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风林
等睡过午觉,谷堂衿和季榕夏收拾完食材,谷堂衿就按照季榕夏的嘱咐出去一趟买来了干槐花、麦苗和艾草。
季榕夏一撸袖子开始做菜。
首先他煮上了一锅骨汤,准备待会来做馄饨的底汤。
在煮骨汤时,季榕夏开始做青团。
他们这里做青团,多是用时令鲜草。
吃的就是鲜草的味道。
清明时节是吃青团的好时候,那时有不少能用的鲜草,其中季榕夏最喜欢艾草,其次是鼠曲草!
如今就不成了,艾草已经老了,不是时令时节鼠曲草可不好找,因而如今只能买到老一些的艾草,非要做的话也可以,味道上应当不会太好。
但是季榕夏还记得自己有一个稀有厨艺技能——化腐朽为神奇。
其中一项技能效果就是,经他手处理的青菜会格外新鲜!
不知道这艾草能不能算青菜啊。
说不定可以呢,做来试试也无妨。
季榕夏又担心会不好吃,就又让谷堂衿买了些如今很是鲜嫩的麦苗。
季榕夏想着若是用艾草做不好,还能用麦苗做一些。
艾草根筋去掉,只留下叶子,艾草叶子清洗干净后煮,然后艾草放入凉水,挤掉大部分水分,用捣锤锤细腻。
艾草这就算处理好了,为了做对比,季榕夏自己捶打了一份,又让谷堂衿上手捶打了一份。
糯米粉掺和上粳米粉,放入糖和刚才捶打好的艾草糊糊,再加入些猪油揉成面团。
因着糯米粉里放了艾草糊糊,艾草便能帮助糯米粉成团,不论是烫面还是不烫面,面团都能成型,将面团分成小剂子。
馅料也简单,季榕夏最近做的最多的馅料便是红豆沙和枣泥,此时也正好用了这两种馅料,季榕夏想着又拿出些咸蛋黄来烤了烤,准备再做一种咸蛋黄馅料的青团。
用皮包住馅料,蒸熟即可。
麦苗叶子比较粗糙,捣碎也不好直接加入糯米粉和粳米粉里,因此便只能用麦草的汁液,这样做出的面团不好成型,便要蒸或是烫一部分糯米粉再跟不好成型的面团揉在一起,这样面团就能成型了。
馅料不变,同样是包好,蒸熟就行。
这边蒸着青团,季榕夏就将干槐花泡入水中待用。
然后,他拿出面盆,面粉加盐和糖,倒入油,将面搓开,最后打入鸡蛋,加入水将面揉成面团。
放一旁醒面,面醒好后分成小剂子搓成条,搓长。
待到搓够长时,两个手朝着相反的方向搓,然后将面的两头卷在一起,就成了麻花。
锅中倒入油,中小火慢慢炸,集市上炸麻花的小摊子都是这般做的,季榕夏做起来得心应手。
这边麻花没炸好呢,那边青团已经蒸好了。
季榕夏让谷堂衿将其盛出来,放在一边刷一点熟油晾凉。
等季榕夏的炸麻花做完,青团也没那么热了。
将炸麻花放到竹簸箕中晾着,季榕夏把三盘青团放到灶台上:“堂衿你尝尝,这三种哪一种更好吃些。这一盘是你捣的艾草糊糊做的,这一盘是我捣的,最后一盘是麦苗汁做的。”
谷堂衿放下手中的柴火,洗干净手,先拿了一个他动手处理的艾草,做出的艾草青团,谷堂衿咬了一口。
青团还有些温热,一口能吃到艾草的清香还有枣泥的甜蜜,就是艾草稍稍有些老了,让这青团有些不足,还有便是因为艾草老了些,这青团的颜色也不够鲜亮,瞧着有些暗淡,影响食欲。
“吃着还不错,夏哥儿你以前做过青团吗?”谷堂衿问道。
季榕夏摇摇头:“没做过,只是听爹说过,爹做过青团。”
谷家食肆以前是会做时令生意的,清明做青团、端午做粽子、元宵滚元宵、春节包饺子……都是收街坊食客的食材放到食肆里头做,做成了不收银钱但收三成做出来的食物。
谷堂衿说道:“头一回做,已经很好吃了,就是这艾草老了,蒸出来也不鲜嫩了。”
“我看这青团的样子就不像是好吃的模样。”季榕夏拿起一个青团放入口中。
不能说难吃,皮整体还是弹牙软糯的,红豆沙更是他精心炒制,味道不差,毁就毁在这青团的模样暗淡,艾草皮中的草丝很老了。
“难吃。”季榕夏眉头紧皱。
如果这是旁人做的东西,那他或许会吃得很欢快,但是这是自己做的青团,按照季榕夏的标准,这已经算是难吃了。
“不必对自己如此苛刻。再说了,这艾草糊糊是我捣的,不算你做的。”谷堂衿笑道,“我再尝尝你捣的艾草做出的青团。”
他说着拿起一个表面看着绿一点青团。
一口下去谷堂衿眼睛一亮:“这个就尝不出老来了,跟鲜嫩的艾草做的青团差不许多。”
“真的?”季榕夏就着谷堂衿的手吃了一口。
这个是红豆沙馅料的,馅料细密香甜,皮子弹牙软糯,还能吃到一点点艾草,味道很不错。
季榕夏兴奋道:“这个好吃!小师傅好神奇啊,都是差不多的艾草,我做出来跟你做出来的味道竟然会差别那么大。”
“我要吃一口这麦苗汁做的青团。看看如何!”季榕夏拿起一个麦苗汁做的青团。
麦苗的‘草味’比较清淡,因为买来的麦苗很嫩,吃起来很是清爽,配上 咸蛋黄沙沙的口感,咸香可口。
“这个也好吃。”季榕夏说道,“堂衿你尝尝。”
谷堂衿拉过季榕夏的手咬了一口季榕夏手中的青团。
谷堂衿:“嗯,是不错。虽然没有艾草那股独特的味道,但是麦苗滋味极好。”
季榕夏有些苦恼地挠挠脸:“就是这些青团颜色都不够鲜亮,不过外头卖的青团似乎也这样。”
谷堂衿想了想提议:“不如加一些小苏打试试。”
“加小苏打?为什么?这里面也没有酸的东西啊?为什么要加碱啊?”季榕夏不解道。
谷堂衿说道:“有些小贩会用草木灰水泡青菜,据说能让青菜瞧着更绿。”
“真的?那可以试一试!”季榕夏搓搓手。
小苏打这东西他多得是啊。
这么想着,季榕夏就这么干了,这一次不需要蒸,光是这面一揉出来,瞧着就不太一样了。
加了小苏打之后,面团的颜色都格外鲜亮些。
蒸熟后,青团再也不是暗暗的模样了,反而是青绿青绿的一看就很好吃!
