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 第205章

作者:路归途 标签: 生子 美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拿了赶紧滚,以后不要上我的门了。”皇甫雄赶人,对这个亲子现在是恨极。

铁牛冷冷瞥了眼,扛了大木箱。汤显灵抱着小妆奁盒,里头装着两样旧物,二人就这么出了皇甫家大门。

权叔来送,知道今日就是最后一面,有些不舍,但他是皇甫家的家奴。

“大少爷……”

“权叔,别叫我大少爷了,我现在是铁牛,你以后若是没地方去,可以来奉元城八兴坊找汤五哥馆子来找我。”铁牛知道权叔不会来的,但还是说了这番话。

权叔乐呵呵一笑,没说好与不好,只说:“铁牛你和汤夫郎好好过日子,别像——没事,你像老太爷,也像姬老太爷,不会差的。”

自此一别,就见不到了。

从皇甫家回到客栈,天也黑了,汤显灵不想留渌京了,出门在外这些天,想家了,铁牛也是早早回意思,二人拿了抹布,沾着清水细细擦箱子。

汤显灵一边干活一边说:“铜镜和发钗咱们先别收拾,回去了去西市找专业的人弄。”他怕二人笨手笨脚,把东西弄坏了。

阿娘遗物就这四样了。

铁牛说好,将外祖遗物放进了那口箱子里。

“我们回去,我想去一趟村里。”

“成。”汤显灵知道铁牛话里意思,“咱们选个好地方,给外祖和阿娘留个衣冠冢,以后年年拜祭。”

当晚二人睡得很香,想着明日就启程。

汤显灵还盘算,要买点渌京干货,到时候船上他做饭——之前没见过伙夫做饭邋遢样子,他还能吃下去,现在是吃不了一点了。铁牛抱着夫郎一一说好。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也算是一桩好事喜事。

第二日汤显灵睡了会懒觉,大堂吵吵嚷嚷人声鼎沸,铁牛见夫郎醒了,拿了衣裳递过去,汤显灵穿衣裳,含糊不清说:“底下吵什么呢?”

“不知道。”铁牛在外头就不想离开夫郎身边,得守着熟睡的汤显灵才安心。

“下去看看,正好吃早饭——早午饭。”

二人一下楼,大堂可多人了,大家脸上都是笑,七嘴八舌说:“真的,回来了。”

“船太大了,从南方过来的。”

“我听见了,说船商回来。”

“渌河太浅了,大船靠不了渡口,现在转小船呢。”

“啊?渌河还浅?”

“你这话见识就短了,当年我亲眼所见,那大船真真的高,比三四层楼还要高,这般的大……”有人开始比划。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六年了,我还记得文定二十五年的事,现在可算是回来了。”

“不知道这次回来带些啥。”

汤显灵听着闲聊声,听得眼睛随着内容慢慢的睁大瞪圆,而后扭头看铁牛,直接一个一脸兴奋!!!!

铁牛见夫郎如此模样,没忍住弯了弯嘴角。

“辣椒。”铁牛说。

汤显灵:“对!!!”

船队是从北方大海出发的,回来是停在南方海口。汤显灵这一日都在打听情况,百姓说什么的都有,反正现在大船倒‘小船’,从渌河回渌京,听说拉了许多宝贝。

汤显灵不管金银珠宝稀奇宝贝,只在意辣椒种子。

要是从渌河走,那到渌京很快了。

汤显灵和铁牛对视一样,铁牛说:“咱们找个院子住下来,等船队回来,不然该错过了。”

“行行行,我觉得很行。”汤显灵一百个同意。

铁牛真是跟他心有灵犀啊。

他一脱裤子,铁牛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

第113章

奉元城。

自打汤显灵和铁牛一走,起初蒋芸不适应,但也知道孩子们有正经事要忙,便自己给自己找事——其实都不用找,家里馆子关门了,但朝食店还开着,每日还要晒雪菜。

蒋芸忙着晒菜,豆子抱着小圆天天来,院子一下热闹起来,蒋芸喊豆子崔家父子别回去了,就在她家吃得了。

崔家父子拒绝了,一个人做饭还行,要是做一大家子这么多人的饭,够累的。

蒋芸说了两次,见人拒绝,之后有时候她饭菜做多了,就喊豆子和小圆在这儿吃,崔家父子一看,没办法也跟着留下来一块吃饭。

不过不是天天这般,一周吃个两三次,既热闹又不累人。

如此过了大半个月,汤巧和林虎还进了一次城,见馆子关门,院子里冷冷清清的,一问才知道五哥儿和铁牛跑去渌京了。

“咋没带着娘你呢。”汤巧说。

蒋芸:“带我作甚。铁牛和五哥儿是有正经事,他俩是去奔丧,我年岁大,天热路上也不好走,再说了五哥儿问过我了,是我不去。”

汤巧看娘一连串的话,最后说着还有了脾气,忙哭笑不得道:“娘诶,我可不是挑拨你和五哥儿关系,我就是说说,你咋还急了。”

“你刚就是怪五哥儿没带我。”蒋芸听出来了,不过跟大闺女说话这次语气温和了些,“你是我孩子,他也是我孩子,待我是一个样的,你别想歪了。”

“知道了娘。”

后来汤巧回去时,林虎还在路上调侃说:娘现在越来越偏心阿弟了。

汤巧就瞪男人,咋你也来我这儿挑拨我和我阿弟感情不成?就你长了一张嘴会说话!

“娘和阿弟过日子,在一个屋檐下,你就说咱家,他们三个有时候时不时惹恼你,你还要骂两声训一训孩子,可阿娘和五哥儿在一块,到了如今越来越好,说明我阿弟这个人好……”

林虎听媳妇儿拐着弯又夸起阿弟——确实,五哥儿办事确实不错,人也宽厚,尤其是对他的手足姊妹,是个好阿弟,但是!但是刚才不是媳妇在岳母那儿受了些小气,他是安慰媳妇的吗,怎么变成了媳妇儿训他了?

