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不息 第81章

作者:liy离 标签: 推理悬疑

程迩拿起证物袋,垂眸端详起这件诡异的艺术品,沉默了半晌。

虽然这实在有些荒谬,但事实确是如此,小关点头解释:“没错,陈庆蓉的腿骨被做成了一把骨笛。据说这把骨笛先前一直在古玩市场流通,最后落到了一名收藏家手里,他怀疑这把骨笛的材质是人骨,便上交了附近的公安分局。”

第128章

特案组一行人见过各种形态的尸体,倒是第一次见用人骨做的乐器,神色难免有几分错愕。

“西南这边怪说很多,人骨笛一直是传闻里的东西。据说古时候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会用它来祭祀或辟邪秽,各个版本说法不一,不过每个说法都很难得到证实。”小关无奈地叹了口气,摊了摊手说,“这些稀奇古怪的传闻倒是和这案子没什么关系,应该也不用太在意。”

余寂时瞥了程迩一眼,见他神色平静,没有任何辩驳的意思,一时有些疑惑。

真的没什么关系吗?

上一个案子杀人作阵招魂已经够离奇,这个案子凶手用人的腿骨制笛,相隔五年才显露于世,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转念一想,程迩平时话不算多,在事无定论的情况下,他都鲜少开口,对这个问题大概还持一个观望的态度。

程迩把证物袋递给身侧的钟怀林,指尖懒洋洋敲了敲桌面,没有其他赘述,开门见山询问:“报案人的笔录呢?”

小关翻找了下文件袋,抽出一叠纸质材料,递给他:“在这里,这个报案人还是相当配合我们的。”

余寂时微微侧身,探头去看,程迩瞥见他的动作,也下意识朝他那一侧偏了偏身,一目十行浏览完,停滞着没有翻页,等他目光到底,才捻起纸张一角,翻了下一页。

笔录很规范也很简短,余寂时脑海里简单概括了里面的信息。

报案人周潮爱好收藏,常年混迹古玩市场,幸运地靠赌石发家后实现了财富自由,更是大肆购买并收藏了各种稀奇玩意。

他今年3月11号在古玩市场的一个摊贩那里淘到这件骨笛,带回去给藏友看,经藏友提醒,发现的骨笛材料似乎不太对劲。

起初他并没在意,把骨笛搁置在家里,可藏友后来又提了一嘴,他便有些不放心,便上网查询资料,发现这把骨笛确实和普通乐器有明显的差异。

普通骨笛主要是用鹫鹰的翅骨制成的,鹫鹰骨骼结构中空,轻而坚固,而这把骨笛的骨骼结构复杂,中空的位置有残余的骨髓。

怀疑的种子深深埋进心底,在日复一日的提心吊胆中生根发芽。

直到一周前,自家刚上小学的儿子将骨笛从犄角旮旯翻出来,坐在地毯上把玩,周潮敏锐地发现,骨笛的长度竟和儿子的腿骨长度相似。

周潮深觉这把骨笛是一个未知的隐患,当天晚上便将骨笛交给了离家最近的派出所。

翻了翻报案人笔录,钟怀林眉头紧紧蹙起,语气充满疑惑:“这种东西居然能在古玩市场流通?找到卖家了吗?”

这条线一直是章队在盯,见小关摸着额头思考,他面无表情,神色淡漠地适时开口:“周潮交代,卖家是古玩市场的一个流动摊贩,周围人叫他老彭。我有派队里的情报员去古玩市场寻人,换着人连续蹲了三日都没能找到,也不敢弄出什么声势,怕打草惊蛇。”

顿了顿,他又添了句,“流动摊贩不是日日都来。”

这样做的确没错处,这毕竟涉及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万一走漏了风声,这个老彭大抵再也不会来这个古玩市场了。

程迩沉吟片刻,声线平稳:“周潮毕竟只是买家,也不知这支骨笛在五年之内转手过几次,但追根溯源是必需。”

钟怀林轻声补充:“没错,这案子太久了,目前的新线索便只有这只腿骨,这条线无论多难,都得抓紧。”

余寂时暗暗点头表示赞同。

陈年悬案多年之后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腿骨制成的骨笛是唯一线索,这案子不同于前面遇到的案子,目前还没有什么复杂的人物关系、难辨真假的线索,需要耐心地追根溯源,丝毫急不得。

不过虽说急不得,余寂时对这个古玩市场都怀着一丝好奇。这是一个他从未踏足过的地方,他目前只是根据常识浅薄地将它定义成一个鱼龙混杂的场所。

泛滥的赝品,无数的潜规则,是这个场所的代名词。

思及此,余寂时掀了掀眼皮,一双眼眸漆黑发亮,清澈的目光跨过身旁的人,落在章队和小关身上,在同事们的讨论中见缝插针地询问:“这个古玩市场规模怎么样,每天开放吗?”

