕在国际上,在他现在这个年龄,票房记录也是第一名。

  这句话实在太给秦砚招仇恨,秦砚好像故意把自己和其他导演之间画了一个明显的分割线。

  聪明的人都知道,秦砚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把自己变为特殊的存在。

  试想秦砚说了这些话后,有人说其他的导演、演员,应该向秦砚这样把自己电影的收益给拿出来做慈善。

  无论是其他的电影从业者还是整个市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直接反驳道:我们又和秦砚不一样。

  别人秦砚这么厉害,我们就一个普普通通拍电影的,哪有那么多的利润?

  而且很多影视从业者还会因此感谢秦砚,他们又可以继续低调赚钱了。

  虽然这并不是秦砚的本心,但的确是他能够想到最合适的办法了。

  当然影业公司赚得钱恐怕不比秦砚少多少,但是给这些人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直接把所有影业公司给牵扯进来。

  能够在国内电影行站稳脚跟的公司,背后谁没有一些通天的关系,一不小心就是引火烧身。

  一想到这儿点金梦公司的高层们脸色都不是特别的好看,有人直接问道:“难道这一次就这么轻松的放过秦砚了吗?”

  “不放过他还能怎么办?不过这也可以,那个东西你不是已经拿到手了吗?

  对方点了点头:“嗯。”

  “只要能赚钱,让秦砚再蹦跶一会儿也行。”

第137章 申明

  先不管这件事背后的波涛汹涌,网上对于《生于淤泥》和秦砚的评价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

  之前对于《生于淤泥》有多么的不满,那么现在对秦砚称赞就有多么的夸张。

  “我真的服了秦砚,实在太牛逼了!电影刚刚立项,就敢决定把所有利润拿出来来搞慈善!”

  “别的不说,我一定要去电影院支持《生于淤泥》。我tm就是在电影院里睡着了,也要买这张电影票。”

  国内观众的激动与亢奋,大家都能理解,但谁能料到国外对于这件事情也报道轰轰烈烈。

  毕竟在《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上映期间内,“秦砚”、“谢北杨”、“奚芊芊”这些词儿就是关注度密码。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国外还有一些不满秦砚的决定。

  因为秦砚宣布用《生于淤泥》全球票房的利润成立池塘基金,大家都默认池塘基金只解决大陆的基层教育问题。

  但很明显《生于淤泥》明显是一部国际电影,华国只贡献了一半左右的票房。

  如果把全球票房的收益全部拿来投入华国基层的建设,这肯定会引起人有些人的不满。

  这也是秦砚一开始并不是特别想提前公布资金信息的原因,等电影尘埃落定,钱已经全部落到秦砚、演员的手中,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他们再把钱拿出来进行捐赠,如何支配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所有观众都有共同的感受,每个国家类似问题都层出不穷。

  这也是为什么《生于淤泥》能得到西方观众喜欢的原因,因为电影能够让观众联想起自己国家的情况。

  全球各地的公益组织、公益基金的确在电影上映之后,变得更加活跃了。

  更何况当初秦砚在宣传《生于淤泥》的时候,说得可是“立足于华国,而又拥有全球视野的电影”。

  现在电影才还在热映中,就让外国观众知道自己看电影的钱实际上是在帮助另外一个国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对自己国家,多少会有些不爽。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全人类都无法避免的人性。

  但谁知道在池塘基金公布的同时,负责海外院线发行的华纳影业就同时宣布了一件大事——

  其他国家、地区的电影票房收入,将会按照当地政策,扣除税率后,通过池塘基金转捐给相应国家、地区的公益基金。

  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