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小相公他超甜/彪悍夫郎太宠我 第174章

作者:红薯粉条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 种田文 爽文 穿越重生

上一秒还同他一惊一乍的,没说两句,这货居然就睡着了。

还想做点什么的秦润无奈的把人亲了又亲,满足后才闭上眼。

另外一个房间,萧衡之闻着被子上不甚浓郁的皂角香,想到他喜欢的孩子就睡在隔壁,那种感觉,这些年来,一直幻想的美梦好像终于实现了。

萧衡之美美的睡了,却不知,因为他的不辞而别,周县令与萧霖吓的三魂不见七魄。

他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派人守在萧王府在的秦斐俞了。

听到侍卫的禀报,秦斐俞猛的一个起身,“你说什么?萧王不在府内?他人去了哪里?”

“禀主子,属下不知……”这话说起来,简直是丢了他们暗卫的脸,谁能知道,看起来病恹恹的萧王,身子骨不好使了,人家还有头脑在,居然来了一招金蝉脱壳。

萧衡之不在萧府?

第170章 蒋岚方的愁事

得知此事, 秦斐俞不知是该气还是该担心,萧衡之是疯了吗?

他知不知道,贸然离开京城, 于他而言会有多危险?

秦斐俞恨不得立马飞身离京, 去把萧衡之找回来,偏巧这时候, 其他暗中寻找孩子的暗卫有了线索, 需秦斐俞亲自去一趟。

爱人重要, 孩子同样也重要。

只要萧衡之脑子不进水,不自个找死,自保应当不成问题。

两厢为难犹豫之下,秦斐俞还是跟着暗卫走了。

没办法, 他找孩子已经找了八年了。

八年前他被人救回京时,脑袋上受了伤,一些事记不清了, 回京的路上遭遇几次暗杀, 他身边的侍卫死的死伤的伤, 最先发现他找到他的侍卫已经没了,秦润不知在他记不清的八年里, 他在哪落脚, 他的孩子又在哪里。

他只模糊的记得, 自己再一次从京城离开前往塞外的路上遭遇了刺杀, 因为一些原因,他不得不带着奶娘还有贴身侍女典当随身携带的玉佩, 并同一位自小离村二十好几依旧只是个童生的汉子买了他在村里的房契地契,又暗箱操作顶替了对方的身份,一通操作下来, 当掉玉佩所得的银子便所剩不多了。

当时他身边除了这两人,再无可用之人,连夜的逃命,几个大人心力交瘁,以至于孩子何时发烧昏迷过去了都不清楚。

最后他的孩子,虽没有烧傻,但以前的事却记不清了,秦斐俞当时肚子里又揣着一个,很多事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回到京城这几年,秦斐俞养了两年伤,并派人去把他的孩子找回来,但到现在,有关他两个孩子的线索依旧全无。

秦斐俞甚至不知道,他的小儿子是否还在这个世界,从他不甚清晰的记忆里可知,他之所以上山掉入山坑里,是因为小儿子生病了,他的侍女在小儿子出生几个月后就去了,如此,家里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上了年纪的奶娘?

一个十岁的孩子,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这样一个家庭,他不在了,他们该怎么办?又该怎么生存?

只要一想到这些,秦斐俞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将他们找回来,一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以至于他都没有时间去找萧衡之。

等他身上的伤大好之后,秦斐俞不是没想过去找萧衡之,奈何萧府的人见了他,那是恨不得将他大卸八块,得知他要找萧衡之,萧家人哪会同意让他进门。

萧王府进不去,秦斐俞只能采取其他方式,守在萧王府外多日,他才见到了心心念念数年的人。

几年前,他也曾回京一次,但那一次,他未得知萧衡之的事,加之萧家对他的态度并不好,外界都在传他与萧衡之不合,为此甚少有人敢在他面前提起有关萧衡之这人的事。

在京几年,他见到萧衡之的次数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后来,他才得知,萧衡之在他当年出京时遭遇了刺杀,中了毒。

明明是萧衡之不要他了,秦斐俞却痴心不改想着要见萧衡之。

奈何萧王府不好闯,萧家把萧衡之护得太好,秦斐俞根本无法靠近萧衡之,得知萧衡之被人刺杀后,他能做的也只是派自己的心腹去保护萧衡之。

如今乍然得知萧衡之离开了京城,秦斐俞忧心忡忡,却又不得不赶往其他府城。

他想见到萧衡之,同他面对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绝情,可他见不到人,如今萧衡之离京了,他的机会来了,可……那种分身乏术的无力感,使得秦斐俞不好受,却又无可奈何,无力改变。

