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157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戚远摆摆手,示意他俩该干嘛干嘛去,别挡在摊前聊天,耽误做生意。

姜宁皱皱鼻子,倒也不多聊,只让他明日来家里,反正都要路过,他那儿有晒的鱼干和一些能带上路的咸菜,拿些去当干粮。

去买砖的路上,姜宁勾了勾卫长昀的手,而后牵起来。

人生漫漫,连戚远都能放下从前,大家也都有各自的前程要奔赴。

真好啊。

第129章

卫长昀趁着休息的两天,把浴房旁的小灶修了,又修补了桌椅,再和姜宁一块把食肆打整了一番。

等再回私塾,便没什么时间,每日天才亮就出门,入夜了才回来,还要挑灯夜读。

有时姜宁熬不住睡了,卫长昀都还在看书。

卫长昀要备考,王子书和沈明尧亦是,平时偶尔还能碰上,如今直接见不到面。

姜宁抽空回了一趟村里,一是去田地里看看,二是去看赵秋家里情况怎么样。

好在卫家的老屋什么都有,田地里种的菜和粮食没受影响,日子还算好过。

走时赵秋还给他一背篓的蔬菜,又交给他一个小包袱。

“这里面是我做的一些东西,给子书的。”赵秋送姜宁去村口,把东西交给他。

“就是一个荷包,还有做的一双鞋和一件衣裳。”

姜宁看着他,道:“这一阵家里很忙吗?”

赵秋“嗯”了声,点点头,“正好是要忙的时候,过了这一阵会好些,所以便不去镇上了。”

要是换成不忙的时候,或者家里还没被一把火毁了,赵秋多半都会去镇上。

如今家里遇上这么大的事,他要是还只顾自己的私事,不在家里帮忙,未免太自私了些。

尤其是赵秋大嫂生产在即,家里更忙。

姜宁看他这一段时间变得稳重不少,心里不由难过起来。

去年这时候赵秋还不这样呢。

“秋哥儿,东西我一定帮你带到。”姜宁把东西抱在怀里,“你也别太操心,日子都会好起来的,至于王子书那里,他在私塾里苦读,一切都好。”

赵秋笑着答应,知道姜宁担心自己,“好了,我又不是小孩,你别担心我。”

怎么能不担心呢?

姜宁想,赵秋是他在这儿的第一个朋友,可能还是原主唯一的朋友。

“时辰不早,你快些回镇上,路上小心一些。”赵秋看他欲言又止,心里泛酸,怕再一会儿自己就要掉眼泪,立即道:“等有空了,我再去镇上。”

姜宁“嗯”了声,心里却琢磨着要怎么帮赵秋,能早点恢复过来。

要是只有他们一家五口人还好,但眼看着就要多一个小孩。

他没养过这么小的孩子,但亲戚里有。

养小孩可费钱了。

而且按照他对赵家的了解,如今住在卫家老屋,恐怕心里都惦记着能早点搬出去,别占了屋子。

“秋哥儿,那我回去了。”

姜宁往村口外走,“有事就到镇上找我。”

赵秋挥挥手,“知道了,你一路小心。”

-

回到镇上,姜宁算了算时辰,没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私塾。

赵秋交代的东西,要是等晚上给卫长昀,那要明日才能交到王子书手里。

反正回家要经过东街,去一趟私塾还能早点给。

姜宁在私塾外的小摊等了一会儿,就见到有学生陆续往外走。

大多学生的家都在镇上,像卫长昀、王子书那样在村里的是少数。

故而不少人都见过姜宁,看到他在茶摊坐着,便知道他是在等卫长昀。

“小嫂子,今日怎么来接长昀了?”

