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这些都是由工部动手。
改动不多,最显眼的改动是换了扇大门。
而窦荣的封侯,也代表了窦荣彻底放弃继承镇国公的爵位。
在一些想法多的人眼里,这是明升暗降。
至于让窦荣负责水军?
水军总共才多少人,多少船?
能和凉州铁骑比吗?
再说赵淩和窦荣两个男人,又生不出孩子来,两个爵位又怎么样?都不能传给后人。
侯爷也就是说着好听,能有实权重要?
在众多的不理解中,赵淩按部就班地在神都筹措自己的班底,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和考核,最终除了原先的十三人之外,又只额外留下了两个人。
剩下的人在听说市舶司将来是要待在海外小岛上的,顿时就打了退堂鼓;不过更多的是考核没通过的。
这些有本事加塞进来的人,本就不那么愁没官做,迫切性和首批招收的十三人不一样。
两个月的学习就当了上了个补习班。
赵淩给后来的两人去吏部登记好之后,就着手准备去象州。
蒸汽船是开不走的,说是给窦荣造的大玩具,但钱是顾潥出的,后续还得把空客船完善,往上面装火炮。
赵淩估摸着他在象州新造一艘蒸汽船出来,第一艘的火力系统都未必能搞定。
嗯,时间太短了,要是能再多两三个月,他高低得给自家客船装上一个蒸汽机,现在还得原始的摇啊摇。
赵复一家果然跟着一起回,赵复也果然要带走小猪仔。
他还试图把小猪仔放在自己的房间里,被赵淩严词拒绝。
“不行,你要跟小猪仔睡一起,那就去睡猪圈。”
赵复用一种“你无理取闹”的神情看向赵淩:“放货仓我不放心。我房间那么大,容得下几只小猪,多的还能放赵静、赵学的房里。”
赵静、赵学:“……”
卢姨娘经过了两三年的养猪生涯,如今身子骨强健,哪怕今天换上了绫罗绸缎,瞧着也不像是贵妇人,倒像是贵妇人身边得用的管事娘子,听见赵复的话,“轻声细语”道:“好了,船上也不是只有你住。十三郎他们还要读书呢,不影响到人么?”
对上这个侄子,赵复一次都没占到过便宜,偏还每次都要杠上一回,也不知道是哪里有毛病。
卢姨娘现在已经认命了,对自己变大了许多的嗓门都已经不想改了。
改什么?
她回去了肯定还得跟着赵复一起养猪。
早知今日,她当初还不如直接去嫁个屠夫,当个屠夫娘子。
不对,屠夫宰的猪,哪有他们养的好吃?
外头的那些猪吃的都是些什么腌臜物,哪有他们自家养的猪吃得好喝得好?
赵复到底犟不过赵淩,只能委屈巴巴地把几头小猪仔亲自抱到货船上。
赵淩要带上自己的学生、家人,船上的空间不够再带上那么多下官从属。
这十五名下官可不是单身赴任,都是带着自己家人的。现在的家人也不只是老婆孩子,有些还有家中老人、兄弟姐妹,以及伺候的下人。下人也多半不止一个两个。
赵淩要带,窦荣也要带。
他甚至还带了两艘战舰。
不过战舰只起到威慑作用(?),客船和货船才是主力。
一直到船队出发,赵骅都没多说什么话。
回去的路上,赵王氏就不太满意:“孩子出远门,你怎么一个字都不说?那么放心?”
赵骅遥指了一下码头的方向,反问:“那么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我能说什么?”
路上小心?
该小心的是别人。
“只希望现在水上太平些,别还跟我们以前那时候一样,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赵骅是管过漕运的。
漕运油水足,但也危险。
在赵淩上辈子,有一句话叫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指的就是依靠漕运这个行当维持生计的人数众多,还都是壮劳力。
大虞的漕工肯定没有百万之巨,但也不少。
这些人从苦力,到拉帮结派,到好勇斗狠争抢地盘,一直到压榨普通船工、漕工,做大做强直接拦截水上的各路船只收取过路费,只花了很短的时间。
负责管理漕运的官员但凡稍微弱势一点,都没法镇住这群人。
赵骅当初干的时候也就是年轻,背后又站着皇帝,别人敢跟他横,他比别人更横。
一直到现在,赵家的船往返水上都太太平平,当然也是他们基本都跟着葛家的船走。
葛家这样的大商队,黑白两道都打点清楚,路上大概率不会有什么波折。
这次赵淩自己走,船几乎都是新的。
两艘战舰考虑到速度和内河航运的吃水深度,船并不大,外行看着也并不会觉得有多少战斗力。
赵王氏半点不担心:“来了更好,正好给窦翊送战功。那群人无法无天的,早就该收拾了。”
“真打起来,哪有不出意外的?”赵骅现在没了年轻时候的那股子莽劲,“船队里还那么多老弱妇孺呢。”
赵王氏显然比赵骅狠:“出意外就直接把他们灭了。袭击朝廷命官,等同造反,直接诛九族。你们这群人就是下手不够狠,才让那些人那么嚣张。不能彻底解决,至少也该杀鸡儆猴,免得他们把势力做大。哦,也是。你们跟着人家漕帮一起收钱,拿的还是大头,怪不得不清剿。”
“什么你们我们的?我什么时候干过这个事情?哪怕是当官的,也不是吃一个锅里的,人家干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那种人吗?”赵骅不满。
已经远航的赵淩则表示期待:“多来几个收钱的,我把他们的关卡端了,就能把市舶司设到哪里。”
下官们表示疑惑:“市舶司不是只设在象州府,负责海外贸易吗?”
