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190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一家人刚在门口站定,报喜的官差便来了,街道边瞬间多了不少看热闹的。

“铛——”

“永安镇卫家,元安十八年,黔州乡试一等第十一名。”

“恭喜恭喜!姜老板、卫郎君,恭喜啊!”

“朱娘子,你家这两个孩子了不起啊!”

“小宝,你二哥以后要当官了吗?那能不能把坏人都抓了啊。”

“嗳,小小,什么是举人啊?把人举高高吗?那我爹也可以!”

一片热闹跟贺喜中,姜宁和卫长昀隔着几个人,心有灵犀地看向对方。

苦尽甘来。

-

乡试中举,炮仗都放了一天,不只他们自己放,还有镇里各家员外、里正、富商,挨个都上门道贺。

来一个,放一回炮仗。

等到夜里,门外堆的全是炮仗留下的红纸,铺得比红毯还厚。

哪怕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可还是忙。

姜宁和卫长昀看时辰不早,催着朱红他们去睡觉,这才一起把送来的东西归置好。

贵重的都拒收了,留下的便是一些书籍和新鲜菜。

不敢多收,怕成了往后还不起的人情。

姜宁理了一番后,揉着胳膊和肩膀回房,忽地想起什么,回头问跟在后面的卫长昀。

“太忙了,差点忘了问你,沈大哥那边有消息吗?”姜宁示意他关好门,“听严肆说,今年黔州就只给了四十个。”

近两千人,才选四十个。

比去年还少了些,要是刚好卡在四十二三的人,心态怕是要一阵子调理。

卫长昀道:“三十八名,是进了。”

姜宁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这下苗哥儿也能放心了,不然他估计又得好一阵胡思乱想。”

听到沈明尧也中举,他便放下心来了。

姜宁走到床边去铺床,看了一眼床尾两口箱子,“等过完这个月,得换厚被子,不然夜里睡着冻人。”

“直接加一床,盖着还暖和。”

卫长昀走过来,把擦手的香膏放到桌上,“今年要弹新的被子吗?”

“不用,去年才弹的,够用。”姜宁铺开被子,爬到床里侧,拍拍身边,示意卫长昀上来,“咱们俩成亲的时候,苗哥儿还送了呢,还有两床新的搁在柜子里。”

当初他们成亲,亲朋好友送了不少东西。

大多都是日常用的,随便挑出一件都很实用。

“那是够了。”卫长昀坐到他旁边,看他把钱罐拿出来,立即明白他要做什么。

“是在想春闱的事?”

姜宁点点头,半点不意外卫长昀能猜到,把钱倒在布上,“现在已经九月中旬,再过两个半月就过年,从这里去京城我也不知道有多久,所以需要提前筹划。”

卫长昀帮着他一起算账,道:“此事我还未打听过,但按你之前画的图,黔州在西南,京城距此定是有数千里,又是山路为多,定是要走许久。”

“往年春闱在二月中,怕是正月就要出发。”姜宁今日还是打听了一些,“这么远,先不说路上可能遭遇的意外事情,光是水土不服都要提前做打算,去了京城,砖头掉下来都能砸到半个官,更要谨慎行事。”

他在册子里记账,想了想,“到时候……”

他要跟着去吗?

一去少说三四个月,到时家里只有朱红和小小、小宝,肯定不行。

但家里只有他们五个,抽不出别的人来照看。

除非他不去,卫长昀只身赴考。

卫长昀见他不语,停下动作问:“怎么了?”

姜宁想了想,抬头看着卫长昀,“春闱的时候,你一个人去,应当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卫长昀一怔,他其实一直都觉得,姜宁会和他一起去京城。

“家里总要有一个人照看,不能总是麻烦秋哥儿,或者是苗哥儿他们。”

姜宁微微垂眼,继续记账,“阿娘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一个大人要带两个小孩,还是半大的孩子。

