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215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傅老点点头,往台阶上走,忽地反应过来,停下步子。

“黔州?”

傅大人嗯了声,“之前参加陆老的生辰宴,他女婿便是黔州人,听他和人说话,有些像。”

“黔州,长昀……”

傅老微微眯起眼,“我去黔州监考时,有一位学生文章出众,而且与以往那些学生略有不同,太过——”

“有锋芒了。”

“听父亲提到过,是黔州乡试第十一名那位吧。”

傅大人道:“您回京便说起过这事,若无意外,本届会试考生里他应该也在。”

傅老点头,“只是那学生姓卫,名倒是一样。”

“天下重名之人众多,可能是同名罢了。”

“只是想起了那位学生,若能在会试高中,入了殿试,不知今上能否接受。”

“会试在即,您事务繁多,注意身体才是。”

-

“翰林学士?!”

“嗯,京城里姓傅又当官的,就只有这一位。”

姜宁收起震惊,盯着谢蕴道:“还好刚才没有胡乱说名字,不然就完了。”

他说想要人脉,不是真的想要靠关系啊。

谢蕴看他一脸紧张,“放心,影响不了你家长昀的。”

姜宁撇嘴,“谢姐姐,你真吓人,虽说阅卷时不会知道谁是谁,字迹也有人誊抄,可到底不好。”

卫长昀的文章内容,很容易被看出来的。

连他上一回看了一篇,都在想恐怕整个燕朝都无人会这么写。

谢蕴安抚道:“你家长昀有真才实学,那文章若是真写得独树一帜,这些批卷的,肯定有印象。”

“便是无今日的事,人家也能认出来。”

“可……”道理好像是这样,但有一点儿说不上来。

姜宁叹了声,“我送谢姐姐回去。”

“你们住哪?还是我送你回去吧。”谢蕴看姜宁一脸郁闷,也有些不好意思。

“我送哪小孩回家是真心的,不是为了攀附他家里。”

姜宁诧异抬头,“没有!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

“谢姐姐,你别多心。”

“哼,你一定觉得我势力了。”谢蕴知道姜宁没这个意思,却也逗他,“官场本就复杂,如今不认识,以后也要认识的,这傅学士已经算得好的了,为人正直、公道。”

“没有的事!”

姜宁解释道:“我只是怕影响了长昀,他正专心备考,我……”

他是出门来琢磨怎么能在金陵开一家酒楼,或者做点生意,可没有想别的。

“那就别告诉他,影响他考试了。”谢蕴笑他,“你啊,半点不经逗。”

那可是翰林学士,又怎么会因为送一个小孩回家,就影响了判断。

这点恩情,可不足以让这些大官起恻隐之心。

“那谢姐姐怎么进京来了?是为了送粮吗?”姜宁好奇问。

谢蕴摇摇头,“不是,是送一批茶叶。”

黔地多山,便于种植茶树,从古至今便盛产茶叶,亦有送到宫里的贡茶。

“不过今年黔州有地遭了蝗灾,我家茶山受了些影响,所以这一批茶斤两少了许多,我跟着一道过来就是为了和这边的掌柜解释,显得有诚意些,正好也瞧瞧京城什么样。”

谢蕴低咳一声,略有些不好意思道:“刚才那么说,是怕那小孩不信我们。”

姜宁微怔,一想又觉得这是谢蕴能做出来的事,“进京瞧瞧也好,可热闹了。”

两人一块上了马车,谢蕴打算送姜宁回去,被姜宁拦住。

齐云楼和他们住处并不在一个方向,要送他过去反而绕了一圈,他自己回去就好。

谢蕴拧不过他,也只能作罢,让他小心些。

姜宁难得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把买的菜和肉放到厨房,便往屋里看了眼。

为了保持清醒,卫长昀这几日看书时,大多都开着窗户。

冷是冷了点,可不容易犯困。

姜宁从前觉得卫长昀读书辛苦,时日久了又习惯了他这么刻苦。

毕竟,他们做生意、种庄稼都挺累的。

可是刚才那么一遭,他再看卫长昀这般刻苦,心里有些琢磨不出原因的难受。

算了,先解决晚饭再说。

肚子饿起来可不等人,要思考也得先把肚子填饱。

“怎么了?”

