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霸靠签到系统养夫郎 第51章

作者:晟归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系统 日常 穿越重生

赵家的人可不像戚家那么多,他家总共就五个汉子,赵老头月初在田里摔了一跤,伤筋动骨地窝在院里将养了小半个月,现在身上还没见好,赵小弟又岁数太小连锄头都提不起来。

赵家倒是还有一个年轻些的汉子,却仿着袁童生去读书识字——他也不像袁童生那样拜了夫子正经地学,他是直接跟在一个略识得几个字的汉子旁边混日子偷懒,有赵年年这个一年到头都要生病抓药的病号在前,赵家哪儿再养得起个读书郎啊?

去了这三个人,赵家便只剩下赵岁岁和赵年年的爹了。

这两个爹倒确实是干活的料子,可秋收总共就赶着那么几天,要这两个汉子一口气把这么多地全部收完……没病也得累出些好歹出来。

以前赵老爹身子爽利,再加上赵岁岁这个干活的好手,四个人咬牙忙上几天就能将地里的东西全部收完,甚至还有余力赶着赵岁岁去袁家帮做些农活。

毕竟是早就定好的儿夫郎,村子里面人尽皆知,对方家里忙不过来他过去帮把手也不算出格。

今年赵岁岁就这样离开了赵家,赵老爹又意外出事,地里的收成便全部落在了这两个汉子身上,刚收上一天两人就已经累的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擦着汗水揉着腿肚子对着那片看不到头的地唉声叹气。

想歇会儿吧又不太敢,抢收抢收抢的就是那么几天,趁着天好的时候偷懒歇了,等下雨了该怎么办?难道能眼睁睁看着粮食都毁在地里吗?

赵年年他爹愁了半天,最后拉着一板车的粮食回了家里,不得不将剩下的赵家人都喊了过来,虽然赵老汉身上有伤干上一会儿就得歇上一会儿吧、虽然赵老太和魏桂香一直指使着赵岁岁干活自己已经好几年都没下过地了吧……总之除了赵年年以外,整个赵家能走能动的全部都给招呼了过来。

干点是点儿啊,能收一垄是一垄能割几捆是几捆啊。

这一下可不得了了。

“你个糟心的懒蛋玩意儿,才割了多少就开始喊累?老婆子我都还没说什么呢你就开始偷起懒了?”

“阿娘,我这不是太久没干了吗?冷不防上手肯定有些不习惯啊。”魏桂香脸上满是讨好,转身却是一个白眼——老不死的,说的仿佛你做的多一样,一大上午就弄了那么一点儿也好意思来教训我!

“哎呀,不行了不行了,爹的身子实在撑不住了,阿苗阿福你们两个先干着,爹坐在这里歇上一会儿……”,赵老汉说着就转过身子一屁股坐在了田埂之上。

赵年年他娘转过头时就见着身边的人连着坐下了好几个,立时也有些不太高兴,眼珠一转便唉声叹气起来:“唉,我家年年自己在家,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唉……”。

她不提赵年年还好,一提赵家的好几个人脸色都不太好看,魏桂香狠狠瞪了她一眼:“好端端地提那晦气东西做什么!”

周氏脸色当即难看了起来:“嫂嫂,年年是我的孩子,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一侧的赵阿福也阴沉了脸。

话刚出口魏桂香其实就有些后悔,不过她本来就是这样心直口快说话不过大脑的人,又素来蛮横不讲道理,说都说了也拉不下脸去回头道歉,只硬着头皮冷哼了一声:“要不是他,我怎么会让戚家的村霸把我的岁哥儿给抢走!”

周氏险些没笑出声来:“抢走?魏桂香,你说这话也不怕遭天打雷劈!明明是你自己将好好的哥儿给卖给了癞子,现在又说是被抢的?”

魏桂香冷笑:“要不是他掉进河里坏了名声,我会愿意担这买卖亲生哥儿的骂名?周晓蝶,别以为我不清楚他是怎么掉下去的,在那之后没过几日你家年哥儿就偷偷揣了包狗肉回家!”