小关闻言爽朗一笑,一如既往热情有活力,双手比比划划,绘声绘色地讲:“西风道古玩城听说过不,本市甚至整个崇州省最大的古玩市场,规模毫不夸张地说,那可真得有八个足球场!咱这古玩市场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各类古玩种类齐全,店铺、固定摊贩和流动摊贩,从早到晚乌泱泱的全是人!”

说着,他手指揉了揉额头一侧,眼眸微眯,回忆片刻,接着说,“我记得是每日都开放,好像周三是拍卖日,其余时间是摊位日,一般上午八点开市,闭市是季节性的,基本上日落就陆陆续续开始收摊了。”

柏绎似乎习惯性地捕捉到了什么重要信息,不经大脑便脱口而出:“周三拍卖日?今天就是周三呀。”

小关重重点头:“对,拍卖日会聚集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古玩商人和收藏家,人流也会更多一些。”

听到这里,程迩有片刻犹豫。如今刚刚接手案件,还尚未摸清具体情况,他并不愿操之过急,却也不愿错过这个机会。

他下意识用余光看向余寂时,见他目光坚定地望着自己,眸光微微一闪,紧接着就立即作出决定:“那我们今天就去一趟吧,具体情况路上说。四个区域,两人一组各去一个区,章哥您那儿能调个人手么?”

章队言简意赅:“没问题。”

程迩又停顿下来思索了一会儿,补充道:“可以的话把骨笛的买家周潮也带过去,方便指认嫌疑人。”

章队点头应下。

章队话少,办事效率却很高,很快便从情报大队调来一名成熟老道的情报员,加上小关,再算上特案组全员,整好八个人。

此时已经近八点,距离开市只剩余几分钟,八个人分坐两辆车,往西风道古玩城那边去。

古玩市场坐落在一片城中村里,低矮房遍布狭窄的巷弄穿插其间,到处都弥漫着历史痕迹残余的气息。

其间混杂的一些现代化建筑多为两到三层的旧楼,鲜艳的外墙早已褪色,墙皮被岁月无情地剥落。

道路积年未修,车胎碾过地面,被碎石子和凸起的裂缝硌得嘎吱响。

偏偏又靠近古玩市场,狭窄的路段更加拥堵,各种杂牌车辆、摩托车、电动车混杂着见缝乱插,密密麻麻、走走停停,喇叭声形成一阵嘈杂的声浪。

这里是单行道,车辆已经挤进车群,无路可退,又不能停在路边,只能跟随着车流缓慢地向前挪动。

所幸车后座的柏绎和小关聊天能为等待的时间添上不少乐趣。

前面几乎没机会出外勤,柏绎这一遭显得异常兴奋,眉眼间尽是笑意,激动得到处乱晃,一会儿扒着车窗往外看,一会儿扒着前座的余寂时没话找话。

余寂时本就不是一个擅长交谈的人,听到柏绎的话,绞尽脑汁、尽可能地回复,却还是被几个问题问得哑了声。

不知道柏绎又相当什么,从侧壁拿了一瓶新矿泉水,伸出手臂往前一递,脸上堆满真诚的笑意:“小余同志你是不是坐累了,话这么少,喝口水吧!”

程迩神色难辨,冷峻的眉眼处堆叠着一抹淡淡的烦躁,斜睨他一眼,语气平常:“你自己多喝点水就行了。”

“谢谢程队关心,我不太渴呢!”柏绎圆眼弯成月牙,笑起来露出一点洁白的牙齿,脸颊酒窝浅浅。

程迩冷嗤,修长的手指轻而缓地敲了敲方向盘:“是让你多喝水闭上嘴,叽叽喳喳吵得我头疼。”

“……”柏绎气鼓鼓地瞪起眼,“我就不该觉得你有什么好心!”

分明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堵车堵得硬生生九点钟才到停车场。

两辆车没有停靠在一起,但四个人还是在停车场出口碰面,眼神交流了一下,便划好分组,各自指了一个方向。

余寂时照常和程迩一组,两人选择了北区。

据小关的情报,可以知道整个古玩市场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区,东区以金石字画为主,西区以陶瓷为主,南区以翡翠玉器为主,北区则卖一些杂项,古钱币、印章、长命锁之类。

周围店铺和固定摊贩都是按卖品分区,而流动摊贩则是见缝插针,交上几十块摊位费,有空地便落摊,位置行踪难以捉摸。

按理来说,骨笛这一类卖品应当在北区出现,但根据报案人的笔录所讲,这把骨笛是在西区淘到的。

倒也不排除报案人记忆有误,不过老彭本就是流动摊贩,神出鬼没,出现在哪个区域都不无可能。

从北区狭窄的入口,顺人流走进去。

初入这种场所,余寂时有一瞬间的新奇。

单个北区就很大了,小关说整个古玩市场足足有八个足球场那样大,丝毫没有夸张。

市场内撑起一排排白色大棚,棚被摊位密布,拥挤却不失整齐,固定摊位有桌台座椅,移动摊位则是一张方布铺在地面上,被各种样式的古玩堆满。

各种无论是东西南三分区的物件,还是其他杂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现在刚九点出头,人流算不上拥挤,但放眼一望,人头攒动,狭窄的过道被挤得水泄不通,有些热门摊位更是被人群堵得严严实实,行人只能侧着身勉强挤过去,或是干脆绕路而行。

