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泡泡机
苏学士站在门外,皱着眉,“要是嫌事情太少,那就趁早把交代的事办完,而不是到现在都拿不出一份书纲。”
拿不出书纲的,自然不是新科一甲的三人。
刚才还一脸愤懑自大的两人,连忙向苏学士告礼,埋头做人。
卫长昀他们三人向苏学士行礼后,便等着他往下吩咐事。
“卫编修,你跟我来。”苏学士看了一眼卫长昀,“手里的事暂且放下,等过了千秋节再做。”
李平峥和齐时信一喜,同时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神色微怔,片刻后点了点头,拱手道:“是,学生这就收拾过去。”
苏学士嗯了声,站在西院门口看向中庭,雨势未弱,地上一片一片水花溅起。
不多时,卫长昀收拾好东西,走到门口,“学生收拾好了。”
苏学士扫过他的脸,又看了一眼其他人,并未多言,只嗯了声,便领着卫长昀离开,往主厅去。
-
主厅旁的议事厅里,傅老正一个人站在那儿,面前是放东西的书桌,上面放了不少东西,全都是各处送来的奏折、文书。
听到叩门声,傅老答应后,便转过身来。
王学士亦在一边坐着,神色看上去比之前严肃许多。
二人抬头看向进来的苏学士和卫长昀,对视过后,三人前后坐下,只有卫长昀站着。
卫长昀心里有些意外,却并不畏手畏脚,或是担心,拱手向三人行礼,“学生见过三位老师。”
“今日只有我们,不必拘礼,坐下吧。”傅老摆手,端起茶杯,“知道我传你来,所为何事。”
卫长昀在一排座位的末端坐下,答道:“学生不知。”
顿了顿,未见他们有开口的打算,便接着道:“但听刚才苏先生所言,应当是为千秋节之事。”
千秋节并非只是礼部、太常寺、钦天监、内廷的事。
其中牵扯,几乎是整个金陵的衙门。
从内阁、六部、翰林院,再到巡城司、州府衙门,全都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馆阁涉及到起草文书、诏书等各类事情,自然轻松不了。
光是诏谕都要反复琢磨、修改许多遍,更别说送至百官手里的文书,布告天下的榜文。
苏学士和王学士看了眼对方,对卫长昀又多了几分赏识。
“确是千秋节之事,不过还有一事,须在千秋节前解决。”傅老眼神微凛,“应该是说,在千秋节前,都必须压下去。”
卫长昀搭在桌几上的手一顿,并未急切询问,只等着傅老往下说。
“此事只有我们四人知道,不过——”傅老看向外面的雨,“要不了多久,或许就会天下尽知。”
苏学士和王学士不语,只是气氛比外面的天还要沉。
卫长昀听出一些端倪,又不能妄加揣测,一边想着一边走了神,像是第一日来翰林院那般,又想起了姜宁。
“你可知道,乡试出卷是由各地监考官自行出卷。”
不知多久后,傅老忽然开口,“当时黔州的试题,便是我和苏学士出的。”
卫长昀一怔,所有散落在外的分神,全都随着傅老的话收了回来。
心思是回来了,却也跟着话一起往下沉。
乡试、试卷、考题……
难道是——
卫长昀抬起头,脸上不见之前的镇定,已有了猜测。
“今日丑时,有一名鄂州籍考生进京,直奔礼部大门,声称有人提前知道考题。”
卫长昀心里悬着的石头重重砸下。
舞弊大案若不还以公道,天下考生之怒,如何平息。
第201章
议事厅从午后便大门紧闭,无人进出,也无人敢窥探,直到子时三刻,紧闭一天的门终于打开。
卫长昀跟在其余三人身后走出,哪怕身形挺拔,眉宇间的神色却流露出疲惫。
苏学士和王学士的轿子已经等在外面,仔细听,巷口马车的轱辘声也已经慢慢靠近。
二人向傅老告辞后,各自钻进轿子,先行回家。
旁边的卫长昀见傅老还在台阶站着,便没有离开,而是等着他开口。
过了片刻,傅老转过头来,看着他。
“千秋节在即,此事一旦传扬开来,必定震惊朝野,牵连甚广,你——”
“务必明白,在一切尚未查明之前,打草惊蛇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卫长昀往后退一步,躬身拱手道:“学生明白。”
马车缓缓驶来,傅老走下台阶,“时辰不早,我捎你一程。”
傅老既已开口,自是不容卫长昀拒绝,应声后,跟在后面上了马车。
身为内阁大学士的傅老,马车却不铺张,内里也十分平实。
