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窦荣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显然这些天并不轻松。
赵淩瞧着,感觉和家里猫在外面浪了一晚上,不知道在外面打了多少架,抓了多少老鼠,早上回来就睡得呼噜声震天的样子一模一样。
嗯,豆豆打呼的声音还没半蝉大。
新年连着下了几天雪,道路已经完全看不出样子。
城里面扫雪的都摔骨折了几个。
窦凤和姜氏竟然坐狗爬犁来了。
赵淩一脸警惕:偷黄瓜贼杀上门来了!
第123章
窦凤和姜氏当然不是专程过来偷黄瓜的, 他们也是烦家里的一堆人。
平时各有各的忙还好一些,过年的时候全都清闲下来,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 一天三台戏都不够演的。
好不容易休息, 他们干脆来找儿子了。
“大年三十就你们两个过, 大年初一可得咱们一家人过。”姜氏的脸被风吹得通红, 接过丫鬟递过来的热巾子捂住脸, 声音从巾子下面闷闷地传过来。
窦凤有些担心地看着姜氏:“我就说你把脸捂严实,瞧你睫毛都挂霜了。”
姜氏放下热巾子, 亲自拧了一把巾子,捂到他脸上:“你也赶紧捂捂。”转头对窦荣和赵淩解释, “他那根本不叫捂脸,是要闷死我。”
赵淩让人拿了两条长长的粗针羊毛围巾过来:“没想到你们会过来, 还想着等雪停了,跟送菜车一起送过去。”
小琉璃宫里的蔬菜产量有限, 真要按照一天一斤的标准来吃, 根本不够。
他们送去镇国公府的新鲜蔬菜也不是每天都送,得天气晴好,能跑爬犁才行,送的量也不多, 说的是给窦凤姜氏和镇国公夫妇的。
至于窦家其他人, 那又不是他们的责任,想吃自己掏钱盖小琉璃宫呗。
姜氏看着嫩绿色的围巾,“哎呀”了一声:“这颜色怎么这么好看!”
她把围巾抖开来一看, 围巾又长又厚,上面竟然还用粉色红色的毛线织了形态各异的桃花,“瞧着都春暖花开了。”
红男绿女, 给窦凤的围巾是红色的,同样用粉色的毛线织了桃花,只是桃花的形态和姜氏的那条不一样。
姜氏开心极了,拉着找窦荣要镜子,去照了半天,要不是屋里面暖和戴不住,都不想摘下来:“一年年的尽跟这些糙老爷们在一起,我也跟着糙起来了。”想着自己给赵淩准备的新年礼物,顿时觉得有些拿不出手,“这路上也不方便带什么,我跟你伯伯就拿了些金子和玉石过来,水灵你看自己喜欢什么打什么。”
赵淩一点都不觉得这礼物会不好,特别高兴地接过来:“谢谢伯父伯母,我们很喜欢。”
谁不喜欢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呢?
两个盒子不用打开,接过手就一沉,那是相当的值钱。
接下来姜氏和窦凤真就跟过来度假一样,什么事情都不管,让吃什么吃什么,让玩什么玩什么,完全不插手家务事,也不去管两人的相处,倒是临走的时候,姜氏提了一嘴:“我开春了回京一趟,跟你娘商量一下你们俩的婚事。”
没等赵淩回答,两人就缠上厚厚的围巾上了爬犁回锦宁了。
除了厚围巾,他们身上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套,都是赵淩准备的各种羊绒、羽绒、羊毛、轻裘。
这些东西不是这几天让人临时做起来的,而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姜氏都没法想,明明赵淩那么忙,怎么还有空准备这些东西?
其实赵淩完全不觉得,又不是他亲自动手做,自己画个图样动动嘴的事情,能有什么有空没空的。
衣服其实也没几身,就是凉州气候寒冷,从里到外才显得一件件衣服多了点。
里面穿的衣服只需要贴身暖和,不需要什么花样,外面的裘皮顶多就是染个色,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特别费工的鸟羽编织的那种大氅在凉州毛用没有,也就外衣上需要一些刺绣,还都是在神都就绣好了送过来的,到这里剪裁缝制就行。
这么一套衣服,打包就是很壮观的一大包。
更别说这里有好几身。
毛拖鞋放不下,都挂在了随行亲兵们的脖子上。
狗爬犁上的空间有限,赵淩目送他们离开的时候,恍惚间有一种春运返乡的错觉。
所以他真的不是故意不在年前把礼物送过去的,实在是不太方便送。
赵淩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见狗爬犁离开了自己的视野,立马缩着脖子蹿了回去。
窦荣见他跟个兔子似的,忍不住笑着在后面追着问:“水灵,我能不能吃一根黄瓜?”
“不行,说了你今年休想吃到一根嫩黄瓜!”他要给赵四夫人立规矩。
“去年已经过了,今年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窦荣见赵淩不为所动,告状,“我早上看到大疆在叨黄瓜,浪费。”
金雕又不吃黄瓜,硬生生把一根黄瓜糟蹋完了。
“不浪费的,有小鸡呢。”由于交通不便,哪怕养殖场就在城外不远,也不方便天天送鸡和鸡蛋过来,就提前送了一些过来。
也不知道怎么就出了错,孵出了几只小鸡,现在搁后院那边养着。
大疆那个坏东西,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童年回忆,从鸡妈妈手上把小鸡仔抢了,自己带了起来。
窦荣告状失败,不开心,作势趴在赵淩背上,让赵淩拖着他走:“你对大疆都比对我好。我还是不是你最喜欢的豆豆了?”