萧衡之不知因为自己的贸然离开,其他人急的差点团团转。

一夜好眠,萧衡之起床时,秦润已经做好了朝食,最近要院考了,学院内不上课,秦安秦慕选择留下来陪萧衡之,只有秦润许云帆去了书院。

牛车上坐着要去书院干活的几个大娘、汉子,许云帆被挤在前头,牛车中间放着几袋玉米。

昨儿秦大右他们收的玉米不算多,因为孙老太婆的阻挠,一个傍晚,几人也就收了近十袋。

许云帆让他们今儿继续收,昨晚收回来的先般上车让秦大娘他们带回食堂煮了。

这些玉米有部分是甜玉米,有部分是糯玉米,无论是甜还是糯,煮了当早餐都不错。

到晌午再安排上个甜玉米炖排骨汤,几袋玉米根本不够造。

村民种田种地为什么不能发家致富?为什么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知流了多少汗,结果也就勉强在图个温饱有余后剩几个闲钱?

那是因为,粮食太“贱”了。

一斤玉米的价格不过一到两文钱,这还是在晒干了的情况下,至于红薯这些农做物,价格就更便宜了,而一斤盐就要二十六文,这个价还是朝廷压价之后的价格,就这,除去平日的必需生活开销外,村民们能赚到什么钱?

许云帆知道种地是赚不了大钱的,但地就在哪,不种就是浪费。

等玉米老了再收,许云帆能赚多少?

现在卖玉米棒,一把玉米棒他就卖两文钱,怎么都比较赚吧!

秦大娘他们一开始不理解许云帆的用意,毕竟他们种的几十年的地,不是没吃过玉米棒,可他们地里的那些玉米棒,说实话,不咋地好吃。

直到整个食堂弥漫着一股玉米的清甜,再看秦润标注的价格后,秦大娘几人眼睛睁得老大。

好几次,许云帆这小子,就他这脑子,就算不做生意,单单就种小秦家那十几亩地,只怕养活小秦家几张嘴都不是问题。

秦润安排孙武运送四袋玉米送往云润店铺,让孙青松他们处理,而食堂这边,剩下的玉米全部被处理干净。

说实话,不说秦润,就是秦大娘他们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吃到这么甜的玉米,每人吃了一把后还意犹未尽。

许云帆干了几把糯玉米后,嘴一擦,这才提着秦润给他准备的食盒去找蒋岚方。

才回家“偷懒”几天,蒋岚方便让人传话叫自己过来,难不成,这是对他“偷懒”一事有意见了?

许云帆摸不着头脑,待去到蒋岚方的书房时,见到一脸愁容的蒋岚方后更是不好贸然开口。

主打的就是一个敌不动,我不动。

自应声让人进来后,蒋岚方便沉默着,一瞬不瞬盯着许云帆看,好一会后,“许云帆,你可知,今日我喊你来所为何事?”

许云帆:“……”

他知道就有鬼了,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不知道呢。”许云帆摇头,说话很乖巧,“蒋院长叫我来是有什么事呢,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要是有烦心事,你若信得过我,可以同我说说,放心,我绝对不会告诉其他人的。”

“我这里确实有一件事,很难做出选择。”蒋岚方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这件事,他前两天同其他夫子讨论了一个上午尚且商策不出一个所以然,鬼使神差之下,他想到了许云帆。

那场会议,蒋岚方没让许云帆参加,并非排挤他,而是觉得许云帆年纪太小了,估计去了也是听个寂寞,后来散会后,齐修泽四人来同他请教问题时得知他的愁事,一个个喊丫丫起来,说他怎么不去问问许云帆呢?

谢柏洲四人对许云帆不知为何有着一股迷之信心,几人那架势,俨然唯许云帆马首是瞻,就认为许云帆很厉害了,无所不能。

听几个学子开口许云帆,闭口许云帆,蒋岚方被洗脑了。

这才寻上秦润,让许云帆今儿过来一趟。

蒋岚方:“你也知道,九月份的院试,书院里很多童生都去了,但很可惜,这些童生虽未能上榜,但这不意味他们不是读书的料,我同其他夫子的意思是,这一次就当去试试,积攒经验,往后再接再厉,只是,摆在学子们面前的,不单单只有落榜后的失落,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困扰着他们。”

“你也知道,我们清风书院每一年的束脩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他们全家人节俭再节俭才能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银子,咱们书院的学子,并非一个个皆来自权富世家,这次院试后,一些学子备受打击,甚至已经同他们夫子说了退学之事。”

蒋岚方自然舍不得这些学子离开的。

能进到他书院的学子,对他来说,每一个都是一块瑰宝,需要精心打磨,以待来日成为一颗耀眼的熠熠生辉的明珠。

可如今,他的学子,居然要因为家中清贫面临退学的困境,这令蒋岚方备感惋惜。

说实话,他是有那个财富替这些学子交付束脩,可如此一来,其他学子又该怎么想?

