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117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我现在还小呢,晚几年再出息。”赵淩跟在米希身后,小毛驴不用牵,跟在他的身后,问米希,“你这次杀了多少个人?”

米希说道:“杀几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爬了一座山。最近天气不错,山顶没什么云,看出去很清晰。等等我给你一副画,你帮我转交给殿下。”

“你出去剿匪呢,怎么还有空画画?”赵淩嘀嘀咕咕,其实心里面能猜到一些。

米希不理他,把图放在桌上,看到桌上一堆东西,被赵淩拿着到床上才能展开。

图上是线条相当简洁的山川地形,米希指了指几条断断续续的虚线:“只要把这几道口子建造关隘,就能把整个梁州围起来,没人能从南面攻过来。”对上赵淩一知半解的眼神,他解释,“大山中有一些部族,说是化外之民,其实来源很复杂,其中有几支形成了不小的规模,仗着对地形的熟悉,经常劫掠商队。说是部族,其实和强盗也没什么两样。他们抢不到商队,就去抢山中的其他部族。周知府来了之后,倒是借此收编了不少百姓,让他们可以迁徙到相对安全的梁州腹地。

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不能把地盘让给这些强盗,我们要把强盗赶尽杀绝!

地,是我们大虞的!”

第79章

米希从来不是什么温和的老好人, 斯文是读书多年养出来的壳子。

可能是家庭变故,可能是在军中待了一年,可能是跟着巩盛去剿匪, 他现在斯文的壳子彻底没了, 全是锋芒毕露的进攻性。

米希说完, 见赵淩不说话, 扭头去看他, 发现他也扭头看着自己:“怎么了?这不是你说的地缘政治?”

他们所学的书本知识,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理论上, 天下面的一切都是他们大虞的,大虞是没有边界的。

当然, 理论是理论,实际大虞肯定是有边界的, 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边界不太清晰。

在很久以前, 米希对国土边界这个事情不太有概念, 大致就认定对我有用的,那就打下来,归我所用。

没什么用的地,那就让他去。

但后来赵淩侃大山, 说什么要占据山川河流的地利优势, 用最小的代价来守住国门,扼守道路和资源要道巴拉巴拉一堆。

当时对此感兴趣的,只有窦荣这个实际需要守卫边疆的人。

只不过米希天生过目不忘, 当时没往心里去,脑子里却记住了。

到现在能够用上的时候,自然就从脑子里翻了出来。

赵淩一听, 眼睛都圆了圆,像抹布。

“我说的?”

赵淩:论那些年吹过的牛皮。

再说地缘政治也不只是这个。

算了,现在国际交流贫乏又有限,还是不提了。

米希看他的样子一点都不意外,重重搓了搓他的脑袋:“就知道你这小子说话满嘴跑马。”偏偏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赵淩卷起很简洁的舆图,抱住自己的脑袋跑开:“我去找殿下!”

米希对他喊:“回来给我买点笔墨和纸!”

“哦!”赵淩冲出门外,喊了一声,“大毛!去府衙!”

小毛驴哒哒哒跑过来,哒哒哒载着赵淩走了。

在军营里生活了两个多月,赵淩从自己住的营房到军营门口已经不会迷路了。

至于从军营门口到梁州城内,就一条笔直的大路。

为了方便办公,顾朻现在住在知府后衙。

周知府一家暂时搬去了周毅那边。

知府衙门就在州府的中轴线上,赵淩只要确保自己不拐弯,就不会走丢。

他当然不会拐弯。

“大毛,你看边上的玉米是不是比我们院子里的长得快?”

小毛驴低着头猛猛往前一路小跑:沿当前道路继续行驶十里。

“大毛,跟你说话呢!”

“大毛,你还在线吗?在的话昂一声?”

小毛驴:“昂。”请继续沿当前道路行驶。

“大毛,那边是不是有一朵花花?超大!”

小毛驴觉得背上一轻,就见赵淩跑地飞快。

小毛驴导航立马跟着发足狂奔,嘴巴一张,咬住赵淩的后衣领开始扯:您已偏航,请调头!

“哎哎哎!”赵淩企图挣扎,“我就摘一下花花!”

小毛驴:调头!