“他可能还有一会儿,马上要去县府考试,严先生有事留他下来。”

“私塾可以进,你要不要进去?我们带你去偏堂等。”

姜宁一碗茶都还未喝完,听到要带自己进去等,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在这里就行。”

“不过只留了长昀吗?王子书呢?要是方便,可以帮我叫一下他。”

“他们要一起去考,一块留了。”

“那我再等会儿,你们回家去吧。”姜宁探头看了眼,坐正后道:“不差这一会儿。”

“那我们走了,回家吃饭,一会儿还得来。”

“嗯,慢走。”

姜宁端着碗,喝光后,又给了老板一枚铜板,再加满了一碗茶。

之前他还以为是整个私塾都会去考试,原来不是。

得备考不错,而且愿意参考的才会去。

等后面一碗茶喝完,日落斜阳时分,卫长昀才出来。

看到姜宁,他也是一愣。

“怎么过来了?可是家里有事?”卫长昀抱着一摞书,上前看到他脚边的背篓和凳子上的包袱,“才从村里回来?”

姜宁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包袱里的东西是秋哥儿给王子书的。”

“你给拿进去,或者他出来拿都行。”

“赵叔家里一切都好?”卫长昀看出他有些恹恹的,握了握他的手。

姜宁撇撇嘴,情绪的确不高,“我觉得好像帮不到秋哥儿什么。”

“……算了,你先把东西给他,回家了再说。”

卫长昀道“好”,把书放他旁边,拿了包袱起身进私塾。

片刻后,又出来了,不过王子书跟在后面。

“姜哥儿,秋哥儿一切都好吗?”

王子书着急道:“正是农忙时候,他怎么还有时间给我弄这些东西。”

“反正你收着就好,至于秋哥儿那儿,你别太担心。”姜宁按照赵秋的意思道:“安心备考,你们去县府前,我会找个时间把他接来镇上住一两日。”

并非是他脑子里只有谈恋爱这点事,是王子书和赵秋心系彼此,考试前见一面是好事。

王子书眼圈微红,点点头,“我知道,我会好好备考的。”

“那我回去了,还有一些书得再看。”

姜宁看他背影,叹了一声,刚转身,就见卫长昀已经把东西拿上,等着他。

卫长昀上前牵了他手,“回家吧。”

姜宁点点头,低声道:“你说秋哥儿经历这一遭,往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劫难了吧。”

“王邦纵火,哪怕不死也要收押大牢,王家即便不愿赔偿,那笔债依旧在他们家名下。”

卫长昀想了想,“我不敢断言如今已经做到周全,但总好过喊冤无门。”

才听前面时,姜宁觉得卫长昀答非所问,可听到后面,便懂了。

申冤无门的事并非少数,赵家能得到这样的判决,已经是公正了。

然而人心最不可控,王家若是一直耍赖,那赵家便无计可施,总不能县府上门把一家老小赶出去,闹出几条人命来。

不管如何完善律法,这世道都是好人受委屈多。

因为好人才不会昧着良心做事。

-

回到家,因为赵家的事,晚饭姜宁都是草草吃两口便回了房。

朱红看着他背影,问卫长昀道:“去了一趟村里回来便这样,是秋哥儿家里不好吗?”

小小和小宝停下筷子,也望向他。

卫长昀看他们一脸担心,摇了摇头,“赵叔他们一家都还好,只不过去村里总会记得那一把火,触景伤情,难免失落。”

“要不了多久,赵大嫂就要生产,还是麻烦阿娘你有空时备一下礼,这些我和宁宁都不懂。”

提起这事,朱红的注意力便被转开。

哪怕还担心姜宁,但想着备礼,能帮到他俩也就去想这事了。

饭后,卫长昀回了房,看一眼趴在床上的人,走过去。

“才吃那么一点,晚上不会饿吗?”

“不会。”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伸手拍拍他背,“赵家的屋子毁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建好。”

他顿了一下,“等考完试,我们一起回去趟,尽量说服赵叔他们,我们一起帮着修,银两那些不用担心,打借条便是,这样住回自家屋子,他们也放心。”

家里的账都是姜宁在管,只要姜宁觉得可行就好。

“你的意思是?”

“意思是,赵叔他们一家恐怕是觉得住在老屋不便,到底不是自家的宅子,怕旁人非议。”

卫长昀看姜宁转过头来,便道:“按照现在他们家里的情况,修好屋子怕是要等到翻年了,日子短还好,日子久了人家还不知道要怎么说。”

村里人心眼不坏,但那么一点大的地方,总是会坐着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