不过夫妻俩也没‘吵’起来,汤巧是个‘健忘’的——她之前在林家过日子,那么大的一家,说句话嘴巴和牙齿都能打磕绊,要是气性大,那得气死。

男人也就是不过脑子,随便说两句,她挑这个深究没意思。

“你说咱们奉元城到渌京要多久?”汤巧想知道阿弟啥时候回来。

林虎哪里知道,说不清楚,“怎么说也就一个多月吧?”

后来林虎还真跟人打听问问,奉元城到渌京要多久。

八月份时,林虎跟媳妇说:“过去小半个月不到。”

汤巧就在家掰着指头数日子,五哥儿和铁牛是七月二十多出发的,要是算算现在该到了,奔丧听娘说,只是收些旧衣物,那就更快了。

“不到八月底,他俩就要回来了,也好那会天凉快些。”

汤巧会算日子,蒋芸也会算,五哥儿和铁牛跟她说,估摸会耽误几天,她也问了赶车的师傅,这样算一下一个半月差不多了。

八月中,汤巧和林虎带着孩子进城看娘——以前看的没这么频繁,自打上次汤巧知道五哥儿和铁牛没在家,她是操心,怕娘一个人在家多想,就想着走动勤一些。

这日回去,五哥儿和铁牛还没回来,不过院子里热热闹闹的,隔壁的卢三娘邹菱抱着孩子来玩,还有孙豆子抱着崔小圆,外加上她带的三个大的,整个汤家院子都快站不下了。

汤巧:……

林虎就笑说:我瞧着岳母才不无聊,怕是要烦死咱们了。

“我娘才不会。”汤巧回话说。

蒋芸确实不烦小孩来,只是听着院子里小孩玩闹,不由心想:要是五哥儿在这儿,早上时孩子们来,他肯定高兴热情欢迎,但等小孩子们玩开了,扯着嗓子喊了,五哥儿就得说叽叽喳喳太烦人啦。

不过五哥儿很聪明,脾气也好,不训小孩子,说不许吵闹,而是摸进灶屋,没一会端些吃的出来,说把这些小孩嘴巴全都堵住。

哈哈哈哈哈。五哥儿看着小孩们安安静静吃东西就哈哈笑,觉得自己计谋成功了。

蒋芸想到这儿,神色都慈爱许多。

也不知道五哥儿和铁牛咋样了……

八月过去,九月时,汤巧没办法来,九月秋收农忙些,林家田地都要人,汤巧没办法看娘。

蒋芸一人在家其实真不无聊,隔壁卢家三娘邹菱时不时串门,豆子小圆经常来,还有同她能说到一起的香萍,她去香萍那儿买肉,一聊就能聊一下午。

小咪他师傅做了什么菜,小咪隔几日也会送来一份。

阿良佟嫂也是,十天半个月过来一次,说是打扫打扫灶屋、铺子。

可到了八月底,五哥儿铁牛还没回来,蒋芸就有些睡不好,也不咋出门找香萍说话了,天天时不时往门口去转悠一圈。

这种状态到了九月,蒋芸有些坐立难安——朝食铺子那儿,时常有食客来问,汤老板啥时候回来、回来了没?

坊里也有人说闲话,自然不会说到蒋芸脸上,是背地里嘀咕:说是铁牛有家世,好像家里长辈在渌京当官,没准这次回去,铁牛就不要五哥儿了。

或是说:五哥儿和铁牛到了渌京,见多了富贵,被迷了眼睛,人才不回来开饭馆,不要蒋芸这个老娘了。

陈巧莲过来安慰嫂子,骂外头都是邻里,这般嚼舌根胡乱编排,而后小心翼翼问蒋嫂子:五哥儿是会回来吧?没说啥时候回来?

蒋芸一听就知道,陈巧莲这是怕五哥儿不回来了,三娘没了差事赚不到钱,担忧这个。

是啊,人人都是操心关心自家的。

“五哥儿说了会回来,那就肯定会回来。”蒋芸肯定说。

陈巧莲讪讪一笑,“那嫂子你这是愁什么?”

蒋芸叹气,“他俩走的时候就收拾了些夏衣,五哥儿嫌麻烦不爱带太多沉甸甸的,这夏日走的,到了现在秋日了,俩孩子在外头人生地不熟,铁牛离开渌京都几年了,也不知道那边吃喝习不习惯,有没有被人骗……”

陈巧莲听了,本来还觉得嫂子多操心,可她一想到在外的二郎,不由也叹了气,“嫂子你说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二人能说一会。

不过蒋芸是说完了,自己默默操心,如果不是陈巧莲问也不会见人就跟人说——而陈巧莲则是借机打开了话匣子,一下子想起外头的卢二郎,天天在院子里说,跑到汤家跟着蒋嫂子说——

说到了最后,蒋芸都不想说五哥儿和铁牛在外如何了。

“咱们在家里,就是操心也是多余,算了不提了。”蒋芸听得都有些发愁了说。

陈巧莲一腔母爱才勾出来,还没泛滥说个痛快,蒋嫂子把她堵回去了——有点意犹未尽。

蒋芸一看陈巧莲这番表情笑了会,说:“成了成了,话多了,惹人烦,我不是说我,咱们絮叨絮叨就成,你在你家里天天这般说,大郎听了是不是要往心里去?想着弟弟走了,是不是因他的?谁都不爱听。”

“……我没想到这茬。”陈巧莲听了回过味,确实如此,“那我不说了,大郎和他媳妇儿感情刚好了些,是不该处处提着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