赵淩只能被小毛驴拽着到了府衙。

闻公公见是赵淩,都不用通报,直接领着人到顾朻办公的厢房,还给他搬了一张椅子,让他坐着等。

顾朻正在跟人说事情,见赵淩过来,直接对他招招手,让他过来一起听:“说水泥作坊的事情呢,正好你过来看看。”对面露不解的几个本地官员说道,“喏,水泥可是水灵……赵淩做出来的,他最懂。”

赵淩可不敢把功劳揽在自己一个人头上:“我就是打了个样,家里的小窑烧不到温度,还得工部的大师傅们改进。”

几名工部的大师傅们比赵淩更不敢居功,赶紧拱手:“赵四郎过誉了,我等不过是给您打打下手。”

士农工商,工匠地位低下。

但在普通百姓中,工匠的地位其实很高。

譬如说大夫,就是医匠。

另外就是工匠有一门吃饭的手艺,不用像农民那样看天吃饭,收入相对比较稳定。

家中要是有关系能送孩子去工匠那里拜师学艺,那是要好好庆祝的。

在京城工部那里挂了号的大师傅,还是能够参与水泥这种大项目的大师傅,社会地位已经很不错,出门在外也得被叫一声老爷。但在赵淩面前,他们可不敢倚老卖老。

人家那是真的有技术,新脑子比他们可好使得多。

他们现在掌握的技术来源于谁,谁让他们成为掌握了水泥烧制这门技术,从而让自己在工部的众多匠人中间高人一等,都是赵淩。

退一步,哪怕赵淩没这份技术,那也是太子跟前的人,他们敢怎么对赵淩?

本地官员们顿时对赵淩刮目相看,其中就包括周知府。

周知府笑道:“四郎的嘴是真严,在周爷爷家吃了那么多顿饭,竟然一个字都不说。”

“嘻嘻。”赵淩嬉皮笑脸,立马被顾朻掐了一下脸。

“认真点,一会儿还要说玉米的事情。”顾朻对其他人说道,“玉米也是他遣人弄来的。”

他让人弄来的,又不是他种出来的,只整理了一下玉米的种植生长记录,手上连土都没沾过几次,他懂个什么?

赵淩腹诽,感觉过来给米希跑腿,还不如在家写作业。

另外一点顾朻没说的是,他这次带来的牧草的种子,也是赵淩弄来的。

要说玉米还有迹可循,那牧草真的犹如天降。

要知道赵淩三岁之前,就是个养在家里的庶子,家门都没出过几次,哪里能弄来什么新种子?

偏偏他有,还在大冬天种了出来。

现在问赵淩三岁时候的事情,赵淩自己怕是也记不清楚了。

能怎么解释呢?

只能是祥瑞!

嗯,等他登基以后,他也要把赵水灵放在御书房里。

赵淩不喜欢这种枯燥的政务工作,他更喜欢在田间地头作坊琢磨各种有趣的东西。

不喜欢归不喜欢,真让他参与其中去讨论去提意见,他都能完成得很好。

毕竟他也算是在御书房里成长起来的,听都听会了。

他也没表现得太过老练。

这次过来,主角是太子,他做点辅助工作就得了,真的什么事情都让他来干,他还不如在家写作业。

嗯,等会儿去三姑姑家看看表哥们,不知道上次布置的作业做完了没有。

等送走了周知府等一干人,赵淩把米希画的图给顾朻看,想起来米希的嘱咐,很随意地对闻公公说道:“闻公公,让人帮我买点笔墨纸。”

闻公公都不需要请示顾朻,立刻让人去采买,回来问他:“你什么时候回去?我让人给你一起送去。”

赵淩还没开口说话,顾朻说道:“一起用过晚膳再走。”他看着眼前的舆图,问,“巩盛现在也在军营?”

“在的。”

顾朻没犹豫:“晚膳后,我跟你一起去军营。”

赵淩立马一下蹦起来:“那你先看着,我去我姑姑家一趟,一会儿就回来。”

顾朻看他跑得飞快,赶紧吩咐闻公公:“找个人跟着,别又走丢了!”

闻公公赶紧领命而去。

这小祖宗,对自己的方向感一点数都没有,在城里已经走丢了好几次,郊外更不用说,考察个玉米地都能考察到另外一个山头,偏偏还爱自己一个人乱跑。

顾朻当天跟赵淩一起去了军营,叫上了米希、巩盛、余将军、李少保等人一起讨论米希画的舆图。

在这个人口紧张物资更加紧张的时代,国家养不活太多的职业军人。

完全脱产,专注于作战训练的精兵,数量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少得多。

大虞各地边境驻军动辄三五万,多的像凉州那样的边境驻军有几十万,但其中真正能打的精兵,人数也就一万多。

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非常高了。

剩余的军队不是不能打,而是没那么能打,也就是比草台班子强一点,但不多。

现在粮食产量,不管种什么粮食,亩产也就是两百到四百斤,有些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只能种植类似荞麦这样的粗粮,亩产可能就几十斤。

税收不可能把地里的产出全都收上来,得给农民留出不说吃饱饭,至少也是饿不死的粮食,以及来年的种粮。