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不语 第147章

作者:岛里天下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接着她又问了几句骆家使着几个人,骆家大朗去年生意好不好这些事。

巧儿听得津津有味,对这样大户些人家的事多好奇。

下晌,珍儿就要回去。

范景在几人说家常话的时候,去棚里扯了两只兔儿,两只大鹅,外还有四只鹌鹑宰了收拾好,又上屋里头寻了些东西出来装着,一并给弄去了珍儿的马车上。

珍儿瞧着范景默不作声的与她拾掇恁些东西,心头多不是滋味。

她道:“大哥哥,已经很多了,不肖拿了。”

范景看了眼珍儿,他没多言什嚒,只道:“有事情就上铺子里来。”

珍儿应了一声。

走时,一家子都送,大福喊了声姑姑,珍儿抱着大福亲了亲,多是舍不得。

回去的路上,忍不得在马车上落起泪儿来,骆川宜与她擦了擦,好是一通哄。

如此,淡淡的日子,眨眼去了三载。

第91章

“往左,再往左一些。欸,对咯!”

“这院墙定是要夯结实,下石下料都不肖省,要紧得弄好,弄扎实!”

五月上,天气已见暖,范家地界儿上正是干得热火朝天,凿石抬木的声音响得几里外头都听得见。

打范家老屋边上,新起了一处大宅屋,直冲着二十间的屋子去建。

那砖、瓦、石料、木材……堆了几大庞堆,遭屋宅的都是俩工队,日里头最热闹的就属这处,村里耍闲的农户都爱往这头来瞧看。

快至午间,太阳爬起来晒人,康和从屋里提了一桶茶汤,吆喝着修屋的师傅吃水解个渴。

大槐树底下乘凉的农户见着康和出来,拍马屁说这宅屋修的宽敞阔气,都快赶过乡长家的大屋了。

康和笑了笑,拿了碗,也喊看热闹的农户吃。

自也有那般嘴巴酸的,不吃康和的茶水,道:“康和,你家这宅子修得宽大,外头的屋墙弄得几丈高,人是架着寻常矮梯都爬不进去,乡里乡亲的,恁是要防谁呐?”

这说话的是村里姓邓的一户人家,三年前意外弄得了个买卖做,这几年也挣下了些钱,在村里头是那般靠前的人家了。

小户乍富,难免觉自己有几分富贵天分,在村里头也便抖得起来了。

可这真到了比自己箱笼里还有子儿的人家,难免看得眼红,虽知自个儿差人一截,可心头又不服气。

他想着以前范家多穷的人户啊,遇着灾年里头,家中米缸没了粮,还上他们家里头去借过米,比他们家里还不如的人户,一扭头倒是富裕了起来。

其实算起经营生意,也就比他们家早那么个两三年,可人不晓得咋就能置些许多的产业来。

就拿村子上说,如今他们家手里头足有四十三亩田地耕种着,三户佃农给他们家种地。

他给粗略计算着,只怕光土地的收成,一年就能挣出个上百贯的钱出来。

要单靠着种些谷稻自不成,可人家会盘算吶,尽种些会变钱的,就好似那油菜。

十几亩地的油菜,春月里头一水儿的开那教一个漂亮,好似半个村子都黄灿灿的,一茬菜籽收去榨了油,能出百数斤。

种油菜也便罢了,又树蜂箱,那产的花蜜又甜又香,听说城里点心坊都上范家买蜜。

人家种了油菜又种豆,黄豆子绿豆子,要啥有啥。

气人的就是人种啥都能好,那范家老二叔旁的不行,却会料理田地得很啊,家里头肥又多,土地好,如何不高产的。

说起肥不又得提人屋里养的那几大棚子的牲禽啊,鸡鸭鹅兔的,十里八乡做事摆席谁不晓得上范家来买禽肉。

不说摆席吃肉了,看买牲口都能上他家里去,牛、马、骡子、驴都有,也不晓得那姓牟的去哪处弄来的,那样会养。

这且还是乡里头的产业,人城里还支着铺子干咧,生意又红火,不知一年得挣多少去。

要少挣了,村里能造这大宅屋出来?又还使唤着四五个人,那日子过得,谁瞧了不眼热。

姓邓的就是琢磨不透,自家里除却偶得的手艺能做得走,想学学范家多几条路子经营,不知怎就行不通。

去年想学人在土地上找生意,便种了些瓜菜来卖,忙活了一年,竟是盈亏方才相抵,白给一厢折腾。

他这般看着范家红火,自是越瞧心里越不得劲儿。

康和听了这邓家说的话也不恼,他笑道:“这高墙自是防坏心歹意之人的,可见得不是为着防邓兄弟,你可不要多心啊。”

诸人听了都笑起来,姓邓的觉遭了戏耍,可却也不好意再说甚么。

辨得多了,倒好似他真要图人点儿什嚒似的。

至午间,范家一家子在老屋那头吃饭。

天热烘烘的,家里头去年赁的长工小香,中午用家里榨的山胡椒油拌了一碟子嫩莴苣叶,清爽味香,倒是得大家的欢喜。

这小香赁来,素日里头帮着烧饭浆洗些衣物,外还有个长工连四哥,干些粗活儿。

饭桌子上,范爹吃了一碗粥,说道:“家里头这屋子再有个把月怎么都该建好了。弄了四五个月了,终日里头都吵闹得很呐。”

陈三芳说他:“你还嫌闹腾,人别家想受这份儿罪还没得受咧。”

