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泡泡机
缓慢地动作,让他更轻松些,能缓一缓。
卫长昀也不着急,由着姜宁自己玩,时不时配合一下,伸手还把床帐一角撩了起来。
“好些了?”
姜宁描过他眉眼,刚想夸一句,便被卫长昀打断,只来得及咬住下唇。
“你、无赖!”
卫长昀圈着他,“嗯。”
姜宁瞪大眼,完全反抗不了,只能人人欺负,连被子滑出床沿,和床帐纠缠在一起。
岭南的热与黔州不同,不会因为夜色渐深而凉快。
哪怕是过了子时,从窗外吹来的风依旧是热的,不仅热,还觉得黏糊。
姜宁平躺在床上,呼吸逐渐均匀,却恨不得把床上的被罩和床单都换成丝绸或者是凉席。
那样应该会凉快点吧。
卫长昀处理完一堆衣物,回到床边,就见姜宁脸上的潮热半点未退,拿了扇子才上床。
识趣地没靠过去,而是隔着一臂的距离,给他扇着风。
姜宁掀起眼,看着他笑起来,主动把手伸到他手掌里握着,“明天要早起去衙门?”
卫长昀笑着道:“不是去衙门,是直接就在衙门里。”
“好奇怪,为什么县令就得住在衙署里?知府还有刺史就有自己的府邸,不过马县丞的宅子是不是也挺近的?”
姜宁那点朝堂了解,都是在金陵里知道的。
地方官吏还有管理的事上,就完全是盲区了。
卫长昀捏捏他手指,“一则是为了处理公务,因为地方官吏大小事务都要在县府衙门里办,上到刑事案子,下到百姓吵架,全是县令管。”
顿了下,“二则是为了牵制地方官吏,尤其是县令,掌管一县,手中权力不比京城六部里的一些官员少,故而要看紧他们。”
闻言姜宁眨眨眼,思索一番后问:“那我……”
“开酒楼的事,不会是明令禁止吧。”
卫长昀挑眉,“不会,你可以开酒楼,只不过账目会被查得更厉害。”
“这我倒不怕,我肯定会请一个专业的账房。”姜宁掰着手指,换了个姿势躺着,“但这回我得慢慢筹备,不急了。”
听到卫长昀嗯了声,姜宁便解释,“休息呀。”
姜宁嘿嘿一笑,拿开扇子,往卫长昀身上一扑,“忙了好些年,现下一切安定,我当然要先把惠安县玩够了再说。”
惠安县的县城是不大,但奈何周边能去的地方不少。
姜宁打算先体验体验岭南的风土人情,再慢慢琢磨开酒楼的事,人可不能一直在往前走,停一停也挺好的。
卫长昀把扇子捡起来,往桌上放去,“好,听你的。”
“休息休息更好,连幼安出生,你都未休息太久,本该好好修养的。”
姜宁知道卫长昀是在心疼自己,不可置否地嗯了声。
说着话,困意袭来。
姜宁迷迷瞪瞪,转了个身,背贴着卫长昀,嘟囔道:“那你明早记得把那些洗了。”
卫长昀把床帐挂好,又确定放着的驱蚊香点了,“好,我起早点洗。”
第274章
李家二郎强掳女子,后因施暴,遭女子反抗,在女子逃出后追赶时,不慎摔倒,后脑着地正好摔在尖锐石块上,导致身亡。
然,李家人助纣为虐,私下追捕女子至城外,幸女子聪慧,向人求救,后向县府报案,才得以脱身,保住性命。
案子才在县府衙门里立案,控制住嫌疑人,又找人证、物证,外面便隐隐传出了不少说法。
姜宁每日进出都得从衙门外经过,难免能听到一些话。
不过他倒不好奇,毕竟除了涉及机要的事,卫长昀夜里都会跟他说。
所以真算起来,他可比那些人知道消息要早得多。
只不过众人对这位新来的县令尚在观望,生怕又是一个只会欺压百姓,不做事净找事的。
上到衙门下到百姓,因为他们从金陵来,心里还有些偏见。
但他信得过卫长昀。
不为别的,只为他这个人。
况且,卫长昀在翰林院待过,又在大理寺待了近一年,向来秉公执法、办案严明,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
“姜公子,今儿要去哪儿逛呢?”