赵阿苗和赵阿福并不知道狗肉的事情,毕竟这两个汉子更多时间都在地里面忙活,起初还有些想不明白,但没过多久也都纷纷记起来了突然发疯撕咬赵岁岁的那条疯狗,当时村里还有人悄悄找过那条疯狗,毕竟也是顿难得的荤腥,奈何那狗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一点儿动静都找不见了。

——原来竟是进到了赵年年的肚子里吗?

不过随即又疑惑起来,赵年年身体确实不好,连赵岁岁这样身强体壮的都奈何不了那只疯狗呢,赵年年怎么可能制服得了它?年哥儿长到这么大连只鸡都没有杀过,他能杀了一条疯狗还把它给顺利煮了吃了?他是在哪儿煮的?家里灶房的钥匙一直被赵老太死死把控着,在家煮了家里人能毫不知情?

做这些事的肯定另有其人。

赵老太太也是刚刚反应过来,她关注的点却在于赵年年居然偷偷吃肉不孝顺她这个奶奶!老婆子当即就站了起来:“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这些年来家里给他花了多少银子!为了能给他攒钱抓药,家里恨不得吃糠咽菜勒着裤腰带过活,他倒好,一门儿心思地防着家里!”

老太太说着就要往家里面走,气势汹汹地一看就要去找赵年年的麻烦,周氏急忙一把扯住她的衣袖:“娘,你怎么能这么揣测年年呢!说不定是有什么隐情在呢!再说了,年年身体不好是真,这些年抓了不少药也是真,可那些药钱有多少是咱们家出的?那明明是我爹出的银子!”

“要不是公爹莫名其妙地就在田里摔了一下、要不是嫂嫂非要把岁哥儿卖了,地里的活怎么会积攒下这么多来?!”

“每逢年节让我带着年年冒着寒风大雪去爹爹那儿回门走亲时你们可不是这个态度啊!”周氏显然已经气急,竟直接在田地里面喊出声了。

第76章

赵岁岁回家摸了摸泥炉, 已经干的差不多了,他便将泥炉拿到了院里,坐在昨天的那个位置上继续弄起余下的部分。

桐哥儿也跟着跑了出来, 小哥儿昨天在戚长夜的身上赖了一大天, 一觉醒来兄弟俩的关系倒是突飞猛进地往前窜了一大截。戚长夜隐隐能感觉到一些,以前桐哥儿对自己这个阿兄更多的是畏惧和害怕,现在才真正开始亲近起来。

赵岁岁也没有初时那般拘谨小心, 与他交谈时也活络自然了不少,他们几个同住在这一间院里,似是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了。

岁哥儿舀了两瓢清水,重新开始和泥做炉, 桐哥儿昨日什么都没能学着, 今天看的格外认真。

戚长夜也忙活起了自己的事情,许是院里有些安静, 赵岁岁便与他闲聊起来。

“看这天色这几日怕是要下起雨来,赵家的地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完, 要是没有收完……真可惜了那些粮食了。”

赵家地里有不少粮食都是赵岁岁在春耕时分一锄头一锄头耕种下去的, 他爹、赵年年他爹、赵老头和赵岁岁,地里每年都是他们四个在照看。很多事情也都是赵岁岁张罗,如今冷不丁少了一个,赵家的人恐怕一时间未必能忙活过来。

赵岁岁不担心人, 但有些心疼粮食。

戚长夜捏着手里的木弓, 没告诉他赵老头已经干不了活的事情。

“有件事情我想不明白,”戚长夜轻轻抻动了下手里的弓弦,“赵年年只是你的堂弟,又不是你的亲生弟弟,为什么你的爹娘都要更偏心他一些?”