“不不不。市‘舶’司,跟船有关的,我们都能管。”这是皇帝亲学生特权,不然他真的立了那么多功劳还贬官吗?
一个从三品的爵位就算是升官了吗?
必然不能啊。
赵淩搓搓手:“没事。我们只要不主动挑事,把事情解决之后‘暂管’,然后‘代管’,最后就变成我们的啦~”
下官们显然不能理解赵淩这种带着点调皮的轻松语气。
窦荣很配合:“我已经吩咐战舰上不露兵甲。这是新船,普通水匪也就几艘小舢板,应该分不清战舰不战舰的。”
大虞的船运不怎么发达,水军自然也是。
南方地区虽然水路众多,但很多河道都不能通行大船,经常有河道淤堵、窄小、过于湍急等等不利航行的因素。
至于赵淩的这种行为在后世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钓鱼执法。
窦荣虽然是个空军佬,但赵淩是有技术的。
离开了京畿地界之后,他很快就感觉到有鱼上钩了。
第148章
窦荣的两艘战舰还是太子顾朻带回来的, 胆子贼大地走了近海,从胶州经涟河到达神都。
他们这次从神都往象州,走的还是南北内河航道, 理论上本地水匪应该是没见过的。
不过士兵们还是每天都想着法做点伪装, 譬如装个网, 在上面钓个鱼什么的。
其实也没什么给他们发挥的余地, 白天除了必要的开船和警戒的人员之外, 战舰上的士兵就天天上课。
现在社会,读书识字是一项门槛非常高的技能。
识字率非常非常低。
军队中连一些上层军官都有可能大字不识一个, 下层士兵更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窦荣只是看赵淩天天给一群下官讲课,自己闲着也是闲着, 就给自己的手下也上上课。
他干这个事情驾轻就熟,以前在凉州的时候就干过。
教材虽然没带, 但他记忆力好,不用教材也能教。
常禾倒是带了一份, 召集了小官们闲暇时间抄写了几份, 一半给了士兵,一半给了这些小官们的家属。
毕竟航程得将近一个月,可不能浪费了。
士兵和官员家眷们天天从天亮开始学习到天黑,没有休息日, 天天高强度学习, 几天下来,士兵们很快就摧残出了一身打工人的班味,让跟在后头有些吃不准情况的水匪更加确定, 这两艘有点怪的船,就是普通船。
至于船长得怪了点怎么了?
神都那么多有钱人,整点稀奇古怪的东西来一点都不奇怪。
于是傍晚船只停泊后, 赵淩在甲板上给猫剪指甲呢,就听到“笃”地一声,随即船只轻微晃动了一下。
他所在的这艘船在船队的最中间,声音的传递来自于最外围的船只。
为了钓鱼执法……引蛇出洞,他们今天晚上特意选择了一个不是码头的河岸边临时停靠,附近连个村子都没有,还有一片适合隐藏小船的芦苇荡。
如此“良机”,水匪们当然不会错过。
赵淩不慌不忙地抱着猫进了船舱,跟在舱内等着晚膳的下官和家属们说道:“没事,都坐着,一会儿就结束了。”
常禾从内舱跑出来,手上拿着赵淩的鞭子和弓,背上还背着箭壶,闻言:“啊?我们就坐着?不出去打仗吗?”
“几个小贼而已,说得上打仗?去看看也行。”赵淩脱掉颜色有些鲜艳的外袍,把鞭子挂在腰上,又背上箭壶拿起弓,“你们待在船舱里,离窗口远一点。”
常禾兴冲冲地跟在他后面。
赵淩不解:“你跟着干嘛?”
“我也去啊。”常禾拿出一把匕首,证明自己也是有准备的。
赵淩看着那把装饰性匕首:“常二哥,你想要剿匪,现在开始每天扎马步半个时辰。”
全家武力值垫底的家伙,还出去剿匪?别把自己摔河里。
他不跟常禾掰扯,快步往外面走去:“你们老实待着,我出去看看能不能捡漏。”万一有个把漏网之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