余寂时环顾四处,很快便将思绪拉回正题,飞速回忆起笔录里周潮对老彭的描述。

周潮似乎和老彭不太熟,只是单纯的卖家和买家的关系,没人会特别关注卖家的外貌特征,所以他描述的词汇非常概括:方脸、地中海、矮个子。

然而放眼一望,这个特征的古玩商贩,不说十来个,八个也是有的。

第129章

这么找人简直不亚于海底捞针。

余寂时的目光明显地停顿了半晌,似乎是察觉到他的的情绪波动,程迩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些许温和的笑意:“没事儿,就当闲逛,碰碰运气。”

——潜台词就是慢慢找,见不到人也正常。毕竟古玩商贩时不时就要四处奔波下乡淘物,流动摊贩更是神出鬼没,真不是随便找就能轻松找到的。

余寂时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怕他担心,便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用眼神回应他。

两人闲庭信步、漫无目的地顺着人流走,像其他人一样在狭窄的过道侧身挤过,时不时驻足在摊前。

余寂时对这些倒是没什么兴趣,略过一些固定摊位,无声观察着几个符合那简略的外貌特征的流动摊贩。

而他一次次锁定疑似目标,又一次次排除,都有些泄气了,却发现程迩始终饶有兴致,甚至有些兴奋,眉梢眼尾都透着愉悦。

他时不时轻轻扯一下他衣袖,示意他停下脚步。可停下或许只是蹲下摆弄摊铺上的新奇玩意儿,或许只是听听摊贩滔滔不绝讲起不知哪里听来的野史,甚至只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讲价大战,他都要停下围观。

如果余寂时的拘谨沉默和这里格格不入,那么程迩简直是完美融入,他姿态慵懒,气质矜贵,眸光潋滟,毫不遮掩面上的新奇和跃跃欲试。

像极了四处浪荡、人傻钱多的公子哥儿。

余寂时有时甚至怀疑程迩是真的逛得起兴,忘记了什么寻找老彭的事。

可瞧见他狐狸般狡黠的眼神,时不时朝他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他心中就莫名觉得安定,下意识地相信他。

程迩一定还有别的招儿。

前方是一个极其拥挤的摊位,人群哄哄闹闹,在摊位面前围了两圈,形成了一堵坚硬的围墙,将其余一切都隔绝在外,仿佛热闹只属于这里。

周围几个摊铺都冷冷清清没什么人驻足,几个老板坐在矮凳上,亦或是干脆直接盘腿坐在摊子的方布上,眼神炙热,是难掩的妒火。

甚至有摊主一边摆弄手里的物件,一边出言暗讽,话里话外都透着酸劲儿。

这儿虽然不少人平日里都相互称兄道弟的,但究竟是竞争关系,一旦和钱挂钩的事儿,表面的情谊更是连装都不装。

程迩似是对这围满人的摊子很感兴趣,挑着眉梢兴致勃勃地凑了过去,以身高优势轻松地跨越人群窥见摊铺的场景。

摊子的老板是个中年男人,下巴尖向前翘起,脸上胡子拉碴的,正在热情介绍着手里的货,一枚玉扳指。

扳指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翠绿色,色泽鲜艳,外形圆润而饱满,表面经过精心打磨,呈现出细腻而光滑的光泽,而银镶玉部分就显得色泽黯淡发黄发绿,余寂时虽然不懂玉石金银,但也一眼辨认出这部分不是银子氧化的颜色。

更像是……铜锈。

老板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扳指的来由,什么藏友家祖传,明朝的玩意儿,欠了债才忍痛割爱抵押给他,他卖了都是赔钱买卖。

有个中年男人蹲在摊前,用手电筒打照着,观察玉的结构,几乎都没怎么仔细看,便小心翼翼地撂下,神色嘲讽:“老板,这明朝的玩意儿真和普通的玉不一样啊,都看不到矿物结构。”

摊铺老板的脸色明显有些不自然,遇到懂行的拆台,还被这么多人围观,显然是面子挂不住了。

周围人看了一出戏,也知道了这物件是假货,自然没人问价,纷纷面露鄙夷之色,刚准备散去,就听见身后一道懒洋洋的声音:“什么意思,没有矿物结构的意思是很值钱吗?”

余寂时怀疑自己听错了,一脸茫然地望向程迩,见男人眼眸弯弯天真无邪地笑,一时梗住。

上一篇:黄蜂守则1+2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