这话听着有些伤人, 不过赵岁岁清楚戚大哥并没有恶意,他只是单纯地不解罢了,他早就过了会为爹娘的偏心而难过的阶段,再提起这些事时也没有什么异样的情绪。

赵岁岁小心翼翼地将瓷碗脱模,将新和出的泥土放到泥炉底盘上,又将泥炉向上垒高了一圈:“因为堂弟的外公。”

倘若要问赵家人有什么优点,大抵十个人里九个会说他们家人长相不错,赵老头在年轻时可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样貌,是无数哥儿姑娘的梦中情人,他和赵家奶奶成亲当日不知道有不少人悄悄垂泪暗自心碎。

赵家的子孙后代也纷纷遗传了他的这项优点,走在路上一个比一个惹眼,周晓蝶是县里某个铺子管事的女儿,管事奉主家的命令来到镇上替主家打理生意,只有赶上年节或被主家召唤才能匆匆回去一趟。

周晓蝶的爹娘都是奴籍,她可以说是那户人家的家生子,某次因故到镇上给周管事送东西时意外遇见了赵阿福,本来年岁就浅,又正赶上春心萌动的年纪,赵阿福三言两语地哄骗了她几句就丢了魂魄,回去就开始茶饭不思起来。

赵阿福可要比赵岁岁他爹聪明上不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利用容貌优势给自己讨得好处,他向来是看不上村子里的那些姑娘哥儿的,觉得他们粗鄙蛮横不讲道理,当时他并不清楚周晓蝶的奴籍身份,只知道这姑娘对着他们平时高攀不起的管事叫爹——再一问人家是县城里的,心思当即就转了起来。

“具体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听说那段时间小叔连家里的人地里的活全部都抛到脑后了,不管不顾地偷了家里新粮的银子跑到县城里面去找小婶,据说后面又闹了些事情,反正最后是将小婶给娶回来了。”

具体的细节赵岁岁也不太清楚,毕竟这是长辈的私事,且这些事还发生在县城里面,离杨东村隔了那么远的距离呢。

说话间的功夫,桐哥儿的小泥炉子也捏出了个大致模样,做模具的碗刚好是赵岁岁刚刚脱下的那个,赵岁岁转头瞧了一眼,发现他的泥巴裹的并不均匀,于是凑到了桐哥儿的身边帮他一起摆弄起来。

戚长夜没再给弓箭上弦,而是摩挲着手里的木弓仔细思索着什么。

过了片刻,他才又重新抬起头来。

要问这世间什么地方来消息最快?那当然是酒楼食肆赌坊里面了!而戚五以前又最喜欢在什么地方待着?戚长夜在记忆里翻寻了一会儿,竟还真的让他给找出了几句只言片语来。

只不过与此相关的内容并不算多,毕竟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恰好有一次县里有户人家发生了类似的事情,食客闲谈间调侃了几句,戚五刚好在旁边喝酒。

戚五没当回事,听了一耳朵就直接忘了,估计他自己也想不到会有人能从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中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

“我看村里人好像对你小婶的来历并不是特别清楚,你爹娘爷奶他们在外面不提这些吗?”戚长夜问。

赵岁岁点头:“嗯,村里的人只知道她是从镇里来的,以前有不少人打听过这些,也有人问到我这边来,但家里人从来都不说,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时间长了就没人问了。”

这更验证了戚长夜的推测。

——男未婚女未嫁,两相看对眼走到一起本来是桩美事,但若其中一方心思不正蓄意勾引就不太好说了。

赵阿福看中的是周晓蝶的那个做管事的爹,想着要是能同周晓蝶成了一家未来说不定能借着岳家的帮扶离开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累生活,周晓蝶则是看中了他的那张脸,被哄骗了几句就开始飘飘然地忘了自己名姓。

问题在于周晓蝶一家都不是自由身,哪家的好汉子好姑娘愿意找个奴籍的另一半啊?别说是婚姻大事必须要由着主家做主了,主人家看你不顺眼反手把你卖了你也只能咬牙受着,就算主人家把人打死弄死了又有谁能帮你喊冤呢?

当然,依照本朝律例主人家并不能肆意打杀奴仆,杀害奴仆者同样按照杀人罪审理,但这种事情也不是不能钻空子,总有一些管理混乱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操作空间……天下之大总有些无法避免的阴暗事情,总之奴籍地位低下,周晓蝶鬼使神差地就将这最重要的事情给瞒了下来。

后面的事情就是戚五喝酒时隐隐听到的只言片语了。

“——县里某个大户人家的家仆同人在外私自相会,好巧不巧地被主家的人给撞了个正着,主家心软放过了人,这人又去偷窃主家手里的卖身契……主家的面子丢了个干干净净,差点着人将那家仆打死。”

