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236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若是有人求到官员那里,水匪和漕帮也愿意给官员一个面子。

官员要是有些不方便自己出面的事情,水匪和漕帮也会帮忙搭把手。

这些地方官为什么是肥缺?

主要收益来自于这里。

互利互惠的事情,他们怎么会主动去做清剿水匪和漕帮的事情呢?

按窦荣的想法,这群人非但没有做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反倒还挖墙角,没有一点大局观,只想着中饱私囊,直接杀了也不冤。

当然因为这些人背景深厚,往往来自于实权大官、士族门阀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多只能做到小惩大诫。

至于空出来的位置怎么办?

当官还怕没人吗?

也不看看赵淩招市舶司的小官,都有两百多人报名考试。

多少历届一甲前三的官员,都是从八品九品开始做起呢。

让有能力的人,该升官的升官;让拥有官员资格的进士、举人去加入到官员队伍中去;让没有背景的官员,从基层开始争夺朝中一些大树的养分。

这些事情窦荣都懂,只是觉得坐起来太麻烦,现在也就是配合赵淩才干得精细。

市舶司衙门现在还没造好,旧衙门实在太小了,赵淩不愿意住过去,简单修缮了一下,只给轮值的官员们安排几间值房,剩下的官员们赵淩统一租了房子安置,只等港口那边的房子造好之后统一搬过去。

赵淩现在基本住在自己的院子里。

听他这么一说,赵淩就笑:“这不是贬官嘛。你说得对,管不好就闪一边去,西州那边其实不错来着。上次我姐夫说外放的地方,我本来想提议到西州去。祝阳在那边挖河,等把西川的河道修好贯通,黑龙泽就能变成良田。在西州种杜仲也可行,只是短时间内看不出多大成效。”

窦荣把自己的外衣脱了,又去脱赵淩的外衣。

这会儿已经是夏季,衣服单薄。

赵淩现在不是几岁的小孩儿了,哪怕气温超过三十度,白天出门见人依旧得穿上两三层衣服,一天下来感觉热得整个人都发臭,嘴上说着:“现在洗了,一会儿睡前还得再洗。”动作倒是一点都不犹豫,进浴池的速度比窦荣还快。

由于这段时间要常住,小院重新收拾了一遍。

浴缸是用水泥砌的,还贴了瓷砖。

美观是其次,主要是够大够牢固。

窦荣心不在焉地继续话题:“那你怎么没推荐姐夫去西州?”

“这不是我姐和外甥们还小。西州那边毕竟艰苦一点,无论是水利还是杜仲,虽说容易出成绩,但一个三年不够,起码得两三个三年。姐夫还是在神都多待几年的好……嗯。”赵淩突然闷哼一声,“好好搓背就搓背,干……”

“我离开了半个月,你都不想?”总不能在外面找野豆豆了?

赵淩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到晚膳的时候倒是神清气爽了,被窦荣又问了一遍,才回答:“忙得脚打后脑勺的,哪有空想这些?”

再说现在什么季节?

外面只有臭男人,哪里来的野豆豆?

金豆豆怎么可能野生?

他也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有了金豆豆,啥豆豆都入不了眼。

窦荣不满意,哄着赵淩非得要说些好听话,晚上又洗了一遍澡才算完。

水匪和漕帮的事情,窦荣到年底才把整条大运河沿线给整肃完成,并初步完成了对一支水军部队的训练,人数比他以往带过的骑兵要多,达到了三千人。配套的人员超过两万。

窦荣对这点人数并不是很满意:“起码得有三千的精兵,现在这三千只能算是备选,还得再挑,能够剩下一千就不错了。现在还是内河航道,要是去了海上,说不定只能剩下五百。”

这时候市舶司的新衙门已经造好。

原来的旧衙门变成了一个城内处理夷人相关事务的办事处。

赵淩和一众下属官员们统统搬入新居。

窦荣指挥着下人们搬家,一边跟赵淩说话,没听见他的回应,扭头去看他:“是不是又嫌我花钱多?我练兵没你造船花钱多啊。”

赵淩抱着抹布,都不愿意搭理他,被他戳了一下,才抬脸说道:“我造船还不是给你用?你个败家豆豆还好意思跟我比花钱?”

“那也不是所有的船都是给水军的,不是有货船和客船?”窦荣感觉身后有人靠近,回头看到余琪和赵文敏拽着余飞跑开,叮嘱,“别乱跑!”

三个孩子应了一声:“哦!”然后继续跑。

“没有货船和客船拿出去赚钱,哪里来的钱造军舰?”掏空顾潥的内库都不行。

工部那边还在不断手搓机床,并且通过机床加工更加精密的机床,循环滚动提高精密度。

窦荣听出赵淩语气中的不耐烦,作为被供养的吞金豆,不敢再继续这个危险的话题,说道:“这边事情差不多结束后,我让人去接了表姐一家一起回泸阳县过年?侯府也不知道造得怎么样了?都没空去看过。”

