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昼 第70章

作者:河汉 标签: 情有独钟 HE 近代现代

少微临危受命,全权担下了朝政之责。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预告:

谁还记得,当年那个跳脱恣意的少年。

第38章 不知怨

待放下最后一本折子, 天已经蒙蒙亮了。

少微熬了一夜, 却不怎么困倦, 他理了理衣襟, 站起身来。侍从为他打开殿门, 初春清冷的气息令他打了个激灵, 卷耳连忙给他披上一件大氅。

少微说:“回东褀宫, 一会儿把悯儿接来。”

卷耳领命:“是,殿下。”

近来少微几乎把所有精力扑在了政事上,四弟下葬、卖官大案、各地赋税、涿州流匪……因父皇重病而引发的混乱, 令他在通政司足足消磨了半个月。

如今好不容易得闲,实在是有些想念悯儿了。

回去洗漱更衣后,少微正用早膳,就听外面一阵热闹。

“太几哥哥……”李延悯不肯让旁人抱, 着急地迈着小短腿往院里跑,他一听说太子哥哥要见他,饭都不肯好好吃了, 跟在他后面的侍女手里捧着一屉香米糕,是弥夫人让带来的。

少微迎了出去,笑道:“悯儿来啦。”

“太几哥哥……”李延悯奶声奶气地唤,张着手就要扑过来,不料袖子挂上路边的树枝, 一下把他勾倒了。院子里一片惊呼,立即有人上去扶起这位小皇子,心惊胆战地请罪。

李延悯硬是忍着没哭, 就那么委委屈屈地望着少微。

少微走过来蹲下,夸奖道:“悯儿真勇敢。”

李延悯完全不知谦虚为何物,闻言点头赞同:“嗯!”接着把头靠在他太子哥哥的身上,腻腻歪歪地要抱,“太几哥哥抱……”

少微抱起他,顺道查看了一番,没有磕到脑袋,小孩子身上衣服厚,也没撞到哪里,就是手掌蹭破了点皮,还有袖子划了个大口子。

本不是多大的事情,少微叮嘱了随行的人几句,没有多加责怪。

少微让桃夭拿了布巾和药膏来,给小家伙净手抹药膏的时候,大概还是有些刺痛,李延悯终归是没忍住,掉了几滴眼泪。少微给他擦了脸,轻声哄着:“不痛了不痛了,悯儿看,这是什么好吃的?”

香米糕还热着,笼屉一开漫出一股槐花蜜的甜香味,少微掰了一点下来,在李延悯鼻子前面晃了晃,小家伙顿时忘了疼,眼珠子直围着香米糕转,还咂吧咂吧嘴,一副馋得不行的样子。见少微没动作,他很积极地伸伸脖子:“啊——”

少微喂给他,笑说:“太子哥哥也还饿着呢,分给哥哥一点好不好?”

传言小皇子护食得很,有什么好吃的,就算自己不吃了,也是不舍得分给别人的,不过显然太子哥哥不是“别人”。

“好。”李延悯很是大方,他不仅舍得分给少微吃,还要像少微喂他一样,用小手掰一块,再送进少微嘴里,看少微吃下去了,他比自己吃了还满足,“好吃啊。”

“嗯,好吃。”少微称赞。

兄弟俩悠哉游哉吃完了早饭,李延悯被带去换了身衣裳。少微本想把他换下来的衣裳给流华宫的侍女带回去,无意间看到那个破了的袖口,眸光微闪,忽而起了兴致,要亲手给他把这破洞给补了。

他嘴上说是怕弥夫人责怪,还故作严肃地不许他们告状。然而一旁的桃夭见到他再度拿起针线,却是蓦地红了眼。

这细细密密兜兜转转百针缭乱法,也是好久没见了。

沈初来的时候,少微还在缝补,抬头知会他一声,让他到暖阁里等一会儿。沈初瞧了瞧他,又与桃夭对视一眼,默默去了暖阁。

不久赵梓也被遣来了暖阁。

趁着少微还没来,沈初道:“这回你信了么?”

赵梓掀了掀眼皮:“信什么?”

“你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沈初直言,“殿下怎么待小皇子的,你我都有目共睹。隔三差五就要去照看,还要亲自教养,真是当宝贝在护着。方才你也见到了吧,除了那个人,殿下何曾给谁缝补过衣裳?恐怕殿下是真把小皇子当成了那个人的……哎,也难怪,一个死时一个生,着实巧了点。只是殿下糊涂,我们为人臣子的难道不该劝劝吗?”

“为什么要劝?”赵梓道,“殿下愿意糊涂,便由着他糊涂吧。”

“可是……”

“你还待如何?这话要如何劝?这结要如何解?若是我们能为殿下把人找回来,他自然就不糊涂了。”

沈初无话可说,只能叹道:“罢了,就这样吧。这几年殿下变了许多,他太辛苦了。”

此时少微踏进暖阁,两人转身恭迎。

“在聊什么呢?”少微问。

“在聊今年的迎春开得早。”沈初圆滑带过,“这暖阁外当真好景致,要是再来一壶明前茶就更好了。”

“就你最讲究。”少微示意他们落座,同时让桃夭沏一壶新茶来。

因为沈初之前的话,赵梓不由细看了几眼少微。

这几年太子身量拔高,越发俊美无俦,褪去了少年人的稚气,举手投足间更显稳重,隐隐带了些王者气度。只是他心思缜密深远,又少与人说,倒是越发难以亲近了,常常让人琢磨不透他的想法。

的确变了许多,也的确太辛苦了。

赵梓还记得当年那个洒脱恣意的少年。

那少年喜欢笑,有时喜欢捉弄人,一双眼多情而温暖,会殷切地望着一个人,毫无保留地信任他。尽管那个人并不是自己,赵梓仍然很怀念那时的太子殿下。

只可惜,一切都已是过眼云烟。

“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说说渠凉国质子的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少微问。

“这不是渠凉第一次想与我长丰结盟了,只不过相比以往更有诚意些。”沈初道,“好像就是上回来出使的渠凉王次子吧?叫什么来着?”

“淳于烈。”赵梓接话,“渠凉国二王子,为人直爽磊落,又骁勇善战,在渠凉颇负盛名。渠凉王把他派来做质子,大约不止是想要与我们结盟,还有保这儿子周全的意思在里面。毕竟现下渠凉内有安远侯挟势弄权,外有革朗人虎视眈眈,渠凉王总要留个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