“四处走走,趁着这阵还不算太热,过阵子想转悠都得想想。”
“那敢情好啊,咱们惠安县不大,但好地方可不少,而且这一阵子正是吃荔枝的时候,山上荔枝都结成串了。”
荔枝?
姜宁眼睛一亮,竟然忘了岭南的荔枝很有名。
并不是说只有岭南才产荔枝,实际上蜀地也有,只不过品种不一样罢了。
想到这,姜宁不由想起那句很有名的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晓得了,岭南荔枝有名得很,而且果大核小皮薄。”
“姜公子不愧是行家,前阵子晒得豆子,拿回去后,我们家里都说好吃。但荔枝可不能多吃,吃多了火气重。”
姜宁摆手,拿了一把伞就出门。
手里的伞甩来甩去,前后摆动,和周围的邻居、店铺老板熟稔地打招呼。
才来不到七日,姜宁靠着每日在外闲逛的能耐,轻松混了个脸熟。
到底民风淳朴,偶尔被打听一下八卦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里。
只不过今天因为哄幼安,出门晚了一些,比前几日要热些。
但比起热,这几天时不时来一场阵雨才是要命,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跟淬火似的。
弄得人出门不知道得穿多少,也不知道拿不拿伞。
“哎,姜公子,今天新上了几匹布,要看看吗?”
“有绸或者锻吗?”
“有有有,从江南来的,可都是用上好的丝,要不是今天你来得早,估计一会儿就被买走了。”
“绸缎摸着滑,能凉快些。”
姜宁走进布庄,“丝的太娇贵,不适合用在家里。”
身上但凡有点刺拉的地方,能给丝刮出好几道痕迹来,绸缎相比之下都是耐造的。
“天热要想凉快的话,用席子啊,我们这里有竹席和藤席,铺在床上,可舒服了。”
“那竹席和藤席不容易潮啊?感觉容易长霉生虫。”
“隔一阵子拿出来晒晒就成,不过可别放太阳底下晒,容易晒坏了去。”
姜宁摸了摸刚到的几匹布,手感倒是不错,而且不是很贵,价格比较适中。
只是家里那么多人,不知道几匹布够做。
跟老板说了下,老板是个实在人,问清了家里人几个,床几张,大概的长宽,便粗略算了一个数。
姜宁听完,觉得大差不差,便付了定金,还多要了几张藤席。
不要竹席是因为,夹肉。
那要是他和卫长昀做点什么的时候,忽然被夹了一下肉,那多尴尬的。
从布庄出来,姜宁径直朝城里的驿馆去。
别的不说,岭南大概是因为商贸比较繁荣,所以多地设有驿馆,养了一些驿差,专门给各地发信。
只要信的内容经查验无误,私人的信一样送。
到岭南后,他们便给金陵和黔州、岳州各去了一封信。
看时间,应该是聂丛文和温安臣最快收到,差不多也就这两天能回。
谁能想到,外放到岭南后,竟然是离岳州最近。
姜宁瞥见路边的茶摊,正想去喝碗凉茶,便听到旁边有人闲聊。
“听说了吗?过两日李家二郎的案子就要公堂审理,也不知道最后是个什么结果。”
“还能是什么结果?掳人的都死了,还能追究他家里人啊?”
“李家也是作孽,生了几个儿子,全死了,就剩下这么一个,还死在自己手里。”
“全是惯的,谁让把这根独苗当祖宗似的供起来,咱们县的祠堂里真祖宗,都比不了他那般自在。”
“瞧你这话说得,那就一个儿子,可不得金贵养着。”
“要不是李员外、李夫人秉性好,如今骂得更难听的都有。”
“他们膝下可就再无孩子,怕是要从旁系过继一个了。”
……
李员外和李夫人?
姜宁听了两耳朵,端着茶碗,边听边琢磨。
这对夫妻的事,卫长昀从马县丞那儿知道不少。
据说夫妻俩是从更南边来的,到惠安县时,才生了第一个孩子,生意逐渐好了,李家二郎出生。
后面陆续又生了两个孩子,偏偏都是男孩。
上一篇:反派不洗白
下一篇:霸总生子文里的御用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