赵淩拖了两步,拖不动了,跟窦荣换了个位置,换成自己趴在窦荣背上,让他拖着自己走:“你还跟我分床睡,还不让我摸摸……”
窦荣的脸瞬间涨红,小声:“在外面呢。”他想直接拖着赵淩往卧室走,想了想又觉得卧室太危险,板着脸试图严厉斥责赵水灵,“我们只是定亲,还没成亲呢。这几天我爹娘在,被他们看到了不好。”
可惜趴在他背上的赵淩只看到他红到透明的耳朵,压根没感觉到一丁点严厉,无所谓道:“我们没定亲的时候,不也经常一起睡?”
这个睡和那个睡,能是一回事吗?
窦荣恼羞成怒地扭头瞪了一眼赵淩,却被他一口亲到脸上,刚涨起来一点的怒气槽瞬间清空:“你就闹吧。等我哪天忍不住了就……”
赵淩没听清,往上跳了一下:“嘀咕什么呢?”
窦荣顺势把他背起来,脚步下意识往卧室走了两步,最后还是坚定地转向小琉璃宫。
赵淩也不阻止,不理解:“不就是一条黄瓜,以前也不见你有多爱吃啊?”
“那不一样。神都冬天还能吃到一些水果,你看看凉州有什么?”冬天在暖和的屋里,吃上一口清香多汁的嫩嫩的小黄瓜,简直神仙不换。
窦荣身高腿长的,几步就到了小琉璃宫里。
小吏看到窦荣,如临大敌,看向赵淩的眼神里写满了:主公,勿要被妖妃蒙蔽啊!
小吏痛心疾首地看着赵淩摘了一根小黄瓜,并且在豆妖妃的蛊惑下,又摘了一根。
小吏把两根黄瓜过称,还给赵淩的时候眼含热泪。
赵淩不理解,问:“是家里有什么困难吗?”过年还要让人在这儿加班,确实辛苦了。
小吏低头拱手:“没有。”
赵淩见人家不肯说,也没追问,从身上拿出一个专门用来打赏人的小荷包给他:“有困难尽管找我。”
小吏拿着荷包,泪眼汪汪。
多好的赵郎中啊!
都是妖妃太狡猾!
窦荣觉得小吏是工作太清闲,看话本子看太多,懒得搭理。
不过眼泪攻势能让水灵心软?
窦荣若有所思。
在象州,过完年之后不多久就开始春暖花开。
在神都,这种变化会慢一点。
但在凉州,过完年和年前一个样,天地间银装素裹,时不时飘一场大雪。
赵淩也终于能理解为什么窦荣以前能有空到神都来陪他过年。
这种天气没人能在野外待上多久,更别说打仗了,不过往返那么多路,换做他,未必有这个执行力。
年节已经过了,不管是不是冰天雪地,班重新上了起来。
二十来个新选拔的文职官吏,通过一趟趟的狗爬犁重新被送到了赵淩跟前。
赵淩手头的各种计划累积了很多,正好送来打下手的,一个个任务分派下去,把人指挥得团团转,自己做了个铁脊关的模型,做完直接放在办公室里,谁一进来就能看到。
铜墙铁壁一般的关城,一座座作坊,布置规范的军营,训练场。
城外成群的牛羊,一眼望不到头的麦子和玉米。
由于关城面积不够大,且到底是一座高度军事化的建筑,大量的生活设施被安排在城外。
这里规划了一个面积不亚于关城的没有城墙的城镇。
学堂、医馆、成排连片的房屋,宽阔的街道,有各式各样的城里有的店铺,只是扫一眼就让人心潮澎湃。
只有帮忙做前期工作的官吏们,澎湃了三个月,已经快澎湃死了。
一栋房子的建造成本的计算还不算太复杂,一座城镇的建造其中需要的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等的各要多少,人力物力从哪里来,工作量简直大到难以想象。
刚开始计算的时候,冰天雪地的还没法实地考察,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草原开阔一片,可以像在纸上作画一样随意规划。
等最近开始化雪之后,他们去了实地才知道前期的许多工作都白做了,一些地方得推倒重来。
最让他们内伤的是,明明之前赵淩提醒过他们,只是好像随口一句,他们二十多号人竟然没一个听进去的,现在返工也怨不得人。
紧赶慢赶在土地化冻,能够开始进行实际建造的时候,他们把前期的纸面作业做完,结果等来了神都过来的专业团队。
第124章
凉州地广人稀, 教化自然也不怎么样。
哪怕是镇国公府派来给赵淩打下手的,也不能算是文官,只能说是文吏, 多半是举人功名, 少部分还是秀才。
能够在镇国公府干活, 他们的办事能力是有的, 但不习惯赵淩的办事方法, 更不适应赵淩的办事效率。
这会儿来的专业团队可不一样,那都是出自三省六部, 哪怕是九品,也是正儿八经的官。
赵淩得到通知, 带着侍卫(导航)从都尉府赶到城外的驿站,得到的消息是人都已经在家属大院安顿好了。
赵淩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 溜达着去了家属大院。
城外划定的生活区围绕着驿站建立,已经修好了一条水泥路, 两边围绕着县衙修了一些建筑, 甚至葛家已经开上了一间南北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