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炮灰夫郎做开国皇帝 第112章

作者:金戈银盾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成长 炮灰 穿越重生

“十月末,越快越好。”沈新沉吟片刻,“上京靠北,从南江府到上京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冬季严寒,若是等大雪封路就不好走了。”

秦宁稍稍计算了一下,喃喃道:“那时间不多了,家里这摊子事都得好好安排一下。”

沈新“嗯”了一声,“三日后知府大人会举办一场鹿鸣宴,专门款待乡试中榜的学子,我们一起去好不好?”

秦宁睁了睁眼睛,惊讶道:“去府衙?”

“我行吗?”秦宁声音忐忑。

“当然行,而且你的气势还可以足足的,因为你相公我是乡试的头名解元。”沈新摸了摸他的头,勾了勾唇。

“相公很厉害。”秦宁夸了一句。

为了宽慰秦宁的情绪,沈新继续说,“这也算是考试后的传统宴会了,等我将来中了进士,咱们还会去宫城里的御花园参加琼林宴。”

“就是去吃一顿饭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秦宁可有可无地点了点头。

他得好好打扮打扮,不说艳压群芳争奇斗艳,也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好事成双,让沈新惊喜的是,当天下午远在广安府的林大青给他写的信便到了。

信上说,他们不日前就已经到了广安府安定下来,那边的气候和他设想的的大差不差,但并没有找到沈新说的橡胶。

天无绝人之路,他们遇到了一个金色头发碧绿色眼睛的番人,这番人说他的家乡有这种树木,经过慎重考虑,冯大青几人决定去这人的家乡弗朗州,望东家安心,他们一定能找到橡胶树。

沈新压下心里突升出来的燥热,他定了定神,提笔开始写回信。

说了他如今已中举人,不日将赶往上京,让冯大青三人去上京找他们即可,最后重重写了一句,出门在外,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

把信寄出去后,沈新去了人牙市场,他要买四个精壮能打的男子。

从南江到上京一路一千多里地,难保不遇上强盗劫匪,如今家里都是些弱势人群,多带些人手,也能多一分保障。

大燕朝奴仆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官奴,指的是战俘或者因犯罪而充作官奴的人。

第二类是私奴,指的是通过买卖、赠予或是生来就是奴籍的人。

第三类是家生奴仆,这类一般是世家权贵,世代豢养相传的奴仆,最为忠心。

沈新想买的是官奴,最好是会些拳脚的人,他找到牙人,直接说明了来意。

牙人没先应承,而是客客气气地问:“不知公子买官奴的原因是什么?”

“我不日要携家带口去上京参加会试,长途跋涉风险太多,这才想着买些人增添安全性。”沈新实话实说道。

牙人面色清秀,眼神清亮,“难道您就是今年乡试解元沈举人?”

消息够灵通的,沈新掩盖内心的惊讶,回道:“不才,正是在下。”

牙人犹豫了一下,弯了弯腰,指了指后院,“沈举人这边请,今日市场刚来一批官奴,不过他们前身是林间流寇,不知您介不介意?”

有点血性最好,沈新回:“不介意。”

二人向后院走去,沈新又问:“哪里来的流寇?”

牙人声音压低,“好像是从会阳县那里流窜过来的,抢了好几个富商,还杀了人。”

穿过明亮的前堂和后院,两人走进一处幽暗的密闭房间,到了地方,牙人适时住了嘴,给沈新介绍了蹲在地上的奴仆情况。

十几个人双手被反捆在背后,狭小的空间愈发逼仄。

等牙人说完,沈新才出声道:“都把头抬起来。”

第114章

这些人瞧着二三十岁的年纪, 头发脏乱,脑后的发髻要散不散,脸上划着或浅或深的痕迹, 看他的眼神无波无澜, 里面都是死意。

沈新有些惊讶。

“都站起来给举人老爷好好瞧瞧, 若是被挑中了日后有你们好日子过。”牙人冷声呵斥。

蹲着的人拖拖拉拉的站了起来, 脚上的锁链哗哗作响。

又转头对沈新笑了笑,“老爷放心,这些人四肢健全,壮实得很。”

沈新把这些人细细扫了一圈, 花了一百五十两买了四个眼里还有点生气的人。

牙人把这几人脚镣锁的钥匙递给了沈新, “老爷您收好, 若是他们跑了只管报官府, 他们没有户籍文书定然跑不了。”

“卸了吧。”沈新摆了摆手,“我能搞定。”

牙人不敢多嘴, 熟练地解开枷锁。

回了家,让这四个人冲过水, 洗过澡,一人给了两个白面馒头,等人吃完,沈新开口道:“既入沈家, 往事一笔勾销, 姓氏保留,名字也换了吧。”

“从今日起, 从左至右,你们的名字是明长、明久、唯志、唯励。”

“是。”几人眼眸低垂。

“家里我夫郎管家,你们对他要十二分尊敬, 这些天你们先帮家里做体力活,我也会教你们一些拳脚。”

“家里还有十几个人,等晚上人全了,一起认认人,今日你们辛苦了,先回屋休息吧。”

