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47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小伴读就是天真烂漫一点,没那么多坏心眼。

剩下一条大鱼,每顿饭都切一段放饭上蒸。

接触到咸鱼的那一块饭,都格外有滋味。

等到不怎么咸的咸鱼吃完,格外漫长的十天终于结束。

“货郎”过来把三个人接走,给孟家留下一笔钱,作为照顾三个孩子的费用。

顾朻记着孟大哥买驴子的梦想,不太清楚大牲口的价钱,坐在板车上问护卫:“两贯钱,够买一头驴子了吗?”

护卫笑道:“不够。一头驴子得五千钱。”顿了顿说道,“他们要是买小驹子,倒是可以便宜一些。”

驴子也分种类,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黑色的小毛驴,一种高个儿的大青驴子。

大青驴子的价格不低。

像赵淩家那种品相的大青驴子,价格能比得上普通马。

三个人坐在板车上若有所思。

顾朻倒是还记得自己另外几个伴读,问:“季松他们几个呢?”

护卫说道:“属下不知,他们在另外的村子,离得远。”

顾朻不再问,驴车走了一个多时辰,才换了马车。

马匹的速度快,还换了平整的大道,感觉没一会儿就进了城门。

顾朻还能撑着,窦荣和赵淩早就挨在一起睡得横七竖八。

门口的卫兵检查的时候,就看到顾朻可怜兮兮地夹缝生存。

他不知道他们的身份,马车也普通,只以为是谁家的小兄弟几个,也不知道去哪里玩了,脏兮兮的,见里面没什么可疑的,就快速放行。

马车进了城门没走多远,就见赵家那头油光水滑的大青驴子。

护卫停下车,把赵淩从车上抱下来,交给孩子他爹。

赵骅往后退了一步,抱不动:“劳驾帮个忙,把孩子放车里。”说着,给护卫塞了个小荷包。

护卫:“……”干脆直接把孩子抱到车里,和赵骅抱拳道别,伸手把小荷包塞怀里,轻轻捏了捏,里头应该是金银裸子。

本来他觉得富贵人家打赏这些很正常,但想想三个孩子这十天来,在村里头赚一枚铜板都不容易。

得亏赵四郎会钓鱼。

下次休沐了,再找赵四郎一起去钓鱼!

第44章

太子和伴读们回到家的时候都已经傍晚了, 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没给假,全都挨个提溜到文华殿里, 连一点准备的时间都不给, 就让汇报学农经验。

还真别说, 他们干农活没一个像样的, 但这么不给准备就演讲, 一个个都条理分明,看事情的角度, 提出的观点也各自不同。

太后、皇后、皇帝,文华殿的一干先生们, 连同伴读们能到场的家长们,听得都非常认真。

孩子们出去都瘦了一圈, 但是脑子里都长了知识。

按照惯例,家长们肯定都不会当面夸孩子, 只会严肃指出他们的种种不足。

吏部米尚书最为严厉, 提议:“京城附近的农户条件还是不错的,下回寻个条件差一点的地方,也别让他们借住在别人家里,就让他们自己赚钱。”

米希小嘴一抿, 要不是场合不对, 都得跳起来找奶奶告状。

瞧瞧!亲爷爷!

米尚书见孙子眼睛里都要喷出火星子,冷哼一声:“怎么?将来你们当了官,得管着许多百姓, 不让百姓们饿肚子。你们总得先知道怎么不让自己饿肚子!”

本来陛下提出这么个事情的时候,他觉得是瞎胡闹。

十来岁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娇生惯养的, 手上拿过最重的东西就是笔,书都还没读好,让他们出去体会这体验那?别不是瞎了心!

但自从上次……嗯,军训回来,他就大大改观。

果然陛下还是陛下。

这次学农更好。

刚才一个个孩子的报告不管质量高低,他觉得孩子们都沉稳了不少,没那么心浮气躁了。

赵淩他们没那么轻松。

他们除了立即恢复的课业之外,还得抓紧时间把学农期间的各种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整理成真正的报告,交给师长们批阅。

家里也都抓紧时间,给他们把掉的肉重新补回去。

溺爱孩子的家长们当着孩子的面不说,背后哪怕像赵王氏这样的,都把赵骅掐得青一块紫一块:“丁点大的孩子,你们也放心让他自己出去,还让他下地干活!亏你们想得出来。也不想想自己七岁的时候在干嘛!”

