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194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这是对于刘大力凄惨一生,最美好的祝福。

  随着剧情的推动,谢北杨戏份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他整个人也越来越入戏。

  接下来轮到拍“刘大力”退学回家,开始务农的剧情。

  父亲无法再做体力活,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好,家里的弟弟和妹妹年纪都还小,刘大力只能够挑起生活的重担。

  接下几天都在拍谢北杨做农活的场面。

  虽然谢北杨对于农活已经很熟练,但这一部分拍起来可不容易。

  在剧本中刘大力在田里工作了大半年,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把所有农产品卖了,发现还不够弟弟妹妹学费的时候,才有了对于他的第一次打击。

  为了体现刘大力遭受的打击,一定要把农活的辛苦都拍出来,这中间可是大半年时间的跨越。

  秦砚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来拍四季农村的画面。至于最后秋天收获的剧情,可以等待七、八月份进行补拍,也仅仅补拍几个镜头而已。

  绝大部分“农活”剧情,现在就得拍完。

  所以只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现时间的变化,比如说光线、景色以及谢北杨的穿着以及工作的状态。

  现在才敢到四月,哪怕春风再怎么寒冷陡峭,谢北杨也必须得把一年四季的状态给拍出来。

  谢北杨昨天还穿着长衣、长裤割草,今天又得拍六月份夏天干活的场景。

  因为天气过于“炎热”,谢北杨直接把上衣给脱了,接下里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谢北杨身上一根根的肋骨真的清晰可见,哪有什么少年身躯的美感,只有贫穷与饥饿。

  谢北杨前段时间还专门进行了肤色的美黑,不是西方明星崇拜的小麦色。而是长时间在地里劳动形成的褐黄色,看上去就让人联想到土地与汗水。

  现在谢北杨正拿着锄头,赤着上半身,在土地里刨地。

  为了体现出夏日的炎热,在拍戏之前,谢北杨还进行了长跑,让自己的身体被汗水浸湿,同时皮肤也模拟出被太阳直射的赤红色。

  秦砚拿着摄像机给了谢北杨几个特写,虽然他的动作依然很稳健,表情也没有任何的变化,但他的心情可不像他表现得这么平静。

  前段时间秦砚来到剧组之后,二人虽然是重逢,但私下几乎没有任何的接触。

  一是两个人早就约定好在电影拍摄期间不能有任何亲密的行为,这也是他们之前每一次拍电影都会约定的事情。

  其实之前拍《地球要塞》的时候,两个人私下偶尔还是会有一些亲密接触。

  但这一次谢北杨对秦砚进行了严防死守,别说一些亲密的行为,就是连拥抱都不允许。

  按谢北杨的说法是《生于淤泥》的情绪很低沉,他不能让自己有任何的激动与喜悦。

  这的确是最主要的原因,但现在秦砚确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谢北杨掩藏自己身体的真实情况。

  他很清楚,只要秦砚给自己一个拥抱,那自己身体的变化,秦砚立刻就能知道。

  哪怕这件事最终还是得让秦砚知道,哪怕这本来就二人都心知肚明的结果,但谢北杨还是下意识地掩藏。

  因为他怕让秦砚太担心了,这也是谢北杨第一次有些后悔秦砚执导《生于淤泥》。

  秦砚当然知道谢北杨这段时间的减重结果,但是只是知道数据而已。谢北杨一直躲在长袖长裤下,虽然脸瘦得也很明显,但完全身体视觉效果带来的冲击力,让秦砚都有些晃神。

  谢北杨现在的身材真的可以用瘦骨嶙峋来进行形容。

  仅仅训练了不到两个月,谢北杨体重就减轻15斤,这已经因这已经超过他体重的10%,这是一件多么夸张的事情。

  而且谢北杨最近一段时间有意控制自己的饮食,要知道病态的瘦和健康的瘦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

  谢北杨的皮肤明显有些泛黄,这种黄色并不是为太阳照射,而是因为身体缺乏了必要的营养。

  一个农村孩子的形象跃然于眼前,秦砚都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痛。

  此时此刻秦砚能够做的事,就是将所有的震撼用镜头记录袭来。

  他知道谢北杨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因为谢北杨希望自己如今的形象能够打动每一个观众,让他们感觉到真实。

  既然这是自己男朋友的希望,秦砚就一定要为他达到这个目标。

  等这一幕拍完之后,秦砚强忍着情绪侧过身子,让一旁的助理赶快把衣服给谢北杨穿上。

  本来四月就还有些寒意,而且这里又是山区,山风更加凌冽。再加上刚才谢北杨的剧烈运动,身上布满了汗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感冒。

  至于侧过身子,其实秦砚在逃避自己的情绪。

  他知道如果自己再多看两眼,恐怕真的会忍不住去拥抱谢北杨。

  等谢北杨穿上衣服,秦砚和谢北杨才望了彼此一眼,眼神之中是二人私下的约定:

  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生于淤泥》拍好。

  半个月的时间,农村和学校的戏份正式拍完。

  接下来整个剧组会前往第二个场地,那座曾经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金融传说的沿海城市,也是让“刘大力”命运彻底堕入黑暗的城市。

