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70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写完一道题目之后,他放下笔,甩甩手腕,还在嘀嘀咕咕:“我今天错过了好多大鱼。现在天气开始转暖了,口多。我想再钓两条大青鱼。常妈妈说给我炸熏鱼吃。”

赵辰给他把笔蘸好墨,塞到他左手:“做你的作业去。”

“啧。”

过了一会儿,有差役出来张贴榜单。

人群一下就沸腾起来。

赵淩立刻丢下笔,站在茶馆二楼,下意识想把望远镜掏出来去看,一摸空荡荡的怀里,才意识到自己把东西寄回家里给皇帝了。

啥臭皇帝,拿了他的简装版,也不知道寄个精装版回来。

其实现在榜单面前人头攒动,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榜单。

赵淩趴在二楼栏杆上看了一会儿,就重新走了回来:“考试的时候都没这么多人。”

赵辰本来很想下楼去看,看着这样的情景,也打了退堂鼓:“我去叫来俊他们回来,咱们晚点去看也一样。”

他话是这么说,脖子伸得长长的,显然很想知道自己的成绩。

赵淩就泼他冷水:“反正你肯定考得上,也肯定考不到第一名,有啥好看的?”肯定考不过他。

赵辰大怒,顾不上在外面,随手抄起……桌椅板凳抄不动,杯盘碗盏砸碎了容易误伤,只能撸起袖子撵着赵淩跑。

包厢里人太多,赵淩没地方躲,又不好当着外人的面揍自己大哥,干脆翻身上了屋顶,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平时没少干。

“你下来!”在家里就算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嫌丢人!

赵淩挑衅:“你上来啊!”

赵辰气得宛如赵骅附体,可恨他手上连一条马鞭都没有:“你等着!我回去告诉娘!”

“你那么大个人了,还当告状精!告诉娘,娘也不会帮你。”他新年给赵王氏寄了一大捧棒棒糖,哪个小姑娘不迷糊?

赵王氏虽然不是小姑娘,但人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姑娘。

他大哥还给自己勾粉红耳套呢。

兄弟俩正吵吵着,报喜的差役跑了进来。

田学义、田学智考上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过来报喜,赵辰考了个第二。

赵辰嘴角抽搐地让来俊给了赏钱,冲着楼顶的屋脊兽喊:“快下来!你第一!”臭弟弟肯定考得比他好。

“我不!你骗我!”

田学义也探出栏杆去喊人:“淩儿,下来,刚才你哥考了第二,你肯定是第一,快下来!报喜的人马上就来了!”

赵淩很久没上屋顶了,蹲在屋顶上俯瞰整个泸阳县城,对田学义喊:“义表哥,你家茶楼的屋顶破了两片瓦,你让人拿新瓦上来,我给你换了。”

这座开在贡院前面的茶楼就是田家的,每年趁着放榜的这一波,就能赚许多钱,平时还是县城里文人聚会的必选地之一,生意极好。

田学义一听,下意识就想去叫掌柜拿新瓦片来,突然看到楼下跑来报喜的差役,马上回神:“快下来!”

他们这般样子,周围的人已经注意到了,加上县试报喜已经接近尾声,人群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很快就注意到了他们这边的动静,纷纷仰头看向屋顶。

茶楼两层楼高,屋顶更高。

十岁的小孩儿蹲在那儿,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屋顶上有个人,只以为是个大号的屋脊兽。

报喜的差役一边嚷嚷着:“赵淩!县试第一名!”一边蹬蹬蹬跑上楼,没成想所有人都看向屋顶,下意识也跟着探出头去,勉强看到有个小孩儿趴屋顶上,看得后背一阵冷汗,“小孩儿,快下来!”

这小孩儿是怎么上的屋顶?

怎么家长也不管管?

屋顶是能随便上的吗?多危险啊!

赵淩突然注意到许多人都对他看着,老脸一红,轻飘飘地翻身进了二楼窗户,被早就等在下面的差役一把接住,抬手就打了一下屁股。

“你这孩子,以后可不许上屋顶了!”说完,差役还轻轻拉着赵淩的胳膊,显然是生怕他再继续上屋顶,对着周围询问,“赵淩赵公子是不是在这儿?”

一群人脸色古怪地看着他。

差役觉得奇怪,感觉自己的手被扯了扯,低头看去,是被他拉住的小孩儿。

小孩儿看着他,指指自己:“在。”

“我知道你在。”这小孩儿胆子也太大了,可得好好看住,刚才那一下显然是有些功夫在身上的,“你爹娘呢?一会儿我可得好好跟他们说说,怎么可以让你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最怕的就是这种有点本事的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一个错眼没看住,都不知道能捅出多大的娄子来。

打赏的荷包放在来福来俊身上,不过这会儿来福来俊还没从人群里挤出来。

赵辰身上也放了几个。

刚才赵辰的赏钱都是自己掏的。

赵辰可以看赵淩的笑话,但不好看别人的笑话,赶紧上前递出打赏的荷包,解释:“你抓的这家伙……这位,就是赵淩。”

差役下意识接过荷包,捏了捏,揣进怀里,动作行云流水,一点都不耽误他和赵淩四目相对:“赵淩?”

