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224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所有观众一边在痛恨着刘大力,他为什么能对孙云秀说出如此残忍的话,一边自己又羞愧不已,因为刘大力把他们内心之中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

  虽然他们看上去不动声色,实际上内心之中不同样也歧视着孙云秀吗?

  在刚才的剧情中,秦砚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情——毁掉刘大力。

  要知道到现在为止,刘大力这个角色完全是《生于淤泥》的内核支柱。

  很多观众们都是靠着对于刘大力这个角色的喜欢才撑到了现在,而刚才的对话让刘大力的形象彻底崩溃,而且根本没有挽回的可能。

  越是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摧毁,越有可能怨恨秦砚这个始作俑者,哪怕这种摧毁是必不可免的。

  为了防止电影口碑突然崩塌,秦砚早就想好了对策,前半程通过“刘大力”来吸引观众,而后半程则让观众们开始反思自己,由此及彼询问自己“刘大力”有没有可能在城市里获得幸福。

  也是直到这一刻,《生于淤泥》才完成了从商业电影上文艺电影的转变。

  同样因为前期剧情铺垫得太好,让所有观众的情绪继续被刘大力带着走。

  他们无比希望刘大力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哪怕他们自己都找不到任何解决的答案。

  一个没有任何学位的人、一个农村户口的人、一个因为曾经无证经营,而进过收容所的人,现在又需要大量的赚钱,谁能够告诉刘大力到底该怎么做?

  有的时候刘大力走在路上看到别人拥有灿烂的生活,他的眼神中也会有怀念的神色。

  而到后来刘大力已经想要回工地继续打黑工,可是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没办法再支撑他去做体力活了。

  因为以前的拼命工作,让刘大力换上各种难缠的慢性病,工地不会需要他这样的病秧子。

  刘大力为了避免家里人担心,他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去了,只有每个月月末,给家里人打个电话报平安,想方设法汇点钱回去。

  “家里两个家伙马上要读高中了,大仔你能再汇点钱不?”

  刘大力实在走投无路,大半夜他在街道了徘徊了很久,他拿起路边的石块,砸开了一家烟草店的大门。

  1996年恰逢全国犯罪的严打,刘大力很快入狱。

  在看守所询问检察官:“你说我以后出来,还能做好人吗?”

第130章 发酵

  《地球要塞》和《生于淤泥》上映之后,全球影迷都彻底沸腾了。

  大家都觉得《地球要塞3》会很好看,但是没有想到会出色到如此程度。在电影上映之前,很多观众都和孔修明他们一样,猜测过《地球要塞3》的剧情。

  尤其是那些原著小说迷,他们早就被秦砚的《1》、《2》彻底征服,期待着《3》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在如此高的期待之下,《地球要塞3》还能有满足“还原”与“创新”两方面的期待,实属不易。

  《地球要塞3》好歹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充足的制作资金、强大的演员阵容,再加上优秀的原著小说。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生于淤泥》会让他们如此惊喜,更没有想到秦砚竟然用商业片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让他们如此悲伤的事情。

  如果他们一开始就知道《生于淤泥》中“刘大力”会从一个阳光少年,逐渐被生活压迫成为一个犯罪者,恐怕很多观众都会犹豫。

  现在买了票的观众都坚持到结局,期间有笑、有泪,以及最重要的反思。

  看完之后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虽然电影结局让他们无法接受,但这依然是一部好电影,一定要推荐更多朋友来看电影。”

  尤其是海外市场,很多观众完全是冲着秦砚、谢北杨、奚芊芊的名气才去看的。

  虽然一些华国近代社会背景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但也仅仅是在电影节上罢了,海外市场根本就不喜欢这些作品。

  谁知道看着看着,他们就彻底进入了剧情的氛围之中。

  这的确是一个发生在华国的故事,但其他国家、其他年代同样也有很多像“刘大力”这样的人,出生在一个固定的阶层之中,用尽力气也难以逾越。

  人类经常说着换位思考、互相理解,然而事实却是人类的喜怒哀乐其实相去甚远。

  而秦砚的成功之处,就是让观众产生了代入感,看完了“刘大力”的故事之后,免不了一声长叹。

  愿意大半夜看首映的观众,都是年轻且狂热的电影迷,当然肯定也有很多演员的影迷。这些观众大概率都是互联网的忠诚用户。

  电影放映结束,网上的讨论度便在不断增加。

  “oh!还有谁没有去看电影吗?这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经典。”

  “我准备周末带着朋友/对象/父母再来看一次!”

  “可惜最后XXX死了。”、“为什么XXX剧情啊”

  类似的网络评价为电影积蓄着热度,直到各种影视工作者、影评家看完电影,洋洋洒洒、文采飞扬的影评出现后,两部电影的讨论度开始不断上升!

  而秦砚和谢北杨秦砚负责了在平城举行首映典礼的《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

  一个导演的两部电影同时上映就已经是史无前例的事情,更不要说同时举办首映仪式了。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同样也是让人咬牙切齿的难题。

  两部电影的观众本来就不同,秦砚总不能把观众放在一起吧。而且两部电影播放结束,肯定得和观众互动,难道把一个秦砚劈成两个用?

  还好谢北杨获得了影帝,从地位上完全撑得起《生于淤泥》的首映典礼,这才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虽然在同一个电影院,二人从入场式开始,便没有看到彼此。

  说实话在看电影的时候,两人都有些想念对方,毕竟是自己作品正式上映,正式接受观众的检验,他们都想和彼此在一起分享情绪。

  二人虽然没有在一起,但是在电影播放结束的时候,他们都感受到了放映厅内观众的欢呼。

  而且两部电影的观众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完电影后,很多观众都是一边哭泣,一边鼓掌,甚至还有人大声吼着:

  “秦砚,你不是人!”