赵骅被掐得嘶嘶抽气,缩在床脚小声反驳:“赵淩过完年八岁了,不是七岁。”

“七岁和八岁有区别吗?”赵王氏想着赵淩现在的样子就不是滋味,“瞧瞧就这么几天时间,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都不知道有没有吃饱饭。”

赵骅觉得他儿子别的不好说,饿着自己应该不至于。

“瘦点刚好,过完年都吃成球了。”

赵淩别的倒是还好,就是手上长了个冻疮,家里穿得暖和就开始发痒,冷一点又开始痛。

太后见了,招了御医来给他配了药,也就是能止点痒,别的用处不大。

他这还算好的,其他几个,包括顾朻在内,手脚多少都长了几个冻疮。

“好在”他们作业多,忙起来就能暂时忘记冻疮的难受。

赵辰几个本来还羡慕赵淩能跟着太子殿下“出去玩”,等见到他连着好几天一个人在书房里作业写到半夜,顿时就熄了心思。

赵婉蓉就比赵淩小三个月,正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问赵淩:“四哥,你会种地了?种地是什么样的?”

“种地特别辛苦。”赵淩就给她讲怎么翻地,为什么要翻地,讲耕牛,讲犁地。

讲到兴头上,还给他们画各种农具,以及他知道的各种农具的演变过程。

家里的兄弟姐们听得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这有什么辛苦的。

赵缙还很天真的表示:“听上去不难啊。耕地还有牛帮忙,能有多辛苦?”

赵淩觉得这么凭空描述确实比较抽象,是时候让他们体验一下“田园牧歌”的生活了。

谁让他们是亲兄弟呢?

于是,没过两天,赵王氏就把孩子们全都打发去了小庄上,两个得力的妾室也一起派过去盯着。

太子其他伴读们家中也是类似的操作,或许本来没这个打算的,但在“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我家的孩子也得去”的想法下,这股风越刮越大,最后连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皇女也都被提溜去了皇庄上学农。

他们的条件没那么艰苦,起码吃得饱穿得暖,只需要满足每天一定数量的劳作,就能得到和在家里差不多条件的照料。

即便如此,参与了起码十天春耕的小姑娘小郎君们,回来全都一个个面如土色。

家长们有些很满意,有些则背地里抱怨。

“家里孩子哪用得着学那些东西?那都是下等人做的事情,咱们家孩子送去庄上做做样子也就算了,还真跟着一起下地啊?瞧瞧都瘦成什么样了?”

“你不懂别乱说。太子都得学,咱们起码做戏做全套。”

很多人都是类似的想法,上行下效,不管有没有用,跟着学了再说。

言官们头一回上折子表扬了太子殿下的带头作用。

储君重视农业生产,亲自体察民情,肯定是好事;带动别家的孩子一起学习,那更是好事。

哪怕跟风的人群里大多数人都体会不到陛下的良苦用心,将来只要其中成长起来一两个知晓民生的官员,对大虞就是一桩好事。

顾朻拿着表扬自己的折子,高兴地控制不住表情,要不是在御书房里,恨不能跳起来,花了点时间勉强平复心情:“儿臣一定不负父皇厚望。”

顾潥满意地夸奖两句之后,就让他继续当自己的小助手。

兴奋的顾朻没注意到的是,他的父皇看向他的目光除了慈爱之外,还多了一些探究。

他选择的太子很优秀,这很好。

但这孩子是不是长得太快了?

他还正值壮年,他的太子如今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是不是马上就会不满足于当个太子,想要更大的权力?

看,顾朻现在甚至还积累了一定的人望。

连那群最难搞定的言官,都夸奖顾朻。

他当然不会直接把自己对太子的矛盾心情说出来,而是找了个机会跟赵骅谈:“听说你之前让赵淩帮里干活?”

赵骅作为天子近臣,还是管天子小金库的近臣,揣摩皇帝的心思比揣摩赵王氏的心思还准,立马用一种带着点惶恐的语气说道:“小儿文章写不明白,算数倒是还行,比现在户部里的好些官吏都算的清楚,是真能帮得上忙,不是瞎胡闹。”

顾潥摆摆手:“朕可不是追究你这些小事。你让赵淩把你的活干了,他没什么想法?”

赵骅立刻“想都不想”地说道:“他能有什么想法?儿子给老子帮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他像是觉得自己嘴快,立马躬身,“臣失言。”

顾潥微笑:“没事。赵卿退下吧。”

“臣告退。”

等赵骅离开御书房,顾潥反倒念头通达了。

没错,太子是他儿子,能干也是给他帮忙。

太子现在还只是在御书房里看看奏折,压根谈不上帮忙,都不如赵骅的儿子。

瞧瞧人家七八岁的孩子,都已经能正经干活了,他家太子还差得远呢。

嗯,这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人家的儿子再优秀,将来也得给他儿子干活。

这么一想,顾潥的念头就更加通达了。

离开的赵骅心情却一点都不轻松,忍了一天上班没表现出什么异常,下班接了赵淩回家的马车上,握着儿子的手冰冷,还在微微颤抖。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伴顾潥这样一个多疑的皇帝。

谁能想到呢,顾潥竟然连自己的太子都要猜忌。

那可是他和皇后的儿子,也是他们的嫡长子,学识和品行毫无问题,甚至是公认的优秀。

这样的太子要是被顾潥猜忌,他都不敢想将来大虞会面临什么样的动荡。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