那些富贵人家凭什么敢将自己的产业交给其他人打理?不怕他们私吞自己的银钱与外人合谋算计自己的铺子吗?还不是因为手里捏着管事的卖身契?买来的下人或许会有二心,家生的奴仆却是从小就在主家院里长大的,几乎可以说是主家未来的心腹,周晓蝶的事情狠狠打了主家的脸,连带着其他人家的小厮下人们都被好好敲打了一番。

赵阿福一个连镇子都没去过几次的人是怎么准确找到县里周家的?为什么他们私会偏偏就能正正好好地让主家的人给撞见?周晓蝶又为什么会想不开去偷卖身契?即便有那东西她也没法在官府那里消了奴籍啊,有没有被哄骗着说了些主家的事情?

她与赵阿福的事情是一回事儿,那些大户人家更在意的是自家的家仆们是否有了其他的心思,连带着周管事管的那间铺子都被仔细查了一遍,前前后后折腾了好一段时间。

赵老头让他将今年新打下来的粮食送到镇上卖了,赵阿福卖完以后就拿着银钱跑到了县里,周晓蝶将自己积攒的银钱都给了他,虽是奴籍但逢年过节地还是能得到些主家打赏的,对赵阿福这样的农家汉子已经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可赵阿福想娶的是镇上甚至县里的千金小姐,不是给小姐打杂做事的丫鬟小厮,更不用说这种家生的家仆甚至连丫鬟都不如——知道周晓蝶骗了自己后就对对方没个好脸,两人闹的不可开交。

更私密些的事情戚长夜也推测不出来了,他拥有的已知信息实在是太少,周掌事在几岁大时就被买到了周家府上,这么多年一直都小心谨慎认认真真,没成想到老竟摊上了这一码事,当即就被气的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但周晓蝶是他的亲生女儿不能不管,周掌柜只能舍去一张老脸同老妻一起磕头求情,一张脸上满是血迹,主家到底念在了这么多年的份上没将周晓蝶给送去官府。

周晓蝶也被逐出了周家,周掌柜舍了一切换回了那张她梦寐以求的卖身契书,她离了县里无处可去只能赖上赵阿福,折腾了一阵子后终于逼得赵阿福同意与她成亲。

周掌柜也受她连累被剥夺了管事职位,被打发到了另外一个距离他们格外偏远的镇子上面,周掌柜从此不再认这个女儿,也是怕再让主家想起这门糟心的事儿。

“小婶她刚嫁过来时过的也不是很好。”赵岁岁叹气。

周晓蝶在县里做的都是些端茶倒水一类的活计,对村里的农活丝毫不懂,赵阿福心中又对她有气,连带着赵家的其他人也看她极不顺眼,更不用说魏桂香又是那样的脾气了……总之她前几年过的着实凄惨,身子也迅速地亏空下去。

后来周晓蝶有了身孕,头一个孩子没能保住,本就不好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年就又怀上了赵年年,九死一生地将孩子给生了下来,却因为和赵岁岁一样是哥儿的缘故遭赵家人嫌弃。

周晓蝶恨急了赵家的人,刚能下床就抱着孩子跑了出去,这几年来她一直试图同家里人联系,奈何周管事心里有气不肯见她。

周晓蝶偷偷藏了十几个铜板,抱着孩子直接昏倒在了周管事的门前,周管事纵然再气再恨在见到女儿变成这般模样后也心疼红了双眼,当即开门将人给救了回去。

前几年周管事能狠下心来当没有这个孩子,亲眼见着后却开始后悔起来,他有心想让两人和离,奈何他自己都是奴籍都住在主家的房子里呢怎么帮得了别人?周晓蝶最终还是被他送了回去,不过这次却多了个强力的外家。

为了能让女儿在赵家过的更安稳些,周晓蝶每次回家都能带回来不少东西。周管事这人手脚并不干净,私下里也悄悄贪墨了些铺子里的银子和物品,只不过他做事小心,每次又都拿的不多,这些年来也没被发现。

那些东西他怕被主家发现不好在县城或镇里使用,周管事又格外心疼赵年年这个打从娘胎里就体弱多病各种不足的孙哥儿,干脆直接送到了周晓蝶这里,赵家人自此对周晓蝶完全变了副态度,恨不得将起捧着供着捧到天上去,赵阿福也一改昔日冷脸开始变得体贴温柔起来。

否则以赵家人的性格怎么会把一个病秧子哥儿悉心照顾养到这么大?怎么会让他连锄头都没摸过几次?