赵淩封侯且食邑泸阳县,工部会派遣人员在泸阳县修建一座侯府。

只不过两人到象州将近一年时间,忙得也就回去过三次,路过县城都不停,直接去的赵家村,每次也都来去匆匆。

“花那么多钱造侯府做什么?还不如省下来造船。”造在泸阳县里,他这辈子也未必能住上一个月,完全浪费。

“……”看来钱真的很紧张,他明年得算着花钱了。

第149章

赵淩嘴上说着钱紧张不够花, 发起年礼来是一点都不手软。

市舶司的官吏一个个鸡鸭鱼肉粮食布匹,手里提不下,得用小车来拉。

这一年表现好的优秀官吏, 还有额外的奖励, 小车拉了好几回。

这些目前官职只有从九品的官吏, 一个月到手的俸禄不到两贯, 另外有相当于三百公斤的米, 职田的收入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去岛上轮值的有点额外的津贴, 能稍微多一点收入,但真的就是稍微多一点。

家中人口要是多的, 这点钱过得非常紧巴。

要是人口少的,有一些别的开销, 每个月还得卖掉一些米,才能换到足够生活的钱。

当然, 苦日子只有刚开始的两个月, 赵淩市舶司地事务理顺之后,市舶司的日子就很滋润了。

赵淩对整个海外贸易的进出口设置了规范的关税,税收比例很少,还有一部分免税和退税政策。

夷人商船需要缴纳的税费总体是很低的。

税费其中的一部分还包含了隔离检疫的费用等等。

这些走远洋贸易的大商人心里面也有一杆秤, 虽说现在看着杂七杂八的缴费项目多了不少, 但算下来比他们每年贿赂象州官员的少多了,交钱非常痛快。

市舶司还给他们安排了统一售卖的商行,甚至允许留下几个人长期在象州停留负责经营销售。

像雷奥那多, 如今已经正式带着妻子儿女开起了洋货行,在象州府内置办起了宅院,连孩子都送去了私塾上课, 就跟普通的大虞商人一样。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这些大商人谁差钱?

要是能够在大虞这样繁荣的国家长期生活,谁愿意回到那个街道污水横流、头上爬满虱子、看病更是比等死还难受的地方?

他希望自己子女们穿上华美的丝绸做的衣服,用上比少女皮肤还细腻的瓷器做的餐具,吃着花样繁多美味可口的食物,晚上可以点燃白蜡烛,用上最细腻的胭脂水粉……

或许他的儿子也可以成为大虞市舶司里这样刚正不阿的官员,他们办事认真仔细,精通多国语言,耐心温和,从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故意刁难他们,就像一个真正的贵族的样子。

赵淩大概能知道这些大商人心里面的盘算。

人才引进、投资移民嘛,有什么不可以的?

进行规范化管理,还省得他们闹出各种事情来。

他还把账目放到明面上,看着收的不多,但养活他们市舶司的这些人绰绰有余了。

哪怕今年花钱造了衙门、员工宿舍、家属院等设施,全都回本之余,还有些结余。

结余的部分,象征性上缴了一些,另外“按照惯例”留下来自己花。

海港有人开办起了商贸行,主要负责给洋人商船联系对应的官员和商人。

还有开办旅行社的,其实就是购物团,带领洋人在象州府城内游玩/购物。

这些商行有的是市舶司的家眷开的,有的是脑子快的商人开的,不管是什么来头,都少不了市舶司的好处。

赵淩倒是不搞什么灰色收入。

如今整个海港都是他的一言堂,他完全可以通过堂堂正正的收税来完成抢……增加收入。

总的来说,市舶司的这些官员,日子都过得比在神都要好,且收入来源都正当,不用担心收了一点黑心银钱就提心吊胆。

起码有赵淩盯着的时候,没人敢这么做。

王家二舅舅在海港盖了个私塾,专门教外国语——教大虞人外国话,也教外国人大虞话;同时也教导外国人一些大虞的礼仪,也了解外国的一些礼仪和社会情况。

赚钱的同时,还非常体面。

那是真赚钱啊。

外国人对一位真正的饱学之士、世家大族子弟传授礼仪,可太愿意花钱了,还是非得要送,不能拒绝的那种。

赵淩看得都羡慕。

伴随着商贸往来增加,洋人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以及语言沟通的逐渐通畅,在象州府城已经越来越少使用夷人这样带有贬义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洋人、外国人这样的中性词语。

市舶司的年礼丰厚,水军和船厂的年礼也不差。

水军这一年来清剿了多少水匪,匪寨里的钱多钱少还不是一支笔的事情?

船厂除了对外卖船之外,还给外国商船提供维修保养(偷师)服务,虽说由于不赚钱的军舰建造和研发业务,导致还谈不上赚钱,至少有了不错的收入。

这些年礼让对应的商户农民,赚了个盆满钵满,都能过个肥年。

周彦红、陆凤羽夫妻带着一双儿女过来的时候,站在码头发了好一会儿的呆。

“这也是渡口?怎么跟宁罗渡差那么多?”宁罗渡也算是个不小的渡口,但……算了,什么地方都不能跟这儿比。

水泥地平整开阔,道路两边种着大量的花草树木,行人和车流分开。

中间道路上车马川流不息。

常禾引着一家人上了自家马车,指着来往的人流说道:“最近过年,不少城里人过来洋货行买些新鲜玩意儿。咱们不用看那些,家里有好的。”

家里果然有好的,赵淩直接送了周彦红一筐石头。

这些石头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颜料的原材料。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