“嗯。”

“县试第一名?”

“嗯!嗯?”赵淩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我第一?”

他这水平还能考第一?

哦,也对。

考小学试卷,满分很正常。

差役也是满脸不可思议:“我刚才打……咳。恭喜赵公子!赵公子真是少年英才!”

来福和来俊这时候也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挤过人群,赶紧给报喜的差役塞了两个荷包。

差役的手不带一丝烟火气地把荷包收下。

他一个报喜讨红封的,见到县案首,先打了一下县案首的屁股……?

赵淩倒是不介意,见气氛到这儿了,就报销了茶楼里人的消费,又让人买了米面粮油,送去慈幼院。

赵辰考了个第二,完全不觉得高兴,见赵淩回了家又提溜着钓鱼竿和水桶,骑着驴子跑了,训斥的话到了嘴边,一个字都没吐出来,把自己气得胸闷,还得赶紧叫人:“常威!去跟着四郎!”

“是!”常威赶紧牵了另外一头驴子,骑着追了上去。

赵爷爷赵奶奶听见两个孙子两个外孙考过了县试,开心地话都要说不出来。

赵田氏倒还算淡定:“早上就让人去采买东西,辰儿快和你大伯一起去请唐举人和他家人过来一起用一顿家常便饭。”

县试只是第一场考试,严格来说还不算科举。

县试、府试、院试全都通过之后,学子才算是拥有了参加科举的入场券。

再过两个月,他们还得参加府试。

府试根据各地条件不同,有些在府城考,有些在县城考。

象州是在县城考,不过考题是统一由当地知府命题。

县试过了之后,学子们身份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这时候不能隆重地举行谢师宴,但谢还是要谢的,于是赵田氏只说是家常便饭。

唐举人欣然答应。

赵辰、赵淩只是在他这儿借读,算不得他的学生,但与有荣焉。

赵淩没抢到钓点,很快就回来了,看着家里还特意请了酒楼的厨子上门来做宴席,抱着三只猫坐在角落,看着厨房忙忙碌碌,很不理解。

不就是小学毕业考试通过,有必要这么隆重?

赵杨氏快步过来,大声问:“有没有看到淩儿?”

一名丫鬟指了指:“在那儿呢。”

赵杨氏一看,赶紧过来,伸手就把他拉起来:“快来,你先生一家都来了,你还在这儿蹲着干嘛?”

赵淩努力把三只猫一起抱起来:“厨房里烧得太香了,我担心抹布它们去偷吃。”

赵杨氏分不清哪只是抹布,哪只是小花,现在看爬赵淩头顶上的那只一定是抹布……不是,她不是来辨认狸奴的。

她把小花抱在怀里:“走了,快去跟唐举人说说话。再过两月就要府试了,你快去跟唐举人讨教一下经验,别到时候两眼一抹黑。”

赵淩考过一场之后,觉得已经摸到了一点底,感觉府试的难度可能就是中考。

府试结束,相当于完成九年教育,得到一个童生的资格,相当于一个初中毕业证书。

院试差不多就是高中毕业水平,通过考试的童生就是秀才。

有了秀才身份就是有了功名,可以享受各种优待和特权。

譬如见官不跪,一定数额的田地免税,免除徭役,都非常实用。

赵淩觉得自己理解得很对,等宴会过后,就问赵辰:“我们是等乡试过了再回家吗?”

院试过后就是乡试,乡试考过之后就是举人。

举人已经能补选当官了,虽然官职低没前途,但可以到县学当个教谕之类,过上小县城公务员的躺平生活。

院试、乡试都是在府城考。

剩下的会试和殿试自然是在京城。

赵淩的意思就是回老家太远了,考都考了,一次考完得了。

赵辰刷新了对弟弟无知的认识:“四月考完府试,八月去府城考院试。明年八月才能考乡试。你是打算在府城住一年?还是在老家这儿住一年?要是在老家这儿的话,还跟着唐举人读书?”他感觉唐举人的水平差了点。

要是去府城的话,去府学读书应该也不算难。

赵淩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考试时间,毕竟在文华殿里读书的,基本都不用参加科考。

需要参加科考的几个,年纪比他大很多,都不会跟他讲这些。

毕竟太子伴读中,只有他可能考不上,其他人只担心名次不好看,可能会拿不到一甲丢脸。

他有点想家,但想想京城中的氛围,觉得还是待在老家舒坦一点。

读书什么的,他倒是不在意,像现在这样接受函授教育也挺好的,还没那么多人考考他,老家的水里鱼又大又多。

不是,他不是想留在老家钓鱼。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