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182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包括赵广仁,所有编剧在看《生于泥泞》这个作品的时候,内心都认为《生于泥泞》是个好作品,但是肯定不赚钱。

  甚至能不能在内地上映,这都是一个问题,因为没有办法,这讲的是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生于泥泞》所讲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出生于社会的最底层,不断想要往上爬,想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故事。

  故事特别的理智,一开始主人公也特别的积极向上,可一次一次被现实打压而回来,最后不得不走上犯罪的道路。

  以为剧情实在太精彩,看《生于泥泞》的时候,赵广仁甚至通宵没有睡觉。

  他当时就在想这个剧本实在是太深刻了,尤其是像他这样有过一定社会经验的人,看到这些剧情,觉得整个剧本字字泣血。

  这翻开剧本,满目疮痍啊!

  秦砚曾经描绘过各中商业剧本创作之路,实在是太宏伟了。

  让赵广仁他们看到了编剧也可以从电影票房中分红的可能性,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可以扬名立腕,可以成为行业之中不可或缺人物的可能性。

  甚至有不少编剧为此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开始学着去迎合市场,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真的放弃了个人艺术审美的表达。

  只不过在饭都吃不起的时候,他们不可能继续去选择写一部思想厚重的剧本。

  当他们看到《生于泥泞》这样一部作品的时候,能够被拍成电影的时候。

  他们内心之中都很亢奋,这证明了秦砚也很重视文艺片,等他们衣食无忧了,他们也能继续创作文艺剧本。

  秦砚在台上很真切地说道:

  “《生于泥泞》这个剧本老实说,不一定能够吸引多少观众,但是王长勇老师写得实在太精彩了,我甚至都有点想要自己亲自拍摄这个剧本了。”

  “我们还是之后再慢慢聊吧。”

  王长勇编剧年纪也不小了,他本职是一位小说家,正是因为有着其他收入,他才有心思来创作文艺剧本。

  哪怕是他本人也没有预想到自己居然能够选上电影立项。

  王长勇脸上笑呵呵地说:“

  没关系,这个剧本能够改变成电影,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虽然编剧们都由衷的表达了自己的祝福,但现在这一次的立项名额就只有一个了。

  每个人心中都特别的紧张,希望最后一个幸运儿是自己。

  赵广仁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已经开始出汗,他低头发现和他一样在裤脚上擦手的人可不止他一个。

  他突然笑了起来,对最后的结果也释怀。

  这天底之下比你努力比你聪明的人实在太多了,学习班中比自己优秀的编剧也不在少数,

  评审剧本的时候,他知道有很多作品都优秀,而且自己的剧本还特别难拍,哪怕这一次失败他也能够接受。

  就在赵广仁自我安慰的时候,秦砚继续开口说道:

  “其实第3部 作品我想了很久,老实说可能公布这部作品不像前面两部作品一样无可挑剔,在我看来还有很多可以打磨的地方,甚至排成电影之后还有可能惹来正义。”

  “但它可能会和我们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所以这部作品我有必要和大家单独解释一下。”

  虽然秦砚实在解释,但在场所有人已经默认接受了秦砚即将公布的答案,可见秦砚在公司的地位有多高。

  秦砚在公司的地位特别超然,而且他做的每一个决定让人信服。

  当初制定评审规则的时候秦砚就说过,在剧本评审过程中,自己拥有的一票否决权以及更高的评分占比,对于这些规则没有任何人的怀疑与反对。

  这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平等,每个人都期待着有这样一个聪明的领导人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是不面对困难、选择的时候,再找一群人出来慢慢讨论。

  不夸张的说,哪怕秦砚直接宣布任何一个剧本最后立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这就是实力,这就是地位差别所带来的尊重。他们在秦砚面前真的直不起腰杆说自己的意见,一定就是对。

  赵广仁都没有想过,他们会在秦砚面前会有这样的反应。

  其实全世界的人类都喜欢倚老卖老,看着比自己年轻的人总有一中自视甚高的心态,可是他们在风华正茂的秦砚面前,却感觉自己什么都比不过。

  再给他们几十年,他们也不一定能取得秦砚的成绩。

  没有任何人敢质疑秦砚,但秦砚还专门为这一个剧本解释了好几句话,每个人都会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剧本可以获得秦砚的青睐。

  “赵广仁,《后羿》。”

第104章 大动作

  王长勇也没有想到自己写的文艺剧本,居然会被秦砚选上,成为这一次华砚公司的电影项目。

  其实5号这个剧本也是最近才修改完成。以前的版本过于现实,少了起伏感。但如今的《生于淤泥》,在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剧情张力。

  当然王长勇也是兴奋的,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搬上大屏幕呢?

  更何况这个剧本对于王长勇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并不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王长勇一直以来的信念。

  在短暂的亢奋后,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王长勇,很快又冷静下来。

  他知道既然影视公司要立项,那最重要、最优先的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导演,可现在华砚公司内部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导演吗?

  秦砚就不说了,谁不知道秦砚最擅长拍商业片。好几亿美刀的大片放着不拍,跑回来拍一部名不见经传的文艺片?