“好在此事只牵扯到鄂州、江陵府,并未涉及其他州府,否则不仅今年的科举受到牵连,怕是上一科都要被翻出来。”
傅老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今科状元,便是鄂州出身的。”
卫长昀神色微顿,思忖片刻道:“揭举人是鄂州士子,时隔半年入京检举,其中缘由,要详查后才能得知。”
提前泄题如果是真的,那哪些考生提前得知,又是从谁哪里传出去。
都要一一查清楚,追溯源头,才能一层层剥开真相,不祸及无辜之人。
但不论如何,一旦真存在舞弊,那就说明当初去鄂州的那一批官吏里,有人收受贿赂、徇私舞弊。
傅老睁开眼,看着卫长昀,“你的答卷,翰林院所有人看过后,都称赞不绝。”
“今日你却只听不言,与你笔下文章,相去甚远。”
闻言卫长昀一怔,并未急于辩解或是否认,而是沉默地坐着。
“学生入仕尚且不足一月,此前生在山野,对朝廷之事了解甚少,故而不敢妄言。”
卫长昀坦言道:“学生所答,只抒心中抱负与所想,若放到这件事上,便只想为那些无辜的士子要一个公平。”
一番话说完,卫长昀见傅老神色不变,却也不再闭口不言,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说。
“长昀为官不足一月,却知道读书、科举是为实现心中抱负,而抱负便是要以所学为天下百姓做事。”
卫长昀顿了顿,边想边道:“百姓是天下的根基,各地士子同样四朝廷的基石,我——”
“老师,学生只是想,舞弊案祸不及无辜,不可因舞弊之人,而否定当地所有考生。”
黔州地处偏远,今年乡试亦有二千余名考生参加。
江陵府、鄂州四处长江旁,是富饶之地,两地加起来的考生至少有六七千人。
乡试中举者,不说四百,亦有三百。
这么多人里,参与舞弊的,至多不过千分之五六。
要是因为舞弊一事,难以彻查源头、涉案考生,一刀切取消当地今年的科举成绩,对其他人而言,又何谈公平。
车厢里陷入片刻沉默,直到车门被叩响,傅老才缓缓开口。
傅老道:“前面巷口回去,半炷香即可到家。”
卫长昀不多问,行了礼便要下车。
他刚钻出马车,便听得身后传来傅老的声音。
“你可知,乡试时是谁与礼部一同操办今年科举。”
卫长昀站在马车旁,分明是端午后的夏夜,却只觉背脊一阵发凉,竟是连马车离开时,忘了向傅老行礼。
金陵的子时三刻,夜市都还开着,街上并不觉得冷清。
然而卫长昀只身一人回到家,推开门,站在院子里时,都有些恍惚,不知如何走回来的。
“你怎么傻站在那?”
卫长昀倏然抬起头,只见姜宁披了件外衣站在房门口,还揉着眼睛,一副睡着又醒来的模样。
不安的心,忽地就定了下来。
姜宁看他还傻站着,察觉出不对,“你晚饭吃了吗?”
卫长昀一身疲惫,还有不知道往哪里发泄的情绪,瞬间被姜宁的话柔柔托住。
难得的,他没逞能,“忙着商议事情,忘了吃。”
姜宁皱眉,紧了紧身上衣服,走出房间,径直往厨房去,“现在天热了,饭菜放不住,我给你炒个蛋炒饭吧,正好试试今天揭盖的糟辣椒。”
糟辣椒蛋炒饭,黔州最爱吃的口味之一。
卫长昀跟在他后面进了厨房,嗯了声,“酒楼情况怎么样?”
“东西采买得差不多,先得把硬装布置完,才能把帘子、帷幔跟桌椅这些放进去,灶台那边全都推了,正在重新砌。”
姜宁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鸡蛋和碗,熟练打蛋后,拿着筷子搅拌,“糟辣椒在旁边的柜子里,我分了小份出来,免得总揭坛子的布,容易坏。”
卫长昀打开柜子,不用多翻,就知道姜宁习惯放在什么罐子里,“灶台是要重新砌,原本那个看着问题不大,实际操作起来不方便,有些挡了。”
“厨子站在过道里,哪能成,进进出出的,磕着碰着是小事,万一碰到热油,或者后厨跟伙计迎面撞上,热菜烫到,那也麻烦。”
姜宁打完鸡蛋,瞥眼灶里的火。
家里习惯留有一个灶孔烧热水,至少在子时左右都还有热水洗漱,所以这会儿火堆还没完全灭。
卫长昀看他视线,便过去拿火钳夹了一块燃着的柴,放到小灶里,又添了点细柴,不一会儿就引燃了火。
上一篇:反派不洗白
下一篇:霸总生子文里的御用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