姜宁突然听到声音,吓一跳,回头看向卫长昀,“你怎么走路一点声音都没有?”

卫长昀看一眼灶上的锅,把菜叶倒进去,“从回来就心神不定的,遇到什么事了?”

在一起这么久,有什么不对劲儿一眼就能看出来。

“还记得我跟你提到过的那位谢家姑娘吗?”姜宁拿着筷子,犹豫道:“今天在街上碰到她了,原来她家里还种茶。”

卫长昀看了眼锅里的菜叶,走到一旁拿出碗,用水涮过后放着备用。

“黔州处处是山,土质不宜种其他作物,倒是茶树长得好,山里野茶树众多,不少人家都有一两亩茶园。”

姜宁点头,而后笑着道:“其实不止茶,黔州的漆树也多,不少官窑、工匠都爱到黔州来取漆。”

“所以,为什么突然提到那位谢姑娘?”卫长昀没让他岔开话题,问道:“可是有什么事?”

要说吗?

姜宁想起谢蕴的话,让他干脆不说,免得扰了卫长昀心思。

可这件事不说,往后要是被卫长昀知道,必定还会横生其他想法。

“今天碰到谢姐姐完全是巧合,就遇到一个小孩走失,我们把他送回家,然后……”姜宁思前想后,还是把今天的事说了出来。

“事情就是这样,不过那位大人应当不记得。”

姜宁拿筷子把菜捞出来,余光瞥向卫长昀,心里难道打鼓。

怎么一言不发的,听完给一个反应啊。

“就为了这事?”卫长昀按住他的手,怕他烫伤,“傅大人的确是乡试监考、阅卷的人,但与我并不相识,更只有几面之缘,连话都未说过,又怎能在上千学生里记住我。”

姜宁咬咬唇,“那万一真的记住了吗?”

卫长昀把他拉到一旁,自己接过锅铲,把锅抬起来,另外起锅炒菜。

动作间,看眼姜宁,“那也不只是记住我一人。”

黔州士子赴考会试虽只有几十名,可若能记住他,那必定也能记住其他人。

更遑论乡试里他并非榜首,前面还有十个人,文章定有胜过他之处。

“所以不要紧的吧?”姜宁眨了眨眼问,“我只是怕你不太喜欢,万一人家因为我和谢姐姐帮了个忙就那什么,你——”

卫长昀失笑,干净的那只手揉了下他脑袋,“且不说此事恩情大小,就是真要答谢,不也是你和谢姑娘该受着,和我有什么关系。”

姜宁撇嘴,“那万一我说了你是应试考生,不就沾亲带故的。”

“那你会说吗?”

“不会。”

“谢姑娘会自作主张说出我名字吗?”

“好像也不会。”

一问一答间,姜宁倏然反应过来,自己这是绕进了死胡同里,自寻烦恼。

人家堂堂翰林学士,二品官员。

就算是要拉拢人,那也无需拉拢他们这样毫无出身的。

送个孩子回家,给个一百两答谢都是大的了。

姜宁一拍脑门,“你说我是不是应该要一百两的?”

卫长昀:“什么一百两?”

姜宁:“失算了,万一傅家决定硬塞给我们一百两,我和谢姐姐分一人也有五十两。”

卫长昀:“……”

姜宁觑他,“你那什么表情?”

卫长昀:“想要奋发看书,争取一举夺魁的表情。”

姜宁啊了声,“为什么?”

卫长昀笑了声,“怕有的人为了五十两,懊悔得夜里睡不着,所以争取早日年俸能有五十两。”

姜宁摸了摸下巴看他,“那你加油,早日升职加薪。”

升职加薪?

卫长昀思索片刻,大概明白了其中意思。

是得努力升职加薪,毕竟看起来他家夫郎在京城做生意的法子,还未有眉目。

-

转眼间,便到了会试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