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设 第51章

作者:往生阙 标签: 娱乐圈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立项多,意味着风险大,蓝火影视前期只制作了两部电影,另一部还在拍摄中。第一部 电影能否获得成功,对新上任的蓝火影视领导班子意义重大。

电影成本不包括宣传费预估在四千万左右,这笔钱对于蓝火影视不算特别大的开销,但是也需要多找几个投资方规避风险,而不少影视公司因其领导人新换多有顾虑。江秋十的主动投资,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

片方已和沿途影院沟通好,每位主创手里早已拿到了详细流程。路线长,范围广,场次多,任务重,一路由北向南共二十五个城市三十七家影院,不过比较好些的是除了第一站首映外,其余场次主创们分团队分批行动,因此分摊在每个人身上只要十多场就好。

为使路演效果达到最大化,蓝火影视大胆将路演地点百分之八十都设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不算特别发达,明星去的次数不多,因此往往公众人物露面都能起到轰动性效果,而三四线城市的潜在电影观众数量,亦是不容小觑的。

路演一次,就能通过口口相传,在这座城市的年轻群体心中加深对该电影的潜意识选择性,非常划算。

一二线城市的人们不缺钱也不缺时间,明星对他们来说不算太稀奇,因此以口碑发酵为主,短期内进行大面积病毒式营销,一二线城市刑侦爱好者自然会去观影。

而影片除了剧情本身外,江秋十也是一大亮点,继十年前[天将明]后再次担任电影男主,除却他本身自带的庞大粉丝外,还可以做一波情怀营销。

既然从情怀做起,第一站选择的就是江秋十家乡所在城市,第二站是他曾经就读过的大学。

江秋十的隐私信息保护得极好,无论是粉丝还是记者,都只知道他生活在南方的某城市,至于家中几口人、家庭背景、家庭关系一概不知。江秋十很久没有回家乡了,乍看到行程单还有点儿惊讶。

至于大学嘛……大学生同样普遍是刑侦片爱好者受众,就算不那么爱好,也不会讨厌。不少大学生们还很愿意写些影评,看在江秋十这位优秀学长的面儿上,学弟学妹们总不会太过吹毛求疵。

江秋十的家乡属于二线城市中低调一类,该有的建筑还是不缺的。片方直接包下市中心大剧场,用以做首映礼地点。

几位主演时隔数月后再次重聚,多少有些隔阂。江秋十和李世荣在同一个大化妆间里,任凭化妆师和造型师打扮整理,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