范爹听此,笑了一笑,这话说得不假。

他家这新宅屋,敞大不说,建造用的材料可都是些好料子,光是打屋墙用的石和砖,就是几十贯之数。

宅屋全然落成,少不得要用上两百贯,那是甚么个条件,这钱要拿去城里头,也能置下间小两进的宅了。

如今他出门进门的,谁不高看他范守林,人逢着都是对方先笑着招呼他的。

康和跟范景没掺合进这俩夫妻的拌嘴里头去,两人一左一右坐着,瞧着坐在中间的大福吃饭。

这小家伙二月里头已过了五岁,跟那外头的小树子一样抽了条儿,个子能赶上村里七八岁的小孩子了,只他个儿长得快,却不似幼时那般胖乎乎的了,瞧着有些瘦。

康和嫌大福不长肉,与他舀了一勺子肉糜炖豆腐到碗里,大福拿了一只圆圆的勺子,说了一句谢谢爹爹,将炖得油香的豆腐给捣碎了伴着粳米饭大口送进了嘴巴里。

他倒是不挑食,吃饭比小时候还乖,压根儿用不着人照看着吃饭。

这康和跟范景俩,好似是没得孩子缠闹过,没尽那般带孩子的瘾似的,可眨眼孩子就长大了,还变得更懂事更乖巧了去。

他俩便总要没事找事的把孩子给照顾着,吃饭时要端着饭碗给喂,晚间抱去洗澡。

大福话不大多,也不爱闹腾,一日里头实是忍不得了般,埋在陈三芳怀里头多伤心的哭起来。

“我都不是小朋友了,能自己吃饭,自己洗澡。

爹爹和小爹总还照顾我,我是不是不聪明,真的是个傻孩子?”

陈三芳听了这话,又气又好笑,哄了大福好一阵儿,又去把康和给说了一顿。

这做爹的先时见人大福乖巧少有哭闹,说怕孩子是个傻的,还要带去教朱大夫给瞧瞧,不知甚么时候定又说这种话来,教大福给听着了,怕是多伤心的给记在了心里头。

她说康和:“你俩年纪轻轻的,素日里头少忙些生意,抽出一点空闲来,再生上几个孩子,省得是嫌俺们大福太懂事了。”

康和教说得张不了口,再是不敢伺候大福了。

“下晌哪处耍去?”

康和看着大福擦了擦嘴巴,问他要如何。

大福答他说:“十五弟弟要过来寻我,我们要去帮牟叔叔拾鹌鹑卵。今早我跟牟叔叔说了,让他把卵留着下午再拾。”

十五是徐扬家的小子,唤做徐安衍,因是十五一日生的,小名儿就叫十五。

他年纪比大福要小个岁把,但俩小崽子倒是耍得好。

范景闻言,道:“那可别把卵捏坏了。”

“不会。牟叔叔教过我取鹌鹑卵了,我跟十五都会。”

大福又问范景:“十五上回过来,见着了新生下的小兔子,他很喜欢。一会儿他来,我可以送一只黑色的小兔给他吗?”

范景应了一声:“你元小叔总与你带点心吃,你送只小兔给十五也是应当的。”

大福很高兴,放下碗筷,与桌子上的人说了一声就跑去门口等着十五去了。

没些时候,元哥儿就带着十五过来了家里。

两个小崽子会着,欢喜得很,又蹦又跳的,牵着小手就跑去了棚屋。

他俩能在棚屋里头玩上一整日。

元哥儿提了个食盒来,做了些糯米甜藕,取了一碟子给陈三芳他们尝吃,又与两个小崽子留了一碟,等着耍累了好吃些。

“晌午饭都没吃几口,就闹着要过来寻大福,更甭说是教他睡会儿午觉才来。”

陈三芳把元哥儿喊进去坐,笑说:“饭桌子上大福也是念叨几回了。”

康和问了两句徐扬这阵儿在忙活些甚,都有两日没见着他人影了。

元哥儿说他去了县里,新上任了县公,总唤他们这些乡长前去问各村上的一些杂务。

范景去棚屋里瞧了眼,见着大福跟十五就像牟大郎的两条小尾巴一般,跟在他的屁股后头,一人提着个小篮子,轻轻拾了拇指大小的鹌鹑卵小心放在篮子里头。

小家伙多觉趣味,把鹌鹑卵捏了又捏,尤其见着那般有斑点的,觉着稀奇得很。

家里如今养得有上百只鹌鹑,这小小的鹌鹑很是肯产蛋,母鹌鹑几乎是一日里头下一枚。

几十只母鹌鹑,一日里就能收起几十枚卵。

康和放在铺子上多好卖,竟是比那鸡子鸭卵还好销得多。

人觉个儿小精巧,一枚鹌鹑卵就要一个铜子的贵价,富裕些的人家都是三五十枚的买去吃。

去年康和拿了些在贺小秋的铺子上卤出来卖,又还弄了松花鹌鹑蛋,倒还有些供不应求。

一会儿,康和就也撵了进来。

他瞧了瞧小崽子拾鹌鹑蛋,转去牲口棚里转了一圈儿。

牟大郎同他道:“这阵牲口一直自养着,来了几个农户瞧看,却都没买下,可要贱价些卖去城里的牲口行?”

康和见着几头熟样儿的壮牲口,跟个憨货似的,埋着脑袋只一个劲儿的吃草料,棚里头就属它们吃得厉害,膘是日益见长。

这般久卖不出自养着也不是个事儿,一头两头的且不算事儿,要紧他们家里头养着各样式的二三十头。

新育起来的牲口好不易长大了,就得卖了回些钱,若干养着日里头得不少开销用出去,时日越久,挣得便越少了。

但卖去牲口行,确是价贱,就拿一头壮驴子来说,卖去牲口行,许就得个十二三贯钱,但人转手就要卖十八贯,二十贯。

倘若康和自卖,不卖牲口行那样的贵价,就卖个十五六贯的价格,寻常人家买个实惠,他也比卖去牲口行要多挣上几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