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85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赵淩:“……”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点爱了,他给豆豆写信去。

赵辰故意招惹赵淩,本来还防着他生气揍他,没想到竟然自己跑回船舱了。

田学仁在边上没好气地拍他一下:“悠着点。真把淩儿惹毛了,小心他把你丢河里。”

“我会游水。”赵辰说完,对比了一下自己学游水的平静小湖,和眼前宽阔的白茫茫一片的河面,“我还是去船舱待着。”突然觉得甲板很危险。

第62章

旅途很顺利, 还因为不用回赵家村,直接在象州府城落脚,兄弟几个都没那么疲惫。

赵辰赵淩休息了一晚后, 还是先去拜访了王延, 送去了“情意重”的礼物。

王延表面跟个慈祥老头一样招待了他们, 等回过头去看到礼单, 气得胡子都要飞起来:“他们就送这些东西?赵侍郎的日子是穷到过不下去了吗?”

老妻王林氏手上拿着一块剔透的两个巴掌大的琉璃片, 下意识拿帕子擦了擦,又对着面前看了看, 小心翼翼放回用丝绸和棉花层层包裹的红木盒子里:“他们是回来考试的,能带多少东西?瞧这个, 京城的达官显贵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老头子就是口是心非。

上回赵淩送的琉璃茶具,老头子逮着机会就跟人炫耀。

王延看着这透明的琉璃着实喜欢, 拿起盒子里用上好纸笺书写的天窗安装说明,先注意到上面的字:“字不错。”配图也十分清晰详细。

他心里有些满意, 语气稍微放松了一些, 出口依旧没什么好话:“他们家都安上了一整间屋子的琉璃窗,给我这个外祖父就这么一块?”

王林氏听得差点翻白眼:“你就说你要不要安吧?你不安在书房,我拿去给安在孙女绣房里。”

王延赶紧制止:“没说不要。明天……不,现在就去找工匠过来, 把这琉璃天窗给安上。”

这块琉璃是当初赵家新宅改书房的时候多出来的。

但非得要说多, 现在琉璃窗哪能有多的?

家里那么多间屋子,还能没有装这么一块琉璃窗的地方?

也就赵淩觉得琉璃窗是寻常东西,并不在意。

他在府城的宅子里, 反倒是没装天窗。

宅子这大半年一直由赵厦和小曹氏打理,井井有条。

他们回来不用特意收拾,来了就能用。

小曹氏已经显怀, 身边多了个三十来岁的妇人伺候,是赵家村的一个寡妇。

赵淩跟着赵厦叫六姑姑。

过了几日,田德耀和赵金娘带着大儿媳和大孙子也来了州府和他们团聚:“绣娘和小童等出发去京城的时候再过来。”

绣娘是田学义的妻子,有个女儿叫田筱童。

田学仁的儿子田嘉玉已经快三岁了,半年多没见到爹,有些不认识,藏在母亲颜氏背后,不过很快被田学仁用抹布勾引抓住,在自己爹怀里嘎嘎笑。

赵金娘他们没有多待,给他们留下一房爽利的下人,就带上赵王氏准备好待给老家亲戚们的礼物,回去泸阳县了。

田嘉玉每天被曹家的孩子们带着天亮出门,吃饭才知道回来。

乡试的一切事宜,曹先生已经安排妥当。

王延也难得没把两个外孙当空气,隔几天就把人叫到跟前指点一番。

不得不说,王延虽然当官的水平不怎么样,学问是真的不错。

王延指点了他们两次,也对两人的知识水平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表面上对两人更加严厉,没一句好话,私底下跟王林氏感慨:“赵辰倒是有点像他爹,虽然没他爹那么聪明,学问倒是踏实。”

王林氏就问他:“那赵淩呢?”

“哼!那小子除了文章写得好,别的都不知道学的什么?还是文华殿里的先生教出来的,写的诗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薇薇写的小诗都比他强一百倍!”他想到自己那个以前在家里并不怎么起眼的庶女,想着赵淩给他看的文章诗词,有些五味杂陈。

这个庶女他并不怎么关心。

家里确实请了教习娘子,但只是给开蒙识字,教一些管家的知识,甚至教了寻一个美人通房来笼络相公。

就跟普普通通的小女子一样,王延对这个出嫁多年的庶女,连长得怎么样都记不太清了。

可谁能想到,他的女婿竟然会教他这个庶女正经读书,他到手的文章诗词……

王林氏看不懂,问:“薇薇写的很好?”

“非常好。”王延有些感慨,“薇薇要是男儿身,中个进士问题不大。”

王林氏没料到王延对赵王氏的评价这么高。

赵辰也没料到:“你什么时候攒的娘的文章诗词?还把东西都带来了?”