赵年年只要去周管事那儿咳嗽上几声,得到的银钱就足够他们一家花上一两个月了。

后来赵岁岁又陆陆续续地多了两个弟弟,大的那个识字的银钱也是从赵年年的药钱里面抠出来的,赵岁岁从小就被要求着必须要好好照顾这个堂弟,绝不能让他出现一点闪失。

小时候赵岁岁以为他们是心疼弟弟,长大后才发现……他们是怕赵年年哪天死了他们不好以此为借口再找周管事一家要银子了。

不止是赵家人,连周晓蝶也是这么想的。

第77章

周晓蝶与魏桂香在田里狠狠吵了一架, 连带着赵家老太和赵阿福都搅合了进来,周晓蝶早就恨上了赵家的人,叉腰站在田里挨个扯着嗓门指着鼻子恶狠狠地骂了一通, 哪怕是与她没什么关系的赵阿苗也跟着被数落了几句。

“瞧瞧你们两个这副嘴脸!连亲生哥儿都舍得往外卖!我在县里在镇上做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几对像你们这样狠心的夫妇!”

赵阿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魏桂香就更不用说了,好在家家户户都忙着在各自的田地里面收着东西,赵家又是好几亩地连在一起, 这些声音才并没有被旁的什么人家听见。

不过她也只是拿这话来刺赵家人罢了,否则赵岁岁还在赵家的时候怎么没见着她帮着拦上一下说上几句好话?当初她带着爹娘给的银子回家,赵家人对她态度大变,别说是洗衣劈柴了就连走几步路赵阿福都恨不得要亲自扶着呢, 家里的活计是谁做了?可不就落到了尚且年幼的赵岁岁身上了吗!

周晓蝶只在乎自己过的日子, 对赵家的所有人都没什么好感,当然也不会在意赵岁岁的死活。

“要不是靠着我娘家的银钱和东西, 就凭你们家里的这几亩下等田也能将日子过的这么舒坦?我呸!”周晓蝶捂着自己的心口:“别忘了,你们能有这样的日子全靠着我和我家年年, 年年为什么身体不好?还不是我带着他的时候被你们家人给磋磨糟蹋的?今日年年不过是吃了口东西你们就要气势汹汹地跑去兴师问罪了, 明儿个是不是就直接骑到我家年年的头上把他当成牛马使唤了?”

起初魏桂香还能咬牙切齿地忍上几句,到了后面越听越气,魏桂香就不是个能忍的性格,猛地挣脱了赵阿苗的胳膊回骂起来:“你个不要脸的狐媚子东西, 要不是你骗了我们家阿福能轮得到你嫁进赵家?你摸着良心说上一句, 我们到底哪儿对不起你家赵年年了?要不是为了赵年年我会亲手把自己的岁哥儿给卖出去吗?!”

“岁哥儿好好的一个孩子,平白无故地怎么会在村子里面被传成那个样子?你家年哥儿又哪里无辜了?真的以为家里人都毫不知情吗?”

赵岁岁还有两个汉子弟弟,一是那个整日在外面借着读书的名义混日子的,二便是先前提到的那个年纪太小干不了活的。

赵老头共有四个儿子,赵阿苗行二赵阿福行三, 不过老大在几岁的时候就染病死了,毕竟这年代的人在遇到灾病时的死亡率本就不低。老四倒是顺顺利利地长到了成年,奈何也不是个长命的人,成亲生子后整日想着去外面找些事做赚些大钱,他听人说跑商来钱快,一次能赚上几十两的银子,脑子一热带着几件衣服就跟了过去,刚刚走了一个多月就被路过的山匪给一刀砍死了。

那地方离杨东村太远,大夏天的尸体都没能给抬回来,幸存的商队汉子找了个地方就给顺手埋了,只带回来了两件贴身的东西做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