可惜这刚出锅的青团太热了,还得等一等再吃。
等着的时候,季榕夏就在泡好的槐花里放上面粉、盐、一点点胡椒和清水,将其拌匀成团。
炸的时候,挖一块放入油中,轻轻用两个铲子压一下就成饼子了。
若是用煎的,那就可以煎的时候,用铲子一压同样就成饼子了。
青团、炸麻花、馄饨和槐花饼子,这四样中槐花饼子,算是季榕夏唯一做过的菜。
饼子放到盘子里,同样得放凉一点再吃。
稍稍放凉了一点,季榕夏就迫不及待地掰了一块尝了尝。
不得不说,这槐花饼子还是要用鲜槐花做才好吃,因为鲜槐花不仅有槐花的香味还能有一丝淡淡的甜味,这用干槐花来做虽说还有槐花的香味,但是那种鲜槐花自带的甜味就没了,吃着甚至有点苦涩。
“这个才是真难吃,果然我的技能只能用在煮粥和青菜上,对槐花是不起作用的,我得试试用糖水泡干槐花会不会好一点。”季榕夏眉头紧紧皱着。
谷堂衿也掰了一块饼子尝了尝。
这槐花饼子表面已经炸得香酥了,吃进去有槐花的香味,除了稍稍有那么一点点不明显的苦味外,简直无可挑剔。
再怎么样,也算不上难吃。
谷堂衿摸着良心诚恳地评价道:“还不错。”
季榕夏闷闷地摇摇头:“别哄我了,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唉。”
他转身用淡糖水泡干槐花,准备待会再炸一锅试试。
干槐花泡着糖水,季榕夏动手开始做猪肉馄饨。
猪肉切成肉糜,姜末和蒜末浸泡出汁液。
猪肉糜里放入盐、胡椒粉和酱油搅拌上劲,最后再加入姜蒜水搅拌去腥。
刘阿爷摊子上的馄饨皮很薄,能塞进去很多肉馅。
季榕夏在揉面时就加入了盐和蛋清,加了蛋清的面能让面更韧,这是谷春财教给他的,蛋黄也不会浪费,搅拌进肉馅里就行。
面粉、盐、水、蛋清、搓成团,醒面揉光滑。
擀面皮,擀薄,然后将切成方形,季榕夏有些不熟练地回忆着刘阿爷包馄饨的动作。皮子放在手心,挖上肉馅,皮子一边抹点水,对折成长方形,然后选折起来的长边的一头沾点水,将馄饨皮一拧长边两角捏在一块,这样馄饨就成了小元宝的形状!
胖乎乎的‘小元宝’摆在一起,哪怕还没煮看着都好吃。
热水煮上馄饨,海碗里放一勺猪油、一撮虾米、一点酱油、少许葱花、少许胡椒粉、倒入刚刚炖煮好的骨汤。
最后搁上刚刚煮好的馄饨。
这么一碗猪肉馄饨就做好了。
季榕夏端起碗,用勺子挖起一个馄饨吹了吹,放到谷堂衿嘴边说:“尝尝。”
谷堂衿低头吃了。
满嘴肉香不说,馄饨皮滑溜溜的,勺子中的骨汤还很是鲜美。
“嘶…就是有些烫,旁的都好。”谷堂衿轻轻用手掩着嘴说。
“你慢点吃啊,谁让你一口闷的!”季榕夏看得好笑又心疼,给他倒了一杯凉白开。
谷堂衿喝了两口水这才好些。
“嗯,有刘阿爷八成味道。”季榕夏自己也吃了一口馄饨,不过有谷堂衿的教训在前,他又吹了好一会才将馄饨放入口中。
猪肉他用的是系统提供的猪肉,鲜美弹牙,比他少时吃过的还香,馄饨皮稍稍有些逊色,还不够嫩滑,薄厚也不太均匀,但汤水又比少时吃过的鲜,总的来说做得可比槐花饼子和青团成功多了!
季榕夏和谷堂衿在灶屋里忙活了一下午,这才将四种吃食都做好。
姚田兰和谷春财在院子里,帮着他们喂鸡,给骡子刷洗,倒是不缺活干。
就是好奇他们在灶屋里鼓捣什么。
谷堂衿将灶屋门打开。
季榕夏端着馄饨出来,招呼道:“爹娘,珍哥儿、四娘子,我这煮了些馄饨,你们先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