尽管都听话,可还是要人盯着,万一出点事,磕着伤着,要怎么交代。

其实,三四个月过得也挺快的。

“离去京城还有好一阵,到时再看看。”卫长昀并未答应,而是难得地拒绝了。

姜宁看他把数好的钱递过来,嘴角撇着,一看就是在生闷气。

姜宁把最后一笔账记好,看了看又有二十四两银子了。

一边把账簿收起来,一边把其他东西挪开放好,姜宁琢磨着,如今挣钱也太难了。

家里开销不小,五张嘴要吃饭。

食肆再赚钱,成本也比从前在村子里要高,以前是人力,现在是往外花的钱。

过阵子还得再想想如何挣钱,争取在去京城前多攒一点。

“我又不是定了不去,这不还有一段时间,万一想出了法子呢。”

姜宁挨过去,搂着卫长昀脖子,“哎,你太粘人了吧。”

卫长昀抬眼,并未生气,只不过有些低落不能和姜宁一起去看京城的繁华。

之前姜宁说过的万户捣衣声的盛景,他想一起看。

“争取一起去。”

卫长昀握住他手腕,低声道:“粘自家夫郎,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姜宁笑出声,说没什么不对。

第157章

乡试放榜的热闹,持续将近三天,大家都盼着卫长昀和沈明尧能在明年会试里大展身手,最好连着殿试一并拿下。

食肆每日来的客人,个个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向姜宁他们一家人道贺。

姜宁倒是大方,家有喜事大酬宾,直接连着三天全店八折,图一个吉利,既是高兴,也有发财的意思。

等热闹过去,姜宁和卫长昀琢磨着回一趟村里。

中举的事肯定早早就传回了村里,昨日赶集,村里那些叔婶伯娘还来食肆打了一趟。

手里提溜不少东西,但都是自家种的菜、下的鸡蛋,再多便是几块腊肉、几节香肠。

卫长昀本不想收,奈何人家把东西扔下就跑,最后只能先收了,再把人留住在食肆吃一顿午饭,免得赶集一日饿着肚子回家。

“阿娘,别收拾了,要出门了。”姜宁站在门外,朝里喊道:“回去就住一晚,你放心,家里都托林婶帮忙多看一眼。”

朱红哎了声出来,“我这不是怕家里门窗没锁好,遭了贼。”

“那要真的有贼,咱们家里的门窗,那也经不住折腾啊。”姜宁说了句大实话。

全都是木头做的,真想要偷东西,一踹就开。

铜锁坏不了,但门轴多半得坏。

“知道了知道了,你啊,急性子。”

“我还急性子啊,你瞧那边的才是急性子。”

姜宁抬抬下巴,指向一边的马车,车里的顾苗都已经是第四次掀开帘子看他们。

姜宁先把朱红送到另外一辆马车,和卫小小、卫小宝、顾今南一起,三个孩子嘴甜又乖,会哄人,一路上不怕无聊。

等她上马车,姜宁才回到前一辆马车旁。

卫长昀等在一边,见他过来,扶他上马车后,这才上去。

“苗哥儿,你怎么非得和我们一起去,山路不平,饶是坐马车也有些颠簸,你能受得了吗?”

姜宁一上马车,看到顾苗就担心。

顾苗立即抬头,放下正在吃的橘子,“有什么受不了的,哎呀你别担心了,都问我十几遍了,我要是不能出门,不能坐马车,那爹娘肯定不会放心我出门的。”

旁边沈明尧听到这句,颇为无奈摇头。

分明是撒娇求来的,马车垫了厚厚一层软垫,又换了车轮、车夫。

好在小河村驾车去不需要太远,而且一路虽有山,但多为平路,加上天晴路面的泥土松软,反而比石子路要好走一些。

沈明尧伸手接过他吃了一半的橘子,直接往嘴里塞,又问:“这几颗栗子是今天最后的量,不能再吃了。”

顾苗蹙眉,撇嘴道:“一天十颗,喂小鸟呢。”

想着,挨了过去小声道:“你悄悄多给我几颗,爹娘也不会发现的。”

沈明尧一怔,面上微热,低咳一声,“不可以。”

说完又哄,“乖点。”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纷纷把视线移到马车窗外,嘴角默契地挂着笑。

认识这么久,倒是一点都没有。

-

回小河村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上回重阳过后就有的打算。

放榜后回来,一个是报喜,二个是想回村子里待上两天。莫名的,就想在村子多待待。

大概是骨子里的种田基因在作祟,又或者是搬到镇上这一年,始终有些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