第109章 拍摄

  《生于淤泥》剧本中,刘大力抵达的城市,就是1998年华国最为繁华,缔造了无数经济神话的鹏城。

  据说,这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无论是谁,只要肯打拼,都能够在鹏城收获未来与成功。

  只不过刘大力在离开家乡的时候,父亲给刘大力说:

  “别去了鹏城,那里不属于我们。”

  刘大力虽然尊重父亲,但他更相信书本上告诉他的那些道理,鹏城是华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城市,他一定能够凭借自己成功。

  所以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鹏城。

  不过拍摄地点,,秦砚并没有选择鹏城,反而是选择了周围相对偏僻的A城。

  《生于淤泥》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鹏城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已经很难还原当年的情景。

  这就是华国经济的契机。

  周围的A城发展稍微慢一点,更加符合10多年前鹏城的样子。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鹏城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对于影视圈的热情实在太高涨。

  如果秦砚他们出现在真的鹏城,他们就别想安静拍戏了。

  秦砚并不想让《生于淤泥》的拍摄太轰动,太容易让演员出戏了。

  这本来就是一部比较沉闷的电影,试想一下周围全是影迷,如何让谢北杨他们入戏?

  一般情况之下很少有媒体报道会报道文艺片的拍摄情况,但秦砚完全打破了这个定律。

  其实秦砚也犹豫过这件事,现在关注越大,上映之后的反噬就有可能越明显。

  但想了想秦砚还是默认了这种关注与炒作,让观众们对文艺片感兴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

  现在好不容有这么一个机会,秦砚也只能尽可能提高《生于淤泥》的质量。

  秦砚到达了A城之后,奚芊芊等一众演员也正式加入了剧组。

  过去的一个多月,整个剧组的演员都在体验生活,但全程待在洪山县,生活了两个月的就只有谢北杨一个。

  更多的人在了解了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后,便被秦砚安排了来A城市,毕竟刘大力在城市中的遭遇,才是电影情节最集中的地方。

  而奚芊芊所有的戏份都是在A城中拍摄,除了参加开机仪式外,奚芊芊一直在A城体验生活。

  虽然A城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但是奚芊芊的体验一点都不简单,还好全程有经纪人和保镖陪着奚芊芊。

  哪怕奚芊芊这样成熟、坚强的一个人,在看到秦砚和谢北杨的时候,依然也忍不住流露出抱怨的表情说道:

  “你们怎么才来?再不来我恐怕都要疯了。”

  谢北杨和秦砚立刻走上去给奚芊芊一个拥抱,他们也知道奚芊芊这段时间到底有多么的折磨。

  或许体能的强度比不上谢北杨,论及辛苦和压力,完全不在谢北杨之下。

  只是一眼,所有人都看出了奚芊芊的变化,纷纷感叹奚芊芊已经融入角色。

  单从外表上来看,奚芊芊明显比之前更加的妩媚了。

  以前奚芊芊虽然很漂亮,但是她身上更多的是都是传统女性那种柔弱与清纯美,让人看到她就会产生怜惜之情。

  无论是《守门人》还是《求死》,奚芊芊都收获了一大批心疼她的影迷,说她是琉璃易碎、彩云逸散。

  但现在的奚芊芊,则更加像鲜花,娇艳欲滴,让人心乱神迷。

  整个剧组仅仅休息了一天,便继续开始拍摄。秦砚不想让剧组,尤其是不想让谢北杨脱离从洪山县带来的情绪状态。

  决定闯到城市进行闯荡的刘大力,总算是来到了“鹏城”。

  但他鹏城举目无亲,并没有任何一个会欢迎一个农村男孩儿的到来。

  为了节约钱,谢北杨买了最晚的火车票,到A城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之时。

  明明街道上已经没有任何行人,但街道四周的招牌、霓虹灯,任然让刘大力惊讶。

  在他们村里,只要天黑一黑,村子里也就没了光源,每晚他都只能借着星月之辉洗漱。

  村子里的确已经通了电,奈何电费在村子里的人看来实在太贵、太稀罕,没有人舍得用这种“城里老爷的东西”。

  刘大力对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流露出向往的眼神,活脱脱一个没眼界的土包子。

  越是这种傻乎乎的眼神、表情,越能让人知道“刘大力”对于大城市的陌生和向往。

  “卡!”

  秦砚在审查镜头中画面是否合格,谢北杨已经被周围几个老戏骨叫了过去。

  “刚才你在幻想什么呢?一脸的向往。”

  李剑伟,扮演《生于淤泥》中的一个重要配角,绝对的老戏骨。

  经过一个周的相处,这些老戏骨早已看出谢北杨在表演方法上更加贴近于方法派,刚才很明显就是在调动自己记忆中的“向往”。

  谢北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在回想第一次看到摄影设备的场景。”

  以谢北杨的家境,真的很少有什么东西会让谢北杨特别的惊讶和羡慕。

  豪车不会、豪宅不会、奢侈品不会,但是他所喜欢的电影会。

  谢北杨话没有说完,他回忆的是秦砚第一次带着他拍电影的经历,电影的一切都是那样新奇与迷人。

  哪怕是现在回忆起来,谢北杨依然能够记得《古宅》带给自己美好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