赵淩被王延把东西没收了,还在生气,说话都龇牙咧嘴:“我一直带在身边!”这是他的学习参考资料,“娘特意给我写的。”

那些花团锦簇的文章诗词他实在伤脑筋,赵王氏特意写了些不至于过分考究华丽,但瞧着文辞简洁优美的文章给他当范文。

赵辰瞬间嫉妒了,嗓音拔高,面容扭曲:“娘特意给你写的?!娘怎么没给我写!”

谁是亲儿子,啊!

赵淩仰头:“知道谁才是娘最爱的儿子了吧?”

兄弟俩从马车上下来,大门一关就开始打架。

这俩隔三差五就要打一回,其他人已经见怪不怪。

正好学习累了,还能看一会儿热闹,站起来走走。

常娘子听到声音,过来问了一句:“你们晚膳吃过了没?”

赵淩抽空回答:“没!老头子小气,不留饭!”

其实这会儿时间还早,根本不到晚膳的时间。

赵辰被赵淩压在地上,还能说话:“我们刚吃了小馄饨。”

常娘子回了一句:“行,我知道了。”转身去厨房准备晚膳。

这年纪的小伙子,一点小馄饨,吃了跟没吃没什么区别。晚膳还是要多准备一些,倒是可以再包一些馄饨,留着晚上饿了吃。

她回到厨房,六姑姑正在帮忙择菜。

常娘子笑道:“六阿姐,来,我教你包馄饨。和前几天做的饺子差不多,不过皮子要更薄一点……”

六姑姑跟着她学,不由得感慨:“还是你们神都吃食讲究,就这皮子包馅儿,都给玩出花来了。”

大的小的,水煮的蒸的烤的,发面的不发面的,更别提还有各种馅料,花样多得很。

常娘子微微扬了扬下巴:“这可跟神都没关系,都是四郎想出来的。要是没有四郎,外头还在吃扯面片汤呢。”

这会儿天气还有些热,晚上桌子摆在院子里,等田学仁把田嘉玉逮回来就可以开饭了。

简简单单四菜一汤一个果子和一份甜品。

今天常娘子做的是烤布丁。

田嘉玉第一次吃,瞬间眼睛都睁大了一圈:“这个好好吃!”

奶香浓郁,口感丝滑,焦糖烤得恰到好处。

赵淩也觉得还不错,但看着赵辰给布丁上又舀了一勺蜂蜜,顿时觉得齁得慌:“你还觉得不够甜?”

赵辰吃得一脸幸福:“甜一点更好吃。”

常娘子的服务对象只有赵淩,其他人都是顺带的,主要跟着赵淩的口味走。

赵淩就喜欢不甜的甜品。

常娘子说道:“明日我再试试蛋挞。”根据赵淩的描述,也就是比布丁多一层酥皮。

赵淩“嗯”了一声:“多烤一些,到时候我送去给外祖父。”

他的考试资料还在老头子手里,得去拿回来。

“好。”

结果一直到考试,赵淩都没能把资料要回来,只能自己重新抄了一份。

因为要抄书,他只能天天去王延跟前报道,看着老头子吃他的各种小零食。

好气!

恨不得在试卷上对老头子口诛笔伐!

算了,忍忍。

考棚真小,真臭!

幸亏他现在人小,还能躺平了睡觉,要是再长高一点,睡觉都得蜷着。

乡试分三场,每场都是考三天两夜。

赵淩就看着好几个考生被抬出去的。

每一场考试都比前一场要少几个人。

象州八月份的天气不冷不热,如果是在贡院外面,大街上会飘着桂花香。

在贡院里面,飘着富有层次感的臭味。

最后一场的时候,天上飘起了绵绵细雨。

雨不大,天气却着实凉了不少。

赵淩很快就听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默默给自己煮了一壶姜糖水。

不是赵家点心铺子里卖的那种块状的姜红茶,而是散碎的红糖,加上晒干的姜片。

赵淩往里头还滚了两个鸡蛋。

雨水让空气变得清新了一点,这么来上一碗舒服了很多。

巡考的考官有些奇怪地多看了一眼赵淩。

几岁十几岁参加童试的不少,但参加乡试的,一般年纪都在二十上下,三十的也不算年长,四五十的也大有人在。

赵淩在其中实在有些显眼,偏偏还一副情绪稳定,身体也很稳定的样子。

赵淩到底是参加过军训,也参加了学农的人,甚至改良琉璃配方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他有好几次都是直接和匠人们一起睡在作坊里,环境比考棚也好不了多少。

考棚至少还有个独立房间呢。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