  虽然秦砚和谢北杨并没有预演过首映的互动环节,但两人却遭遇了一样的挑战。

  在《地球要塞3》的放映厅,有观众直接向秦砚提问道:

  “秦导,你为什么要把沈楚楠拿出来鞭尸,你太狠心了!”

  提问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她即是《地球要塞》的原著粉,又是谢北杨的影迷。

  其实她本来想先看《生于淤泥》,谁知道没抽中《生于淤泥》的首映式,反而抽中了《地球要塞》。

  她高高兴兴地来看电影,看到一半就泣不成声,她突然有些害怕秦砚会在《生于淤泥》中怎么虐待谢北杨了。

  秦砚笑着说道:“我只是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他。越是遗憾、越是痛苦,你们越是能记住沈楚楠啊。”

  多么杀人诛心的回答!回应秦砚的是观众们不满的嘘声。估计也只有秦砚才敢这么得罪观众了。

  而在《生于淤泥》的现场,谢北杨遭遇的问题更严苛。

  “请问谢老师,和秦导拍戏你会不会很痛苦?”提问的并不是谢北杨的影迷,而是一位记者。

  他就想找点刺激的话题,虽然明天的头版头条肯定是秦砚的两部电影,但这年代都追求差异化竞争,越轰动越好。

  谁知道他的提问竟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疯狂鼓掌。

  面对观众和媒体工作者的起哄,2号的特别严肃说道:

  “的确秦导会对我有体型上的要求,但我认为这是剧本的必然要求,和谁执导没多大的关系,我和秦导合作很愉快,希望大家不要乱猜测。”

  记者还是不死心,继续问道:

  “那秦导去《地球要塞》的首映,是不是意味着在他心里,《生于淤泥》没有那么重要。”

  “我觉得秦导是因为相信我,把这些工作交给我。”

  两个人虽然各在一个场地,但是言语之间都在维护着对方。

  秦砚在回答几个问题后,便把现场交给了陈令锋等几个演员,而自己则立刻前往谢北杨那边。

  结果秦砚一走进现场,便被观众们疯狂唏嘘。

  结果还是谢北杨先站出来维护秦砚:“秦导不来,你们又想;来了,你们又不欢迎。”

  也是因为秦砚和谢北杨的配合,让观众们逐渐走出了电影悲伤的氛围。

  这些都是插曲,能够决定两部电影最后高度的,还是电影本身的质量,这一点从观众们的热情就足以管中窥豹。

  那些电影领域的专业人士、影评家们,都已经意识到,这两部电影肯定会在国际电影市场掀起风波。

  果不其然,从第二天开始,网络上都是关于这两部电影剧情的讨论。

  “《地球要塞3》的剧情实在太出乎意料了,我真的很想把秦导的脑袋撬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

  “不过我总感觉《地球要塞3》还意犹未尽的感觉,之前贝塞尔不是宣布已经将《地球要塞》后续的创作权卖给秦导了吗?你们说秦导会不会接着现在的故事希望往下拍啊。”

  “话说,我还是觉得秦导有私心啊,这部电影中间最悲情的角色怎么都是华国人啊。他是不是夹带私货啊。”

  “这一点我可不认同,毕竟小说原著当初就是这么写的。虽然两个重要角色都是华国演员,单是论比例的话,华国演员的数量可比不上其他国家。”

  “你们觉得《生于淤泥》的剧情是真实的吗?怎么会有人这么傻,连卫生证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那个三证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不会是秦导为了吸引人注意,故意瞎编的吧。”

  “没文化,别上网。建议你去读一读华国现代史,然后再多看一看上个世纪的纪实文学。我甚至都能够看出《生于淤泥》中有多少历史原型。”

  “只有我关心《生于淤泥》的编剧终于不是秦导了吗?秦导一直自编自导,虽然看着很爽,但总觉得他哪天会突然猝死。”

  “你们怎么说话的呢?就不希望秦导日子过得好是吧,怎么就开始希望秦导死了?”

  “不过老实说我也挺开心的。这就证明了华砚公司除了秦导以外,还有其他利害的编剧。我都快被现在国内电影和电视剧的弱智编剧给恶心到了,都是些什么故事啊!他是自己智商有问题,还是觉得我的智商有问题啊。”

  两部电影的影评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比比皆是,而且这两年互联网社交平台也越来越丰富,成为了电影推广新的阵地。

  影评太长,而且又都集中在影视领域的网站上,很难传播出影迷这个圈子,但是互联网社交平台可不一样。

  这些简短而又精彩的讨论内,能带动更多的路人观众前往电影院。

  除了网络的讨论热外,最能证明两部电影热度的还是电影票房。

  期待和宣传了这么久的《地球要塞3》没有任何意外,在第1天取得了今年最高首日票房。塔国3900万美刀,华国3700人华币,全球票房超过6000万美刀。

  只要不出现巨大的口碑滑坡,或者一些不可能控制的因素,今年全球票房冠军《地球要塞3》拿定了!甚至冲击全球票房记录前几名也有机会。

  这个成绩虽然预定年度第一,但也还算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地球要塞3》是被所有人电影人都寄予高度预期的作品,大家都觉得它有冲击票房冠军的潜力,所以才有那么多电影选择避开档期。

  《地球要塞3》的票房,给人一种它就应该有这个成绩的感觉,哪怕是破纪录也不会让人特别的惊讶。

  但同时上映的《生于淤泥》真的让人意外,而这也是秦砚更为关注的成绩。

  《生于淤泥》全球首日票房490万美刀,华国大陆票房1240万华币。

  和《地球要塞》比起来,这个成绩看起来或许有些普通,还不到十分之一。

  实际上了解影视行业的人都知道,对于文艺片来说,《生于淤泥》成绩有多么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