  现在还有谁不知道秦砚的身价?秦砚现在拍一部《地球要塞》,直接的票房收入就能有好几个亿,还不算其dv、周边、ip等收入。

  没有人会认为秦砚会放弃他如火如荼的商业片,突然转行拍文艺片。

  所以王长勇在第一时间就把秦砚从导演名单中划了出去。

  公司内还剩下的,就只有三个年轻的导演了。

  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学习,所有人都看在眼中。

  但如果通过学习就能成为合格的导演,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烂片了。

  一直在模仿秦导风格的李唯浩就不说了,他擅长的是商业片。

  然后另外两个年轻导演,其中杜鹏擅长的画面与美术,叙事能力完全无法驾驭的《生于淤泥》,这对于文艺片来说是最大的缺陷。

  本来文艺片故事就深邃,如果还讲得稀里糊涂,谁愿意来看呢?

  至于路线稍微文艺一点的郭子涛,在王长勇看来依然是太稚嫩,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就不理解自己剧本的内核。

  王长勇私下曾和郭子涛交流过,就是一个从小顺风顺水的孩子。郭子涛在剧本评审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与《生于淤泥》产生共情。

  连导演都不喜欢这个剧本,不可能拍出好的电影。

  也就是说自己的《生于淤泥》很有可能去外面找其他的导演来拍,这似乎是眼下唯一一条可行的道路。

  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影视公司的制片模式,除了像友谊影业那样,有着可以绝对信任而且已经是管理层的知名导演,能保持着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外。

  其他绝大部分的影视公司都是在需要拍电影,电影甚至都已经立项,再去寻找合适的导演。

  不要以为这年头只有演员票房不佳后会被资本市场所抛弃,导演同样也是如此。

  很多知名大导演,只要拍出一部不受市场待见的电影后,立刻会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弃子,根本没有人会多看你一眼。

  王长勇又开始幻想了自己的作品,到底会由哪个导演掌镜。

  很快王长勇发现自己变得有一点患得患失,他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于是便主动抛开这件事情没有再去想。

  更何况秦砚征集剧本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如果立项剧本是文艺片,必须要等到导演和演员都大体确定后,再开始拍摄。

  所以自己的剧本很有可能会暂时搁浅,还是不要抱有期待吧。

  就在王长勇好不容易静下心来等待的时候,一个个接连不断的消息,把他也轰炸得有点头晕,因为另外两个剧本已经立项成功,进入团队组建阶段了。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秦砚居然会如此的雷厉风行,虽然电影项目还没有对外公布,但学习班的编剧们都有互相的联系方式,他们已经大体知道了最近华砚的动向。

  最先确定立项的剧本,自然是李维成写的《新新时代》,这是所有人都看好的一部经典的商业戏剧剧本。

  如此着急拍摄《新新时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商业喜剧片,它的笑点时效性很短。

  如果要是不赶快拍的话,可能今年剧本中的角色,还在使用某款聊天通讯工具,结果拍摄的时候公司已经倒闭。

  等到电影院上映,这个剧情就彻底垮掉,让人不知所云。

  剧本中的其中一些经典桥段、冲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平淡。

  所以在秦砚公布了结果的第二天,公司便主动了找上的李维成,然后和李维成签订合同,最重要的导演和资金都已经确定。

  而且和大家所猜测的一样,《新新时代》的导演,将由新人导演中的李唯浩担纲。

  虽然《新新时代》只是个商业片,但是华砚还是豪爽地给出了6,000万的预算。

  直接让这样一位新人担任院线电影导演,所有人都会感觉到紧张。

  一个年轻的导演真的能够控制好这6,000万的资金吗?

  无论是与演员、工作人员的谈价,还是彻底掌控整个剧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理论和实践中间,是许多导演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鸿沟。

  但是当公司的应对策略决定后,所有人都释然了——

  秦砚将担任《新新时代》的制片人。

  情理之中,而又出乎意料。

  向外界推出这样一个电影项目,不仅仅是华砚公司会忐忑,秦砚同样也会紧张。

  秦砚不是担心这部电影失败,6,000万的电影,秦砚真的亏得起。

  他担心的是,如果华砚第一部 由其他导演掌镜的电影失败,会给整个华砚攻击带来多大的损失以及压力。

  现在华砚成长势头的确不可阻挡,可一旦受挫,那就是急刹车,多半是个人仰马翻的局面。

  而且一旦华砚停止成长,那秦砚之后的计划也必须得停止。

  秦砚毫不犹豫的把“制片人”的名头从丁畅手中抢了过来,当然制片人的具体工作,还是由丁畅负责。

  说白了,就是资金、沟通、交际那些杂事,依然由丁畅这名大内总管负责。

  而秦砚主要对《新新时代》的剧组和拍摄进行把控,这些工作将直接决定电影最终的质量。

  似乎秦砚名义上说着要培养年轻人,又在在管控着年轻人。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包括李唯浩本人也没有任何的意见。甚至当初在秦砚说让他独立掌镜的时候,李唯浩还也很认真推脱过。

  他当时就说希望秦砚能够担任导演,而他当个副导演学习经验就好了。

  不是李唯浩不眼馋这样的机会,他也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拿起导演筒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