四人对视一眼,抱拳拜别了沈新。

沈新眯了眯眼,这几人的走路、蹲坐一点不像平常的庄稼汉子,倒像是统一训练出来的军人。

晚间,秦宁等人踏着月色缓缓归来,寂静的小院变热闹起来,家里人多,吃饭的桌子都支了三张。

“相公,朝哥儿的相公也中了举人,是第二名呢。”秦宁和沈新分享喜讯,“但是朝哥儿肚子大了不好赶路,他说打算等他生完宝宝再去上京。”

沈新挑了一下眉,“嗯”了一声,“明日你们带着新来的人一起去铺子,有什么力气活尽管使唤,正好你也有空闲时间去置办物件。”

“好。”古墨书声音清亮。

不到一年的时间,半大孩子已经长成少年了。

等二人都收拾妥当上床后,沈新才有时间和秦宁说了这四人的来历,又说了接下来几日的行程:“后日参加鹿鸣宴,大后日去书院,然后回望江县,看看夫子和阿婆,休整休整就去上京了…”

秦宁听着,时不时发出“嗯”的一声,但回复的越来越慢,声音也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

沈新低头一瞧,秦宁已经睡着了。

他把人搂的更紧了些,陷入沉睡。

鹿鸣宴,不光有本次中举的举子,还有府衙的官员,本次乡试的主考官员,有名的知名学士。

场内彩灯高悬,红绸高挂,空旷的场地还搭了个戏台,戏台上乐师弹琴,伶人跳舞,丝竹管弦,好不雅致。

沈新作为解元,他的位置仅次于官员学士,可谓鹿鸣宴上最显眼的位置之一,刚一坐下就收到了不少注视的目光。

沈新往内席扫了一眼,皱了皱眉,女子和小哥儿的席面在里面,与大厅隔了一道小门,他的位置完全看不到秦宁。

赵知府说了一段祝酒词对在场学子勉励一番,端起酒杯浅饮一口,示意鹿鸣宴正式开始。

冷盘,汤品,热菜,点心,水果,酒品加起来二三十道,由小厮仆人们依次摆到每个人的饭桌上。

宴会进行一半,赵知明笑了两声,跟秦文永商量道:“秋高气爽,蟹肥膏美,不如让学子们做些好诗好词,助助兴。”

秦文永是朝廷委派的本次乡试的主考官,是不过三十岁的正五品翰林学士,他轻笑一声:“自然极好,不过添些彩头才更有意趣。”

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身为一方知府,治下学子前途越好,他也能也不少益处,赵知明朗声一笑:“秦大人思虑周到,刚巧我前两日新的了一方徽墨,便充做头名的彩头吧。”

“这次行程拿的东西不多,便以这枚玉佩做彩头吧。”秦文永说完,卸下腰间佩戴的玉佩,交给后面的侍从。

“秦大人大气,本官敬秦大人一杯。”赵知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大人客气。”秦文永紧随其后。

下面的年轻举子们眼神都亮了,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尽力一试。

这是不可多得的展现才华和扬名的机会。

通过乡试的举人与秦大人本身就有了一层薄薄的门生关系,若是再得了秦大人的玉佩,入了秦大人的眼,那日后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因为秦大人的秦,是当朝秦相的那个秦。

“沈解元蟾宫折桂,独占鳌头,不若由沈兄先请。”乡试第三名的周元佑突然出声,玩味一笑。

“若是诸位不介意,沈某就先抛砖引玉了。”沈新轻笑一声,目光环视一圈,好似完全没看出来周元佑的有意刁难。

周元佑嘴角微僵,感到了周围不善的目光,他明白了沈新未尽的意思。

他这一句话,得罪了在场的一大片学子。

主考官秦文永的目光落在了沈新身上。

这位他钦点的解元,这位解元不光文章写得好,相貌上等,衣着简单,但气度不凡,像厚重的海水般无波无澜,但秦文永总觉得这人身上若有若无的透露出一丝危险。

不像普通人家能养出来的孩子。

秦文永心里下了定论,等他回过神来,才发现沈新已经作完了一首诗。

这首诗不算出彩,也不至于落了下乘,秦文永心里更是满意了几分,这人不光学识斐然,风头正盛也不冒进,懂进退。

天色昏暗,觥筹交错,大厅中都弥漫着淡淡的酒味,秦文永最后敬了一次酒,本次宴会才结束。

月色如华,烛光柔和,沈新站在小门外几步远等秦宁,接他一起回家。

“相公。”秦宁见到沈新,脚步不自觉加快了几分。

“怎么样?可有受欺负?”沈新仔细打量了秦宁白嫩的小脸。

“没。”秦宁摇摇头,“就聊天吃饭,看戏,挺好玩的。”

“相公喝酒了?”

“嗯,喝了几杯黄酒。”

如玉的月光把二人的背影拉得老长。

翌日,沈新带了些自家做的糕点,又买了些茶叶,独身去了书院拜访诸位夫子。

柳无信还是老样子,正坐在蒲团上品茶茗香。

见到来人,柳无信没起身,举起手里的茶杯,遥祝道:“恭喜沈秀才高中乡试解元。”

沈新上前弯腰作揖道:“多谢夫子一路上的提携帮助,若无夫子当日引荐,也无学生今日中榜。”

“这些客套话还是少说为妙。”柳无信斜了他一眼,“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上京?”

“这月末。”沈新沉默了一下,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