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学子入学,束脩需要花钱,难道笔墨纸砚,日后的赶考就不需要银子了吗?

清风书院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他书院难道就没有吗?

他帮得了一个两个,却帮不了几百上千人。

蒋岚方想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并且长期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些事。

之前的会议,几个上了年纪的夫子就此事争论不休,有说这是磨炼,也有说让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总之,各有各的想法,但在蒋岚方听来,却没有一个想法得他心意。

许云帆一边听着,眼珠子转了几圈,“就这点事?就为这,看把你愁的,都是小事而已,不至于。”

“你说话能不能不要说的那么轻松?”蒋岚方为这事愁的头发都掉了几抓,许云帆居然说就这点小事?

这话,听着让人燃起希翼的同时又差点气的七窍生烟。

许云帆说是小事,那说明,他有解决的办法,“你有办法?”

“有的,不过,我想同你问问,咱们这的钱庄,都是哪些势力所设?”

“有皇家,有齐家,还有另外几家,但这些钱庄,无一例外,信誉都值得信赖。”

许云帆点点头,“其他钱庄就算了,如果你能同皇家开设的钱庄合作,这些事就解决了一大半,当然,其他钱庄要是信得过,也可合作。”

“怎么说?”蒋岚方一脸懵。

许云帆:“你要是有路子,可以寻朝中负责管理财政或者教育的官员,同他们合作开办一个‘帮学贷款’,这个贷款是这样的……有了这笔钱,家中清贫的学子在读期间的束脩、寝舍费、生活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不就解决了?待他们学有所成后,肯定不能一次还清这笔钱,你们便可以采取一个学成后的分期偿还,在他们贷款的年限内,你们不收所谓的利息,待他们学成后,再收利息也不迟,至于这个考核,哪些学子可以申请这个贷款,贷款监护人等有何要求,你们可以……”

到时候,从清风书院学有所成的学子,出去后不是秀才也是算半个人才,寻份活计应当不难,要还清贷款应不成问题。

“当然了,单单有这个贷款可能还不足以解决部分学子的困境,你还可以同他们设置一个“晨曦计划”,该计划便是针对一些家境贫苦的学子所设……此外,学院可以创办或者建立“奖学金”,这个奖励的金额,院长你就自己定了,我不知道在这里这些事好不好办,但在我的国家,就存在这样的好政策,因为这些政策,很多学子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很多学子因此受益,不用因为学费的事放弃自己的读书梦,正因为这一政策,很多人都终生受益,因为读书,哪怕不能他们走的更远,坐上更高的位置,但因为读书,眼界得到开拓,知识层面得到提升,这便是一件受益的事了,当然了,我这也是将我国家的政策提供给你参考,至于能否办妥,我能力有限,又不认识什么人,就不参与了。”

“还有,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跟其他富商合作,或者跟我合作,为学子们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活计,让学子通过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

许云帆走后,蒋岚方还久久回不过神来。

没办法,许云帆说的那些政策真的太令人震惊了。

究竟是什么国家能做到这么好,能让学子不用为了学费发愁,有这样的政策,许云帆之前所说的,在他那,“读书人遍地走”还真不是吹的。

说真的,蒋岚方太羡慕了,他根本不敢想象会有这样的国家存在,可许云帆的出现,他的一字一句都在证实,这样的国家是真的存在。

让每一个学子都有书可读,不为学费而愁的事,原来是真的可行的。

蒋岚方将许云帆的话重新回味了遍,生怕自己忘了,他还特意提笔一字不漏的写下来,直到忙到晌午,肚子空荡荡的蒋岚方才注意到许云帆放在茶桌上的食盒。

第171章 暖床玩意

大为惊喜的蒋岚方吃过几把玉米后, 顾不上休息,同其他夫子嘱咐一通,又回到后院同夫人交代几句, 留下一封信后便急不可耐的带上人马朝着京城的方向出发。

要是许云帆所说的政策落实下去, 蒋岚方都不敢想,他们大晏朝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事关重大, 他必须亲自回京同皇上商量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