经过了约摸一个小时的打造,两人才得以逃出化妆间,门外席言一直在等待,红毯还在等着他们,他听着外面大片影迷喊叫,不敢第一个踏上去。

女士们此时也陆陆续续出来了,很凑巧的,三位年轻男主创和三位漂亮的女主创。

杨琴才是女主,拍戏时江秋十避着她没关系。现在坦荡才是真,如果走红毯放任女主一个人、或是女主和男二,那负面舆论绝对不会放过这部电影。

杨琴踩着高跟鞋,为了上镜妆有些浓,长发挽起,一袭及踝藕色纱袖长裙修饰地身材愈发曼妙,妩媚动人。

见江秋十主动伸手,她满意地挽过去。

片场时两人关系其实不怎样,杨琴认为江秋十就是那样沉默的性格。这会儿算得上江秋十主动示好,杨琴自然不觉得他此刻也不怎么开口有什么问题,笑吟吟和他小声聊天。

李世荣如愿以偿地和李梦婷走在一块,等在江秋十走后再出去。接下来就是席言和容丽娜,然后是导演季知行和制片人董华。

当杨琴挽着江秋十的手出现在红毯尽头时,闪光灯先呐喊声一步追逐而去,白光闪成一片,换成普通人绝对睁不开眼睛。

杨琴成名已久,早已习惯,江秋十眨眨眼,同样视若无睹,他的目光在大片大片闪光灯间隙中,看到不少举着印了自己名字头像的横幅或手幅的粉丝。密密麻麻的橙色大军占位不少。

记者们抓紧机会就是一顿拍,江秋十顾虑杨琴穿着高跟鞋,扶着她匀速走。

二人均姿态大方得体,一人风度翩翩,一人大方明艳,身高差也显得般配,但是暧昧这种东西,却表现不太出来,连眼神交流都克制极了。

江秋十那看垃圾桶都深情的目光,在看杨琴时反而失了效果。倒是杨琴眼神脉脉,时不时看身旁男人一眼。

粉丝们和记者都阻在不到两米的隔离带后,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与几个保安虎视眈眈。即便这样,疯狂的尖叫声仍旧伴着人头耸动,看过去就是一片群魔乱舞。

混杂、尖锐又响亮的声音,一阵又一阵叫喊着他的名字,男声女声都有,夹杂着听不大清楚的表白。

江秋十一手挽着杨琴,另一手食指竖在唇边轻轻嘘一声,双眼弯起,含着期待和满满的信任看过去。

没有人舍得这样一双眼睛失望。

尖叫声顿时低了不少,变成强行抑制住情绪时呜呜咽咽的闷响。于是男子脸上的笑容也大大地绽放开来,再次引起了一波狂热尖叫,这回尖叫声倒是非常自觉地抑制下去,目送两人离开。

采访区里的记者更多,将两人围在一个狭小的圈里,贴着各种标牌的话筒和录音笔争相往前塞,急着喊出自己的问题,一片混乱,比粉丝区好不了多少。

“一个一个来好吗?不要急,很快的。”

“请问江秋十你作为本片男主,怎么看待和女主杨琴的感情线?”

杨琴面带笑容,像是没听见这句恶意满满的问话。江秋十非常官方道:“影片里两人相爱,戏外江秋十和杨琴女士是好朋友。”

“你觉得这部电影能大卖吗?能不能比得上天将明?”

“我说了不算,一切交给观众和时间来检验。”

“杨琴女士你更喜欢戏外的江秋十还是戏里的姜行舟?”

杨琴笑了笑:“我更爱我老公。”

“江秋十先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宣传一下这部电影?”

“相信所有的主创人员的努力,看过不会失望。”

……

十来个问题的采访,全是官方回答,又不能耽误时间。待众人聚集在印着影院logo和电影名字的巨大背景板下后,按照戏份、咖位进行排位站队,然后拍几张大合照作宣传。

江秋十与导演站在最中央,江秋十左边站着李世荣,导演右边站着杨琴,一字排开,随着工作人员的指挥向左或向右看。

几人闲聊几句后落座,而记者、影评人、影迷们也陆续入场,容纳千人的大剧场坐的满满当当。

按照流程,主创人员和剧组人员依次发言,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非常给面子地响起,特别是江秋十上去说话时,掌声雷动,几乎要将屋顶掀翻了,好一阵子才平息下来。

不管怎样,最终观影时,所有人还是尊重观影礼仪地安静下来,手机调振动。不过人数实在多,能隐约听到嘈杂声。

大银幕亮起,江秋十收回所有的思绪看向屏幕,他也是第一次看到电影成品。

自己通过剧本文字在脑海里生成的画面,和导演真实拍出的画面,总是不同的。

银幕亮起的色彩渐渐清晰,是一大片通红的火烧云,归鸟还巢,立交桥上车来车往,一片繁忙城市景象。

镜头拉近,一个男人走在大街上,看上去像是下班回家,神色犹带疲倦与冷漠。趁着等红绿灯的几十秒,他低头发了个信息,镜头给了个特写,能看出屏幕上显示的备注是“亲爱的”,而后他把手机塞进口袋,神色平静,走过斑马线。

大荧幕把男人的脸部特写放得要多大有多大,唇角微微抿起,眉头微蹙,极其细微的表情,却让人能从这看上去颇为平静的一张脸感受到隐隐约约的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